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你所不知道的怪诞心理学
36536700000009

第9章 老人与时间自由支配——你所不知道的时间心理

有两组老人,第一组被安排某特定时间去看一场电影,第二组被告之可以每周自由安排自己看电影的时间。一年后,第一组老人的健康状况远不如第二组老人。研究人员得出:时间支配上的不同情况导致了两组老人心理上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从而影响着两组老人的身体状况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了。

时间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大脑对客观事件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的科学。时间在生活中是十分重要,并且无处不在的,却又容易被忽视的。虽然的时间的流逝是无法控制的,但是,时间对我们的实际心理影响,和在实践生活中的作用却是不可小窥的。

场景不同,时间长短不同:未曾留意的时间错觉

每天的时光都是造物主赐予我们的珍贵礼物,它新奇、亮丽,充满着各种美妙的机遇。岁月易逝,不要为了无用的念头就虚度年华,浪费精力;不要眼盯着时钟,企盼光阴飞逝;不要虚掷它,不要浪费它,因为我们未来的财富就在今天珍贵的时间里。

灵子是典型的水瓶座女生,对什么都很好奇,喜欢问一些奇怪的问题。有一天,她问她爸爸,“老爸,为什么上课的时候,时间会那么长呢?”爸爸回答:“哪有很长,不才45分钟吗?平时看个动画片,一个小时你还嫌人短呢!”灵子笑着窜到爸爸身边,“对啊!这我才觉得奇怪啊,同样一个小时,为什么上课的时候这么难熬,看动画片的时候却又觉得不过瘾呢?老爸,你说这是为什么啊?”爸爸听后,挠了挠头,自己也不清楚这到底是为什么,只得尴尬地笑了笑。

不知道我们是否留意过,当我们做喜欢的事情时,就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可以说是时光飞逝;当我们做一件不喜欢的事情时,便如坐针毡,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似乎都过了1小时了,可实际上才过了10分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呢?我们对时间长短的感觉,会因在这个时间内所做的事而产生不同的错觉。

其实,这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时间的估计有时会不符合实际情况——有时估计得过长,有时估计得过短。这种对时间的不正确的知觉就是时间错觉。

而这种对时间的错觉,容易使人想起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关于相对论,爱因斯坦有一个精妙的比喻,“当我们和一个美丽的姑娘坐上2小时,我们会觉得好像只坐了1分钟;但是在炎炎夏日,如果让我们坐在炽热的火炉旁,哪怕只坐上1分钟,我们都会感觉好像是坐了2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所以,一般来说,当活动内容丰富、引起我们的兴趣时,我们对时间的估计容易偏短;当活动内容单调、令人厌倦时,对时间的估计容易偏长。当情绪愉快时,对时间的估计容易偏短;情绪不佳时,对时间的估计容易偏长。当期待愉快的事情时,往往觉得时间过得慢,时间估计偏长;当害怕不愉快的事情来临时,又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时间估计偏短。

就像上面所说的,和美丽的姑娘聊天,当然是甜蜜的体验,人人都希望它能长时间持续下去;相反,炎炎夏日,在炽热的火炉边烤着,分分秒秒都是煎熬,好像受刑,自然希望它赶快结束。也许正是因为自己的主观愿望和实际情况的比较,使我们产生了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时间错觉。我们平时所说的“欢乐嫌时短”、“寂寞恨更长”、“光阴似箭”、“度日如年”,也是这种情况的表现。

那么,哪些事情的价值比较低呢?

别人希望我们做的事;老是以同样方式完成的事;我们不擅长的事;做时无乐趣可言的事;总是被打断的事;别人也不感兴趣的事;如我们所料已经花了两倍时间的事;合作者不可信赖或没有品质保障的事;可预期进行过程的事;接无聊内容的电话。

我们的时间最好花在高价值的活动上(无论是为了成就或让自己开心)。同时,我们也要学着把所有的时间都看做是有用的。尽量从每一分钟里得到满足,这种满足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包括取得一定的成就,也包括从消遣中得到的快乐,等等。那么,下列是一些提高时间效率的方法,我们可以此为参照。

1.按照事先排列的次序制成一张表,把重要的工作放在最前面,并尽快去完成。在每月制订计划时要有弹性,最好在计划中留出空余时间,以便应付紧急情况。

2.每月要计划出三个小时或每周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处理身边的琐事。如果等到这些琐事积压过多再去处理,必然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尽量不在周末想工作问题,真正使自己放松下来,以便恢复体力和精力。即使在工作时,也应当适当轻松一下。

