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日事日清:打造高效的执行模式
36519900000002

第2章 “日事日清”,才不会日日清零

只有处理完今天事务的人才能生存

社会学家库尔特·卢因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叫做“力量分析”。他描述了两种力量:阻力和动力。他说,有些人一生都踩着刹车前进,被拖延、害怕和消极的想法捆住手脚;有的人则是一路踩着油门呼啸前进,始终保持积极和自信的心态。

拖延就是其中的阻力,它不仅强大而且让人讨厌。一个员工在任务面前,如果总是在说,“我应该去面对它,但现在对付它还为时过早”,那么,“拖延”将会最终导致他的工作能力不断退化;一个企业如果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而是选择消极拖延,问题就有可能在搁置中放大,甚至造成难以收拾的后果。

柯达公司发展至今已经一百多年了,其经营的胶卷和相机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好的声誉。但是在2006年7月3日,这家百年企业在处理用户投诉问题上却招来了世人不屑的目光。

柯达LS443型数码相机是柯达公司新推出的一款相机,但是推出以后消费者反映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有消费者反映,相机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经常出现黑屏、镜头无法收缩、曝光过度等故障。然而柯达公司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一再拖延,并没有表示出一点歉意和诚意。在柯达公司计划召开的听证会上,许多记者和消费者等了很长时间,柯达公司的有关人员始终没有出面。而后,在听证会上柯达公司仍是态度强硬,认为自己的产品质量没有问题,也不给消费者任何解决方案。

最后在法律的干预下,消费者的相应权利虽然得到了保障,但是由于柯达在处理问题上的缓慢,导致危机的进一步扩大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从2006年到2008年,柯达在中国的市场销量受到了严重影响,同时,柯达的经营状况也不容乐观。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解决。如果随意拖延,耽误了解决问题的时机,这个问题就很有可能向更坏的态势发展。

大多数时候,我们面临问题,总是习惯性地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的懒惰、懦弱、无能和失误做掩饰,这其实是饮鸩止渴,并不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甚至由于我们长时间的拖延将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难以解决。你本可以及时处理的一个小小的问题,因为拖延,就可能日积月累由小变大、由简单变复杂,形成工作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对于一个具备优秀执行力的人来说,拖延是最具破坏性的,它是一种危险的恶习,使人丧失进取心、迷失方向。一旦开始遇事拖拉,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为自己的成功制造不可逾越的鸿沟。

对于工作中的问题,无论我们如何拖延,它依然存在,甚至会因为拖延而耽误时间,给企业造成损失。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拖延上,不如把时间省下来,多想出几个解决方案来得实在。要知道,要想让问题消失,唯有解决问题才是关键所在。

英国前首相梅杰说:“过去,只有适者才能够生存;今天,只有最快处理完事务的人才能够生存。”在公司里,一个人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当奉行“把工作完成在昨天”的理念。

问题需要解决,任务需要完成,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你的勇敢行动。成功者必定是一个日事日清,敢于而且积极行动之人,也必定是一个敢想敢做之人。我们在工作生活当中更应当告别拖延,勇于行动,为自己打造更强的职场竞争力。

混工作是糊弄自己的前程

很多企业都有那么一些混日子的员工,他们想的不是认真负责,靠自己的实干获得职场的升迁和成功,而总想着能过一天就一天,总以糊弄的态度对待工作。他们的存在好似害群之马,既不能将工作的工作做好,也会严重拖累整个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和战斗力。

早晨的闹铃响了好几遍,小王才从床上挣扎起来,脑子里第一个感觉就是:痛苦的一天又开始了。他匆匆忙忙地赶往公司,早餐也顾不上吃。跨入公司大门,还是神情恍惚,坐在会议室睡意蒙眬地听着经理布置工作……一天的痛苦工作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小王上午拜访客户,结果遇到拒绝和冷遇,心情简直糟透了,仿佛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下午下班前回到公司填工作报表,胡乱写上几笔凑合一下交差……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这就是小王真实的工作写照。

