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青少年必须克服的人性弱点(白金版)
36518200000034

第34章 猜疑:这个世上只相信“怀疑”

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会心生疑窦,会怀疑一切,在这个世上,只有怀疑让他相信。正因为如此,会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1)他们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或给自己使坏。如

有的人见到几个同学背着他讲话,就会怀疑是在讲他的坏话;老师有时对他态度冷淡一些,又会觉得老师对自己有了看法,等等。

(2)喜欢猜疑的人特别注意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很可能琢磨半天,努力发现其中的“潜台词”。

(4)这种人心有疑惑,不愿公开,也少交心,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由于自我封闭,阻隔了外界信息的输入和人间真情的流露,便由怀疑别人发展到怀疑自己,失去信心,变得自卑、怯懦、消极、被动。

猜疑之心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

——培根

有色眼镜只会让你的世界乌云密布

疑心重重,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甚至毫无根据地猜疑他人的人,在猜疑心的作用下,会把被猜疑的人的一言一行都罩上可疑的色彩,即所谓“疑心生暗鬼”。他们往往先在主观上假定某一看法,然后把许多毫无联系的现象都通过所谓的“合理想象”牵扯在一起,以证明自己看法的正确性。结果,却是越猜越疑,越疑越猜。

灰兔在山坡上玩,发现狼、豺、狐狸鬼鬼祟祟地向自己走来,急忙钻到自己的洞穴中避难。灰兔的洞一共有三个不同方向的出口,为的是在情况危急时能从安全的洞口撤退。今天,狼、豺、狐狸联合起来对付灰兔,它们各自把守一个出口,把灰兔围困在洞穴中。狼用他那沙哑的嗓子,对着洞中喊道:“灰兔你听着,三个出口我们都把守着,你逃不了啦,还是自己走出来吧。不然我们就要用烟熏了,还要把水灌进去!”灰兔想,这样一直困在洞里也不是个办法,如果它们真的用烟熏、用水灌,情况就更加不妙。忽然,灰兔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妙计。它来到狐狸把守的洞口,对着洞外拼命地尖叫,就像被抓住后发出的绝望惨叫声。

狼和豺听到灰兔的尖叫声,以为是灰兔被狐狸抓住了。它们担心狐狸抓到灰兔后独自享用,不约而同地飞奔到狐狸那里,想向狐狸要回属于自己的一份。聚到一起后,狼、豺、狐狸忽然意识到灰兔可能是用的声东击西之计时,急忙又回到各自把守的洞口继续把守。它们哪里知道,灰兔趁刚才狼到狐狸那里去的时候,早已飞奔出来,躲到了安全的地方。

灰兔把自己脱险的经过告诉了刺猬,刺猬说:“你真聪明,你是怎么想出这个妙计来的呢?”灰兔说:“因为我知道,狼、豺、狐狸虽然结伙前来对付我,但它们都有猜忌的本性,互不信任,各怀鬼胎,我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猜疑是建立在猜测基础之上的,这种猜测往往缺乏事实根据,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毫无逻辑地去推测、怀疑别人的言行。猜疑的人往往对别人的一言一行都很敏感,喜欢分析深藏的动机和目的,看到别的人悄悄议论,就疑心在说自己的坏话;见别人学习过于用功,就疑心他有不良企图。好猜疑的人最终会陷入作茧自缚、自寻烦恼的困境中,结果还会导致自己的人际关系紧张,失去他人的信任,挫伤他人和自己的感情,对心理健康是极大的危害。

猜疑病是友情的毒药。

——培根

无端猜疑使你失去支持与帮助

人人都有戒备心理,这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但是过分的戒备,怀疑别人对你的帮助是另有企图,不但会伤害别人的心,还会丧失发现善良、感受善良的机会。

火车轮在铁轨上急速地转动着,车厢里一片平静,有人打盹,有人看杂志,有人望着窗外沉思。车厢的一角,坐着一位年轻的妈妈和她三岁可爱的儿子。坐在他们对面的是两个机灵的女孩,她们在活泼地交谈着。

显然,小男孩被这两个活泼的姐姐吸引了。两个女孩意识到了这个男孩的说话欲,便把小男孩拉入聊天大军中,一会儿逗得小男孩活蹦乱跳,看来他们是有共同语言的。但是坐在一旁的妈妈不乐意了,眼神中透出对两个女孩的警惕,一把拉住了正在“跳探戈”的儿子,对他说:“坐好了,安静一点,姐姐们累了。”小男孩不情愿地挪到了座位上。车厢又陷入了平静。“终点站马上就要到了,请你准备好行李准备下车……”车厢广播开始讲话。两个小女孩看着妈妈拎着很多行李,便主动说:“我们可以帮你带行李,送你到汽车站。”小男孩也嚷着要跟着姐姐走。

