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致儿家书
36559200000032

第32章 :1752年(3)

A man who hath studied the world knows when to time, and where to place them;he hath analyzed the characters he applies to, and adapted his address and his arguments to them:but a man, of what is called plain good sense, who hath only reasoned by himself, and not acted with mankind, mistimes, misplaces, runs precipitately and bluntly at the mark, and falls upon his nose in the way.

熟谙世事的人知道选择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他会分析他诉求的人的的性格,调整自己的举止谈吐以便适应对方。但是,那些所谓只有普通常识的人,做事情往往一厢情愿,一意孤行,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往往找错时间、找错地点,莽莽撞撞,不看路标,结果摔倒在地,满嘴啃泥。

Learning is acquired by reading books;but the much more necessary learning, the knowledge of the world, is only to be acquired by reading men, and studying all the various editions of them.

学问来自读书,但更重要得多的学问——有关现实世界的知识,只能来自读“人”而不是读“书”,并且要研读各种各样的“版本”。

(七)伏尔泰的历史著作

1752年4月23日(旧辑),伦敦

此刻我正收到你19日(新辑)的来信,其中有几页资料谈到有关(法国)国王同议会的争端。我将托亨廷顿勋爵将这几页资料带回给你,勋爵很快就会抵达巴黎。议会对国王表面温顺,实则严厉。议会十分尊敬地告诉国王:他们认为同意某某议案无异犯罪,为此不能服从他的提议。这就有点我们所说的“革命”的味道。

伏尔泰从柏林寄给我他的著作《路易十四时代的历史》,来得正是时候。博林布罗克勋爵刚刚教我应如何去读历史,伏尔泰则告诉我应如何去写历史。我感觉到,此书将广受批评。伏尔泰必然会受到批评。读者喜爱的东西受到攻击,各种偏见都暴露出来,而我们的偏见正如我们的情妇——妻子说得再有理,我们也不屑一顾。这是一部引导人类正确理解的史书,是一位有才华的作家写给有才华的读者阅读的。智力低下的人不会喜欢它,当然他们也读不懂它。头脑呆笨的人则追求琐碎的、枯燥的细节,其他历史学家早已写过多遍。而伏尔泰告诉我的,正是我们需要知道的,其余的不需要。他的表达简明扼要,并给读者留有思考的余地。他的观点不受宗教、哲学、政治与民族偏见的影响。他远比我所知的历史学家更真实、更公正。该说的,他情愿少说,不把话说满。他的著作使我对路易十四时代有了较好的了解,胜似其他无数的历史著作。现在,我已明白从前弄不明白的事情:路易十四出于虚荣心而非出于自己的知识,使他从各个方面鼓励国人,把许多工艺与科学引进法国。他开创了一个时代,让世人了解法国,使法国繁荣富强,在许多方面大大超过了奥古斯都时期。[190]当时法国的发展是迅速的、伟大的,当然原本可以搞得更好。最令人惊讶的是:这位虚荣心很强、心胸开阔的伟大君主却任性地下令停止人们进一步开发心智,似乎说:“你们到此为止,不许再向前进。”他对宗教信仰的偏执,对丧失权力的恐惧,在他统治时期,对信仰与权力这二者从不容许自由与理智的态度;这位空前的伟大天才从不怀疑国王的神圣权力,从不怀疑教会的一贯正确。众多的诗人、演说家、哲学家不顾自己的天生权力,欢呼他们身上的锁链,向这位君王盲目地表示忠诚。如今,在法国,情况倒过来了,理由很简单:幻想与虚构破灭了,消失了。

我将托亨廷顿勋爵给你捎去一册伏尔泰的书,我估计巴黎可能禁止印刷、出售。务请不止一次地细读此书,尤其是第二卷,该卷中对许多极有趣的事件有简明扼要地叙述,许多人谈论这些事件但只有少数人真正明白。

