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式饭局口才术
36533600000002

第2章 吃的是饭,经营的是关系(1)

吃饭不仅是生存,更是一种社交

“民以食为天”,五谷杂粮、一日三餐本是生存的根本,吃饭也是生存的必需。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吃饭被赋予了更多的现实意义,吃饭不再是为了果腹,而成为社交的重要工具。正如人们所总结的经典之言“饭局多的男人背后有个怨妇,没有饭局的男人背后有个超级怨妇”,如果一个人与饭局无缘,总是一个人用餐,或是不会有效利用“吃饭”这种社交工具,那这个人也就无法立足于险恶的社会江湖。

吃饭自古就承载了众多的社交使命:春秋时代的齐相晏子,在饭局上“二桃杀三士”;渑池会上蔺相如屈秦王,使赵国得数十年之太平……众多的政治社交饭局,都生动地讲述了英雄们在酒桌上运用智谋进行对决,只为在政界获得一席之地。

通过吃饭社交,不但关系着利益所属,甚至决定了你的人生成败:千古一宴鸿门饭局,充斥在主与客之间的不是愉悦欢快的就餐气氛,而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战意。整个用餐过程三起三落,惊心动魄,极具传奇色彩。也正是因为在鸿门宴中项羽错失了杀掉竞争对手的最好时机,才使得刘邦坐拥天下;项羽却乌江自刎,霸王别姬。在饭桌上,人的一饮一酌都是禅,有心者在人的吃相与饮食习惯中参悟玄机。端的是饭局千古事,得失寸唇知。

通过吃饭社交,酒肉朋友变成朋友,交易也自然变成交情:孟州牢城的施恩看上了武松的拳头,他对阶下囚的武松礼遇有加,用好酒好菜款待武松,还把自己的老父亲拉来与武松饮酒。推杯换盏之后,感受到兄弟情深的武松自是愿为“兄弟”两肋插刀,醉打“蒋门神”为施恩出气。施恩通过吃饭喝酒的感情投资把一位打虎英雄变成自己的“兄弟”,兄弟为自己出头就变得理所应当。

钱钟书老先生说:“吃饭还有许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联络感情、谈生意等。”这已经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在中国,在关系和人情的隐性社会制度下成长起来的社会人,越来越和“吃饭”脱不了关系:与领导吃饭,小心陪酒说话,展示自我,升职加薪指日可待;与下属吃饭,夹菜敬酒,聊天说话,表现终极关怀,争取更多支持;与同事吃饭,活跃气氛,谈天说地,酒到深处人脉自来;与客户吃饭,有节有礼,热情友好,财源滚滚;与亲朋好友吃饭,深情厚谊,一菜一汤都是美味。“吃饭”不再仅是生存的必需,更是维系人们情感与利益的纽带。通过吃饭,人们完成政治博弈、钱权角逐、情感交流,一切难事都变得好办。在人际交往中,吃饭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吃饭,而是联系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和利益链,凡有人处,就有饭局。

对生意人来说,吃饭是严肃的社交活动

在一桩买卖中,卖方和买方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为了达成共识,双方你来我往地“打太极”。饭桌成了生意人严肃较量的沙场,吃饭也成了生意人严肃的社交活动。入局即“开战”,边吃边战,要么水到渠成,要么前功尽弃。

在中国历史上,吕不韦算得上是会“吃饭”的生意人的典范,他于杯酒之间“囤奇货”,成就大业。

阳翟大商人吕不韦,精于买卖,积累下万贯家财。一天,他发现了被秦国留在赵国做人质王子异人。在了解到异人的尊贵身份和尴尬处境之后,吕不韦认为异人是“奇货”,可囤积起来做大生意。他花重金结识异人的监守公孙乾,进而结识异人。有一次,他与公孙乾、异人一起喝酒,在酒至半醉之时,吕不韦趁公孙乾如厕的机会,问异人道:“秦王已经老了,而太子安国君所宠爱的华阳夫人又没有儿子。你兄弟有20多人,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得宠。你为什么不趁这个时候回秦国找华阳夫人,请求做她的儿子。这样你以后才有机会被立为储君啊!”异人含泪回答道:“我何尝不希望如此呢?只是我身在异国没法脱身啊!” 吕不韦说:“这好办,我可以设法救你回国!”异人感激地说:“能救我回国,日后倘能得到荣华富贵,你我共享!”随后,吕不韦又将自己的美姬赠与异人。

后经吕不韦多方斡旋,异人重返秦国,成为秦王,而吕不韦则通过一顿饭局得到了异人的感激与信任,执掌秦国大权多年。

对吕不韦而言,饭局就是一个框,帮他框住了上流社会的人物,也帮他框来了光明的人生前景,可谓利润丰厚。

既然吃饭是生意人严肃的社交活动,那么就有必要为了一顿饭局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一切手段认识被邀请人,请人入饭局,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推杯换盏、满桌狼藉之后,与目标对象建立推心置腹的友好关系,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既然吃饭如此严肃,那生意人请人入饭局应注意哪些细节呢?