可这位妈妈拒绝了她们的好意,一个人拎着沉重的行李,牵着小男孩的手费力地向出站口走去。

等他们费尽周折拦了一辆出租车时,这位妈妈看到刚才那两位女孩正搀扶一位大妈上公交车。

这位妈妈望着两位女孩红色的背影,整个天空忽然亮了。

猜疑心理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盲目想象。在人的头脑中,猜疑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就像一个圆圈一样,越画越粗,越画越圆。通常,对环境、对他人、对自己缺乏自信的人喜欢猜疑。例如有些人在某些方面自认为不如别人,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算计自己。另外,自我防卫能力强的人也喜欢猜疑。他们或者曾经因为在交往过程中轻信他人受骗,蒙受过巨大的精神损失和感情挫折,结果万念俱灰,不再相信任何人;或者处于防范意识,始终“提高警惕”。

无端猜疑和防范别人的结果,必将使自己也失去支持和帮助,这就等于自己堵住自己前进的道路。所以,为自己着想,我们要学会摆脱猜疑心理。

你怀疑别人,别人怀疑你,彼此相互猜疑,你的整个生活将乱成一团。改掉这种胡乱猜疑的毛病,将会摆脱这种恶性循环。如果你无牵无挂地生活,你的生活会很轻松。

测一测:

你的猜疑心重吗

适度的戒备可以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但是猜疑心态过重,对别人的任何行为都认为是居心不良,那么于人于己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下面这个小测验,你只需回答“是”或“否”。

(1)你是否经常怀疑周围的人讨厌你?

(2)你是否经常认为家人和朋友在背后说你坏话?

(3)你心中是否已有评价别人的固定标准?

(4)你是否认为多数伴侣在有机会又不被他人发觉的情况下会有不忠行为?

(5)你是否经常怀疑别人对你的赞扬不是出于真心?

(6)你是否认为多数人在无人监督时工作一定偷懒?

(7)假如你找不到东西,第一个反应是不是认为一定是他人拿走的?

(8)如果你需要帮助,是否会多方求援,而非只信某个人的建议?

(9)你是否认为,多数人遵守规矩的原因是怕犯错误被别人发觉?

(10)在需要留下你的电话、住址时,你是否犹豫不决?

评分标准

答“是”计5分,答“否”计0分。

测试结果

0~10分:你对别人过于信任。

15~40分:你对人既怀疑又信任,这是一种正常的心态。

45~50分:你的疑心太重,应该学会如何正确地信任别人。

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

——苏霍姆林斯基

多疑者自寻烦恼

你也许遇到过这种情况:学校里,当你遇到老师或同学时,你微笑着向他们打招呼,可他们没反应,甚至连笑容也没有。如果你因此而联想下去,心里嘀咕,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这个人对自己是不是有意见?是轻视自己吗?我什么时候得罪他了……你将会陷入猜疑的旋涡中,不能自拔,最终会使自己身心受到重创。

有两个十分要好的朋友,彼此不分你我。有一次他们去沙漠旅行,不小心迷了路,干渴威胁着他们的生命。上帝为了考验他俩的友谊,就对他们说:“前面的树上有两个苹果,一大一小,吃了大的就能平安地走出沙漠。” 两人听了,匆匆忙忙向前走,果然发现有棵树上挂着两个苹果,一大一小。他们都想让对方吃那个大的,坚持自己吃小的。争执到最后,谁也没说服谁,两人都在极度的劳累中迷迷糊糊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其中一个突然醒来,却发现他的朋友早已离开。于是他急忙走到树下,摘下剩下的苹果,一看,苹果很小。他顿时感到朋友欺骗了他,便怀着悲愤与失望的心情向前走去。

突然,他发现朋友在前面不远处昏倒了,便毫不犹豫地跑了过去,小心翼翼地将朋友轻轻抱起。这时他惊讶地发现:朋友手中紧紧地攥着一个苹果,而那个苹果比他手中的小许多。

由于多心、猜忌,他误会了好朋友,他对自己怀疑善良的朋友而悔恨不已。

如果世界上还有比痛苦更坏的事,那么,它毫无疑问就是猜疑了。猜疑是破坏团结的祸根,是变友为敌的导火索。猜疑时时啃噬着人的心灵,使人坐卧不安,丧失理智,失去朋友和快乐而不自省。因此,消除猜疑之心是保持心理健康、生活幸福的法则之一。

那么,青少年朋友如何矫正自己的猜疑心理呢?

第一,优化个人的心理素质,拓宽胸怀,来提高对别人的信任度和排除不良心理。

第二,摆脱错误思维方法的束缚。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只有摆脱错误思维的束缚,走出先入为主的死胡同,才能促使猜疑之心在得不到自我证实和不能自圆其说的情况下自行消失。

第三,敞开心扉,增加心灵的透明度。猜疑往往是心灵闭锁者人为设置的心理屏障。只有敞开心扉,将心灵深处的猜测和疑虑公之于众,增加心灵的透明度,才能求得彼此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增加相互的信任,消除隔阂,获得最大限度的谅解。

第四,无视“长舌人”传播的流言。猜疑之火往往在“长舌人”的煽动下才越烧越旺,致使人失去理智、酿成恶果。因此,当听到流言时,千万要冷静,谨防受骗上当。

第五,当我们开始猜疑某个人时,最好先综合分析一下他平时的为人、经历以及与自己多年共事交往的表现。这样有助于将错误的猜疑消灭在萌芽状态。

产生了猜疑心,你可以有所警惕,但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猜疑有道理时,你因为做好了准备而免受其害;而当这种猜疑毫无道理时,就可以避免误会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