3.碰到专业性很强的问题时,一定要请专家帮忙。因为我们在两三天中弄不清楚的问题,专家会在一两个小时内甚至几分钟内就能帮助你弄清楚。

4.即使做错了也不后悔。经常悔恨以前所做过的事情,会浪费许多时间,所以从时间这个角度来看,任何懊悔都是不必要的。

5.要学会浏览报纸,不能事无巨细全部看完,这样会浪费时间。要掌握快速读书的方法,从而获得书中最主要的观点和内容。尽量让家与公司之间的距离短一些。这样,在上班时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办公室,下班时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回到家,把浪费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降到最低限度。

6.充足的时间应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面。这是节约时间的诀窍,如果常常在不重要的事情上纠缠,就难以达到节约时间的目的。

7.每天要早起,这样坚持下去就可以节约许多时间。午餐要适量。午餐不可吃得太多、太饱。否则到下午容易打瞌睡,工作效率会降低。而工作效率的降低,本身就是浪费时间。

无论我们是“度日如年”还是“度年如日”,时间的马蹄都是一刻不停地向前。这是一种规律,我们无能为力去改变这种客观情况。但是,从主观来说,我们却可以去珍惜和享受每一刻时光,无论它给予我们的是短暂抑或永恒的魅力。

生活中的拖延时钟:主客观时间意识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该起床上班了,同时却留恋着被窝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找借口“再躺一会儿”,于是又躺了5分钟,甚至10分钟……可能当天你只是错过班车。而对于整个人生,也许,你已不知不觉错过了腾飞的快车。

你知道现在几点吗?现代人把时间分为“客观时间”与“主观时间”。“客观时间”是由钟表和日历来衡量的,它是不可更改的,可预知的。比如,我们都知道每年都会有5月1日;电影在8点开场,如果你没到那里,你就错过了开头。

相反,我们对时间的流逝都有自己独特的感觉,而这是不可量化的,也无从比较,这就是“主观时间”,它是我们对于钟表之外的时间的经验。例如,当你在做一些喜欢的事情时,无论是在互联网上冲浪还是赖床不起,时间都过得令人无法置信的快。但是当你在焦急地等待一个回电,或者在做一项你不喜欢的任务时,一分钟感觉上去就像一个小时那么长。

“事件时间”是主观时间的一个变体,它指的是围绕着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而定位你的时间感。当你想“整理这些材料之后我要去参加一个会议”的时候,你使用的就是事件时间,类似的例子还有:“我洗完衣服之后马上要去做饭”或者“吃完晚饭后我要去散步”。

如果将我们个人的主观时间(当我们专注于某件事情的时候,它就是事件时间)跟具有不可动摇性的钟表时间这两种时间整合到一起,对多数人来说真是一个挑战。如果我们可以将它们进行无缝连接。我们就会因沉浸于某件事情中,而耽搁别的事情。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离开,为准时赴约而适时动身出发,而不会在妥协中失去诚信。

很多拖延者生活在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的严重冲突中,与那些能够在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之间自由而流畅地出入的人不同,他们一直在其间挣扎。有些人在做事情时,一开始似乎一切进展顺利,但是因为突然之间发现时间不够而晕头转向。对于时间的主观感受是构成自我认同感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际上它跟一个人的文化和家庭背景,以及个人心理都息息相关。

能够将客观时间与主观时间完美对接的人,哪怕是在做一个周期较长的工程时,虽然最后期限还遥遥无期,也感受不到一丁点压力,但他还是会按时开始工作。但拖延的人却常常轻视未来。

轻视未来会给现在制造麻烦。行为经济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都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当一件事的完成期限时间设定在很远的将来,那么它就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从而使这件事看上去没有它实际上那么重要。相反,一些时间很近的目标则感觉上去更为清晰而紧迫。因此,即便现有的目标没有长期的目标那么重要,人们往往会急于去做即时的事情,而不做对未来很重要的事情。这就是拖延对人的影响会这么大的原因。

拒绝接受钟表时间、坚持遵行自己的主观时间会让你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也因而造成了你的拖延和延迟。按照自己的时间表以自己的方式做事情,感觉可以不顾后果而掌控时间,这样做势必会造成拖延而拖延的其中一个功能就是给了你一种全知全能的幻觉:你可以掌控时间、掌控他人、掌控现实。

全知全能不过是我们的一种幻想,当我们遭遇到挫折,而利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又无法解决时,我们就慢慢开始承认我们的局限性。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有自制力的人,在客观时间与主观时间自由出入。

快餐店不适合等人:色彩混淆人的时间感

色彩能够让人产生不同的冷暖感觉,比如红色让人感觉温暖,蓝色让人感到冷,这是众所皆知的现象了。此外,色彩还可以让人产生时间错觉,你知道吗?

