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十分喜欢节假日,他们总是像盼星星、盼月亮似地盼望着节假日的到来。节假日是孩子重要的生命历程,节假日活动是对孩子学校生活的必要补充,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每一位家长都必须重视孩子节假日活动的安排,努力帮助孩子合理地安排节假日活动。
据有关的调查发现,青少年在节假日的犯罪率明显高于平时在校学习期间。有的老师惊异地发现,一个原来学习认真、遵守纪律的学生,在过了一个暑假后。变得经常迟到、旷课,学习成绩也急剧下降。与之相反,有的孩子他们不仅在校表现好,而且,节假日期间也积极参加健康有意义的活动。
有一个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利用节假日苦练书法艺术,五年级时利用春节这个时机为市民免费书写对联。还有一个孩子响应团市委关于向希望工程献爱心的活动,利用暑假带领同学拾易拉罐去卖,用其所得费用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读书。同样是小孩子,同样是在节假日里,不同活动安排产生了两种不同结果。这不能不促使家长进行理性思考:节假日为什么会对孩子有这么大的影响呢?这是因为:
(1)在节假日里,孩子离开学校,离开教师,父母也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和管理,加上孩子学习任务轻,压力小,自由支配时空大大增多,交往时空、对象复杂。
(2)节假日包括寒暑假和国庆节等重大节日,连续时间较长,约占全学年时间的1/4.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孩子离开学校,处于自由状态或家长的监护状态。由于孩子年龄小,正处于他律向自律过渡的阶段,自我制约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可塑性特别大。所以,家长必须高度重视节假日孩子活动的安排,防微杜渐,积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节假日活动,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那么,父母该怎样帮助孩子合理安排节假日活动呢?
1.让孩子走向自然、走向社会
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利用节假日时间让孩子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这对孩子成长将是大有裨益的,可以增长孩子的知识,开阔孩子的视野。因为孩子从小主要生活在以家庭为中心、以学校为半径的狭小封闭的环境中,知识面比较狭窄。让孩子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的确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鲁迅在《闰土》一文中就明确指出:“世上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他们小少爷们不知道的,他们只能看见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这表明了少年鲁迅对大自然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望。
大自然和社会是孩子们学习的大课堂。大自然和社会充满无穷的奥秘,是内容广博的无字之书,其中有许多知识都是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徐霞客遍访名山大川,写出名著《徐霞客游记》;李时珍遍采名山药材,终于写出医药经典《本草纲目》;达尔文环球航行考察自然,写出闻名于世的《进化论》……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强调不仅要重视学习书本知识,也要重视走向自然界,参与社会实践。
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和社会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南宋大诗人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孩子在教室里能学到书本知识,要想使这些知识活起来,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就必须用大量自然知识和社会经验来支撑。如孩子们对中国地理的认识,若仅仅是依据看地图、读书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实地参观考察,才能深刻体会。所以说,孩子走向社会和自然,可以使书本知识真正鲜活起来,化为有用知识。
2.重大节日的活动安排
节日总是与喜庆或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事件相联系,它是孩子们喜欢和向往的日子。同时,节日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下面就重大节日的活动安排提几点建议。
(1)明确节日内涵,正确引导孩子过节。从民间传统节日看,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来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抱石投江的历史事件,表达人们对爱国、正直、无私等美好品质的向往和敬仰;中秋节反映了人们渴望家庭团聚,思念亲人的心态,涉及到有关月亮的天文知识和人们赏月抒怀时所作的诗词歌赋等;元宵节涉及到人们元宵之夜闹花灯的喜庆场面等。
从革命传统节日看,有国庆节、建军节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因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是国庆节。国庆节还涉及到中国人民抗日、倒蒋、抗美援朝等重大历史事件。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阴谋叛变革命,1927年8月1日,共产党领导军队在南昌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建立了人民自己的子弟兵——红军。这就是“八一”建军节的由来。这些节日都是对孩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时机。
“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都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分别体现了劳动者地位的确立,妇女地位的提高和对儿童的关心、爱护。
由此看来,这些节日都有着深刻的教育内涵,家长要在了解节假日的内涵的基础上,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由浅人深地向孩子渗透教育内容,在喜庆气氛中让孩子受到教育。
(2)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合理安排节日活动。孩子虽小,但家长应重视孩子的意见,注意同孩子共同商量,安排好节日活动。要与其共同确定活动目标。每次活动都应有具体可行的目标要求,如过“三八”妇女节,要求孩子为母亲制作一份礼物,或为母亲做出一桌饭菜。必须注意的是,孩子应该参与目标制定。安排节日活动还应注意做到“小一点、近一点、趣一点、实一点”,让孩子在节日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3.寒暑假活动的安排
寒暑假是孩子们一年中最长的假期,也是一年中最冷、最热的时期。家长在帮助孩子安排寒暑假活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要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在假期活动安排中,决不能只重书本学习而忽视其他方面;不能强迫孩子学艺,而应该引导孩子发展个性特长。所以,除了安排孩子的作业和读书活动外,还应该重视安排德育活动,如慰问抗洪大军,关心邻里、父母的实践活动及文明礼貌训练等;在劳动方面,应每天安排半小时以上的家务劳动和社区义务劳动,培养孩子们对劳动的感情,珍惜劳动成果。还可以把孩子带到工厂、农村参观体会劳动的艰辛与伟大。
在体育方面应坚持每天开展40分钟体育锻炼,如打球、下棋、游泳等。要按时作息,讲究生活规律,注意饮食保健。总之,节假日活动的安排不能只重智育和娱乐,更应该重视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健体,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应充分利用节假日这个时机,发展孩子的个性特长。在活动安排上,家长应充分尊重孩子个人的意见,适当引导,帮助孩子自己选择,加大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力度。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的孩子喜欢艺术活动,如书画、乐器、舞蹈、唱歌、剪纸、艺术小制作等;有的孩子爱好体育,如打球、游泳、下棋、武术、跑步等;有的孩子喜欢操作电脑,拆装小家电,搞小科技制作等;还有的孩子喜欢文学创作,喜欢博览群书、集邮等。家长应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安排训练时间,提供便利条件,如购买图书,找教师指导,购买学习用具等等。总之,要努力挖掘其潜在优势,激发创造精神,帮助孩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2)坚持休息好、学习好、玩得好相结合的原则。早上按时起床,晚上按时睡觉,中午有一个午休,生活节奏适当舒缓一些,不宜搞得过于紧张。允许孩子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下棋,在家打游戏机,打纸牌,看电视电影,踢球,编织毛线等。当然要适当安排学习任务、训练任务,有恰当的学习负担,以防“玩物丧志”。
(3)坚持书本知识学习、影视多媒体学习与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孩子习惯于向教材学习,知识面窄。在寒暑假里家长应引导孩子走出教材的圈子,引导孩子广泛阅读名家名篇,家长推荐几本,孩子自选几本。引导孩子学会利用影视、多媒体学习知识,如鼓励观看少儿电视节目和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等。引导孩子参加社区活动,外出旅行、探亲访友、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弥补学校教育之不足。
(4)坚持伙伴活动与个人活动相结合的原则。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们习惯于个人独处,有的家长也因工作忙而把孩子锁在家中。长期如此,孩子便会感到假日生活单调乏味,容易形成孤僻性格。所以,在假日中还应该让孩子参与伙伴活动,一起参与街道、居委会组织的少儿假日活动,一起下棋、打球、做作业、交谈、做游戏,培养孩子合群和善于交际的品行。当然,家长应注意帮助选择好的交往对象,引导孩子学习伙伴的优点,防止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