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青少年必须克服的人性弱点(白金版)
36518200000008

第8章 舍近求远:拿远水来解近渴

总以为好东西在远处,而四处寻找,却从来没有想过,好的就在眼皮底下。人们总喜欢放眼向远处望去,总认为远处的东西好,其实俯身向下看,最好的东西就在自己的脚下。舍近求远就是忘记眼前,只看遥远不可及的地方,舍近求远会造成徒劳无功,会让人们错过机遇,白费工夫。

(1)一味埋头努力,不懂得抓住合适的机会,让机遇白白从眼前溜走,也不察觉。

(2)对于自身拥有的一切不加珍惜,反而费力去寻求一些没有价值的东西。

(3)只知道疲于奔命,不知道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做事情不动脑筋,只知道蛮干。

(4)不善于作出各种选择。

(5)认为只要能达到目标即可,往往不主动寻求做事的最佳、最合理的路径。

机遇之神以无与伦比的技巧向我们表明,与它的恩惠和仁慈相比,任何才华能力都是罔效无用的。

——叔本华

最好的东西就在你后花园里

不要以为机会像一个到你家里来的客人,他在你门前敲着门,等待你开门把它迎接进来。恰恰相反,我们多数人的毛病是,当机会朝我们冲奔而来时,我们兀自闭着眼睛,很少人能够去追寻自己的机会,甚至在绊倒时,还不能见着它。

在森林中,一只饥肠辘辘的狮子正在觅食,它看到一只熟睡中的野兔,正想把兔子吃掉时,却又看到了一只鹿从旁边经过,狮子想,鹿肉要比兔肉实惠多了,便丢下兔子去追捕鹿。但无奈,狮子因为太过饥饿,体力不支,没有追上鹿。

等它放弃,回到原地找兔子的时候,兔子也不见了,狮子难过地想到:“我真是活该,放着眼前的食物不吃,偏要去追鹿,结果这两样都没有得到。”

机会就摆在狮子的面前,它只要一张嘴就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可是它偏偏放弃,而去追捕难以得到的猎物。这个世界上,不正是有很多像狮子这样的人吗?他们放弃眼前的事物,去追寻虚无缥缈的东西,最终等他们醒悟,回过头来的时候,曾经摆放在眼前的东西,也早已经不见了。

小张是一名外企职员,他兢兢业业,工作十分努力,业绩提升的很快,部门经理十分欣赏他,打算提拔他为部门副经理。可是小张自己却有自己的打算,他觉得在这家工资已经发展到尽头了,再待下去也没有多大意思了,便想着跳槽。

在确定跳槽这个念头后,小张对工作便没有以前上心了,隔三差五的请假去面试,工作还老出错。后来,经理看到他这样,便打消了提拔他的念头。

之后,小张虽然屡屡去面试,却一直没有找到比现在工作更好的工作,但他已经放出话去,说要走人了。再待在公司也感觉很不好意思。迫于脸面的压力,他终于把辞职信放在了经理的办公桌上。

虽然此刻的小张只是得到了一家非常小的公司的应聘回复,经理看着小张, 平静的从抽屉里拿出了一个文件,小张打开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经理推荐小张当副经理的文件。此时的小张后悔不堪,因为副经理的待遇不但提升一大截,工作范围也更加广泛。

小张后悔的离开公司,他总想去别处寻找发展机会,却忽视了眼前的机会,导致机会白白溜走。

太多的人终其一生在等待一个完美的机会自动送上门,或者是千辛万苦的去寻找这个合适的机会,以便他们可以拥有光荣的时刻。直到他们了解,机会要留给善于发现机会的人时,已经晚了。

事实不正是如此吗?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舍近求远,到别处去寻找自己身边有的东西。而往往机遇就在你的身边,在你的心里。因此,我们要强化机遇意识,善待机遇、把握机遇,并学会创造机遇。

正当地利用你的时间!你要理解什么,不要舍近求远。

——歌德

“镀金”无需舍近求远

现在许多青少年选择去国外留学,为自己“镀金”,想将来学有所成,作为一名“海归”,回国后定能大展拳脚。

人们总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只有从国外镀金回来,才能取得真经。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联想神州数码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的林杨,却是因在国内的“镀金”,才在事业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1966年9月出生在福建省福清市的林杨,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1979年进入北京八中读书后,他的生活却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当时北京八中是一所非常开放的学校,教育目标不是要培养出多少个科学家,而是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种环境中接受高中教育的林杨很早就有了不同一般的思维,明白了不应该“唯学习论”,而是要全面发展,要看到一般表面下更深层次的东西,应该抓住关键所在,不应该死学习。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北京八中的教育生活对林杨的影响很大。

