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式饭局口才术
36533600000035

第35章 巧舌如簧,掌控他人于无形(1)

巧用激将,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意图办事

所谓激将,就是利用他人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以刺激的方式,激起对方的不服输情绪,将其潜能发挥出来,从而得到不同寻常的说服效果。通常我们都是用语言信息的反作用力作为刺激,激起对方按照说话人的意向说话或回答问题,也就是俗话说的“请将不如激将”。

激将法是一种很有力的口才技巧,但在使用时要看清楚对象、环境及条件,不能滥用。同时,运用时要掌握分寸,不能过急,也不能过缓。过急,欲速则不达;过缓,对方无动于衷,也就达不到目的。在饭局上,与对手交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使用这种方法,以刺激对方做出有利于己方的反应。

然而,在使用激将法之前,我们还应当注意先知将,方能恰到好处地激将。除了要考虑对方的身份以外,还要学会注意观察对方的性格。

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往往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表情等表现出来,快言快语、举止利索、眼神锋利、情绪易冲动的人,往往性格比较急躁;直率热情,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交往的人,往往性格比较开朗;表情细腻、眼神稳定、说话慢条斯理、举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性格比较稳健;安静、抑郁、不苟言笑、喜欢独处、不善交往的人,往往性格相对孤僻;口出狂言、自吹自擂、好为人师的人,往往骄傲自负;懂礼貌、讲信义、实事求是、心平气和、尊重别人的人,往往性格谦虚谨慎。

对于这些不同性格的交谈对象,我们一定要学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比如傲气十足的人一般都比较看重面子,举止也会讲究分寸,你不妨从正面恭维入手,让他飘飘然,他的虚荣心会慢慢诱使他顺从你的意图。

那么,知将之后便是激将。激将法大致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你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下选择不同的激将方式。

1.反语式激将

此类激将法是将正话反讲,故意用扭曲的信息和反激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以激起对方发言表态,达到预期目标的方法。这与一般的反话有一定的区别:通常的反话是为了讽刺的目的;而反语激将肯定不是为了讽刺,而是希望对方明白你的意思,所以这种反激法要做得不露声色才会生效。当然不要让对方明白你的真实意图,如果对方明白你在激他,你还有什么戏可唱?

一家中外合资公司的总裁与一家乡镇企业厂长在饭局上进行一次合作谈判。

厂长:“总裁先生的魄力,的确比我们这些乡巴佬大得多,简直是一个大如牯牛,一个小如毫毛。这么大的魄力,虽然让我们佩服,但我们实在不敢奉陪,只能回收土地,停止合作。”

总裁:“好吧,我再让利一成?”

厂长:“按我方投资比例的话,应当让利两成。”

总裁:“行,本公司原则上同意……”

上例中,厂长不说对方“黑心贪利”,而说“魄力大”,又以“不敢奉陪”的哀兵战术以退为攻,激起对方就范入瓮。

2.逆反式激将

逆反式激将是利用人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说反话激将有些类似但略有不同。对于有些人,在某种事情上你禁止他做,他便会禁不住去做,尤其是倔犟的人更会如此。反之,你放手不管,说“你尽管做吧”,对方反而不愿服从,或者起了怀疑,结果就不去做了。懂得这个道理,便会在很多场合易如反掌地操纵人心。

利用人类逆反心理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东京的迪士尼乐园。如果你到东京迪士尼乐园玩,你会发现园中没有烟灰缸,如果你问管理员:“此地禁烟吗?”对方会回答:“不禁烟,吸烟也可以,烟灰请直接往地上丢就行了。”?但是,当你看到周围地面完全没有烟蒂,你想着是因为清扫员不辞辛劳地把垃圾和烟蒂迅速清理了。即便你想抽烟,也会觉得不该在一尘不染的地面上丢烟蒂。也正是因为游客的这种普遍心理,东京迪斯尼乐园中吸烟的人较想象中少许多。

3.贬低式激将

这种激将法就是说话时贬低他人以促使话语产生作用的言语激将方法。这个技巧可用于日常交谈中。对方打开话匣子时,佯装怀疑,表示不相信,然后进一步用贬损的语言或者轻蔑的语气来刺激对方。有些学生便是用反驳老师或向老师挑战的方法,让老师亮出了他的绝学。这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进行的,令对方情不自禁地就范,是一种浑然天成的激将妙法。但这个方法要适度,用不好的话很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另外,当你面对一个做事拖拖拉拉、犹犹豫豫难以果断下决定的人时,你不妨用带有点贬低嘲讽意味的语言激他一下,也会见到奇效。

