【鉴别要点】高约60~80cm。茎粗壮,肉质,常带红色,节略膨大。叶互生,披针形,长6~15cm,宽1.5~2.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锐锯齿;叶柄两侧有腺体。花不整齐,单一或数朵簇生于叶腋,密生短柔毛,粉红色、红色、紫红色或白色。萼片3,后面一片大,花瓣状,向后延伸成距。花瓣5,侧瓣合生,不等大。雄蕊5,花药黏合;子房上位,5室。花期6~8月,果期9月。种子椭圆形、扁圆形或卵圆形,长2~3mm,宽1.5~2.5mm。表面棕褐色或灰褐色,粗糙,有稀疏的白色或浅黄棕色小点。除去表皮,则显光泽。种脐位于狭端,稍突出。质坚实,种皮薄,子叶灰白色,半透明。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尚未开裂的成熟果实,晒干,打出种子,除去果皮及杂质。
【性味功用】性温,味微苦、辛。
【用药宜忌】虚弱、内无淤积者及孕妇忌服。
【功效主治】破血软坚,消积。用于症瘕痞块、经闭、噎膈。用量一般为3~4.5克。
【保健药膳】
半夏竹茹汤
[原料]急性子15克,姜半夏、姜竹茹、旋复花各12克,代赭石30克,广木香、公丁香、沉香曲、豆蔻、川楝子、川朴、南沙参、北沙参各9克,天冬、麦冬、石斛、蜣螂、当归各12克,仙鹤草30克。
[制法]水煎服。
[用法]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胃阴不足,胃气上逆。
[主治]补益阴血,降逆和胃。
【验方精选】
急性子洗剂 急性子、石菖蒲、生川乌、麻黄、桂枝、羌活、透骨草各9克,艾叶、独活各15克。上药共浸泡水煎,熏洗患处。可治鸡眼。
桃仁
【简介】别名“毛桃仁”、“扁桃仁”、“大桃仁”。落叶小乔木,为蔷薇科植物,桃的种子。另外,同属山桃的种子也作桃仁入药。
【来源】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鉴别要点】高3~8m。叶互生,在短枝上呈簇生状,具线状托叶1对;叶片椭圆状披针形至阔披针形,长8~15cm,宽2~3.5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锯齿。花单生,先叶开放。萼片5,外面披毛。花瓣5,淡红色,稀白色。雄蕊多数,短于花瓣。种子1粒。花期4月,果期5~9月。种子扁卵形或椭圆形,一端尖,另端钝圆而偏斜,边缘较薄,长1.2~2cm,宽1~1.2cm,厚3~5mm。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有纵脉纹及密布细粒状突起,近尖端侧边有长4~6mm的线形种脐。种皮薄,子叶两片肥大,黄白色,富油质。
【采收加工】果实成熟后收集果核,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
【性味功用】性平,味苦、甘。
【用药宜忌】孕妇、血燥虚者、血枯经闭、产后血虚腹痛、大便津枯不通者,忌服。
【功效主治】活血祛痰,润肠通便。用于经闭、痛经、症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用量一般为5~9克。
【保健药膳】
零食炒桃仁
[原料]桃仁500克,吴茱萸200克,青盐200克。
[制法]上药同入锅内翻炒,候桃仁熟为度,以瓷瓶贮密封,7日后取出,去茱萸和盐,只将桃仁去皮尖。
[用法]不定时嚼10~20枚。
[功效]大辟山岚毒气。
[主治]治山岚气。
【验方精选】
加味桃仁承气汤 桃仁(去皮尖)、大黄、芒硝、甘草、桂枝、当归、白芍、苏术、红花。上药共水煎,酌量而服,可治努伤吐血。
莲子
【简介】别名“藕实”、“莲蓬子”。多年生水生草本,为睡莲科植物,莲的种子。另外,莲的叶(荷叶)清热解毒;根茎节部(藕节)止血、消瘀;雄蕊(莲须)固肾涩精;花托(莲房)化瘀止血。
【来源】各地湖沼或池塘中均有栽培。主产在湖南、福建、江苏、浙江、江西。
【鉴别要点】叶盾形,高出水面,直径25~90cm,粉绿色,下面有粗大的叶脉,叶柄有刺毛。花单生于花梗顶端,直径10~25cm。萼片4~5,早落。花瓣多数,红色、粉红色或白色。雄蕊多数,花药线形,黄色,药隔先端有一棒状附属物。心皮多数,离生,嵌生于平头倒圆锥形的花托内。花期6~7月,果期9~10月。种子呈椭圆形或类球形,长1.2~1.8cm,直径0.8~1.4cm。表面浅黄棕色至红棕色,一端中心有深棕色****状突起。质硬。子叶2,黄白色,肥厚,中有绿色莲子心。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莲房,取出果实,除去果皮,干燥。
【性味功用】性平,味甘、微涩。
【用药宜忌】中满痞胀、食不运化、大便燥结,及新产后皆忌服。
【功效主治】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用量一般为6~15克。