但最让他受益的却是他的大学阶段。1984年9月,林杨进入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计算机通信专业,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到了大学读书,林杨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在老师对知识重点而传的基础上,他总是喜欢自己主动去思考和挖掘边边角角的问题。由于所学专业是知识更新迅速的通讯专业,所以为了生存和发展,他总是不满足于获得一定的知识,而是在学习中不断摸索和掌握多种获取知识的有效方法,这使他的自学能力不断提高。通过实践的锻炼和不断扩大阅读面,林杨的动手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获得了全面的提高。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20多年,每当他谈起自己的大学学习,总是十分得意于自己的刻苦努力和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看过林杨的成功求学经历后,我们可以明白,其实,在哪里学习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把继续教育看成是你获取知识的地方,看成是学习方法的地方,而不是你满足虚荣心的地方。所以,如果你想要给自己“镀金”的话,不一定非要选择国外。

有时候,舍近求远,跑到国外去留学,未必就会比在国内学习,成效大。每个青少年都要针对自己的不同情况作出选择。

测一测:

测测你对机遇的把握

假如有一扇能看见海景的窗,你会为这扇窗挑选什么颜色的窗帘?

A红色B蓝色C黄色D白色

测试结果

选A:你是个很主动的人,只要一看见机会就绝不放过,珍惜每一次机会。

选B:你是个对机遇视而不见的人。

选C:你是个不会抓住机遇的人。

选D:你是个很被动的人,记住想要成功的话,需要你积极把握、积极行动才行。

通往失败的道路上,处处是错失了的机会。

——培根

天才的聪明之处在于会把握机会

比尔·盖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个善于把握时机的天才。在1980年与IBM公司的一次决定命运的会议上,计算机产业或者可以说整个商业领域的未来被改写了。事情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蓝色巨人公司的主管与西雅图的一家小软件公司签约,为自己的首部个人电脑开发操作系统。

他们以为这仅仅是向小合同商外购不重要的部件的举动。毕竟,他们做的是计算机硬件生意,硬件才是利润的竞争所在。但是他们错了,世界将要改变。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们把他们的市场统领地位拱手让给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

在很大程度上IBM被比尔·盖茨“利用”了,但是与微软公司的这项签约决定不过是蓝色巨人所犯的一系列错误中最严重的一个,这反映了IBM当时的狂妄自大。一个曾在IBM公司就职的职员把IBM比做前苏联独裁政权,人们向上爬的方法是取悦他们的顶头上司而不是为用户的真正利益效力。

所以,机构臃肿、盲目自信的IBM遭遇到充满活力、觊觎已久的微软时,就像把肥硕而昏聩的水牛引到吞食活物的淡水鱼嘴边一样。

盖茨是幸运的,但是如果同样的机会落到其他人身上,结果也许就大不相同了。IBM挑选了比尔·盖茨,这个从不错失良机的人,在关系到一生的重大时机前,他抓住了最重要的部分。

IBM忽视的也正是盖茨所清晰看到的,计算机世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被管理理论家称为转型。某种程度上,盖茨了解到软件而不是硬件是未来发展的必争之地,这是IBM墨守成规的主管们所无法了解的。盖茨也了解到IBM将要求它的灵魂人物——市场部经理来为软件运行建立一个统一的操作平台,这个操作平台将以盖茨从其他公司购买的名为Q-DOS的操作系统为蓝本,而微软早已把Q-DOS改名为MS-DOS。

但在当时,即使是盖茨也没想到这次交易能给微软带来多么丰厚的利润。

人生有限,机遇无限,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耐心等待,机遇就在明天!”其实,机遇不必等待,机遇就在今天,就在你手中,成功就在你家门口。

这个故事充分地说明了杰出者的思维方式,说明他们是怎样抓住机遇的。你应当像他们一样,善于抓住机遇,把握机遇,创造机遇,直到成功。

不过你得注意,要想把握这万分之一的机会,你必须做到:

1目光远大

鼠目寸光是不行的,不能只看见树叶,而忽略了整个森林。

2做好准备

有一句名言说:“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在机遇来临之前先提升自我,在机会到来时才能牢牢把握。

3锲而不舍

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信心,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对机遇,必须看准时机及时把握它,并付诸行动,将它变成现实的成功,这才是杰出人士的明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