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犯罪心理学(大全集)
36532700000039

第39章 在钢丝绳上独舞——现代社会特殊犯罪(4)

可是,潘塔尼的辉煌十分短暂,仅仅一年,他就因为禁药丑闻,跌落到生涯的谷底:1999年环意赛,他被查出红细胞含量高于正常标准,很不体面地被逐出赛场;2000年,他经历了短暂禁赛复出,欲再现光辉。尽管他在该年环法夺得两个分站赛冠军,可无奈的是,美国车王阿姆斯特朗的崛起,令他最终错失总冠军。2001年,不堪重负的他在环意赛上再次被发现非法注射胰岛素,结果他第二次禁赛,而且一停就是八个月。此后,他甚至连比赛资格也无法获得了:“复出”后,他以及自己的车队在接连两届环法大赛都被组委会拒之门外。

2004年2月初,潘塔尼只身住进了玫瑰旅馆。14日晚上9点半,旅馆的门房发现潘塔尼一整天都没有露面,就让服务生去瞧瞧他在哪里。服务生来到5楼,敲响了潘塔尼住处的屋门,发现门锁着,屋里没有动静。不明就里的人们破门而入,发现潘塔尼平躺在地,已经没有了呼吸。凌晨,警察封锁了旅馆的各个出口,官员和医生也出现在旅馆里协助调查。

潘塔尼的骤然去世震惊了整个亚平宁,许多车迷都不能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他的队友加尔泽利回忆道:“潘塔尼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只来源于比赛。他的意志很坚强,但是他是个敏感的人,每当面对一些不能把握的事情,他往往会选择逃避。”

最近几年,潘塔尼一直在为自己是否使用禁药而辩论不休。1999年,潘塔尼在环意大利自行车赛中因为血检问题被告上法庭。2001年,又是在环意大利自行车赛上,警方突击搜查了参赛车队下榻的饭店,在潘塔尼的房间里,搜出了一支灌满胰岛素的针管。

尽管潘塔尼在2003年复出并参加了环意大利自行车赛,但是只取得了第14名,比夺得冠军的西蒙尼慢了26分钟。2003年6月,潘塔尼开始在一家诊所接受药物和忧郁症方面的治疗,长期的压力使得“海盗”已经身心俱疲不堪重负。

“潘塔尼的死是可卡因急性中毒造成的”,这是在潘塔尼死后一个月所做的尸检报告。法医在报告中写道:“尸检中反复进行的毒物与显微解剖检验结果认定是急性可卡因中毒造成了死者肺部与脑部水肿。”

荣耀过后,潘塔尼的人生改变了,他成了英雄,无数鲜花掌声相伴,更有无数的崇拜者,这是何等的风光!可是,后来由于禁药丑闻,他被公众抛弃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潘塔尼并没有很好地面对和处理,只是加重了自己的沉沦,落入生涯最灰暗的时刻。从最高处摔落,潘塔尼无法重新站起来,而是选择用毒品来麻痹自己,这暴露出他内心的脆弱,以及承压能力方面的不足。于是,在一个甜蜜的情人节,他选择了用可卡因了结自己宝贵的生命,孤独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当英雄的光环不在时,往往很多人心里无法承受那么的落差,所以选择用毒品来麻痹自己脆弱的神经,可是这不过是饮鸩止渴,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断送自己前途,甚至是生命。

知识链接

可卡因,其化学名称为苯甲基芽子碱,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可卡因一般呈白色晶体状,无臭,味苦而麻。毒贩出售呈块状的可卡因,称“滚石”。吸毒者则把可卡因称作“自由垒”或“快乐客”。可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作用,是导致滥用的重要原因。兴奋初期,滥用者产生欣快,感到飘飘欲仙、舒适无比,表现洋洋自得、健谈。用药后的兴奋作用,产生了消除疲劳的感觉。这类兴奋感觉只能维持30分钟左右。随之以后,它给人身体的抑制效应便出现了。吸毒者为了恢复初期的体验,往往再用第二剂……乃至每10分钟使用一次,以维持“瘾劲”不致衰落。周而复始,剂量越用越大,使用越来越频繁,把吸食者带到毁灭的深渊。

