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用真诚浇灌友谊之树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们应该真心对待自己的朋友,以君子的胸怀与朋友相处,潇洒一些,大度一些,快乐将永远陪伴着你!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虽然想交到真正的朋友确实很难,但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你对朋友付出了真心,你也会得到朋友的真心回报。
东汉时,有一位名叫荀巨伯的人。有一次,收到一封急信,说一位朋友得了重病。朋友远在千里之外,故荀巨伯赶了好几天的路程。可是当他到了友人所住的郡地时,却发现此地被胡人围住了。他潜入城池去看望朋友,朋友对他说:“谢谢你在这个时候还来看望我。现在城被胡人围住了,看样子是守不住了。我是一个快要死的人了,破不破城对我来说是无关紧要的;你没有必要留在这里,趁现在能想办法,你赶快走吧!”荀巨伯立刻说道:“你这是什么话?朋友有难当共为,现在大难临头,你却要我扔下你不管,自己逃命,我怎么能做这等不义之事?”
胡人攻破城之后,一路打进来,挨户搜索,但见家家户户凌乱不堪,人全逃走,却有一个院子井然有序。于是进去,见到了安坐的荀巨伯,大发威风说:“我们大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你是何人,竟敢不望风而逃,难道想独当其锋不成?”荀巨伯对他们说:“你们误会了。我并不是这城里的人,到这里只是来看望一个住在这里的朋友。现在朋友病重,危在旦夕,我不能因为你们来了就丢下他不管。你们如果要杀的话,请杀我,不要杀我这位已痛苦不堪、无法救治的朋友。”胡人听了瞠目结舌。半晌,一位头领看了看手中的大刀,发言道:“唉,我们是一群不懂得道义的人。像我们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在这样一个崇尚道义的国家里胡乱闯荡?走吧!”胡人竟因此退走,一郡得以保全。
生活中有许多人抱着“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态度,把朋友当做受伤后的拐杖,复原后就扔掉。此类人大多会被抛弃,没人愿意再给他帮忙。
与朋友真诚相待,应做到以下几点:
1.同舟共济,互相帮助。人们在一起共事时,大家同舟共济,只要采取合作态度,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关照,是最容易产生感情认同的。特别是在困难环境中,彼此相依为命、共渡难关、情谊深厚,可能终生难忘,交情将更为牢固。比如,当年不少知识青年从城里到乡下插队,几年中大家一个锅里吃、一个炕上睡,哪一个人受了欺负,大家一起为他鸣不平,如此心心相印的共同言行,必然转化为深厚的感情,铭刻在各自的记忆中,不管日后散居天南海北,从事什么工作,但谁也不会忘记这段友情。
2.有共同兴趣,交往投机。有时候共同的爱好、兴趣,也可能成为彼此交情的纽带。比如,都爱下棋,在路边棋场相识,成了棋友;都爱垂钓,在湖边相遇成了钓友这样共同的东西把彼此召唤到一起,在共同切磋中,便结下了友情。
3.绝不持“一次性交际”的想法。毋庸置疑,在某些“实用型”人物的眼中,所谓的“人情”便是你帮我的忙,我马上找个理由回帮,就像借债还钱,概不赊欠。这种一次性的交际行为看似洒脱,实则包含了太多的困惑与无奈。诚然,受助者也许在短时间内不愿再次开口求助,而实施援助行为的一方其实也没有必要固守“事不过三”的古训,当人家确实有困难而无能为力的时候,尽管你已经帮助过他,尽管他不好向你开口,但作为知情者,你不应无动于衷,而不妨再次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事实上这种“后继有人”的交际行为能够赢得更大的“人情效应”,即使受助者一时无力给你回报,但你的行为风范,你的崇高秉性,已被更多的人所知晓。
要知道,虚伪狡诈的人难结良友,让人讨厌;真诚的朋友给人一种安全感,招人喜欢。对好友坦诚相待,真诚相帮,你得到的将会比付出的多得多。
第二节 做朋友秘密的终结者
古时候,有个小国的使者到相邻的大国朝见,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价值连城,让皇帝高兴极了。
可是这小国的使者同时出了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以证明大国人才济济。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禀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老大臣说他有办法。
皇帝将使者请回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了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回答:“答案正确。”
稻草从第一个金人另一边耳朵掉出来,这是指这个金人听事却不记事;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出来,就是说这个金人听事后就随意传播出去;而最后那个金人的稻草却掉进了肚子里,说明他把事情保守得很好,不会轻易向他人宣扬。我们做人也应该是这样,只有能保守秘密不传闲话的人才最有人缘。
美国人交朋友有不少准则,而其中,交友的第一条准则是“为朋友保守秘密”。乍一听,令人感到有些奇怪,为什么不是别的,偏偏把“为朋友保守秘密”定为第一准则呢?
