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36552200000017

第17章 【享用达观心境,倍增生命效率】——以欣赏之心看待他人接纳自己

学会自我欣赏,就是享用达观的心境

【大师如是说】

一个人如果是强者,他就会珍视自己的价值,并以此去担当责任,更努力的造福别人。

——人文大师,著名作家柏杨

欧伯曼说过,对于宇宙而言,我是无足轻重的;但对我自己而言,却是一切。宇宙是无穷的,时空是无尽的,你是时空大海里的一根小小的银针,可是你又是独一无二的,这多么弥足珍贵!而时空的前进难道不是由一个个小小的生命个体汇聚起来推动的吗?这又是一件足以让你骄傲的事情。

一个人生命的初始可以说是“赤条条来”,很纯净,不含功名,不含贪欲,后来随着生命不断成长的经历,你会得到很多东西,比如亲情等人类最高尚的情感,比如知识等可以充实你生命的一些虚的东西,甚至是头衔、身份、财产等身外之物,这时候你就要学会正确地认识你所拥有的这些东西。你是宇宙间虽普通却独特的生命,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你,而你的身上又必定有着非凡的过人之处;别人喜欢你爱你是上天赐予的,你要肯定自己并因此而珍惜,知识丰富你的情感充盈你的内涵,却也是在为你的生命服务,更不用说那些头衔、身份、财产等物,它们虽让你显贵,却终是由你的努力换来并要求你用之或为自己或为别人服务……

有这样一则禅宗故事:

三个愁容满面的信徒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乐?

无德禅师:“你们活着是为了什么?”

信徒甲:“我不愿意死,所以我活着。”

信徒乙:“我盼望老年时儿孙满堂,会比今天好,所以我活着。”

信徒丙:“我的一家老小靠我养活,我不能死,所以我活着。”

无德禅师:“你们当然都不会快乐。你们活着,只是由于恐惧死亡,由于等待年老,由于不得已的责任,却不是由于理想、责任。人没有理想和责任,怎么可能快乐呢?”

三位信徒齐声道:“禅师,具体地说,我们到底要怎么生活才能快乐?”

无德禅师:“你们认为有什么才会快乐?”

甲信徒:“我认为,有金钱就会快乐。”

乙信徒:“我认为,有爱情就会快乐。”

丙信徒:“我认为,有名誉就会快乐了。”

无德禅师听后,不以为然地告诫信徒:“你们这样永远不会快乐。当你们有了金钱、爱情、名誉以后,烦恼忧虑仍然会跟在你们后面。”

三位信徒无可奈何:“那怎么办?”

无德禅师:“改变你们的观念。金钱要布施才快乐,爱情要奉献才快乐,名誉要用来服务大众,你们才会快乐。”

我们要明白物质并不是每个人生活的全部,它只是支持生命存在的附庸,虽然从附庸的角度上讲,物质丰裕了它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一个人生活品质等方面,可是仅仅有了它我们就会快乐吗?现实生活中那么多例子告诉我们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须珍惜生命中被很多人所忽视的珍贵的东西,当然这个珍贵的东西包括你自身的独特,而珍惜与欣赏的前提是:达观的心境。首先我们得承认现实,不逃避也不幻想,客观地认识它;其次要一切向前看,拥有达观的心境不是指只安于当前的生活,它是指一个人不会纠结于生活中不足挂齿的小事,用豁达的心追求更高层次、更有意义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自我价值及自我认识也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诗意的生活,就是领略眼前的风景

【大师如是说】

越是柔韧的东西越不容易摧折,越是诗性的生活,越容易创造价值

——文学家、翻译家梁实秋

如何让生活过得有滋味、有诗意?现代人在忙碌之余,也对个人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拿孔子来说,有人指出“孔子是靠趣味去生活的”。

世人对孔子的定位总是忧国忧民而一脸严肃的神态,仿佛他生来就是为了天下苍生而活,修身的目的也只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没有自己的生活情趣。对这个问题,梁漱溟先生给了我们对孔子生活的另一种解释。在他看来,孔子是靠趣味去生活的:个性特别的人,里面充足的人,他的直觉很强,都是靠趣味生活……

孔子的心里是和乐的,这种和乐就是生趣。从快乐中得到生趣,这就是孔子的原本的生活真相。生活本身就是乐的,而孔子又是一个严肃地对待生活的人,这样的人怎会让自己的生活乏味呢?

不管是智者或是仁者,他们都能从山水之中敏锐地捕获和自己最相契合的气质,天地之间,花鸟鱼兽,自来亲人,这种生活不正是极富于诗情画意的吗?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他的生活何等精致:饭食越精细越好,鱼肉越细美越好。饭食放久了会变味,鱼肉也会腐烂,这就都不吃。颜色不好看的不吃,气味臭的不吃。烹饪的火候不对不吃。不到吃饭的时间不吃。切肉的刀工不合度不吃。酱配得不对不吃。肉虽然多,但不能让吃肉的分量超过粮食的分量。只有酒没有规定用量,以不喝醉为限。买来的酒和干肉不吃,不去掉姜的食物少吃。这般琐屑且细致的要求,足以令今日以享受生活标榜自己的小资们也望尘莫及,谁能说他不会享受生活呢?