晚餐后的联谊舞会上,一位女宾邀请某中年男经理跳舞,对方以“我不会跳”或“跳不好”来推托。于是女宾故意说:“哪是不会跳,您八成是‘妻管严’,怕跳舞被太太知道,回家后被罚跪搓衣板吧?”对方被贬受激,仰头大笑,终于迈出舞步。

由此看来,在饭局中,恰当的激将能使对方按照你的意图做事,从而使你顺利地达到目的。

浑水摸鱼,混战之中巧获利

“浑水摸鱼”是《三十六计》中很著名的一计,主要就是讲自己在混乱的局面中积蓄力量,当强者还在相互争斗的时候自己乘虚而入,坐收渔翁之利。

《孙子兵法》有云:“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所以,能攻而装作不能攻,要用某人而装作弃之不用,要在近处行动而装作在远处行动,要在远处行动而装作在近处行动;对于贪利的敌人,要用小利引诱他;对于处于混乱状态的敌人,要乘机攻取他;对于力量充实的敌人,要加倍防备他;对于强大的敌人,要暂时避开他;对于易怒的敌人,要用挑衅的办法激怒他;对于鄙视我方的敌人,要使其更加骄傲;对于休整得充分的敌人,要设法使其疲劳;对于内部和睦的敌人,要设法对其进行离间。浑水才好摸鱼,当你的敌人自乱阵脚时,你便可以气定神闲地从中取利了。

在饭局中,也可以采用这一计,为能够办成事情做准备。尤其是当很多人一起参加饭局的时候,气氛很容易被带动起来,这时候很多人会情不自禁地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忘记身上肩负的任务。而聪明的人会趁机融入整个大环境中,熟悉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办事风格,然后清醒地纵观整场饭局,在热烈混乱的气氛中办成自己想办的事情。

兵法中的“浑水摸鱼”讲求在混战中使自己获利,聪明的人往往会为自己寻找几个替罪羊,在关键的战役中让他们去打头阵,承受最猛烈的第一场袭击。而他则安然躲在幕后谋划布局,直到大局已定,再出场坐收渔利。

三国时期,曹操刺董卓失败,马上逃离洛阳,回去整合兵马,会同袁术、袁绍、孔融、马腾、孙坚等十七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在这些力量中,曹操拥有较强的实力,且作为发起人,理应由他当盟主,但他主动谦让,把盟主位置让给了袁绍,并说:“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其实他正是看穿了袁绍的虚荣的缺点,既让他做替罪羊,先去打头阵,又可以使自己把握实权。果然袁绍心中大喜,心甘情愿地当了冤大头,结果在群雄逐鹿中四面受敌,力量慢慢被削弱,最后终于被曹操打败。

曹操这种策略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借力克力,借势灭势;二是可以暗中操纵,浑水摸鱼,得渔翁之利。通过与十七路诸侯的合作,曹操几乎全部摸清了他们的底细,而对方则不知他的深浅。等到公孙瓒、孙坚等人看出他的野心时,已为时已晚。

对比到饭局当中,虽然同坐在一张餐桌上吃饭,但是很多时候与会者身份高低不一,能力大小也不同,当我们费尽周折地请到一些重要人物吃饭后,怎样抓住时机,办成自己要办的事情显得至关重要。

饭局上的我们首先要把持住自己,不能因为几分酒劲就忘了自己宴请宾客的初衷。不过,也正是因为喝酒起兴,大家很容易达到一种忘我的状态,在这个时候,自己不妨也与宾客们打成一片,融入其中,待气氛刚刚好时提出自己的要求,这时他人一般都不会拒绝。

其实,在与人一起进餐时融入集体并非难事,重要的是自己要在融入集体后选准时机说出自己该说的话,达到个人目的。为了能够让自己的良苦用心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不妨在饭桌上作这些努力:

1.在宾客酒醉之时提出要求。很多人在饭桌上都经不住酒精的考验,尤其是戒备心比较低的人,往往几杯酒下肚便失去常态,醉醺醺地说东说西。我们不妨在宾客被酒精刺激的情况下说出我们的想法,得到我们想要听的信息,或是收到我们想要听的允诺。