秘密,是任何人都有的。一个孩子,长到13岁,自我意识增强了,他就开始在一定的范围内向别人保密,即使是对最亲近的父母,也不例外。可是,对自己的好朋友,他却可以敞开胸怀,交出自己的秘密。
但是,有一个条件,他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了你以后,你得为他保密,不然,以后他就再也不会把秘密告诉你了。这种要求朋友保密的愿望,会随着年岁的增长而越来越强烈。
每个人总有一些属于个人隐私的东西,既然是“隐私”,就不会广为人知,有的就只能在挚友之间“你知、我知”。
隐私权在西方社会是一种很普遍的公民权利,是最基本的人权之一。比如,自己的私生活,一般不会让朋友过问;自己的财产,也不会轻易向朋友公开;除非受到邀请,是不会随便去朋友家中“串门儿”的;除非相约,是不会与朋友一起“吃一顿”的……
事实上,对隐私权的保护,我国早已有之,古代圣贤大儒均视其为人性的基本部分,对其极为尊重。从我国的建筑风格来看,无论王侯豪宅,还是百姓草堂,外皆有高墙围护,内设院落分隔,既有曲径相通,又有门窗相隔,无非是为保证自己有一个相对幽静、自由的空间,免受烦扰,放松身心,这不就是在保护隐私吗?
汉朝的张敞,是一个高官,更是一个情种。他与妻子恩爱非常,还常常为妻子画眉,一时,在京师长安传为佳话。但有伪道学先生以此为“有伤风化”,竟向皇帝告了御状,想让皇帝摘下“道德败坏”的张敞的乌纱帽,以“匡正世风”。但皇帝并不听伪道学先生的使唤,他不仅未责怪张敞,反而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画眉是夫妻间的事,我管不着。夫妻间还有比画眉更亲密的事儿,我也去管吗?”显然,这是在保护张敞夫妻的隐私。
有的人每当遇上些伤心事,譬如涉及家庭纠纷、生理缺陷和个人安危之类的个人“隐私”,一个人闷在心里实在很不舒服,往往希望能在挚友面前倾诉,但在朋友面前倾吐的秘密不希望让其他人知道。
因此,只有为朋友保守秘密、守口如瓶,才能得到朋友的信赖,友谊才能不断加深。
第三节 糖衣炮弹对朋友同样有效
一般说来,求人办事都会有送礼一说,其实糖衣炮弹对朋友同样有效。其实,托朋友办事适当地带上一些礼物也是很正常的。朋友之间是老交情,即便不求其办事,偶尔带点礼物上门,也是非常自然的,是情感的体现。当然,你所选择的礼物最好是对方旧有的嗜好,也可以是土特产,也可以是烟、酒或者其他。
宋明要进京办事,有个多年不见的朋友恰好就是负责这件事的,于是宋明打算去找这位老朋友帮忙。可是由于多年未曾联系,朋友间的情谊变得有点生疏了,宋明觉得不好意思上门去拜访老朋友。还好在北京上学的侄子给他出了个主意:让宋明带着老朋友最喜欢的礼物登门。
宋明经侄儿提醒,一下子回忆起他们当知青的时候,这位老朋友最喜欢吃狗肉了,于是宋明从老家带了几斤狗肉就去了北京的老朋友家。多年不见的朋友一阵寒暄,宋明拿出了准备好的狗肉,老友一见,热泪盈眶。多年的情谊一下又找回来了,宋明适时地讲出来京的目的,老友当即应允,不到两天,宋明的事就给办成了。
当然,礼物不同,见面时的说法也不同。若是旧友的嗜好之物,就说是“特意带给老兄(老弟)的,我知道你最喜欢这东西”;若是土特产,就说是“带给嫂子(弟妹)和孩子尝尝的”;若是钱,那就得说是“给大侄子大侄女的,买一件合适的衣服或买书”之类。走进了门,便有了开口求老朋友办事的机会了。
虽为朋友,但送礼时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1.礼,要会送,不能乱送。
中国人常说:“咱不是看上他那点东西……关键是有份心意在。”其实,就是看在“那点东西”上,才会这么计较。只带份心意,不带表现心意的东西,怎么能行?