小王的糊弄是不能日事日清的最大原因。这样的员工代表了一种负面的力量,其作用是瓦解,而不是增加企业的效益。很多人取得了更大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糊弄自己,能够将自己的工作做到位。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只有将每天的工作做到位,我们才能在努力的过程中将事情做到更好。一个人只有将工作做到位,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时刻抱着日事日清的态度,他才能更坦然和无愧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因此,作为职场中人,无论在任何岗位,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应该糊弄,而应日事日清,踏踏实实地工作,将工作做到位。

小杨和王炜是同一天来到一家公司上班的,在实习期间,老板把他们分配到一线去了解生产流程,在工作期间,小杨认真考察,不懂就问,每天晚上回到住地还要填写工作日志,而与小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炜,他完全是另外一种工作状态,一遇到稍有些困难的工作,就推给小杨,对容易的事,就抢着干,工作是能糊弄就糊弄。

又一次,生产部门的科长让实习员工都去设计一个“责任流程”的方案,王炜一直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就在快要交方案的前两天他才想起来,跑去问小杨,小杨给他讲了一下大概的思路,并建议他去相关网上找一下资料。就在这时,王炜接到了女朋友打来的电话,说约着晚上去看电影。于是,王炜想了一下,对小杨说:要不你帮我写一下吧,我真的没有时间了,就算帮我一个忙。

小杨熬了两个晚上。终于做出了两个方案,全部通过,而且被评为优秀,从此以后,王炜对小杨更加信任有加,时间就这样慢慢走过,在小杨认真工作的时候,王炜要不陪女朋友,要不打打牌,他还经常劝小杨:“不要这么费劲,多傻啊,你看你,工作这么努力,公司谁看得到啊?弄不好,出力不讨好,有些人说话可难听了。”

“他们说我什么?”

王炜说:“有人说你动机不纯,不是你的事也那么积极去做,肯定别有目的。”

小杨听完后,并没有放在心上。

三个月后,实习结束,小杨被公司留下了,总是怀着侥幸心理糊弄工作的王炜被解雇了。

在工作中,糊弄做事儿终有一天是会被发现的,只有认真踏实、日事日清的人才能得到公司的认可,不糊弄才能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如果凡事得过且过,对所做的事情根本不放在心上,胡闹着做完就行。从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用心做好在职的每一天,就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峰。

优秀的员工都是日事日清的人,因为他们知道,日事日清的人才是真的聪明。职场中提升最快的往往是那些工作认真、日事日清的人。我们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据此,我们也可以作出这样一个推断:今天你糊弄工作,明天工作就会“糊弄”你。

主动担责促进工作进程也是促进成长

优秀的员工具有敢于承担责任的意识,从而才能与肩负的责任一起成长。如果能在工作上主动积极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你不仅可以得到更多的回报,在这个过程中,你还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遗憾的是,很多时候出了问题,有的人总是喜欢推卸责任,这种人一要证明自己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二是证明自己没有错误的,不应该处罚。实际上这两种意识都是没有意识到拒绝承担责任就是拒绝成长。

应届生潘静毕业后被北京一家很知名的报社录用了,只不过半年来一直在干打杂的活,她希望能独自完成采访。

一天上午,报社特别忙,突然有位热心读者打电话过来说在一个地方有特大新闻发生,请报社派记者前去采访。领导希望潘静通过这次机会能得到锻炼,便派她独自前往采访。等到下午她回来时,领导问他采访的情况怎么样,她却说:“路上太堵了,等我赶到时事情都快结束了,并且已经有别的新闻单位在采访了,我看也没什么重要新闻价值了,所以就回来了。”

领导很是生气地说:“北京的交通的确很堵,但是你不知道想别的办法吗?那为什么别的记者能赶到呢?”

