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乔布斯给年轻人的30个忠告
36521200000021

第21章 拥有让生命变得与众不同的信仰

信仰是什么?信仰是一种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积极的力量。一个人有了伟大的信仰,就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他也会感到幸福。

拥有信仰,能够减少我们对世界的疑惑,让我们尽可能多得相信美好;拥有信仰,我们便有了改变人生的积极力量,所以,为了让自己的人生与众不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寻找到自己的那份信仰。

能够创造奇迹的人首先是有信仰的人

信仰是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一种积极的力量。一个人若拥有虔诚的信仰,即便是在最危险的情形下,他也能支撑下来;即便是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虔诚的信仰也能帮助我们获得胜利。

有人说,乔布斯是信仰佛教的“暴徒”,事实上,如果深入了解,我们就会发现乔布斯并不是真的“逆天”。

他所抗拒的不过是时代的潮流而已,从本质上来讲,因为信仰佛教,乔布斯更相信直觉、相信顺应生命、相信业力这些因素。

因为相信直觉,所以他敢于跟随自己的心,他有勇气循着自己的内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疯狂地相信直觉,他相信“许多循着自己的好奇与直觉而踏上的岔路,总有一天会成为无价之宝”。

他信仰“保持饥渴,保持愚昧”,所以,每当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时,他总能以“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最后一天”为基点去思索去做决定。他明白当面临死亡时,所有的荣耀与恐惧都会消失,那时只会剩下一个真我,赤身裸体,依循内心……这种精神状态,让乔布斯拥有比任何人都强的心量与自信。所以,他会把被苹果解雇看成“我所经历过的最棒的遭遇”,在经历如此大的遭遇之后,他能够享受“从零开始的轻松感”。

总之,乔布斯是个有信仰的人,而真正能够创造奇迹的人,也永远首先是个有信仰的人。

不仅如此,乔布斯还信仰刻苦,他坚信那种抬头看天、低头拉车的人会成功。当追求事物本真的信仰与刻苦精神相结合时,乔布斯产生出了一种让人难以企及的执着,他以一种现代社会罕见的对待产品的态度进行工作,以最大化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执着去创新,造就了一个个让人称奇的产品。

信仰是一种积极思想的力量,生命中的一些转折点,往往就发生在当我们相信了自己思想的力量之后。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内战期间最奇特的故事。

那个时候的艾迪太太认为生命中只有疾病、愁苦和不幸。她的第一任丈夫,在他们婚后不久就去世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又抛弃了她,和一个已婚妇人私奔,后来死在一个贫民收容所里。她只有一个儿子,却由于贫病交加,不得不在4岁那年就把他送走了。她不知道儿子的下落,整整31年都没有再见到他。

她生命中戏剧化的转折点,发生在马塞诸塞州的林恩市。一个很冷的日子,她在城里走着的时候,突然滑倒了,摔倒在结冰的路面上,而且昏了过去。她的脊椎受到了伤害,不停地痉挛,甚至医生也认为她活不久了。医生还说即使是奇迹出现而使她活命的话,她也绝对无法再行走了。

躺在一张看来像是送终的床上,艾迪太太打开她的《圣经》。她读到马太福音里的句子:“有人用担架抬着一个瘫子到耶稣跟前来,耶稣就对瘫子说:‘孩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站起来,回家去了。”

她后来说,耶稣的这几句话使她产生了一种力量,一种信仰,一种能够医治她的力量。使她“立刻下了床,开始行走”。

“这种经验,”艾迪太太说,“就像引发牛顿灵感的那只苹果一样,使我发现自己怎样地好了起来,以及怎样地也能使别人做到这一点。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说:一切的原因就在你的思想,而一切的影响力都是心理现象。”

这不是神话,也不是偶然。我们活得愈久,就愈深信思想的力量。生命中总有一些转折点,抓住这样一个转折点,我们的人生就会有突破和进展。

给自己一个信仰、你的生活就会多一分希望。

必须相信一些东西,随便什么都行

乔布斯曾经说过:“你不可能将小点连接起来向前看,而只能将它们连接起来向后看。因此你必须对这些点抱有信心,认为这些点会与你的未来有关。你必须相信一些东西,如你的勇气、生活目标、生活方式甚至宿命等等。这种态度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也使我的生活变得完全不同。”