2.礼,要送在平时。
关系,需要经常维护,朋友之间,要常走动,关系才不会断。“有空去坐坐”,带份礼最好不过,朋友会说你礼道多,说你不当咱是朋友,告诉你下回千万别带东西。你要真听他的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朋友心里很高兴,证明他在你心中很重要,你常想着他。
3.礼,要送在适当的时间。
生活中常发生这样的事,你带上份礼物请朋友帮忙,他答应了。隔几天,你问他时,他说:“什么事?我忘了,那天去的人太多。”你这才想起,上次去的时候恰逢节假日。
所以,逢年过节,大可不必带礼,带了人家也会“贵人多忘事”。在选时间送礼上,要逆向思维,人多的时候别凑热闹。
4.礼,要慎,谨防大礼不解近忧。
“无事不登三宝殿”,当你有事的时候,才想起某某朋友可帮上忙,这时就可能大礼不解近忧。即使你提上大包小包的东西,人家也未必会给你这个面子。朋友维系关系,功在平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样,朋友之间才可能有求必应。常常有这样的说法:“你瞧这人,用得着的时候才想起我。”
此外,礼要用在用不着朋友的时候,先进行投资,关键时候才能尽显威力。聪明的人会给礼穿上漂亮的外衣,因为“金玉其外”的东西让人看了舒服,也会让小礼变得不凡些。
第四节 攀上同学关系,一起追忆流年往事
同学是最值得信赖的,有时同窗之谊就胜于手足之情。当不得不需要同学帮助时,与他一起追忆流年往事是最好的打动他的方法。
因为几年的社会生活使人真切地感到同学的纯真和友善,校园生活给每个同学都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和美好的回忆。追忆往年,说说彼此的趣事乐闻,论论当年的宏伟抱负,谈谈社会的不公之处……当年的出洋相、闹笑话都给聚会带来无穷的乐趣;关于老师的话题,也会勾起同学们的感激之情。
利用回忆往事,促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从而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请求,就会变得顺理成章。或者利用赞美之词,采用回忆往事的适当赞美,再提到现在的请求中来,这样平缓过渡,就容易叫人接受。
同学李梦去拜访他的高中同学袁训,袁训现在负责这一地区的工商管理工作。李梦开了一家小店,专营副食品,但她后来在没有经过工商所确认的情况下,就私自经销部分游戏机,后来被工商所扣押营业执照。李梦这次登门拜访就是这个目的,袁训也知道李梦的意图,但不愿意因此而影响自己的名声,而且现在正是领导交替的关键时刻。李梦进门后没有像袁训想象的谈事情,而是闲聊,谈到了学生时的某一天,自己在小摊上与卖主争吵起来,袁训像一位大哥哥似的,带领全班的男生一起找摊主算账,最终出了这口恶气。话锋一转,李梦谈到某某领导的亲戚经营中欺行霸市等的故事。最后她转到自己的现实情况。袁训叹了一口气,答应帮助李梦,李梦的计策获得成功。
李梦首先采用了赞美法,使袁训自我感觉良好,其次通过激将法促使袁训认真考虑自己的事情,从而到达说服的目的。
当然,想请同学帮忙要与同学追忆往事时,还应注意拜访礼仪,这样才能树立你的好形象,不致使你的形象影响了往事的回味。
1.选择合适的拜访时间。最好是在工作时间内,应尽量避免占用同学的休息日、休假日或午休时间,如果没有急事,应绝对避免做清晨或夜间的拜访。拜访之前,最好以电话或通信方式与同学联系,约定一个时间,使同学有所准备,不要做“不速之客”。最好讲明此次拜访需占用同学多长时间,以便同学安排好自己的事情。凡是约定的时间要严格遵守,提前五分钟或准时到达,以免同学久等。如果因特殊情况不能前往,应及时通知同学,轻易失约是极不礼貌的。
2.在拜访中充分尊重同学。到达拜访同学的单位或住处时,首先应对接待处说明来意,听从接待处的引导,不要擅自行动,更不能破门而入,进入接待室后,尽量坐在下座上等候,同学进来后应马上站起来,握手寒暄后待同学坐下后再坐下。在拜访过程中还要留心同学的态度以及环境的变化,随机应变。遇到不愉快的事要尽力克制自己,温文尔雅的拜访礼仪会有助于实现请同学帮忙的目的。
第五节 与损友交往,多加提防
虽然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交朋友可以吸收别人的长处,但这些话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外,有些缺点是可以原谅和宽容的,但有些缺点是不可原谅的。你周围的朋友有着一些不可原谅的缺点时,与他们交往,还得多加提防。