快餐店给我们的印象一般是座位很多,效率很高,顾客吃完就走,不会停留很长时间。有人喜欢和朋友约在快餐店碰面,却很少看到有人在快餐店等人。大家约会、等人都会选那些色调偏冷的场所,比如咖啡馆。这并不仅仅因为咖啡的香味也有使人放松的效果,在这样的环境中等待自己的梦中情人感觉更浪漫。其实,还因为相同的等待时间,在咖啡店感觉到的却没有快餐店长。

很神奇吧,色彩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奇魔力,会给人的感觉带来巨大的影响。人看着红色,会感觉时间比实际时间长,而看着蓝色则感觉时间比实际时间短。很多快餐店的装潢以橘黄色或红色为主,这两种颜色虽然有使人心情愉悦、兴奋以及增进食欲的作用,但也会使人感觉时间漫长。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以橘色等暖色调为主的快餐店等人特别难熬。

为了证实这种说法,有专家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个人进入蓝色壁纸、蓝色地毯的蓝色系房间,让另外一人进入粉红色壁纸、深红色地毯的红色系房间。不给他们任何计时器,让他们凭感觉在一小时后从房间中出来。结果,蓝色系房间中的人在70~80分钟后才出来,在红色系房间中的人在40~50分钟后便出来了。有人说:“这是因为红色的房间让人觉得不舒服,所以感觉时间特别漫长。”确实有这个原因,但也不尽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的时间感会被周围的颜色扰乱。

再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个例子——灯光照明。在温暖的白炽灯下,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而在青白色的荧光灯下,人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因此,如果单纯出于工作的需要,最好在荧光灯下进行。反之,卧室中就比较适合使用白炽灯等令人感觉温暖的照明设备,这样会给主人营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悠闲空间。

知道了色彩对时间的这种作用,我们可以运用色彩心理学营造理想的公司会议环境。

开会是公司必不可少的程序。但是,几乎所有公司职员都有一个挥之不去的烦恼,那就是长时间的会议。超过两个小时的会议,谁都会觉得烦。建议公司的会议室装潢最好以蓝色为基调,例如使用蓝色的椅子、蓝色的会议记录本、蓝色系的窗帘……看到蓝色的东西,会让人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此外,由于蓝色还有使人放松的作用,有创意的点子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也更容易在蓝色的办公室中产生。所以,使用蓝色装潢会议室,不仅会使漫长的会议变得紧凑,而且会议讨论也更有效率、内容也会变得更加充实。

而对于与会者个人,如果想在会议中让自己的发言受人关注,建议佩带一条红色的领带。因为红色有引人注意的作用。但是要注意了,物极必反。如果穿一件红色的衬衫,由于红色的面积过大,会分散对方的注意力,使其难以做出决断,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所以掌握一点的色彩心理学,不仅解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困惑,还可以借此增加自己吸引力,何乐而不为?

没人能够一直幸福:享受快乐的时间是递减的

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们都不要过分地沉溺在其中,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而我们真正的快乐则是永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事实上,幸福之所以打了折扣,并不是幸福真的减少了,而是由于我们内心起了变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幸福递减定律,指人们从获得的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和幸福感,会随着所获得的物品的增多而减少。

我们在生活中还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人在很穷的时候,总觉得有钱才是幸福;但真到成了富翁的时候,再被问及什么是幸福,他往往会说平平淡淡才是真,而不再是金钱。

正如幸福递减定律所阐释的,人在处于较差的状态下,为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可能兴奋不已;而当所处的环境渐渐变得优越时,人的要求、欲望等就会随之提升。所以,当我们感觉不到幸福的时候,可能幸福依然在我们的周围,只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失去了对它的敏感。

一个国王带领军队去打仗,结果全军覆没。他为了躲追兵而与人走散,在山沟里藏了两天两夜,期间粒米未食、滴水未进。后来,他遇到一位砍柴的老人,老人见他可怜,就送给他一个用玉米和干白菜做的菜团子。饥寒交迫的他狼吞虎咽地就把菜团子吃光了,当时他觉得这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东西。于是,他问老人如此美味的食物叫什么,老人说叫“饥饿”。

