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青少年必须克服的人性弱点(白金版)
36518200000028

第28章 贪婪:永远都吃不饱

从字形上讲,“贪”字近乎“贫”,“婪”字近乎“焚”。换言之,贪者必贫,婪者必焚。贪婪会让人走向毁灭的人生之路。贪婪就好像一朵艳丽的花朵,美得你兴高采烈心花怒放,可是你在注意到它精美的同时,却忘了提防它的香气,那是一种让你身心疲惫却永远也感受不到幸福的毒气。从此,你的心灵被索求所占据,你的双眼被虚荣所模糊。

贪婪的人,永远都吃不饱,他们的欲望无穷无尽,无法满足。

(1)经常与同学攀比彼此的物质条件,比如服饰、自行车、家庭环境,等等。

(2)名利心很重,未步入社会就表现出较强的“势利”心理,如主动帮助同学,为下届班干部竞选拉拢“选票”。

(3)在生活中只想索取,不想承担相应的责任。

(4)遇事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而且总希望能完完全全地实现自己的愿望。

(5)凡事不懂得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因而经常在更进一步的攫取中迷失自我。

最好的黄金也经不起人手的磨损,尽管他是名誉良好的端正人士,一旦堕落了,也照样会不知羞耻。

——莎士比亚

欲望是个无底洞

著名网络作家慕容雪村的作品《伊甸樱桃》一经发表,便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小说讲述了一个青年人因偶然的机遇结识一位神秘人,得到一支名贵水笔,此后便不知不觉地堕入了“物质的陷阱”。在神秘人的教唆下,青年人生活在奢侈品之中,整日锦衣玉食、香车美女,灵魂遭到腐蚀,其良知也在物语的诱惑下彻底消失……小说用真实的数据剑指“贪婪”,深刻揭示“贪婪是人性的恶习”这一主题。故事很玄幻,却耐人寻味。贪婪的人,被欲望牵引,欲望无边,贪婪无边。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可听到人们用鄙夷不屑的口吻说出贪得无厌、贪心不足、贪婪成性等贬斥贪婪的词汇来。一般来说,人们所说的贪婪指的就是一个人对金钱和财富的强烈占有欲。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说的就是这一点。

据说上帝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为它造脚,但是它仍然爬得像蛇一样快。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脚的动物都跑得比自己快,心里很不高兴,便嫉妒地说:“哼!脚多,当然跑得快。”于是它向上帝祷告说:“上帝啊,我希望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脚。”

上帝答应了蜈蚣的请求,他把好多好多的脚放在蜈蚣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一只一只地往身体上粘,从头一直粘到尾,直到再也没有地方可粘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它心满意足地看着满是脚的躯体,心中暗暗窃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地飞出去了!”但是等它开始要跑时,才发觉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这些脚各走各的,它非得全神贯注,才能使一大堆脚顺利地往前走。这样一来它反而比以前走得慢了。

生活中又有多少青少年像蜈蚣那样贪婪?一批又一批人前赴后继地把自己绑上欲望的战车,纵然气喘吁吁也不歇脚。不断膨胀的物欲、交友、打扮、网游几乎占据了现代青少年全部的空间和时间,许多人每天忙着应付这些事情,几乎连吃饭、喝水、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人不能没有欲望,不然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但人却不能贪婪,因为贪欲是个无底洞,你永远也填不满。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诱惑,人的占有欲往往就这样被强烈地激发起来。

从本质上说,金钱仅仅是一个工具,当它摇身一变成为目的时,人类的苦难就降临了。因为此时人性中的贪婪被彻底激发起来,它开始牢牢地控制住你了。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贪婪完全可以说是人类最大的敌人。

我生活中一切悲伤和匮乏的原因,不过是由于自己的年收入略微少了几英镑。每当想到这一点,成就会被金钱的重要性吓得目瞪口呆。

——乔治·吉辛

追求更多的“得”反而失去的越多

人们常常将欲望和贪婪混为一谈。的确,欲望和贪婪有着不少共通点,但两者间实际上有着本质的区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分为几个层次,只有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新的欲望,而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人的正常欲望应该随能力的提高而产生。比如,一个有能力的人想买一辆车是正当的欲望,还能促进汽车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但一个食不果腹的人想马上要一辆汽车,就属于贪婪。不切实际地想做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会使欲望变为贪婪。

欲望推动人努力工作,而贪婪会使人犯罪。当你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之后想买车,你就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工作,这都有利于整个社会。但如果是贪婪,每天只想迅速发财,往往会使人迷失生活的方向,甚至有可能导致自我毁灭。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事业有成的中年企业家,为了拥有更多的金钱没日没夜地工作,最终累出了不治之症;身处要职的政府官员,为了获取更高的权力,不惜行贿而走上犯罪道路;本性纯良的青少年,为了得到更多的零用钱,加入了某一盗窃团伙……

其实,生活本身就像一杯水,杯子的华丽与否显示了一个人的贫与富。但杯子里的水清澈透明,无色无味,对任何人都一样,接下来,你有权力加盐、加糖,只要你喜欢。

生活当中,很多人为了让自己的这杯水色香味俱佳而无休止地往里面添加各种各样的作料,诸如权力、地位、金钱……最终这杯水彻底失去了原本的清凉口感,变得苦涩难咽。

有一句名言说的好:即使你拥有整个世界,一天也只能吃三餐。贪婪并不可能让我们真正得到更多的东西,相反,贪欲越多,失去的也越多。

明代有位名叫刘之卿的人,在他写的《贤奕篇》里面有个“王婆酿酒”的寓言。

王婆以酿酒为生,有个道士常到她家借宿,一共喝了几百壶酒从没给过钱,王婆也不和他计较。这天,道士对王婆说:“我喝你那么多酒,也没钱给你,就给你挖一口井吧。”井挖好后,里面涌出来的全是好酒。