1.酒肉朋友。酒肉朋友是最靠不住的。现在有些人喜欢交酒肉朋友。我们周围有些人乍看有很多朋友,其实都是一些酒肉朋友,整天骗吃骗喝,一旦真的需要帮忙了,却个个都跑得无影无踪了。酒肉朋友是靠不住的。
酒肉朋友是贪利之人,处处贪小便宜。他们是以钱财论亲疏,如果说得严重一点,是“有奶便是娘”的卑贱小人。他们交朋友图的是“有用”,有用、好使则亲,没用、不好使则疏远。
酒肉朋友不长久,有酒肉朋友还不如没有朋友。交100个酒肉朋友还不如交一位志趣相投的知己。
2.两面三刀的朋友。俗话说:“人心隔肚皮。”有些人人心叵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这样的人应慎而又慎,更谈不上与之结交为朋友了。
至于某人是不是两面派,如果没有先见之明,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分辨的。这样的人往往在你面前说得优美动听,夸得使人飘飘然。当面说的都是一些忠贞不贰的话,表现出的是忠诚老实相,但背后说不定有更险恶的用心。
说得轻一点,具有两面派性质的人善于搬弄是非。在你面前说别人的坏话,在别人面前说你的坏话,不闹出矛盾,决不罢休。
两面派不可交,不然你就会吃大亏。要辨别某人是不是两面派,那需要具有明察的智慧。
3.太注重个人利益的朋友。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不为自己打算的人,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生活常识。但一个明事理、有道德的人,不可能只想到自己,不顾脸面的为自己牟私利。那些只考虑自己的人,只想到个人利益的人,最易伤害的不是跟他生疏的人,而是和他比较熟悉、比较亲近的人。因为生疏的人,本来就和他没有交往,他想跟人家计较是没有条件、没有基础的;而熟悉的人、亲近的人和他有较多的接触、较多的交往。在接触和交往中,他们为了个人利益,处心积虑、想方设法占熟人的便宜。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他们甚至不惜背叛朋友,为满足自己可笑的欲望。这样的人,如果把他当做朋友,便会吃亏上当,给自己带来麻烦。
4.鸡蛋里挑骨头的朋友。有一种人,他们无论和什么人打交道,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在鸡蛋里挑出骨头来。这种人的特点是看什么都不顺眼,看什么都不如意,看别人不是这里有问题,就是那里有毛病,他们能在最完美的东西中发现不完美,他们能在没有问题的地方找出问题,他们能在让人尊敬的人身上发现不能让他满意的蛛丝马迹。他们表面看来和你关系好像不错,但是只要一转身,他们马上便会伤害 5.忘恩负义的朋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做人的基本常识。如果以知恩不报、忘恩负义的人为友,就等于是自掘坟墓。例如有人收养了一个孤儿,花了几十年心血,孤儿上了大学,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收养者年老重病在身,看病住院耗尽家资,便让自己的孩子到孤儿处借钱,这个忘恩负义的人知道老人的病无法看好,只给了恩人的孩子50元钱,且对恩人的孩子说:“今后不要再来找我!”这样的人,敢和他交往吗?
你不一定要有很多朋友,却一定要有一位真正的朋友。将那些别有所图的人挑出来,远离他们,把这类人当做朋友,只会深受其害。如果有时候实在需要他们,平时就要多加提防,以免受害。
第六节 如果没有完全的把握,不要许下承诺
你求别人办事,别人也可能求你办事。在别人请求你的时候,首先要想想自己能不能办到,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可就有那么一些人不自量力,对朋友请求帮助的事情一概承担下来,事情办好了什么事也没有,如果办不好或只说不做,那就是不守信用,朋友就会埋怨你。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爱吹牛,在火车站没有熟人,硬是对别人说在火车票售完后依然能买到火车票。结果有很多朋友、同事请他帮忙买火车票,他是有求必应,答应了别人,而自己又确实没熟人,只好半夜三更去排队买票,结果托他买票的人越来越多,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有时自己往里贴钱买高价票,搞得狼狈不堪。这就是没有考虑自己的能力,而轻易地答应帮忙,票买来了,大家认为你真了不起,买不来,别人就会认为,“你既然给别人买来了,为什么不给我买,是看不起我吧!”于是关系渐渐疏远了,反而失去了信誉,又得罪了人,何苦呢?