潘静急得红着脸争辩道:“不关我的事,路上交通真的是很堵,再说我对那里又不是特别熟悉,身上还背着这么多的采访器材……”

领导心里很生气,从此再也不敢将类似的活交给潘静。

像潘静这样遇到问题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四处找借口以推脱责任的人,怎么能做到日事日清呢?日事日清需要的是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使命感。当工作出现困难时,有的人不寻找自身的问题,而是指责相关同事没有配合好自己的工作,相互推诿、扯皮,责任能推就推,事情能躲就躲。最后,问题只有不了了之。这样的员工缺乏日事日清的使命感。

具备日事日清的使命感也体现在对自己的严格自律,勇于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上。当你在工作中出现错误,就要对其负责。

江涛是一家合资公司的普通职员,他的工作十分简单,负责收发和传送文件。当公司里出现一些突发的事情时,其他员工总是推三阻四,不愿去做,而江涛这个时候能够及时去做。因为他愿意多做事,从来不叫苦叫累,每天都将事情完成得也很好,所以第二天,老板对他的指派也越来越多。有些本来不在他的工作范围内的事,也常常会派给他。

有些同事开始笑他,说他在被老板耍,干那么多事也不增加薪水。可是,江涛对这样的议论丝毫不放在心上。他认为杂事多,自己也就有更多的学习机会,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至于薪水,等到自己有更多的经验时,自然也会增加。

后来,老板注意到了他,对于他的工作表现十分欣赏。江涛接手的工作越来越多,也渐渐变成一些更为重要的工作。当公司需要派人去拜访重要客户或者是参加重要谈判时,他总是老板的第一人选。终于有一天,公司成功上市,而江涛则以董事会秘书的身份成为公司的一个重要员工。

江涛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员工来说,主动承担责任是提高你的工作地位的重要条件。

主动担责是一种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在任何一个公司里,以日事日清,勇于承担的态度去对待工作,你将会更快获得成功。对那些推三阻四,老是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的人,永远不会懂得日事日清的真正含义,也无法获得责任背后的成长机会。

日事日清要以结果为标准

很多人觉得差不多就可以蒙混过关了。这样的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太简单了,根本不值得全心投入,更不必花费太多精力,于是一边找借口说自己没有机会,抱怨上司不识自己卓越的才华,一边只做到差不多、说得过去就行了。

殊不知,这种忽视细节的差不多心理正是日事日清的大敌,到最后带来的往往是一天忙碌不堪的修补工作。不仅不能做到日事日清,反而会给公司与个人带来重大损失。

一家服装厂的一名业务员为单位订购一批羊皮,在合同中写道:“每张大于4平方尺、有疤痕的不要。”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的顿号本应是句号。

结果,供货商钻了空子,发来的羊皮都是小于4平方尺的,订货者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损失惨重。

业务员的“粗心”,正是工作只求差不多的一种表现。好多这样的人,比如职员、出纳、编辑、工程技术人员甚至大学教授等,就是因为忽视细节而丢掉了工作。因为这种只求差不多的态度,随时有可能给单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忽略一个小细节,就可以使一个公司损失数以千计的财产。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职场容不得半点差不多。

要想做到日事日清,就应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要从细节上落实。不要只注意数量而不在意质量,草草地完成数量任务。如果总是抱着这种得过且过的想法,只求差不多的心理,那么你也很难真正做到日事日清。

抱着差不多就行了的心态工作,很容易产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劣后果,无形中又增加了更多更繁重的工作量,很容易使自己陷入工作泥潭,无法展开新的工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正如甄子丹在一个广告里说到的,差不多成功其实就是失败。

