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穿越在召唤系统
36590700000054

第54章 千古名相房玄龄

“黄阁三十年,清风一万古”

三十九岁的他甘心为十九的秦王李世民书记员,默默地做自己的事,睿智、自信而坦然。房玄龄最重视的就是人才,对于其他问题就只有温和、缄默、实干而已。

他之于李世民的功劳,如汉之萧何于刘邦;

这王佐之才同样适用在房玄龄的身上。

“房师,一切可好。”

夏启奔跑而出,见这儒雅不凡之人,心中无比欣喜;房玄龄可是李世民成事的栋梁之人;

“房乔,见过将军”;虽系统植入记忆,自己一心投奔自己“曾经的学生”,可能够受人如此待遇却也难得。

心中微微感动。

这拜见之礼,却也不可废。

“老师无需多礼,我们进帐在叙。”夏启不知何时已学会了古人求贤的精髓,不由分说的拉着房玄龄便往内赶。以前对刘备的装模作样嗤之以鼻,动辄就同榻而眠,自己暂时还做不到,不过对人应有的热情可不能少,方能显出自己对人才的看中。

“乔山野之人能得将军惦记,实乃荣幸万分;”

不待夏启询问,房玄龄便先介绍起自己的经历。

数年前,他担任夏启的启蒙老师,因父母患病而辞别回乡;

几年来父母陆续亡故,汉人最重孝道,于是又为父母各守丧三年。

黄巾之乱,不得不避走他乡,在蜀地蹉跎,如今三十有九,却一事无成;

一别数年,惊闻昔年孩童已成当世俊彦,位高权重,这才不远前来投奔,还请将军收留。

虽说这都是系统设定的故事,可听他说来,却也让人心酸;这贞观之治的操作人之一,为世人称赞“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一代丞相,却也有不得志的往事。

“老师之才,启深信之,今日得恩师出山辅佐,犹如高祖遇萧何,功成名就,指日可待也!”

见夏启称赞自己又萧何之才,房玄龄心中大喜;

又得夏启亲手斟茶;无比激动,对这昔日学生非常满意,连说不敢;

推说再三,这才接过茶碗,一饮而尽;

历史上的房玄龄也是三十九岁出山辅佐亲王李世民;

可谓少年风光,在房玄龄十八岁,就考中了进士,授官羽骑尉,校仇秘书省.年轻有为的房玄龄一进入仕途便不同凡响.当时,吏部侍郎高孝基十分善于识人,他见了房玄龄之后,惊叹地说:"后生可畏,焉之来者之不如今!"后来,高孝基对宰相裴矩说:"吾观人多亦,却没有能比得上房玄龄的,当以国器视之.遗憾的是吾不能使之平步青云也。”于是,拜房玄龄为隰城尉。房玄龄在汉王杨谅造反之时受到牵连,被贬官徙居上郡。

就在隋王朝分崩离析的前夕,房玄龄的父亲房彦谦死在泾阳令之任上。房玄龄为之痛哭不已,五天不进饮食,尽了人子的义务。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迅速占领了关中,后来,李世民屯兵渭北。房玄龄安葬父亲,服丧期满之后,便前往其营出谋献策。两人相见恨晚,谈得非常融洽,如鱼得水一般,李世民便拜房玄龄为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自此,房玄龄有了用武之地,跟随李世民驰骋疆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老师来的正是时候,正好遇到大事无人商量;还得请你为我参谋参谋,想个主意。”

董卓大封天下,启也收到河东侯、右将军的诏书;若是接了这诏书,是否就算恶了关东联军;将自身各方面的情况简单与房玄龄述说了一番。

房玄龄可对这汉家天下没什么忠诚可言,不说他身份植入,便是从他的生平行为也就可知;作为隋朝的官员却投奔起兵的李唐,而且不投李渊却去投靠李世民,证明他的眼光的精准的;玄武门之变,他可是谋主,是他第一个通过长孙无忌向李世民请求先发制人;

想不到这河东之地基本已经入了手,房玄龄惊喜不已,大声赞叹。

“这诏书自然得接,这诏书之事天下已经传遍,刘焉为蜀王,荆州刘表拜为楚王,此二人必定最先接招受封;有这两人起头,这天下众多刘姓之人必群起效尤。袁氏四世三公依然摆脱不了封王的诱惑,必定受封退兵;这关东联军撤退之时不久亦;

这受诏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董卓虽为奸臣,可这也代表着汉帝,名正言顺。废帝刘辩现只是弘农王,若想僭越称帝,这汉家天下必定大乱;

到时候东西二帝,我们却只能选择洛阳之帝,毕竟河东离江东实在太远,鞭长莫及。

此时便是得罪关东诸侯又如何,这关东诸侯可没可能在像今日般有联军的可能。

“河东郡只需自身安稳,却也无需担心其他人的攻伐;”

大人当早日竖起军旗帜,建府开牙;等他王邑回转之后,他河东太守正好名义上也算作河东侯府的下属,一切需得听从河东侯府的命令。

如此便在道义上站稳脚跟,安置流民,循序渐进,努力经营河东,以右将军名义,北出西河郡,东征并州,大事可为,成就一番霸业。”