王婆一下子发了大财,道士在云游四方后又回到王婆家,问她酒好不好。王婆回答道:“酒倒是好,就是没有用来喂猪的酒糟。”道士听说,哈哈大笑,顺手在墙上写了一首打油诗:“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井水做酒卖,还道无酒糟。”写完便扬长而去,这以后那个井里再也不出酒了。

井里出酒,这已经满足了王婆卖酒的需求了,她仍希望井里既出酒又出酒糟,显然这是王婆不正当的欲望。于是欲望变成了贪婪,道士收回了法术惩罚了王婆。联系自己的生活,我们应该明白:为了更多的“得”而失去生命中很多更重要的东西,这样做是非常不值得的。

测一测:

你贪婪的程度

若你参加一场宴会,当服务生端着果汁给你,而托盘里的杯子有着不同分量的果汁时,你会选择哪一杯?

A空杯,但服务员正准备要倒入B半杯

C七分满的D全满的

测试结果

选A:你是一个很会赚钱的穷人,因为你对金钱的欲望非常强,但你常常搞不清楚你到底有多少钱。

选B:你是一个对金钱欲望不强的人,因为你做事非常谨慎,所以对金钱的处理也同样谨慎。

选C:你是一个对金钱欲望强烈但善于支配的人,因为你凡事都会留后路,自制能力很强,且不会轻易进行危险的金钱交易。

选D:你是一个非常贪婪的人,对所有的东西都想拥有,对金钱的欲望极强。

吃饭是为了活着,但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苏格拉底

贪婪如火山,如不控制就会伤人害己

西方一位哲人曾说过:“人的欲望是座火山,如不控制就会伤人害己。”贪欲是人成功路上的障碍,因为它会自动成长、膨胀,最后喷薄而出时,就会炸伤自己。

有一个年轻人常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想发财呀,如果我发了财,绝不做吝啬鬼。” 一天,这位年轻人遇见了一个魔鬼。魔鬼说:“好吧,我就让你发财吧,我会给你一个有魔力的钱袋。”

魔鬼又说:“这钱袋里永远有一枚金币,是拿不完的。但是你要注意,在你觉得够了时,就要把钱袋扔掉,你才可以开始花钱。” 魔鬼说完就不见了。

年轻人发现在他的身边真的有一个钱袋,里面装着一枚金币。年轻人把那枚金币拿出来, 里面又有了一枚,于是年轻人不断地往外拿金币。年轻人一直拿了整整一个晚上,金币已有一大堆了。他想:这些钱已经够我用一辈子了。到了第二天,年轻人饿极了,他很想去买面包吃。但是在他花钱以前,必须先得扔掉那个钱袋。于是年轻人便拎着钱袋向河边走去,可是到了河边他舍不得扔,又转身回来了。年轻人又开始从钱袋里往外拿钱。每次当他想把钱袋扔掉之前,总觉得钱还不够多。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他完全可以去买吃的、买房子、买最豪华的车子,可是,他对自己说:“还是等钱再多一些吧。”年轻人就这样不吃不喝地往外拿金币,金币已经快堆满一屋子了,同时,他也变得又瘦又弱,脸色蜡黄。他虚弱地说:“我不能把钱袋扔掉,金币还在源源不断地出啊!”年轻人成了一个看起来极其衰老的人,但他还是用颤抖的手往外掏金币。 最后,年轻人饿死在那堆金币旁。

贪是人性中的万恶之源,如同上面这个故事中的穷人,他本可以用所得的金币去买食物充饥,去买衣服御寒,去买房子立足安身,但他没有那样做,他的贪婪,他的永不满足,最终葬送掉了他的性命。

友年以下几点的嫉妒还 有时,人的私心、贪婪常常使人跌倒,重重地跌在自己“恶念”的祸害里。因此,青少年朋友要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物欲,勿让贪婪的种子发芽。在这里,我们给出几点建议,希望对青少年朋友大有帮助。

1.20问法

这是一种自我反思法,即自己在纸上连续写出20个“我喜欢……”,写的时候不假思

索,限时20秒钟。待全部写下后,再逐一分析哪些是合理的愿望,哪些是超出能力的过分

的欲望,这样就可明确贪婪的对象与范围,最后对造成贪婪心理的原因与危害作较深层的分

析。例如,有一个人在纸上连续写下“我喜欢钱”、“我喜欢很多的钱”、“我喜欢自己是个有

钱人”、“我喜欢有许多财富”、“我喜欢过有钱人的生活”……写完之后,就要思考一下,自

己对钱是否有一些过分的欲望,为什么许多举动都与钱有关。接着往下想,人的生活离不开

钱,但这钱应来得正,不能取不义之财;钱是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走,贪婪之

心最终会阻碍自己的发展。然后,分析自己是否有攀比、补偿、侥幸的心理,是不是缺乏正

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正确的判断力

一个有正确判断力的人,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相应地,他也就懂得了贪婪地去追求美与善,而尽可能地摒弃丑与恶。

3.知足常乐

一个人对生活的期望不能过高。虽然谁都会有些需求与欲望,但这要与本人的能力及社会条件相符合。每个人的生活都有欢乐,也有失缺,不能攀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心理调适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到知足常乐,“知足”便不会有非分之想,“常乐”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了。

4.格言自警

利用格言警句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自己,不要过于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