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
36598200000016

第16章 根茎类(5)

【性味功用】气微,性微寒、味苦、涩。

【用药宜忌】无实火热毒者不宜。阴证外疡忌服。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用于肠炎、痢疾、肝炎、痔疮出血;外治口腔炎、咽喉炎。

【验方精选】

1,拳参汤 治阴虚久咳,肺痨,喘嗽。拳参9克,蜜百合9克,沙参6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方中拳参清热解毒,收敛渗湿,为君药。

2,感冒退热冲剂 本药的成分是拳参、大青叶、板蓝根、连翘,有清热解毒的功能。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开水冲服,一次18~36克,一日3次。方中的拳参清热解毒,收敛渗湿,消肿,为君药。

3,拳参30克,水煎服。方中拳参清热解毒,收敛渗湿,消肿止血,为君药。可治疗肠炎、赤白痢疾。

黄连

【简介】多年生草本。为毛茛科植物,黄连的根茎。另外,同属植物三角叶黄连及云连的根茎同作黄连用。

【来源】野生或栽培于海拔1000~1900m的山谷凉湿荫蔽密林中。主产在四川、湖北。

【鉴别要点】叶基徨,坚纸质,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叶柄长5~12cm。聚伞花序顶生,萼片5,黄绿色,花瓣倒披针形,长约为萼片的一半,中央有蜜槽。果具细柄。花期2~4月,果期3~6月。根茎多集聚成簇,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cm,直径0.3~0.8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有结节状隆起及须根,有的节间表面光滑如茎秆,习称“过桥”上面多残留褐色鳞叶、茎和叶柄。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时中空。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性味功用】气微,性寒,味极苦。

【用药宜忌】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均应慎服。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水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牙痛、痈肿疔疮。

【保健药膳】

黄连白头翁粥

[原料]川黄连10克,白头翁50克,粳米30克。

[制作]将黄连、白头翁入沙锅,水煎,去渣取汁。另锅中加清水400毫升,煮至米开花,加入药汁,煮成粥,待食。

[用法]每日3次,温热服食。

[疗效]清热解毒凉血。

[主治]专治中毒性痢疾等。

【验方精选】

黄连25克,朱砂20克,生甘草12克。为细末,汤浸蒸饼,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十丸,食后时时津唾咽下。可治心烦懊憹反复,心乱,怔忡,上热,胸中气乱,心下痞闷,食入反出。

黄精

【简介】别名“鸡头黄精”、“鸡头根”、“黄鸡菜”。多年生草本。为百合科植物,囊丝黄精的根茎。另外,同属植物滇黄精的根茎同作黄精入药。

【来源】生在山地林下,灌丛或山坡半阴处。主产在河北、内蒙古。

【鉴别要点】叶互生,椭圆形,长可达25cm,长、宽变化罗大,先端钝尖,无毛。花腋生,下垂,2~7朵集成伞形花丛,花披筒状,长9~22mm,白色或淡黄色,裂片6。雄蕊6,花丝长0.5~1mm,柱头长为子房的1.5~2倍。浆果熟时紫黑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根茎细柱形,略扁,长约至10cm,直径0.5~1.2cm,一端或两侧稍膨大,形如鸡头,或有短分枝;表面黄白色,半透明或灰黄色,有纵皱纹,茎痕直径5~8mm,节间长0.3~1.5cm。质坚脆。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根茎,洗净,除去须根,蒸至现油润时,取出干燥。

【性味功用】气微,性平,味甘,有黏性。

【用药宜忌】中寒泄泻,痰湿痞满气滞者忌服。

【功能主治】补脾,润肺生津。用于脾胃虚弱、肺虚燥咳、内热消渴。

【保健药膳】

黄精鸡膏

[原料]黄精50克,老雄鸡1只,冰糖100克。

[制法]先将老雄鸡宰杀去净毛、去内脏及脂肪,切小块放于锅内,加水10升烧煮开,改为文火炖至5小时左右时,将黄精加入,继续炖时,不时有泡沫及油脂浮起,随时除去。待汤汁炖剩至约1升时,过滤2~3遍最后成为透明样的液体。再将此液汁放入锅内再煮熬1~2小时至液汁剩0.5升时,加入冰糖至完全溶化即停火,将汤汁盛入容器,放置3~4小时,汤汁就凝冻起来而成透明的固体鸡膏。将鸡膏切块即可。

[用法]每日3次,每次嚼食1块。

[功效]强肝健肾,抗衰防老。

[主治]适用于肝肾虚者。

【验方精选】

黄精、党参、淮山药各50克,蒸鸡食。可治脾胃虚弱,体倦无力。

湖北贝母

【简介】别名“窑贝”、“板贝”。多年生草本。为百合科植物,湖北贝母的鳞茎。

【来源】系栽培。主产在湖北、四川、湖南。

【鉴别要点】植株高26~50cm。鳞茎由2枚鳞片组成,直径1.5~3cm。叶3~7枚轮生,中间常兼有对生或散生,矩圆状披针形,先端不卷曲或多少弯曲。花1~4朵,紫色,有黄色小方格;叶状苞片通常3枚,极少为4枚,花梗长1~2cm;花披片长4.2~4.5cm,宽1.5~1.8cm,外花披片稍狭些,蜜腺窝在背面稍凸出。蒴果2~2.5cm,宽2.5~3cm,棱上的翅宽4~7mm。花期4月,果期5~6月。鳞茎卵球形、扁卵形或倒圆锥形,直径0.6~3.4cm,高0.8~2.8cm。表面白色或黄白色,较光滑。外层两枚鳞叶在小近等,偶见相差悬殊者,顶端稍平,开裂,底部较平整。