的确,我们的人生都需要一些信仰。信仰会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产生一种伟大的引导心灵的力量,让我们拥有重新开始新生活的勇气。

事实上,有信仰更容易让人塑造一颗平和的心。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我们生命的三分之一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如果我们能把工作当成一种信仰,拿出做祷告的虔诚精神去对待工作,那么,工作对我们而言就不再是负担,而是彻底的享受。

孔子说:“知道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任何一项事业的背后,都需要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这种精神就是要像信仰神祇一样信仰职业,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敬业是职业人士的基本要求,而乐业就属于境界问题了。

工作中,无论是学习还是进德修业,都有三种不同的境界:一是知道。这一境界偏重于理性,对象外在于己,你是你,我是我,往往失之交臂,不能把握自如。二是喜好。这一境界触及情感,发生兴趣。就像一位熟识的友人,又如他乡遇故知,油然而生亲切之感,但依然是外在于我,相交虽融融,物我两相知。三是乐在其中。这种境界用一个最恰如其分的词语来形容,就是陶醉。陶醉于其中,以它为赏心乐事,就像亲密爱人一样,达到物我两忘、合二而一的境界。这是人生最理想的一种生存状态,有了这种状态,工作就是乐趣的源泉,我们的心灵就很容易沉静下来,做起事来就也会积极主动,并从中体会到快乐,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取得更大的成就。

世上最幸福的人莫过于把自己的爱好当工作的人,因为这样的人,工作对他来说不是苦役,而是欢乐的源泉。在他心目中几乎没有“工作”这个概念,对他而言,时刻都潜心静气,享受着创造的自由和快感,享受着审美的喜悦和激情,毫无刻板、约束和勉强之感,他的心中只有更神圣的概念:事业和使命!把爱好当工作的人之幸福还在于,如果他能取得成果的话,他可以享受成果;如果他不能取得成功的话,他可以享受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已是对他最大的安慰,取得成果只是他另外的收获。如果你想对自己的终生幸福负责任,就要把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当做终生职业,这样你将来的事业就可以无忧了,因为人们在自己最喜爱、最擅长的领域里最容易取得成功。并且,在你取得成功之前,你还可以享受充满乐趣的奋斗历程!

当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很少感到疲倦,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比如在一个假日里你到湖边去钓鱼,整整在湖边坐了10个小时,可你一点都不觉得累,为什么?因为钓鱼是你的兴趣所在,从钓鱼中你享受到了快乐。产生疲倦的主要原因,是对生活厌倦,是对某项工作特别厌烦。这种心理上的疲倦感往往比肉体上的体力消耗更让人难以支撑。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18名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每组9人,让一组的学生从事他们感兴趣的工作,另一组的学生从事他们不感兴趣的工作。没有多长时间,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的那组学生就开始出现小动作,开始抱怨头痛、背痛,而另一组的学生却干得很起劲。这个实验告诉人们:人们疲倦往往不是工作本身造成的,而是因为工作的乏味、内心的焦虑和挫折感引起的,它消磨了人对工作的活力与干劲,让人心虚浮躁,无法将心神融入工作中。

须知,工作是一种需要全身心参与的艺术。没有人能够一辈子被人养着,不劳动却能锦衣玉食;即使能够这样,这种寄生虫式的生活也不会让他的一生得到多少快乐和满足,成就感更无从谈起。只有真正投身工作,体验到自己工作的乐趣,才能一生充满快乐和充实感,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意义所在。

拥有信仰,可以减少我们对世界的疑惑,让我们尽可能多得看到生活的美好,并帮助我们摆脱困境和周遭的困扰。

对于任何人来说,信仰的力量都是强大的。如果你相信生活的目标可以更高,那么你就会为更高的目标去奋斗;如果你相信勇气,那么你就会变得更加勇敢;如果你相信命运可以改变,那么,你就会通过不断努力,来改写自己的命运……总之,我们应该相信,在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让我们的生命与众不同,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