首先,邀请目的要明确。明确了请客目的,接下来要请谁、怎么请、请在什么地方、费用控制在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等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邀请的细节要做到有礼。邀请儒商,须征求对方吃西餐还是中餐,以显示作为东道主的礼仪;如果是外地客户,在拿不准对方的性格和爱好时,可以邀请对方吃当地的特色菜;如果客户有明确爱好,那就投其所好,并表现出“原来我们都喜欢那里”。

再次,邀请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打电话邀请,快递邀请函,直接上门邀请,提前预约。当然,最经典和常用的莫过于顺水推舟:和客户谈到用餐时间,聊得正欢,然后看一下表,“哎哟,时间过得可真快,咱们去吃个午饭吧,咱这附近有一个会馆,那里的京菜和烤鸭都不错,咱们边吃边谈,给您接风”,然后示意秘书带上合同,一场好戏就由此上演了。

在人脉、关系网、社会资源被看得越来越重要的今天,饭局的纽带作用也日渐突出,宴请成为一场利益的角逐,因为生意人的饭桌也不容随意。

饭局是实现更多“红利”的原始资本

从2000年开始,为赴和“巴菲特午餐”的约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就餐者付出了高昂的餐费,从2003年的25万美元,到2006年的62万美元,再到2010年的168万美元。一顿饭能拍出上百万美元来,当然不仅仅是吃饭那么简单。全世界人都知道,竞拍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达到他的目的,办成他想办的事。

2008年,“中国私募基金教父”赵丹阳和段永平一起以211万天价拍得了这一年一次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对于赵丹阳和段永平来说,这一顿饭是毕生难忘的,他们在与世界级的高手过了一次招之后,“功力”也大大提高,这次午餐不但提升了两个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声誉,也让他们在以后的投资中少走了许多弯路,可以说,一顿午餐,让两个“翘楚”级的人物“更上一层楼”。

再回过头来看账单,谁又能说这顿饭不值,谁又能说这顿饭不物超所值?

随着饭局的种种价值被凸显,全世界的人都开始意识到,饭局能给人们带来利益。而且饭局本身也是一种资本,通过这个资本,设局者可以“投资”,也可以“融资”,最终实现“利滚利”。

巴菲特的午餐价值虽高,价格却让很多人望尘莫及。在“山寨文化”盛行的情况下,有人也山寨了一回“巴菲特午餐”,这个“山寨”却不得不说是造福于民的一个创举。《谁来一起午餐》是国内第一档商务性脱口秀电视节目,由第一财经和唯众传媒联袂打造。重要的是,经过激烈的竞争,现场的获胜者将有机会获得与知名企业高管共进午餐的机会。这意味着普通创业青年凭借智慧与勇气将有机会与国内顶尖商业领袖、投资人和金牌职业经理人共进午餐。

在午餐之后,这位高管将决定是否收这位选手为徒,做该选手的职场导师。《谁来一起午餐》凝聚了中国两代创业人力量,倡导中国式奋斗。

在节目的商业化与人文化背后,我们更看到了饭局本身的雄厚资本。通过与成功的前辈进餐,迷茫之中的年轻人能够少走弯路,能够更加合理地规则自己的道路。饭局成为通向成功捷径的“最优资本”之一。

IDG副总裁章苏阳被选手们认为是“最亲和的午餐导师”,这和章总的经历不无关系,章苏阳本身就是投资人,他自己最成功的几次投资就是在饭桌上完成的。章苏阳曾对于中国式饭局的价值不无感慨地说:“我记得是一个晚上,我们跟沈南鹏在SASHA喝茶,然后三下五除二就把(携程)商业计划给讲了。第二天就在我们公司,那天是星期六,也没开灯大家就签约了,黑灯瞎火的,50万美金就投了下去。邵亦波(易趣)当年是在耕读院里,他穿着短裤很性感地就跑过来了,我们就签字了。”

在《谁来一起午餐》节目中,企业家和创业者的午餐过程是隐秘的,摄制组通常只用一些过场镜头交代。旁观过一些午餐过程的盛荣在谈到进餐者的双方话题时透露:“一个是商业模式的改进,因为节目上不方便敞开说;还有一个是我们更没法猜,也没法讲出来的,就是生活话题,关于孩子、太太、人生经历。”

有位选手在博客里记录了蔡洪平在加长林肯里给自己的点拨,那是一份十分宝贵的建议,对于其公司的发展起到举足重轻的作用。有位来自本土广告公司的选手,在参加完节目录制后,还和他的午餐导师、智威汤逊总裁唐锐涛保持了定期的饭局关系,这为他的日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还有一位选手,他得到严介和的两个字点评:“善败”,这让他重新评估了自身的价值并积极调整了前进方向。通过午餐,很多企业高管都成了选手们的良师益友。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午餐的“局后局”更是让那些一路过关斩将的选手们觉得值得并且“赚大了”。

被誉为“首富园丁”、“中国民营海外上市之父”的蔡洪平对与他共同进餐的选手说“吃了这顿饭我们就是朋友了,以后有事可以打电话找我”;“中国网络之王”王志东边喝红酒边让选手去北京找他,因为对方所做的即时在线工具,正好和他的业务互补;杉杉集团郑永刚,在节目结束两周之后驱车从宁波到杭州,去选手的企业参观,据说他还给选手出了不少主意,帮助选手实现了从1亿到10亿的业绩神话;在节目中落选的一个年轻人虽然无缘与谁共同进餐,却也在节目播出一个月后得到了其他人的500万投资。

也许一顿午饭并不足以让一个人茅塞顿开,但是,如果一生中有那么几顿饭被记住并影响了我们生命和生活的进程,那么,其他的所有饭局都将成为背景,无论它是午饭还是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