【采收加工】5~7月间采挖,除去泥沙,石灰水浸泡晒干,或用硫磺熏蒸。

【性味功用】性寒、味苦。

【用药宜忌】不可与乌头配伍。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散结。用于肺热咳嗽、胸闷痰结、瘰疬、痈肿。

【保健药膳】

川贝母蜜枣瘦肉汤

[原料]川贝母80克,蜜枣10粒,姜2片,排骨320克,热水1500毫升,调味料及盐适量。

[制法]将川贝母泡水约10分钟;将蜜枣冲洗好备用。将排骨洗净后氽烫,再捞出备用将所有材料放入炖盅里,加入热水,放入蒸笼或蒸锅中炖1.5小时,再加盐调味即可。

[用法]吃肉喝汤。

[功效]调节机能,润肺止咳

[主治]止咳、清肺、滋润、纤体

【验方精选】

浙贝母9克,太子参、麦冬、北沙参各15克,山药、莲子肉、虎杖各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蚤休15克,制鳖甲、丹参各20克,半边莲15克,赤芍12克。每日1剂,水煎服。益胃健脾,解毒化瘀。

藁本

【简介】别名“热河藁本”、“香藁本”、“北藁本”。多年生草本。为伞形科植物,辽藁本的根茎和根。另外,同属植物藁本的根茎亦药用。

【来源】生在山地林缘和林下。主产在河北、辽宁。

【鉴别要点】高20~80cm。茎常带紫色,中空,表面有纵棱。基生叶花期凋落;茎生叶广三角形,2~3回三出式羽状全裂,边缘有少数缺刻状齿,上面沿脉有****状突出。香伞形花序具短柔毛,伞幅6~19。花小,白色。双悬果椭圆形,长3~4mm,宽2mm,侧棱具狭翅,每棱槽常有1油管,合生面有2~4油管。花期7~9月,果期9~10月。根茎不规则团块状或略圆柱状,长1.5~6cm,直径0.5~1.5cm。表面灰棕至黑棕色,上端有数圆形中空的茎基,四周着生多数细根。根弯曲,长约至5cm,直径2~6mm,棕黑色,有疣状突起,栓皮易剥落。质轻,切断面皮部宽,有裂隙,木部较结实。

【采收加工】春季采挖根茎及根,去净泥土,晒干。

【性味功用】有似芹菜样香气,味辛而微苦。

【用药宜忌】血虚及头痛属热者慎服。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巅顶疼痛、风湿肢节痹痛。

【保健药膳】

芎劳藁本酒

[原料]藁本、芎劳、茼茹各250克,不计多。

[制法]上三味,切细,放入酒一斗,煮取三升。

[用法]一次服完,体弱者,分二次服,出汗为度。

[功效]除湿止痛,祛风散寒。

[主治]风寒感冒,巅顶疼痛,风湿肢节痹痛。

【验方精选】

藁本、甘松、山东、香需、白芷、白蔽、防风、白僵蚕、白附子、天花粉、零陵香、绿豆粉、肥皂、煨各等分研为细末,每早洗面,斑黑点就会除去。

泽泻

【简介】别名“水泻”、“芝芋”、“泽芝”、“及泻”、“芒芋”、“禹孙”等。为泽泻科草本植物,泽泻的块茎。

【来源】主产于福建、四川、江西等地。

【鉴别要点】泽泻,多年生沼生植物,地下有块茎,球形,外皮褐色,密生多数须根。花序通常有3~5轮分枝,分枝下有披针形或线形苞片,轮生的分枝常再分枝,组成圆锥状复伞形花序。花瓣倒卵形,膜质,较萼片小,白色,脱落。雄蕊6;雌蕊多数,离生,子房倒卵形,侧扁,花柱侧生。瘦果多数,扁平,倒卵形,长1.5~2mm,宽约1mm,背部有两 浅沟,褐色,花柱宿存。花期6~8月,果期7~9月。块茎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7cm,直径2-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及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状芽痕。质坚实,断面黄白色,粉性,有多数细孔。

【采收加工】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洗净,除去须根极粗皮,以水润透后切片晒干,置于干燥处,防潮防蛀。麸炒或盐水炒后用之。

【性味功用】味甘、淡,性寒。

【用药宜忌】肾湿滑精,无湿热者禁用。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泄热。适用于水湿停泻,淋浊带下,阴虚火旺者。

【保健药膳】

泽泻蒸鲫鱼

[原料]泽泻15克,鲫鱼1条(约300克),料酒10克,盐3克,鸡精3克,姜5克,葱10克。

[制法]泽泻研粉。鲫鱼宰杀去鳞、鳃及肠杂。姜切片。葱切段。将鲫鱼身上涂抹泽泻粉、盐、鸡精、料酒、葱、姜后腌渍30分钟,除去葱姜,将鲫鱼放入蒸盘置武火大蒸笼内蒸9分钟,即成。

[用法]去鲫鱼刺,吃肉。

[功效]渗湿利水,开胃暖中。

[主治]体胖腹胀,四肢无力者。

【验方精选】

1,泽泻、白术各30克,共研为末,每服9克,茯苓汤送下。可治水湿肿胀。

2,泽泻、白术各15克,以水煎服。可治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