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层领导手册
36506300000026

第26章 中层领导与同级沟通的艺术

良好的沟通是处理好与同级关系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大凡善于主动沟通的同级,就容易被对方理解和信任,彼此之间的“心理防线”都容易迅速消除。相反,同级之间如果缺乏主动沟通精神,彼此“各揣心事”,就容易发生心理冲突,造成“僵局”。在这种情况下,最需要一个主动者首先敞开心扉,疏通情感交流的渠道。如此,对方也会逐步开启“心理门户”。这样一来一往,感情自然会逐渐增强。如果说主动沟通是一个姿态问题,那么善于主动沟通则是一个艺术问题。

水平沟通为什么这么难

水平沟通指平行阶层之间的沟通,如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等,中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大多发生于不同命令系统间而地位相当的人员之中。

水平沟通具有很多优点:

1.可以使办事程序、手续简化,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可以使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相互了解,有助于培养整体观念和合作精神,克服本位主义倾向。

3.可以增加职工之间的互谅互让,培养员工之间的友谊,满足职工的社会需要,使职工提高工作兴趣,改善工作态度。

4.有利于弥补上行沟通和下行沟通的不足,促进组织沟通顺畅。

要在组织中实现真正的水平沟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在上行和下行沟通中有正式的渠道,组织中的工作也要求他们之间必须进行不断的沟通,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也决定了他们之间沟通的便于实现。但是在水平沟通中会存在下列问题:

1.沟通双方在地位上是平等的,相互之间没有领导关系,在沟通中可以不理会对方的反应。

2.本位利益的考虑。在水平沟通中,不同的部门之间都有不同的部门利益,而本位利益的考虑会使他们在沟通中难以做到开诚布公和从组织大局着眼,在沟通中都会觉得自己部门的工作重要。

3.不同的部门之间所从事的是不同领域的工作,这也导致了水平沟通的困难。特别是对一些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部门,它们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有效的对话。

4.水平沟通头绪多,信息量过大,容易造成沟通中的混乱。

5.水平沟通尤其是个体之间的沟通也可能成为职工发牢骚、传播小道消息的一条途径,造成涣散团体士气的消极影响。

与同级领导沟通的一般原则

中层领导在处理同级关系时,应懂得一些宏观艺术,因为同级之间,既有共同的目标,又有各自的分工;既需要相互支持、帮助,又蕴藏着彼此的竞争。

一、与人为善,以诚相待

同级之间的任何一个领导者,都期望有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期望与其他成员和睦相处,在心情舒畅的情况下工作。而要达到这个境地,就要以诚相待、与人为善,以自己的“诚心”和“善意”去换取他人的“实意”和“友善”。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之所感,触处皆通。”意思是说,只要真心实意以诚相待地对待别人,就会使人感化,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都能把事情办好。同一级的领导者之间是为着同一目标工作的,没有理由不与人为善,友好善意地与他人相处。应当以“吾心换你心”真诚地对待同级、关心同级。当同级取得成绩、得到发展时,应当真诚地祝贺和欣慰;当同级受到某种挫折或不幸时,应当主动地关心和同情;当同级遇到困难时,应当积极地帮助和支持。而不能对同级的成绩讥讽挖苦,对同级的不幸幸灾乐祸,对同级的困难置之不理。否则,既会伤害对方的情感,更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

以诚相待、与人为善,就是真心实意地对待别人,友好善意地与他人相处。这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总体要求,也是中层领导处理同级关系的首要原则。

二、互相补台,积极配合

同级之间应当积极主动地配合,齐心协力地工作,以求得最佳的整体效应。所谓互相补台、积极配合,就是既要有合作精神,又要有补台意识。这是对同级领导者“行为”方面的要求,也是处理同级关系的又一条重要原则。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部门及其领导者,都需要与其他部门和领导者配合。那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思想,那种“各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旧有的做法,既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也是行不通的。在这里面,同级领导者应当正确把握“集体利益”与“个人政绩”之间的关系。惟有处理好了这个关系,才能真正做到积极配合和互相补台。在积极配合的同时,还应强化补台意识,采取行之效的补台措施。

三、见贤思齐,强者为师

处理同级关系,不仅要有“容人之短”的肚量,而且要有“容人之长”的胸怀。所谓见贤思齐,强者为师,就是主动地向贤者看齐,虚心地拜强者为师,这既是对领导者“气度”方面的要求,也是领导者处理同级关系的重要原则。由于同级领导者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潜存着“竞争”的因素。毋庸讳言,处于同一层次的领导者之间,由于资历、阅历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不同,使其无论是在能力、水平还是气质、修养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此,应当积极地向贤者看齐。看到别人行的,多想想自己为什么不行、怎么才能行。虚心地拜强者为师。看到别人强的,多想想自己为什么不强、怎么才能强。切忌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拿己之优比人之劣。更不能嫉贤妒能,采取不正当的方式和手段“挤”别人,来个“我不行你也别行”、“我不强你也别强”。前者既有利于自身的提高,又有利于处理好同级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既不利自己的提高,又有损于同级之间的关系,甚至还会成为受人唾骂的“小人”。