听房玄龄这样一说,夏启心中大定。

“不亏有王佐之才,暂且委屈记室参军,这往后的出谋划策,军中府中一应文书可都依靠老师了。”有这么一个宰相之才给自己统领全局,自己可就轻松很多,再也不用打伤脑经。

谢主公,乔必然竭尽所能,全力辅佐主公成就霸业!”房玄龄起身回礼,对于夏启的任命欣然接受,已开始以主公相称了;

叮咚,恭喜主人获得房玄龄愉悦值10点。当前愉悦值69点,仇恨值4点。

玉灵的适时提醒,证明对自己的安排房玄龄还是很满意的;

二人又对河东之事仔细探讨研究,对房玄龄的智谋夏启是深深的佩服了,这一步一步,事无巨细的安排的妥妥当当,自己可就乐得轻松;

“诸位,这位房乔房玄龄乃是吾之启蒙老师,以后便是我府中的记室参军了”

夏启急忙招来诸人,为房玄龄接风洗尘,并将他介绍给大家相互认识。

“至今日起,军中府中一应诏令,军队战事,皆由参军主持参谋,望大家相互配合,切勿冲突。”

众人皆是武人,见有这么一个文职官员来帮称,自然是欢迎之至;

对房玄龄,夏启倒是很放心,房玄龄择人的标准可是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这样一个“老好人”必定能和这些个武将融洽相处。

房玄龄初来乍到,与众人深深一礼,面带微笑,温声说道:“房乔新来,还请诸位同僚多多提携。”

这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这人还是自己主公器重之人,众人相继回礼;好一副融洽之像;

酒过三巡,夏启让房玄龄将先前二人商量的安排之事宣布出来。

由冉闵领军前往大阳县驻守,防制关东联军的来犯;

自己带其他人回军安邑;

太阳县令裴潜,可是对自己帮助极大之人,加之闻喜裴氏将注下在自己身上,太阳县早已唯自己马首是瞻了。

叮嘱冉闵遇事多与裴潜商量后,夏启便让他领军开拔而去;

有了房玄龄安排回军一事,夏启仅带着李彦,另外让程戈在亲军中选了50骑,快马奔运城盐池而去。

这回转安邑之前,却先要征求蔡邕同意才好;不仅是因为尊敬,这以后还得借着蔡邕的名望行事,可不好恶了这老夫子,不然他不把蔡琰嫁给自己,难道要让自己强抢不成。

房玄龄很是担忧夏启的安全,对这个安全问题,夏启却就豪气十足了。

现在这河东地界,王邑不在河东的情况下,还真没几人敢打自己的主意。

便是有,凭借自己的身手,加上带着程戈手下的50精骑,加上李彦这个98武力的猛将,天下都大可去得,何惧河东宵小。

联军大营

等到夏启受封河东侯,右将军的消息;王邑便斥退左右,与范先商量很久,心中大是愤怒,范先也是咬牙切齿痛骂不止,痛斥夏启狼子野心,不为人子;自甘堕落与乱朝臣子狼狈为奸,端的是心机深沉的小人;

二人商议须马上挥兵回河东,若是晚了回去,到时可不知安邑城会属于谁。

作为大汉王朝的忠臣,王邑自然得去与刘辩辞别;

“拜见陛下,河东内乱,邑需先行回转平定,特来辞行”

“王公如何走得如此匆忙,不知回军之后,有何打算?”刘辩早知这河东的问题,也与刘伯温分析过,却是一团乱麻,对贾诩李儒的智慧却是深深佩服。

只是这王邑对自己这个大王还算是“忠心”,在关东联军之中,除了孔融便是这王邑对自己还称呼陛下,自己也想帮帮他,有可能将河东收在手中也不错。加之其手中还有三万河东精兵,若是随自己回江东对于自己也不失为一个好结果。

“不瞒陛下,这夏启在领兵打仗方面却未一时俊杰,好在其根底太浅,手中兵马不多,且多为新兵,所谓强龙不压低头蛇,邑在河东多年殚精竭力,略有名望,相信各家必不会相弃,一旦回转,上下一心,夏启却也讨不了好。”

如此最好,不知邑公可有需要寡人相助之处。

倒是范先伤未痊愈,小臣军中正缺少领兵大将,不知陛下可否下令遣猛将来河东郡兵做领兵大将;

这宗好事,刘辩可不会拒绝;

明日猛将必到河东军中,还请邑公好生安置。

多谢陛下;这刘辩手下猛将可是让天下诸侯都侧目的,今日答应派人相助自己,王邑大喜过望;你夏启不是自持勇武吗?让你见识一下天下英雄的厉害,看你还如何猖狂。

等王邑退去,刘辩便思量其自己手下几人,派谁去合适了。

岳飞肯定自己舍不得,还得靠他去打江东。

关胜、林冲、魏延、三人;几番思量,又请刘伯温起来二人又是一番合计。

好,就让他去!刘辩最终做了结论;

忙唤人去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