第四节 摇死人谁负责——摇头丸

一个年轻人,心情冷下来时,头脑会变得健全。

——巴尔扎克

当我们得知某某影星因吃摇头丸而被曝光,某某歌星又因涉嫌参加摇头性爱派对丑闻而接受调查,甚至某某最终因摇头瓦而被判入狱的消息后,无比震惊之余,也必须承认,其实摇头丸离我们并不遥远。

目前许多人都认为摇头丸只是兴奋剂,不算毒品,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摇头丸也是毒品,长期服用也会上瘾,甚至吃多了会摇死人。

25岁的侯某是个研究生,自从考上研究生以后,他彻底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再重视学习不说,还常常和同学朋友逛舞厅。

一个周一的晚上,侯某约了几个好哥们去常去的那家舞厅跳舞。可能是因为和女朋友分手的原因,侯某总觉得不尽兴。这时,舞厅的一个酒保马某掏出一包“糖果”,五颜六色的有十几颗,说:“哥们,挑一个吧,有了这个,你就啥烦恼都没有了。”侯某挑了一颗白色的,吃了不久,就觉得自己很亢奋,头摇个不停。当晚,他觉得自己是有史以来最放松的一次。接着,在以后的日子里。每次去舞厅,侯某都要吃上一颗,开始时一口一口地买,后来他干脆成包成包地买,买了直接装到口香糖盒子里。

暑假的一天,侯某跟父母为了生活费过高的问题起了争执,侯某一气之下约了几个朋友去舞厅跳舞。吃了一颗摇头丸,跳了会儿舞,侯某还是觉得不过瘾,就要了已被啤酒,将剩余的十几颗摇头丸全部放了进去,并一气喝下。

2小时后,27岁的何某因服用摇头丸被朋友送到医院抢救。朋友们怕自己有麻烦,就谎称侯某不小心吃了一颗摇头丸。所以,当时医生看到的是,侯某不停地摇头,有严重的头昏、神志不清、心悸、胸闷、气促等症状,属于典型的摇头丸中毒。医生当即对何进行抢救,给氧、解毒、利尿。可是,他显然非常痛苦,一只手扎着针管输液,另一只手紧紧地扶住鼻子,说是害怕鼻子摇掉下来。这时,他已经产生了幻觉。虽然神志不清,但他还不时含混地念叨:“没有音乐了,没有音乐就不舒服了!”由于他不停地摇头,仿佛要将头摇下来似的。医生抢救了很久,但还是下了病危通知。当侯某的父母赶到时,侯某的几个朋友才坦白交代了侯某一次性吃十几颗摇头丸的事实。

当晚,医生们竭尽全力也没能挽回侯某的生命。于是,侯某的父母将那家舞厅告上了法院。在法院的调查取证过程中,在侯某生前与其常去舞厅跳舞的几个朋友交代了他们与摇头丸的故事,并交代了酒保马某向他们兜售摇头丸的事实。

女孩小A:“有天晚上侯某他们一帮朋友约我去蹦迪,曲子越放越high,舞也越跳越有气氛,这时马某拿出来几颗摇头丸,他们常吃的每人拿了一片,我是第一次,有点儿害怕,但他们说摇头丸不是毒品,没有副作用,吃完感觉特high。我也想试一下,就咬了1/4片。”

男孩小B:“我这人好玩、好动,爱和朋友聚会,我们这一群人在一块儿玩,经常会有人吃摇头丸。有一次,马某劝我试试,我觉得朋友不会害我,就吃了,第一次是放在酒里吃的。”

女孩小C:“我原来在迪厅领舞,做DJ。为调动气氛,在台上爱甩头,后来马某给了我一颗摇头丸,说不会上瘾,吃完跳舞特有情绪,我就吃了。当时没想到是毒品,是当做兴奋剂吃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认识了侯某他们,大家常常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