2.用一切办法拉近与宾客的心理距离。在饭局刚开始时,我们会感到很拘谨,放不开,而如果一直处于这样的气氛,自己就没办法将想要达到的目的让宾客了解到,所以不妨在气氛不活跃之时讲一些轻松幽默的话题,或是通过酒桌小游戏调动吃饭的气氛,如此一来,自己就很容易将想法告诉在座的宾客了。

3.尽力找到与宾客谈话的共鸣点。相近的人往往会非常体谅对方的想法,饭局中总有一些人的价值观是和我们的想法相吻合的,我们不妨抓住这些人的心理,多说一些共同的话题。这样融入对方的意识中,对方也就可以设身处地地为我们着想,为我们办事了。

其实,在饭局中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好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融入整个群体之中。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自己就能够借助整个已完全掌控的局面,“浑水摸鱼”了。

假痴不癫,会吃更要会装

《论语》中有一段孔子赞人“愚不可及”的话,大意是:“宁武子这人,当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便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当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便装作一副愚笨的样子。他的那种聪明是人们可以赶得上的,他的那种愚笨却是没有人能够赶得上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学“傻”比学“智”更难。

做人切忌恃才傲物,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藏巧守拙才是长远之计,初涉社会的年轻人尤其要懂得这一点。

才能出众不是智慧,有智慧的人并不刻意显露自己,因为过于显山露水只会让智慧发挥它的副作用,导致“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后果。

西汉的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士,他智慧过人,屡出奇计,为西汉立下了不朽的功劳。西汉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大封功臣,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这是子房的功劳”,请张良自选齐地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推辞不受,最后被封为留侯。

对于张良的谦逊,很多人颇为不解。跟随张良多年的心腹一次忍不住问张良:“富贵荣华,这是人人都不愿放弃的,大人何以功成之时一概不求呢?大人也曾是义气中人,这样销声匿迹,岂不太可惜了吗?请大人三思。”

张良说:“正因如此,我才有如此抉择啊。”

张良的心腹闻言一怔,茫然不语。张良低声说:“我年轻时散尽家财,行刺秦王,追随沛公,唯恐义不倾尽,智有所穷,方有今日的虚名。时下大局已定,天下太平,谋略当是无用之物,我还能彰显其能吗?谋有其时,智有其废,进退应时,方为智者啊。”

张良从不对外人袒露心声,好友探望时,他从不与其议论时事。一次,吕后因刘邦要废掉太子刘盈之事派人求张良帮忙,软硬兼施之下张良无奈出了主意,让吕后请出“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邦一直崇敬这四个人,见他们出山相助太子,惊慌失色,自知太子羽翼已丰,不得不放弃废太子的念头。

吕后派人向张良致谢,张良却回绝说:“这都是皇后的高见,与我何干呢?请转奏皇后,此事千万不要再提。”

吕后听了使者的回报,感叹良久,对自己的妹妹说:“张良不居功是小,弃智绝俗才是大啊!我先前只知道他智谋超群,今日才知他是深不可测,非我等可以窥伺得了的。”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张良对世事的变故一概不问,求见他的大臣也一律不见。吕后见他潜心研习道家养生之术,便不以他为患,反而对他愈钦敬,派人对张良说:“人的一生十分短暂,应该及时享乐。听闻你为炼仙术竟致绝食,何须如此?切不要自寻烦恼了。”

在吕后的一再催促下,张良才勉强用饭。吕后对其他大臣或杀或贬,却唯独对张良礼敬有加。

俗话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刻意隐藏智慧往往是智者的第一选择。这其中自有智者对智慧的独特认识,但更多的还是他们对智慧的副作用心存忌惮。智慧会引人注目,但如果在引人注目之后不能为人效劳,就容易引起他人的嫉妒,所以,智者都懂得隐藏智慧,保全自身。做不到这一点的人,总是不知收敛,他们的结局大多不妙。

常言道:“大智若愚。”在商务应酬中,钩心斗角,一不小心你就可能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所以在饭局中说话一定要注意步步为营,多想一下为什么,尤其要注意,若时时锋芒太露,容易遭致他人的嫉恨,无意间树敌无数。如果我们能懂得适时装傻,揣着明白装糊涂,这样能够降低别人对我们的防备心,创造一种便于交际的环境,从而容易和他人沟通,顺利达到我们举办饭局的目的。

具有高深智慧的人往往善于装疯卖傻,这也就是所谓的“大智若愚”。其实他们不是真的傻瓜,而是在装糊涂。古语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也就是说凡事太认真,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更难以应付利益攸关的商务应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