假如你是一个有点权力而又不大的人更应该注意,因为你有权,别人包括亲戚朋友托你办事的人肯定多。这时你应该讲点策略,不能轻易答应别人。有的朋友托你办的事可能不符合政策,这样的事最好不要许诺,而应该当面跟朋友解释清楚,不要给朋友留下什么念头,不然,朋友会认为你不给办事儿;有的朋友找你办的事可能不违反政策,但确有难度,就跟朋友说明:“这事难度很大,我只能试试,办成办不成很难说,你也不要抱太大希望。”这样做是给自己留有余地,万一办不成,也可以有个交代。对于那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还是答应朋友去办,但答应了后,无论如何也要去办好,不可今天答应了,明天就忘了,待朋友找你时,你会很难看的。
在这里强调不要轻率地对朋友作出许诺,并不是一概不许诺,而是要三思而后行。尽量不说“这事没问题”,“包在我身上”之类的话,给自己留一点余地。如果万事都顺口承诺,那就只会成为勒紧自己脖子的绳索。
华歌、王朗一同乘船逃难。有一个人要搭船,华歌很为难,王朗说:“希望你大度一些,搭搭船有什么不可以?”后来强盗追来,王朗想把搭船的人扔掉,华歌说:“我刚才之所以犹豫,正是因为这个,既然已经接纳了他,他把自己托付给我们了,怎么能由于危难而抛弃他呢?”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或生意上经常不负责地许下各种诺言,而很少能遵守,结果给别人留下恶劣印象。你说过要帮别人做某件事情,就必须办到;要是你办不到,或不愿意去办,就不要答应别人,你可以找任何借口来推辞,但绝不要说“没问题”等话。如果,你说试试看而又没有做到,那么你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就是:你曾经试过,结果失败了。而你说没问题而又没做到,那你就失去了信誉。
总之,你在对待别人时,千万不要在没有把握的时候轻易许诺,一旦许了诺,便一定要遵守,别人会被你的态度所打动,他们认为你是一个讲信誉的人,从而会信赖、依靠于你,你在生活中便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事情办起来也越来越顺。
第七节 人在江湖漂,小心朋友刀
和最要好的朋友彼此交往愉快,能互相取长补短,那么在一定时间内,你们还可以称为是真正的朋友。然而一旦在你们之间产生了利害冲突,就很难保证这段友谊不会变质,最恐怖的是,密友从你背后用力一击可能是最致命的,因为在那些亲密接触的日子里,他们早就掌握了你的“死穴”。
萧萧是一个开朗乐观、美丽大方的女孩,进大学的第一天,她就和宿舍的其他姐妹熟悉起来。即使是内向的小洁也无法拒绝她热情的微笑,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女孩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萧萧漂亮、活泼,又多才多艺,她会打排球,还拉得一手小提琴,所以很快就成为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到大二的时候,萧萧当选了校学生会的文艺部部长,她很忙,忙着组织各种活动,忙得顾不上吃饭、睡觉,甚至是学习,因为小洁是她最好的朋友,所以很多事情她自然会想到请小洁帮忙。“小洁,今天中午帮我买一下饭啊!”“小洁,帮我复印一下这份笔记好吗?”一开始小洁都会毫无怨言地帮她做这些事,可是次数多了,敏感的小洁觉得自己俨然是萧萧的使唤丫头,萧萧又喊她帮忙时,她冷着脸说:“我是你的保姆啊?”萧萧诧异地看了她一眼,“你没事儿吧?”也没放在心上,说完就去忙其他的事了。
在校园里,像萧萧这样的女生自然会得到许多男生的青睐,隔三差五就会有男生捧着鲜花或者各种零食来宿舍找她,她很大方,鲜花往宿舍桌上的大花瓶里一插,至于零食嘛,大家共享。她是好意,可小洁不知怎么就觉得她是在向大家炫耀,每次看到那些美丽的鲜花,小洁总会觉得心里堵得慌。
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学校里有两个去国外访问的学生名额,萧萧幸运地获得了其中的一个,在为她送行的班会上,小洁勉强地微笑着,内心却愤愤不平:同样是人,为什么她就这么幸运呢?