(八)一个父亲的愿望

1752年5月27日(旧辑),伦敦

我收到一位友人来信,对你赞赏有加,并说我教子有方。世上为人父的往往对儿子不够关心,他们只满足于送儿子进入收费低廉的学校,念到十八岁,再进大学念到二十岁,然后用一两年、两三年的时间送儿子去欧洲游历,然后等他回家来结婚生子,这就算有了交代了。即使少数做父亲的真正喜爱他们的儿子,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有人在子女还小的时候百般宠爱,等子女长大成人后,又争吵不休,因为子女已被他们自己宠坏。有些父亲爱儿子实际上只是一种母爱,只关心儿子的身体健康、将来能传宗接代,儿子过生日搞得很隆重,充满喜悦,就像那些蒙古人,见到儿子体格粗壮起来就高兴异常。还有一些做父亲的,认为最要紧的是他有了继承人,即使儿子有弱点,有不完美处,也无所谓。我希望、我相信,我对你的教育未犯上述错误。即使我有弱点,也不会歪曲它;即使需要极度节俭,也不会“饿死”它;即使应当十分严格,也不会使它畸变,我所要建立的基础是扎实而广泛的学问——你已做到;但是我知道,光有这一基础是不够的,还需要:外在的形象,受人欢迎的魅力。为此,我将你投入社会,完全由你自主行事,以增加阅历;而和你同样年纪的年轻人,大都还在大学里啃书本,或送到国外去受某些迂腐拙劣的苏格兰校长的束缚。我最初为你制订的教育计划,是要让你成为“un homme universel”(法文:博学的人),需要我做的,我已尽我所能,现在剩下来的就靠你自己了。你不应使我失望,你很容易报答我。我给你这么多的压力全为了你自己的利益,我所盼望你对我的关爱的惟一回报,正是你自己的利益。

(九)要十分注意研究历次和约的重大意义

1752年5月31日(旧辑),伦敦

考虑到你未来的事业,我建议你仔细阅读近代史上最重要时期的史书,全力投入这些领域的研究。如果你选择明斯特条约作为开头(我已向你建议过,这是最适当的开头),就不要让那些与此无关的书籍来干扰你,只需研读有关的可信的历史著作、信件、回忆录、谈判记录等等,要在阅读过程相互对照,辩别真伪。在这方面,博林布罗克勋爵比我讲得更好,对此你已有所了解。接下来的一个阶段,你应特别关注比利牛斯条约,此条约使法国的波旁王朝继承了西班牙的王位。从成百上千种叙述此一事件的书籍中,挑选两三种最可信的,尤其是一些来往信函,是说明谈判经过最权威的资料。然后就是尼梅根和约[191]与雷斯维克和约[192],它们是明斯特和约的续编。这两个和约有许许多多的已出版的可信的、原始的信函与资料。路易十四虽是胜者,却签订雷斯维克和约作出让步,这使许多不明就里的人们大为惊讶,其实,我以为,这同当时西班牙王国的情况及其国王查理二世的健康状况有关。雷斯维克和约签订不久,1702年又起战端,尽管时间不长,规模却是很大,这段历史十分有趣。几乎每个星期都有大事发生。先是双方谈判,接下来是西班牙国王去世,发表了十分意外的遗嘱,路易十四欣然接受这份遗嘱,恰恰破坏了不久前他所签订与修正的和约。腓力五世[193]悄然来到西班牙,受到欢迎,承认他为国王,但此后,那些拥戴他的人们又废黜了他。我从这一事件悟出:在大变动时期,大人物的性格比他的审慎与政策更重要。路易十四为把一个波旁王室的王子送到西班牙当国王而骄傲非凡,却以牺牲法国的利益为代价。依据第二个和约,本来法国可以保有那不勒斯、西西里、洛林而国力大大加强的。所以,我以为,路易十四愿意执行腓力的遗嘱而放弃和约,实在是欧洲的大幸。的确,他也许希望能影响他在西班牙的波旁后裔,他非常清楚,男人间的血缘关系是多么地微弱,而公主间的血缘关系就更弱了。哈拉奇伯爵的回忆录,以及拉斯托里斯的回忆录,早在衰病国王去世前,对西班牙宫廷的变动已有先见之明;当时驻西班牙的法国大使阿尔古的书信集(我有可信的复制件,时间从1698年至1701年),已把全部情况为我指明。我为你保存了此书。从这些信件看,奥地利王室对西班牙国王与王后的轻率态度,以及和约把全西班牙人都激怒起来,是腓力留下那份遗嘱的真实的惟一原因,这份遗嘱是完全有利于安茹公爵的。当时,广泛流传并得到大众相信的是,枢机主教波托卡里罗以及所有的大人物并未收受法国的贿赂,这也证实了伏尔泰的预见。此后,开启了一个新舞台与一个新的世纪。路易十四的好运拯救了他,直到马尔伯乐公爵与尤金亲王组织起一个同盟,拒绝他在格特鲁滕堡提出的和平条件,迫使他改正错误。乌得勒支和约后来如何产生不利后果,你已在近来读到了。你不可能十分详细了解其中的细节[194]。乌得勒支一系列条约是欧洲事务纷纷登场的最新鲜的源泉。许多重大变化由此发生,战争与和约交替出现,但历史的记录往往众说纷纭。兰伯蒂的史书(写到1715年),在事实、日期、原始材料方面有较翔实的记载;1715年以后,则有卢塞的“Recueil”(法文:《文集》)。

