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板不告诉你的50件事儿:做自动自发型员工
36520900000009

第9章 做最紧俏的“复合型”人才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需要的人才已经由技术、管理、经贸等“专业”型人才转变为技术、管理、经贸的“综合”型人才。因此,我们必须要先变革自己的观念,有意识地把自己培养成复合型人才。

拜拜“单一技术型人才”

在当今职场上,有许多员工以其精湛的行业技术而著称,但很少有员工也像经营者一样,深谙经营管理之道。因为大多数的员工都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经营和管理的能力只要老板懂就行了,因为那是他们的事;自己是员工,只要有技术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就行了,自己不必去学怎样经营企业、管理员工,那不是自己的事。

殊不知,现代的企业不仅仅需要专通技术的员工,他们更需要既懂管理又有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前微软Windows部门高管Jim Allchin(吉姆·阿尔钦)他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是微软公司最受盖茨欣赏的高管之一。也许从微软择才的策略上,可以使你对此有所认识。

1.聘请一位对技术和经营管理都有极深造诣的总裁。

2.最看重有头脑的经理人员,一定要既懂技术又善经营。

3.对市场有深刻的认识,并能够灵活地组织和管理。

4.聘用既懂专业知识又深通经营管理的员工。

一名企业真正需要的员工,既要拥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还要尽量学习了解公司运营的一

些经济知识,还有员工管理和日常事务管理等一些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明白公司的业务模式,

以及导致本行业中企业盈利和亏损的原因,明白怎样操作才会增加盈利,怎样优化工作流程,怎样才能更好地管理员工和促进工作。拥有技术又具备了经营管理能力,那么你将在职场上

游刃有余;相反,如果你徒有精湛的技术而毫不管理知识,那么同样无法得到企业的垂青。

【走进职场】

盖蒂和莉莎同是一家通讯公司的研究人员,他们都拥有精湛的专业技术,研究出来的新产品曾数次为公司带来了抢占市场先机的机会,并为公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销售高峰。因为他们卓越的功勋,董事长一直对二人青睐有加,并打算被提拔其中一个出任公司的总经理。

盖蒂是企业的老员工,一直以高水平的技术著称,为企业创造了不少效益,曾多次得到董事长的夸奖。于是,几年之间他一直醉心于钻研技术创新,对其他的事情关心得甚少,也从来没想过要学习企业经营管理的事。莉莎是三年前大学毕业后才来到公司的技术员,由于爱学习和虚心求教,技术水平也一直很好。但不同的是,莉莎总觉得这个时代光凭技术还不能算是有足够的竞争力,于是她就寻思着学点其他的东西,以保障自己在与别人竞争时有足够的优势。后来,她利用闲暇时间开始学习企业管理的知识,并且还参加了相关的课程培训。

现任总经理辞职之后,董事长任命盖蒂做了总经理,毕竟盖蒂资格很老,而且对公司贡献一直不错。上任一段时间后,盖蒂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因为毫无组织和管理能力,公司内部开始有人和他作对,结果产品的销量日渐下降。无奈之下,董事长只好把盖蒂撤下来,让莉莎出任总经理。没想到,莉莎不仅使公司的各项业务得到了恢复,一段时间之后公司的销售业绩也渐渐上来了。董事长暗自奇怪,惊叹这个小姑娘还真是能干。莉莎的工资也不止增加了一倍,当然早远远超过她的前辈盖蒂了。

作为一名好员工,要想在公司有所发展,我们就要自觉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拓展

专业领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唯有拥有高水平工作技能,懂经营善管理,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凸显优势,获得发展。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艺多不压身,一名优秀的员工要想让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就要把自己从单一的技术型人才转化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复合型人才。

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如何把自己打造成复合型人才呢?

1.关注行业发展。

无论你应聘什么职位,企业都非常注重一个人对其行业的了解。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我们就必须要对本身将发展的行业背景有一定了解。

2.积累本职业相关知识技能和经验

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认为,现在已不是一本文凭闯天下的时代了,更多的企业要求求职者的工作经验和相关操作能力。聪明的人会积极地寻找各种机会开进行职业实践,职业拓展。

3.培养多元化能力

复合型人才并不是完全表现在本职业相关复合,更表现在其职业能力的多元化。他们能做到寻找本职业之外新的职业领域。换句话说,如果他现在的职业无法做了,他还应该能很快地从事另一份职业。

做应用型人才,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什么是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就是能够把知识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的人才,再通俗点说,应用型人才就是不会把“学”、“习”看成两张皮的人。

从字形上看“学习”两个字,“学”字上半部分有两只手,一只是教者的手,一只是学者的手,两手中间的部分代表书本知识,教者手把手的将书本知识传递给学者谓之学,这是学习的第一层含义。而“习”字的下半部分表征一个鸟巢,上半部分是两只飞出的小鸟。隐含的意义是,小鸟从鸟巢中飞出,在探索和跌倒中学习飞行。“习”字重视的是实践和探究。这是学习的第二层含义。这也就是说,学习是要有“学”有“习”的,学习是在接受书本知识的同时,伴随着一定量的探究与实践活动。如果只会学习不会运用就跟没有学习有什么两样。