在那天晚上,小洁终于不能控制自己,她以萧萧高中同学的身份写了三封极尽编造之能事的匿名信,分别寄到学校、系里和学生会。由于平时萧萧说过很多自己的情况,她编造起来居然滴水不漏。信里的内容迅速传开了,校方信以为真,取消了萧萧的出国名额,老师、同学都用异样的目光注视着萧萧,她在人们心中成了卑鄙、欺骗的代名词,这对于一向自信、顺利的萧萧,绝对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她日渐沉默和消瘦,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每天苍白着脸游荡在教室和宿舍之间,像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虽然后来证明匿名信中的内容全是谎言,萧萧还是选择了退学,她悄悄地办好了手续,悄悄地收拾好东西离去,没有向任何人告别。从匿名信中那些逼真的细节,她一眼就看出是谁的大作。与失去出国机会相比,被最好的朋友出卖让她受到更大的伤害。这件事在她心中留下了永远的阴影。
荀子在论人性时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固然有些偏激,但现实生活中的确要在与人打交道时谨慎小心,对朋友不妨多点戒心,考虑一些防患对策,为自己留些“逃生”的余地,才不至于在事情发生之际追悔莫及。
人生从某种角度看也是一场战争。在这种战争中,为了求生存,必须要有慎重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这样才不至于上某些人的当,吃大亏。
什么样的朋友应该提防呢?
1.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这种人的特点是占了你的便宜以后,还说你欠了他的。
2.无事生非的。这种人的特点是总说不腻别人的闲话,听风就是雨,跟狗仔队差不多。可以想象背过头去,你马上也会成为他的谈资。
3.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这种人是最可怕的,他永远不会对你表示出反感,也许某一天你的落魄正是拜他所赐。
4.言行不一致的。这种人的特点是说得到,做不到。与这种人交往不要抱有期望,他就算给了承诺,却永远也不履行诺言。
5.嫉妒心特别强的。这种人是埋藏在你身边的“定时炸弹”,起初还好,一旦你表现出了你的优秀和不凡,立刻便会点燃他心中的毒火。与这种人交朋友,等于把自己放在一个极其危险的境地。
6.易践踏别人自尊心的。这种人其实是最可悲的,他们为了掩饰自己的自卑心理,就拼命地用糟蹋别人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他们几乎永远不会说出赞美的话,言出必伤人。
第八节 如水之交,距离不可少
再好的朋友如果天天见面,也未必是一件好事。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让友谊之情长久。交到好朋友难,保持友情更难。彼此是好朋友,那为何还要保持距离?这样会不会让朋友间彼此疏远,显得缺乏继续交往下去的诚意呢?你肯定会为这些问题担心。但事实证明,很多人友情疏远,问题就恰恰出在这种形影不离之中。
距离是人际关系的自然属性。有着亲密关系的两个朋友也毫不例外,成为好朋友,只说明你们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爱好或见解以及心灵的沟通,但并不能说明你们之间是毫无间隙,可以融为一体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其独自的个性,事物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是友谊的连接带和润滑剂,而个性和距离则是友谊相吸引并永久保持其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人一辈子都在不断地交新的朋友,但新的朋友未必比老的朋友好,失去友情更是人生的一种损失,因此要强调:好朋友一定要“保持距离”!
在文坛,流传着一个关于两位文学大师的故事: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巴尔加斯·略萨则是近年来被人们说成是随时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西班牙籍秘鲁裔作家。他们堪称当今世界文坛最令人瞩目的一对冤家。他俩第一次见面是在1967年。那年冬天,刚刚摆脱“百年孤独”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应邀赴委内瑞拉参加一个他从未听说过的文学奖项的颁奖典礼。