【保健药膳】
清心减肥瘦体莲子饮
[原料]石莲肉、白茯苓各50克,益智仁、远志(水浸,取肉,姜制,炒)、麦门冬(去心)、人参各25克,石菖蒲、车前子、白术、泽泻、甘草(微炙)各0.2克。
[制法]捣为散,水煎之。有热证则加薄荷。
[用法]每服15克,加灯心草1把。
[功效]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
[主治]身体肥脂臃肿,燥热烦闷。
【验方精选】
莲子生化汤(另一方无桃仁)莲肉10枚(去心)川芎、茯苓各10克,当归(黄土炒)、炮姜各20克,桃仁10粒(去皮尖),炙草1克。上药水煎服,可治产后血块未消,泄泻。
菟丝子
【简介】别名“黄丝”、“黄藤子”、“豆寄生”。一年生寄生草本,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的种子。
【来源】生于田边、荒地及灌丛中,常寄生于豆科等植物上。主产在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江苏、黑龙江、吉林。
【鉴别要点】全株无毛,茎细,缠绕,黄色,无叶。花期7~9月,果期8~10月。种子类球形或卵形,略扁,直径1~1.5mm。表面灰棕色或红棕色,具细密突起的小点,一端有微凹的线形种脐。质坚硬。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物,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性味功用】性温,味微苦涩。
【用药宜忌】强阳不痿、大便燥结、孕妇血崩、肾脏火动者,忌之。
【功效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遗频沥、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用量一般为6~12克。
【保健药膳】
菟丝子炒鸡蛋
[原料]菟丝子15克,鸡蛋2个,葱10克,盐5克,植物油50克。
[制法]将菟丝子文火炒香研成细末,鸡蛋打入碗内搅散,放入其他三样搅匀。砂锅置火上烧热倒油,热后徐徐倒入蛋羹,两面反转至黄即成。
[用法]吃蛋饼。
[功效]补肝益精,明目补血。
[主治]高血压、腰膝酸软、遗精目暗、贫血消渴者。
【验方精选】
大菟丝子丸 菟丝子(净洗,酒浸)、泽泻、鹿茸(去毛,酥炙)、石龙芮(去土)、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各50克,石斛(去根)、熟干地黄、白茯苓(去皮)、牛膝(酒浸1宿,焙干)、续断、山茱萸、肉苁蓉(酒浸,切)、防风(去苗)、杜仲(去粗皮)、补骨脂(去毛,酒炒)、荜澄茄、沉香、巴戟(去心)、茴香(炒)各0.5克,五味子、桑螵蛸(酒浸,炒)、芎、覆盆子(去枝叶萼)各25克。研末,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温酒或盐汤送下,空腹服;如脚膝无力,木瓜汤送下,晚食前再服。可填髓续伤,益颜延年。
葶苈子
【简介】别名“北葶苈子”、“甜葶苈子”、“辣辣菜”。一年或二年生草本,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的种子。另外,同科植物播娘蒿的种子也入药,习称“南葶苈子”。
【来源】生于路旁、沟边或山坡、田野。主产在河北、辽宁、内蒙古。
【鉴别要点】高5~30cm。茎直立,多分枝,具****状腺毛。基生叶狭匙形,羽状浅裂或深裂,长3~5cm,宽1~1.5cm,叶柄长1~2cm。上部叶线形,有疏齿或全缘,总状花序顶生。花极小,花瓣丝状。雄蕊2~4;雌蕊扁圆形,顶端微凹,柱头头状,子房2室。花期5~6月,果期6~7月。种子扁卵形,长1~1.5mm,宽0.5~1mm。表面棕色或红棕色,微有光泽,具纵沟2条,其中1条较明显。一端钝圆,另端尖而微凹,类白色,种脐位于凹入端。
【采收加工】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
【性味功用】性大寒,味微辛辣,黏性较强。
【用药宜忌】肺虚喘咳、脾胃虚弱、脾虚肿满、真阴不足者忌服。
【功效主治】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胸腹水肿、小便不利。用量一般为3~9克。
【保健药膳】
七子定喘汤
[原料]葶苈子10克,莱菔子9克,苍耳子8克,五味子5克,黄荆子9克,白芥子8克,紫苏子9克。
[制法]布包水煎服。
[用法]每日一剂,日服2次。
[功效]痰浊壅肺,肺失肃降。
[主治]顺气降逆,化痰消食。
【验方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