我并不是说,要你把你的时间都用来深入研究这些历史。不,你应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我所再三叮咛的,可以压缩成三条原则:第一,应读得少、想得多;第二,不读无用的书;第三,选择所读的书要围绕一个主题。用这样的方法,每天读半个小时,也是好事。人们不知道该如何利用时间;等他们明白过来已为时过晚。我回想年轻时间浪费了大量时间,至今后悔不已。

(十)学习成为一名谈判高手

1752年6月(旧辑),伦敦

极少著名的谈判家以学问高深闻名于世。最有名的法国谈判高手们(我以为其他国家都还没有他们这么能干的人)都是军伍出身,例如:阿尔古先生、埃斯特拉德伯爵、Uxelles元帅等等。已故马尔伯乐公爵也是个谈判高手,他是位将军,读书甚少,但有极高的识人天赋。其中的道理,我以为不难知晓。一个学问高深的人,必定把绝大部分时间用来读书,而一个谈判高手必然要用大部分时间来知人、识人。一位出名的学者,把他从灰尘飞扬的书斋里拉出来,让他去做事,他只会按书本办事,以书本上的人物看待活生生的人。他按照斯巴达与罗马的祖先们行事,以为世上的事都是一样的;其实开天辟地以来,从没有两件完完全全相同的事。一定程度的学识,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不谙世事,不熟悉人物的不同性格、不同感情、不同习惯,就成不了谈判高手。军事将领很少书本知识,他们所受的教育不同,补足这种缺陷的是他们了解世界。他们从年轻时候就进入社会,了解各种各样的民族与人物,他们懂得首先要使人们喜欢他们,因此十分注意修饰自己的仪态。其结果,你可以见到,将军们在宫廷中总是出人头地,并受到妇女的青睐。

一位外交官每天并无大事待他处理,因此,他的谈判知识与谈判技术无从考验,但是,他每天必须做的,每一天的每一个小时必须做的,是为他的事业做好准备,铺平道路,那也就是专心致志地去修饰他的仪容、气派,不仅进出一些高门大宅,而且要取得当地广大民众的信任;为此,他必须取得他们的欢心,不能让人感觉到他是个陌生人。一位高超的外交官很可能化上几个小时彬彬有礼、高贵优雅地出席舞会、晚宴,这些活动正如同他在办公室里绞尽脑汁起草条约草案一样,实际上都是在为他的君主完满地完成某项使命。阿尔古元帅凭藉他的名望、他的风度与气派,使西班牙人对法国由来已久的反感画上了句号。西班牙宫廷与大人物非常喜欢这位元帅,经常出入他的府邸,潜移默化地使西班牙人比较更喜欢法国人而不是德国人了。埃斯特拉德伯爵也是凭藉他的风度使法国同“联合行省共和国”(荷兰前身)建立了友好关系,当时荷兰的行政首脑德维特先生(议长)为伯爵介绍不少朋友,解决不少难题。这种才能当然并非来自书本,而是来自其他的学问,诸如:舞蹈、击剑、骑马、军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