当时,两架飞机几乎同时在加拉加斯机场降落。一架来自伦敦,载着巴尔加斯·略萨,另一架来自墨西哥城,它几乎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专机。两位文坛巨匠就这样完成了他们的历史性会面。因为同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主帅,他们彼此仰慕、神交已久,所以除了相见恨晚,便是一见如故。
巴尔加斯·略萨是作为首届罗慕洛·加列戈斯奖的获奖者来加拉加斯参加授奖仪式的,而马尔克斯则专程前来捧场。所谓殊途同归,他们几乎手拉着手登上了同一辆汽车。他们不停地交谈,几乎将世界置之度外。马尔克斯称略萨是“世界文学的最后一位游侠骑士”,略萨回称马尔克斯是“美洲的阿马迪斯”;马尔克斯真诚地祝贺略萨荣获“美洲诺贝尔文学奖”,而略萨则盛赞《百年孤独》是“美洲的《圣经》”。此后,他们形影不离地在加拉加斯度过了“一生中最有意义的4天”,制订了联合探讨拉丁美洲文学的大纲和联合创作一部有关哥伦比亚-秘鲁关系小说。略萨还对马尔克斯进行了长达30个小时的“不间断采访”,并决定以此为基础撰写自己的博士论文。这篇论文也就是后来那部砖头似的《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弑神者的历史》(1971)。
基于情势,拉美权威报刊及时推出了《拉美文学二人谈》等专题报道,从此两人会面频繁、笔交甚密。于是,全世界所有文学爱好者几乎都知道:他俩都是在外祖母的照看下长大的,青年时代都曾流亡巴黎,都信奉马克思主义,都是古巴革命政府的支持者,现在又有共同的事业。
作为友谊的黄金插曲,略萨邀请马尔克斯顺访秘鲁。后者谓之求之不得。在秘鲁期间,略萨和妻子乘机为他们的第二个儿子举行了洗礼;马尔克斯自告奋勇,做了孩子的干爹。孩子取名加夫列尔·罗德里戈·贡萨洛,即马尔克斯外加他两个儿子的名字。
但是,正所谓太亲易疏。多年以后,这两位文坛宿将终因不可究诘的原因反目成仇、势不两立,以至于1982年瑞典文学院不得不取消把诺贝尔文学奖同时授予马尔克斯和略萨的决定,以免发生其中一人拒绝领奖的尴尬。当然,这只是传说之一。有人说他俩之所以闹翻是因为一山难容二虎,有人说他俩在文学观上发生了分歧或者原本就不是同路。更有甚者是说略萨怀疑马尔克斯看上了他的妻子。这听起来荒唐,但绝非完全没有可能。后来,没有人能再把他们撮合在一起。
朋友相处,重要的是双方在感情上的相互理解和遇到困难时的互相帮助,而不是了解一些没有必要的东西。也可以说,心灵是贴近的,但肉体是保持距离的。中国古老的箴言:君子之交淡如水,便饱含的是这一道理。
第九节 朋友分级也有 “三六九等”
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我们交朋友的目的:一是让生活充实、丰富,能在工作之余有人一起娱乐、一起聊天;二是有利于工作,希望在工作上能得到朋友的帮助。很显然,朋友太多就不可能有太多时间去了解、交流,也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友谊。朋友之间没有一定的感情基础,那么就很难谈得上互相帮忙。没有一定的交往基础,别人是肯定不会帮你的,除非你自己有权有势,别人帮你是想得到回报。所以,能结识一些相互欣赏、有情有义的朋友对一个人的事业、生活是极其重要的。然而,人心有异,在交朋友之前,也应洞察其是否有真朋友的心怀。
波尔美上大学后便违背了父母的意愿,放弃了医学专业,专心于创作。值得庆幸的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知名的专栏作家郝嘉,她们成了知心朋友,无所不谈。郝嘉悉心指教,波尔美不久便寄给了父母一张刊登自己文章的报纸。一个人在挫折时受到的帮助是很难忘的,更何况是朋友,波尔美与郝嘉几乎合而为一了,一同参加鸡尾酒会,一同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波尔美把郝嘉介绍给她所有认识的人。
但这时的郝嘉却面临着不为人知的困难,她已经拿不出与名声相当的作品了,创作源泉几乎枯竭。
波尔美把她最新的创作计划毫无保留地讲给郝嘉听时,郝嘉心里闪过了一丝光亮。她端着酒杯仔细听完,不住地点头,罪恶想法就产生了。
不久,波尔美在报纸上看到了她构思的创作,文笔清新优美,署名是“郝嘉”。波尔美谈到她当时的心情时说:“我痛苦极了,其实,如果她当时给我打一个电话,解释一下,我是能够原谅她的,但我面对报纸整整等了三天,也没有任何音信。”
半年之后,波尔美在图书馆遇到了郝嘉,她们互相询问了对方的生活,以免造成尴尬,然后,很有礼貌地握手告别。
自那件事以后,她们两个人都停止了创作。
可见,交友时要有一定戒心,要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和一个人交往时要判断对方和你交往的动机是什么,是看重你的人还是别的。如果纯粹看重你的钱和势或其他利益,那么就不必深交,如果能达到互利互惠,当然也不妨交往一下。