后来,国王回到王宫,下令膳食房按他的描述做“饥饿”,可是怎么做也没有原来的味道。为此,他派人千方百计找来了那个会做“饥饿”的老人。谁料,当老人给他带来一篮子“饥饿”时,他却怎么也找不到当初的那种美味。

不难看出,国王在山珍海味的情况下,是再难体验“饥饿”时候,食物带来的幸福感。可见,幸福不过是人们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灵活多变的,同一个人对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环境,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

我们应学会用心体会生活,去感受生活中点滴的幸福。要知道,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礼物,如果我们抱怨食物不够美味,请想想那些食不果腹的人,跟他们比,难道我们不幸福吗?如果我们抱怨工作不顺、乏味,请想想那些仍为寻找工作而四处奔波的求职者,跟他们比,难道我们不幸福吗?如果我们抱怨爱人不够浪漫,请想想那些还在为没有结束单身生活而向上帝祷告的人,跟他们比,难道我们不幸福吗?如果我们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够聪明,请想想那些渴求骨肉却不能生育的人们,跟他们比,难道我们不幸福吗?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得知,既然幸福感可以随着时间而逐渐消退,那么,痛苦感也可以随着时间逐渐消退。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时间能够抚平一切”并不是什么烂俗的鬼话,而是有一定的科学原理。

所以,幸福随着追求而来,随着希望而来,随着需要而来;而痛苦会随着挫折而来,随着失望而来,随着欲望而来,但它们都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像过客一样匆匆而逝,不会永远停留在某时、某处。既然如此,那不断追求幸福和可能沉溺痛苦的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幸福和痛苦都是相对的,当我们意识到幸福会逐渐消失的时候,我们就要懂得去创造更多的幸福;当我们意识到痛苦也会逐渐退潮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尽量平息自己内心的波涛,让自己尽快走出心理误区。

臭味久了就嗅不到了:时间打造感觉适应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意思是说在臭不可闻的地方待久了,会逐渐地感受它的臭味。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也的确存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解释呢?

现在我们假设有这样一个情景。有两个人,同时有一个房间,房间里面充满了让人难以接受的臭味,如果我们让这两个人分别在房间里呆上5秒钟和1分钟,哪个比较难受呢

答案就是,只待5秒钟的人会比待上1分钟的人更加难以接受那种味道,或许他们还会诅咒那种恶臭的让人心生不快的经历。按理说,闻到臭味越久的人应该越难受,越无法忍耐,而受到消极嗅觉刺激时间越短的人应该越暗自庆幸。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与我们的常理相悖的现象呢?

这是因为我们人体的“感觉适应”,它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受器而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从暗处走到明处,受到阳光刺激,起初几秒钟什么也看不清,但很快就改变了。嗅觉、肤觉、视觉、听觉、味觉都会在适应后感受性降低,但是痛觉适应较难。

不过,如果我们改变测试方式,让人先呆上5秒然后走出房间一会儿再进去5秒……如此反复一分钟话,那对对方而言,就真的是“无与伦比”的痛苦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一旦中断了适应的过程,造成适应感的消失,那么就会很快的恢复到本身的厌恶感,而这种中断如果反复发生的话,厌恶感就会有所加强。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在完成自己讨厌的工作内容时,如果中途停下来去听歌或者放松休闲,之后想再提起干劲就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了。这样的“休息”其实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我们的适应能力,如果要我们“重新开始”,那么,我们就会觉得问题更严重了。

所以,从这个道理,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多么困难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在挑战一些高难度的任务时,只要我们全情投入了,“我们就会开始进入状态”——这是我们在认真做事时常用的一句话。

那么,没有选择的时候或现状无法改变时,至少还有一点是可以选择改变的:选择积极适应现况的态度。培养我们的热情,把我们要面对的事情当成等待热爱点燃的煤山,我们就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我们还可以给自己不断树立新的目标,挖掘新鲜感;或者把曾经的梦想捡起来,找机会实现它;审视自己的现况,看看有哪些事情一直拖着没有处理,然后把它做完……

快乐并不难,难在我们要去“适应”一种状况,然后将自己投入到其中。如果我们能做到这点,那么“痛苦”将不再是痛苦,快乐却又会不断地被我们所发现!快乐,其实就是这样一个道理!适应磨难,那么磨难不再,同时,悲戚的时刻——中断了我们幸福的那几秒空白——又会让我们的快乐不断地轮回和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