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板不告诉你的50件事儿:做自动自发型员工
36520900000033

第33章 提升工作技能,没有风险只有回报

高超的工作技能,能让我们在工作中站稳脚跟,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把工作当成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当成是提升自己能力的工具,当成是锤炼自己技能的重要手段,让自己成为领域内的翘楚者。

干的或许是别人的,练的肯定是自己的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很多员工这么说:

“我不过是在为老板打工!”

“活是给老板干的,那么认真干吗?”

“这公司的事,不用那么较真。”

说这些话的,他们最大的误区就是始终抱着“我不过是在老板打工”的工作观念,他们认为,工作就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做多做少,做多做坏,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利益关系。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一方面,我们的确是在为老板干活,但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我们是在为自己干,我们在工作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一个人要很好地生存,真正可靠的恰恰就是能力。

为什么这样说?一个人的能力不会丢失,它是伴随着人的一生而存在的。就像有人说的,有能力就不怕货币贬值。只要有能力即使是失败了,也能重新来过。可以说,提高能力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最佳投资,它没有风险,只有回报。

那么,在工作中,我们要提升自己的能力,首先就必须要懂得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

【走进职场】

许振超,初中毕业,1974年进青岛港工作。曾先后荣获青岛市劳动模范、山东省有突出贡献工人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等一系列光荣的称号,被誉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工人到最后成长成全国劳动模范,成长成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变得如此强大?

我们且来看一个关于他的小故事。

一次,港里的一台桥吊控制系统发生了故障,请外国厂家的工程师来修。外国厂家的工程师才干了12天,就一下挣走4.3万元。这件事深深刺痛了许振超。他发誓要自己学习修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青岛港省下更多的物资。

然而,桥吊的构造非常复杂,涉及自动控制、电力拖动等多门学科,就是学机械专业的大学生也起码得用两三年才能够将一般性故障处理好。更别说只有只有初中文化许水平的振超了。

可为了攻克这门技术,许振超立定了决心。从此他便像着了魔似的钻研。每天下了班,许振超的第一件事就是拿着借来的备用模板,一头扎进自己的小屋。有时候,实在看累了,学累了,许振超就到冰箱里干脆取一块冰块,敷上一会儿,接着再学再研究,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时:每天下班后,晚上再坚持多干多学3个多小时。

就这样,许振超整整用了4年的时间,一共倒推了12块电路模板,画了足足两尺厚的电路图纸,终于将技术难点攻克了。

近几年来,经许振超主持修理的项目累计为青岛港节约800多万元。许振超在日记中写道:“要自己教育自己”、“悟性在脚下,路由自己找”。正是凭着这股韧劲,许振超才学得真功,从工人迈进了技术主管的行列,并创造了一个个世界记录,使“振超精神”名扬海内外。

许振超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工人到最后成长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知道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他把工作当成是一种不断学习的过程,当成是提升自己能力的最好工具,结果,他不仅抓住了一切成就自己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变成了无人能替代的员工。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高超的工作技能能让我们受益无穷,那么,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呢?

1.认识到一个人的能力才是最可靠,虽然我们是在给老板干活,但是能力得到提升的是我们自己,只要我们自己愿意,没有人能阻挡我们提升自己的能力。

2.锻炼。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而不是凭空说出来的。但不管你怎么练,最重要的一条是,不能有畏难情绪。特别是面对高难度的任务时,更应该把任务当成是锻炼自己能力的最好机会。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形:工作堆积如山,而此时上司却偏偏又给你布置下来新的任务。此时,我们千万不要有任何怨言,或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我们应该做的是尽最大努力去完成,

特别是,当上司交代的任务确实有难度,其他同事畏缩不前时,我们更要有站出来承担任务的勇气,这样才能令上司对自己另眼相看,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工作是最好的练兵机会,它能让我们不断地去思考、去总结、去继续学习,它可以提高我们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能够为我们的人生提供可靠的保障。

“提升”无止境

有句话耳熟能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句话强调的是: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情,只要你不满足,他都有可以改进、继续提升的地方。同样,在提升技能上也是如此。

股神巴菲特在告诫投资者时,曾经这样说:“任何一个投资者在考察公司经营业务和公司管理层时要追求精益求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巴菲特认为,当一个人准备投资某只股票时至少要问一问,还有没有比这家公司更优秀的股票。

其实不光是投资,做任何一件事情或者任何一项工作,我们都要明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为认识不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道理,我们就不能做到拿着显微镜找问题,我们就会故步自封,夜郎自大,自然,我们就不可能不断进步。

所以,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我们都不能自称为最好,“好”应该是无止境的,只要我们不满足现状,任何一项工作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得更好,而我们的技术能力也会在原先的基础上再进一大步。

【走进职场】

在朱光主编的《壹百度2:人生可以走直线》有一个关于百度公司技术部经理李硕的

故事:

加入百度的“视频搜索”技术团队,是一件让李硕觉得特别自豪的事情。为什么?因为自从视频搜索上线以来,就一路高歌,仅一年的时间,便成为国内领先的“视频搜索”。

成了第一名是个好事,但对于李硕来说,却也似乎成了“坏事”,因为他仿佛觉得自己失去了目标,他开始怀念起以前赶超别人时的兴奋劲了。

有一天,李硕又主导完成了一次产品技术升级,完成后,他心里暗暗欢喜,暗暗感叹:这次真的是“独孤求败”了,各项升级也到头儿了吧。

可是,没过没多久,在一次部门例会上,领导对李硕说:“小李,视频搜索的死链率还能不能更低一些?”

“更低?我们的产品已经是国内第一了呀,”李硕脱口而出,他皱起了眉头,继续发问,“哪儿来的提升空间呢?”

“Best of the best,国内第一并不意味着最好,我相信一定还有提升空间,再做一次调研看看吧。”领导表情坚定地鼓励他。

李硕觉得领导简直有点儿走火入魔,要不就是看自己最近不忙,吹毛求疵。虽然心里不情愿,但李硕还是认真地做了个调研,出来的结果让他大跌眼镜——居然真的还可以有不小的下降空间。

李硕这次彻底服气了,他觉得又有了干劲儿,开始主导新一轮的技术升级。在这一次的升级后,视频搜索的性能比之前整整又提升了一倍。而李硕自身的技能又比以前精进了一大截。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工作中,即使我们已经成了第一,但只要我们不满足,我们总能找出提升空间,只要我们敢于对自己的工作吹毛求疵,我们的工作总能好了更好,我们的技能也总能提升。

在工作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已经成为一种最基本的做事之道,也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如果你想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如果你想得到老板的重用,就应该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成自己时刻奉行的工作原则。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在我们工作中,总有些人总是很容易满足,总觉得事情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已经很好了,可以,如果我们能再进一步想一下,能再深入地去思考自己到底还有没有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我们就可能获得更好的结果,我们的技能就可能获得又进一步的提升。

1.在速度上下工夫

技能的速度是练出来的,我们只有在工作中,抓住一切可以锻炼的机会,才能给我们的技能提速,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这个意思。

2.在深度上下工夫

为了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我们就要有吹毛求疵的劲,只要我们不满足,任何一项技能都有提升的空间。

3.有一技之长并不等于只有一项技能

在工作中,我们都强调要有一技之长,但是有一技之长并不等于只有一项技能。如果有可能,我们要在“一技之长”的基础上再掌握其他的技能,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复合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