当然除了乐,孔子也承认生活中有“忧”,“君子忧道不忧贫”说的正是生活中还有那么多不尽人心的事情会发生。孔子说忧,但是不说苦。苦是一种太强烈太刺激的味道,可见在他看来生活虽有不顺心,但肯定是美好的,不至于让人痛苦。而且他还为我们排遣忧找到了一条轻松的出路:乐以忘忧。看似同语反复,不忧即是乐,其实自有道理在其中:如果心里时时充满着柔和和乐的感觉,哪里还有空间留给忧呢?

其实无论是忧还是乐,都是对生活的态度,是从心里生发出来的,与环境无关。即便是清贫的生活,依然是富有趣味的。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自己的气质能令苔痕上阶绿的陋室生香,自己乐在其中,又何陋之有?这种生活的趣味正如陶渊明所言,此中有真义,欲辨已忘言。妙不可言,不可言传。

生活的乐趣虽然只能由自己去体会,但无疑人人都心向往之,我们都不做苦行僧,借现在的受难去换取日后的光辉,而是在人生的长途跋涉中收获着当下点滴的快乐,这才是智者。其实生活的每个细节都隐含着不尽的趣味,值得细细咀嚼。

用肯定的目光注视你的对手

【大师如是说】

对手也能使我们强大,他总逼着我们去壮大自己的思想,快速地行动起来。

——文学家、思想家鲁迅

关于做人做事,一位成功者说:“为人处世,要坦诚宽容;不要耿耿于怀,小肚鸡肠。当然,尤其是对你的对手。”而我们在这里要说的是,与人共事,要善于运用欣赏对手的原则。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所谓真正的敌人,有的只是竞争对手。你之所以生机勃勃、斗志昂扬,是由于有竞争对手的存在。

竞争对手不是永恒不变的,今天是竞争对手,或许明天就是你的合作伙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在与对手的竞争中,能征服对方的心,才是最彻底、最高尚、最伟大的胜利。而善于欣赏对手的优点就是取得这种胜利的必要条件之一。

有两个选手在世界职业拳击争霸赛上对决。年长的叫卢卡,30岁;年轻的叫拉瓦,25岁。上半场两人打了六个回合,实力相当,难分胜负。在下半场第七个回合,拉瓦接连击中老将卢卡的头部,打得他鼻青脸肿。短暂的休息时,拉瓦真诚地向卢卡致歉。他先用自己的毛巾一点点擦去卢卡脸上的血迹,然后把矿泉水洒在他的头上。拉瓦始终是一脸歉意,仿佛这一切都是自己的罪过。

接下来两人继续交手。也许是年纪大了,也许是体力不支,卢卡一次又一次地被拉瓦击倒在地。按规则,对手被打倒后,裁判连喊三声,如果三声之后仍然起不来,就算输了。每次都不等裁判将“三”叫出口,拉瓦就上前把卢卡拉起来。卢卡被扶起后,他们微笑着击掌,然后继续交战。这样的举动在拳击场上极为少见。

最终,卢卡负于拉瓦,观众潮水般涌向拉瓦,向他献花、致敬、赠送礼物。拉瓦拨开人群,径直走向被冷落一旁的老将卢卡,将最大的一束鲜花送进他的怀抱。两人紧紧地拥在一起,相互亲吻对方被击伤的部位,俨然是一对亲兄弟。卢卡真诚地向拉瓦祝贺,一脸由衷的笑容。他握住拉瓦的左手高高举过两人的头顶,向全场的观众致敬。

在你的人生交往中,什么人都得有所接触,而对手也一样能和你坦诚相处,真心地交流。若你能放下那种狭隘的看法,不妨用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待他,你就会发现,对方其实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处处与你做对,他有许多东西值得你去学习和借鉴。排斥对手于事无补,甚至两败俱伤;相反,只有欣赏对手才更能征服人心。彼此用真心交流,就会开出友谊之花。使他变成你的朋友,拿对手当成动力,不是更有利于你的成功吗?

欣赏对手是我们学会做人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人格魅力,也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洗涤我们的灵魂;欣赏对手能表现出我们宽宏大量的胸怀与高风亮节的风度;更能展示我们谦虚谨慎的作风。何必用那种仇恨的目光看待对手呢?如果这样,生活将是多么劳累,到头来也得不到半点儿好处。还不如用真诚的心灵去欣赏对手,去学习他的可贵之处。人在处世之道上离不开赞扬,欣赏对手我们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仅使“敌人”变成朋友,而且还能取得对手的信任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