在开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时,当有记者问到“为什么很多最先进的设备却生产不出最高端的产品”时,人大代表冯海荣回答道,那是因为“我们做事通常随意性比较大,总想着快点把事情做完,出了差错再想办法去补救”。这也是为什么在工作中很多员工每天忙来忙去,工作却还是不能到位的一个重要“症结”。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也曾经说过:如果训练一个日本人,让他每天擦六遍桌子,他一定会这样做;而一个中国人开始也会擦六遍,慢慢觉得五遍、四遍也可以,最后索性不擦了。这样每天工作欠缺一点,天长日久就成为落后的顽症。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张瑞敏发明了“日事日清,日清日高”的OEC管理办法。这个办法的实施使得海尔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对自己的工作严格要求,把每一天的工作都做到位。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如果你做某事,那就把它做好;如果不会或不愿做它,那最好不要去做。”对于员工来说,从走入企业的那一天起,他们便已经选择了接受,接受了一份工作,就应竭尽所能把工作做好。差不多就是差很多,只有摒弃差不多的思想,不做问题修补专家,才能真正做到日事日清,高效工作。

无效益的无效忙碌等于剥削企业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管理学故事:

一群伐木工人走进一片树林,开始清除矮灌木。当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清除完一片灌木林,直起腰来准备享受一下完成了一项艰苦工作后的乐趣时,却猛然发现,需要他们清除的不是这片树林,而是旁边那片!

许多人在工作中,就如同这些砍伐矮灌木的工人,常常只是埋头砍伐矮灌木,甚至没有意识到他们砍的并非是自己需要砍伐的那片树林。

事实上,结果并非这些整日忙碌却不见成效的员工所想的那样,没有结果的忙碌不但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还消耗了企业的资源,等于在剥削企业!

看似忙忙碌碌、最后却发现自己背道而驰的情况是非常令人沮丧的,这是许多员工无法做到日事日清的重要原因。工作起来不出成果,是不能做到日事日清的员工最容易犯的错误,在错误的方向上的忙碌最不值得。这就好比堂吉诃德想做骑士却与风车作战一样,徒劳无功。

承认没有成效的忙碌是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承认无效忙碌就等于承认低效率,就会导致企业员工不再积极进取,而是得过且过。这样企业没有任何效益可言,只能造成企业资源的无限消耗。

市场只认效率,企业只认结果。企业只能创造效益,员工只能拿出成绩。消费者是绝对不会去购买因为企业员工千辛万苦制造出来而质量却不好的产品的。

著名的三正半山酒店的酒店管理行动纲领里面有这样几条:

1.我们追求出正果。出正果就是我们的工作要富有成效,做任何事都要追求一个好的结果。我们反对只说不做,同时我们也反对做而无效。只有持之以恒地付出,不折不扣地努力,才能得到理想的回报。

2.企业对员工价值认可的程度,取决于员工为企业创造业绩的多寡。

3.我们坚持以绩效的获取和提升作为管理的出发点,以绩效水平作为评核管理工作有效性的依据。

4.工作价值和市场价值决定着员工的分配基准,绩效水平决定着员工的实际获得。

商业时代以效率为上,凭业绩说话;企业中的员工无论多辛苦、多忙碌,如果缺乏效率,没有业绩,那么一切辛苦皆是白费,一切付出均没有价值。

戴尔公司的核心经营原则就是靠业绩说话。戴尔对业绩优秀的员工一向给予奖励。同时,给业绩平平者执行的是“严厉的走人政策”。

戴尔对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的考核更看重最后的结果,主要包括:业绩方面的成果考核;消减成本的考核。戴尔的成果考核指标很多,有客户忠诚度的指标考核,有投资回报率的考核等。戴尔以业绩指标考核作为标准,牵引或者引导员工为结果而忙。

忙本身没有错,但是不能被表面的忙碌所迷惑,公司靠的是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来生存和发展,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最明智、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式。在市场经济面前,没有结果,没有效益,一切都免谈。只有凭业绩和效益说话,才能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工作和人才环境,才能使企业不断前进,并日益壮大。

每个人在公司里都有自己的角色,要做出成果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其实很多人忙来忙去,不出成效的原因在于该做的没做好,不该做的全被打乱了,所以才让工作变得愈来愈复杂,时间愈来愈不够用。因此,在行动之前就应该搞清自己应该忙什么,避免重复作业,减少出错误的机会。总之,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日事日清的员工,就一定要忙出成效,使自己成为一名能够出色完成任务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