“习”更重于“学”。如果把学习简单的理解成背书本,却与实践相隔膜,是永远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的。不仅如此,而且死读书的人面对实际情况,也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学”就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所言,“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而“习”诚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其实这在任何一个学习者来说都是重要的,并不仅仅是针对在校学生而言。

歌德说:“人不是靠他生来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学习中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要“学”更要“习”,懂得从所有人身上学习和感悟,懂得举一反三,学一次做一百次。也就是说要学以致用。那些优秀的工作者正是通过不断地将学习成果转化成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够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取得突出的成绩,成为优秀的工作者的代表。

【走进职场】

金牌工人许振超是一个吊车司机,但是他能够把专业维修工人修了一上午都没修好的桥吊张紧液压装置一下子就弄好了,非常神奇。但是他说:“没什么神的,以前我从事的工作就遇到过类似的毛病,连技术员都没办法,我不死心,买了一本《液压技术》,边学边修,到底是给弄好了。”

他正是边学边修,能够学以致用,所以才成为工人崇拜的对象。事实就是如此,一个人有知识不算,重要的是要能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这样,才发挥了知识的最大作用。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才算得上是学以致用呢?

1.要能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转化为自己的工作能力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能够使用它,理论知识能不能为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工作做点贡献呢?这就体现了一个人“习”的能力。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就是理论知识转化成自己的工作能力的时候,才真正体现了“知识就是力量”的本质。

2.要在学习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科学知识,是具有普遍性的。在具体的环境中还是要区别对待,只有能够正确地,符合实际地使用知识,它才能够成为现实中的力量。也就是说,我们在使用知识的时候,要有所创新,从实际出发,不要犯本本主义的错误。

3.能够运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

我们用心留意就会发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满腹经纶的人动手能力却很差,而有些相对来说学习成绩有点差的人反而能够干出一番大事业。这是因为那些满腹经纶的人不懂得把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不懂得用自己的知识指导自己进行技术创新。

黑格尔曾经说过:“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芳草地上,让微风吹来,仰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会光顾他。”从中可以看出,不管你多么有才,你都要投身到实践中去。数学家克雷洛夫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任何实际事业中,思想只占2~5%,其余95~98%是行动。”可见,实践在工作中是否成功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学”有“习”,而且是“习”重于“学”。

不做薪水的“奴隶”

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如果你只为可怜的工资而活,那么你很可能沦为它的奴隶。事实上,在工作中,与其只想着工作可以为你带来多少钱,还不如想着自己的工作多么有成就感。复合型的人才内心淡化薪水对自己的影响,为卓越而努力。

【走进职场】

柯受良成名之前只是台湾一个爱飙车的城市青年,但为了养家糊口,他开始从香港电影的最底层——特技做起。当时香港电影界并不特别重视特技,但因是自己的爱好,柯受良也不计较报酬。直到1981年黄百鸣的公司筹拍由曾志伟导演,张艾嘉、许冠杰、麦嘉主演的电影《最佳拍档》,片中需要一个特技动作,即从一幢商业大厦的三楼破窗而出。好莱坞的特技师开价是100万港币。黄百鸣那时的资金根本不够。曾志伟就说:“等着,我给你们找个哥儿们来!”大家由此认识了柯受良。柯受良二话不说,也不用任何替身,自己驾着摩托车从一幢商业大厦的三楼破窗而出。这一个被当时众多外籍特技演员视为绝不可能完成的特技动作,却被他漂亮地完成,柯受良从此名声大噪。

柯受良的成功就如同那些职位低下、薪水微薄的人,忽然间被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看起来似乎有些莫名其妙,常常遭受人们的质疑。但实际上,当他们拿着微薄的薪水时,却始终没有放弃努力,始终保持一种尽善尽美的工作态度,满怀希望和热情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因而获得了丰富的经验,而这些才是他们成功的真正原因。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想进皇家科学院工作,知情人告诉他:在那里,工作是十分劳累的,报酬却很少。法拉第毫不在乎地说:“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报酬。”

工作所给你的,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如果你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经验,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

一个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的人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虽然工资应该成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能真正获得的更多的东西却不是装在信封中的钞票。

在工作中,不应该过分考虑薪水的多少,而应该注意工作本身能带给自己的报酬。譬如能力的提升。要知道,能力比金钱重要万倍,因为它不会遗失,也不会被偷。如果你有机会去研究那些成功人士,就会发现他们并非始终高居事业的顶峰。在他们的一生中,曾多次攀上顶峰又坠落谷底,虽起伏跌宕,但是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能力。能力能帮助他们重返巅峰,俯瞰人生。

不要为薪水而工作。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是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做正直而纯正的事情。如果工作仅仅是为了面包,那么生命的价值也未免太低俗了。

人生的追求不仅仅只有满足生存需要,还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有更高层次的动力驱使。不要麻痹自己,告诉自己工作就是为了赚钱——人应该有比薪水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