总之,应该明确一点:朋友的甄选并不能单凭你感情上的好恶作为标准。因为如果你只是凭自己喜欢与否来选择朋友,那会使你失去很多有价值的朋友。有的人可能你第一眼看上去感觉就不舒服,或者因为他(她)模样长得怪,或者因为他(她)不卫生,或者因为他(她)语言不雅,但这只是你的第一印象,也许在你了解他(她)以后,会觉得他(她)是你最可信赖的朋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看看对方周围的都是些什么人,即可知道他是否值得你交为朋友。如果对方的朋友都是一些不三不四、不伦不类的人,他的素质不会太高;如果他结交的都是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他自己的修养也不会太好。所以,了解一个人的朋友也就了解了这个人。
想了解一个人,还可以观察他是怎样对待别人的。
人在得意时,特别爱诉说他与别人在一起交往的情景,他说的时候是无意的,不会想到他与被说人有什么关系,所以,一般比较真实。
如果对方当着你的面说自己如何占了别人的便宜,如何欺骗了对方,等等,那你以后就得对他注意一点儿,有可能他也会这么对待你。 还有一种人比较圆滑,好像很会处世,往往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着你的面说你如何如何好,别人如何如何不好,聪明的人就得注意这种人了,因为他在背后说别人坏,就有可能在你背后说你坏。
而有一种人可能当面批评你,指出你的缺点来,却又在你面前夸奖别人的优点,你也许不愿接受他这种直率,但这种人却是非常可信赖的人,可以做你的好朋友。
要知道哪些人不可交,关键是要在生活中分清一些人的行为,对其行为要有比较理性的判断,再将这些人归类,分清益友、损友,在标注上各自的级别标准,如此你在交往的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
第十节 朋友不是用来背叛的
那些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与任何人交上朋友、能建立起真挚友谊的人,朋友对他生存竞争的帮助、对他事业发展的巨大价值往往是无可估量的。
好的朋友在精神上可以慰藉我们,使我们的身心得到更大的快乐,勉励我们道德上的提高。如果撇开这些不谈,单单从经营事业的角度考虑,好的朋友对一个人帮助的价值也是巨大的。
有一次英国伦敦的一家报社悬赏征求对“朋友”一词的解释,其中一个参赛者送去的解释是:“当所有人都离我而去时,仍然在我身边的那个人。”这个解释虽然不够典雅和严格,但谁还能说出一个更好的呢?
当一个商人在经济上遇到困难,或遇到出人意料的重大变故,或遇到别的不幸,正在万分焦急、手足无措时,突然有位朋友过来帮助他、支撑他,从而力挽狂澜,使那位商人有了喘息之机,得以重新振作,这样的朋友是多么感人、多么宝贵啊!
有些刚跨入社会的人,由于结交了很多朋友,而在工作和事业上得到了极大的帮助。
但可惜的是,现在的人际关系好像完全陷于交易和金钱方式,而使得真正的友谊越来越难以找到。
结交朋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绝不是随便玩玩就可以了,但大多数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有许多人,老的朋友往往任意失去,新朋友却又不去结交,他们的朋友就越来越少了。
一次,有一个人带着满腔热忱和喜悦去看望他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同学,不料那同学正忙着做他的生意,只不过冷冷淡淡地和他敷衍了10分钟。原来,那人有一条坚定不移的原则:“生意第一,友谊第二。”这种人也许可以发一点小财,但以牺牲友谊为代价,未免太不值得了。
一个见识过人、能力很强也很聪明、比他现在的朋友发展得更快的人,如果交不到什么新朋友,那么他无论目前有多高的收入,也不能说有真正的进步,因为“一个人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择友是否成功”。
如果一个人见了人就想躲避,喜欢过一种与世隔绝的孤独生活,其实是很不好的事情,会阻碍人的进步与成功。如果一个人只顾埋头于自己的事情,只顾独自经营,对于社会上的发展形势与经济动态也漫不经心,那么他实际上就已经走入另外一个世界。等到朋友们来看他时,他不是找借口不见他们,就是随随便便敷衍一下。这样的人,谁还愿意经常来看望他呢?
有许多靠着朋友的力量而成功的人,如果能把他们的成功过程一一研究起来,其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一位作家说过这样的话:“现代社会,人们完全靠一个规模庞大的信用组织在维持着,而这个信用组织的基础却是建立在对人格的互相尊重之上。”他还说:“谁也无法单枪匹马在社会的竞技场上赢得胜利、获得成功。换句话说,他只有在朋友的帮助和拥护下,才不至于失败。”
所以我们在结交朋友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朋友就是当听有人都离你而去时,仍然在你身边的那个人。当然,不背叛朋友,才能获得一生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