四、相互尊重

互相尊重,是因为每一个领导者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职权范围。如果一个领导者擅自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插手别的领导者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就会使他人产生一种被人瞧不起、不被尊重的感觉,甚至会产生一种被人“夺权”的想法,这样就会使领导者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因此,一个领导者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后,有能力和有必要帮助他人工作时,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和尺度,掌握好时机和方法。

尊重,一方面表现为自尊,另一方面表现为尊重别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领导者尤其如此。当一个领导者在某些方面落后于他人,或某件事情做错了的时候,心中会产生一种既不服气又自责的情绪和感觉,害怕自己的威信下降,暗下决心要赶上去。在这种情况下,其他的领导者既要热情地支持、鼓励,又要善意地指出其不足,不要袖手旁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一大批有文化、有知识、年富力强的中青年进入到领导班子中来。虽然都是同一级别的领导,但由于年龄、资历、经验、文化知识的不同,使他们有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和不同的心理。某些年纪大的领导者,他们虽然文化水平、干劲、精力与年轻干部相比差一些,但经验丰富,办事稳妥,遇事冷静,有许多解决问题的经验和办法,这是年轻干部所不能比的。青年干部要尊重老同志,尤其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遇事多征求他们的意见。

五、宽容别人

在领导关系中,中层领导的宽容水平越高,就越能与人搞好关系。而一个人心胸狭窄,处处不容人,就不会有更多的朋友,也就当不好基层领导。宽容别人偶尔的过失,是必备的素质。

作为一个中层领导要有宽广的胸怀和气量,对于别人的缺点和短处应该持包容和宽谅的态度,并想办法用自己的长处去弥补。当然,容忍和宽谅并非是无原则的迁就,而是要在相互交往中互相宽容。

六、相互支持和帮助

一个能够在事业、生活等各个方面相互支持的领导集团,才是一个有力量的战斗集体。领导者之间在工作、生活、学习中相互支持和帮助,是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领导者之间的相互支持,往往体现在具体工作和生活中。例如,当某一领导同他人有矛盾的时候,你不是袖手旁观、置之不理,而是主动地帮助调和,解决矛盾,这就是一种支持;当某个领导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阻力的时候,你主动地帮助排忧解难,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帮助,这就是支持;当大家对某一问题发表意见、看法,而真理又在少数人一方的时候,你能够顶住多数人的压力,站在少数人一方,这也是支持。支持体现在工作、生活、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支持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对有成绩的领导者进行表扬,对正确的意见、看法表示赞成,对不正确的观点或做法提出诚恳的、善意的批评,等等。领导者之间如果能够在这些方面相互帮助、支持,那么他们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密切。

七、学会自制

领导者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往往因为在某些事情上意见、态度、看法不一致而发生分歧,甚至会出现争吵、发脾气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会控制自己,增强自己的自制力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喜怒哀乐也是人之常情。如果双方在对某一问题交换自己的意见、看法的过程中,不考虑对方的性格,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言辞激烈,伤害对方的感情。一个经常发怒的人是很难与其他人相处的。虽然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有些事情是很令人生气并引起人们发怒的,例如,一些明知故犯的错误,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一些背后的“小动作”和造谣中伤等。遇到这种情况,切不可感情用事,要理智,要认识到,尽管都是领导者,但每个人的思想觉悟、修养、水平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你自身也可能有做得不对的地方。

在双方意见不统一,容易产生争论的情况下,领导者首先要想到,自己的激烈言辞和发脾气会给对方带来什么影响?发怒是否会有助于解决问题?发怒会造成什么后果?自己有哪些做得不对的地方?等等。如果能想到这些,就会使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从而减少争吵和伤害感情的机会。

八、以诚相待

一个领导者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若能以诚相待,对方就能以礼相还。“投之以李,报之以桃”乃是人之常情。但要真正做到时时处处真诚待人,是相当困难的。有时你的真诚会被别人误解,甚至遭到别人的冷遇。也许有人还会把你的真诚看作是“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这些都会给你带来心灵与感情上的痛苦。所以,真诚往往需要时间与实践的检验。真诚不仅体现在工作上的支持与帮助,而且更体现在生活上的关怀。一个领导者如何知人并让人知己,除了工作上的了解外,更重要的是工作以外的了解。因为生活中的“领导者”才是真正的“自我”。领导者之间通过“非正式的关系”进行交往,相互了解各自的脾气、秉性、爱好,家庭生活,倾诉内心的忧虑和困扰,获得对方的理解和同情,则会增进相互间的真正了解与友谊,为真诚奠定感情基础。总之,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采取诚实的原则,领导者之间就会减少猜疑,减少矛盾,减少工作中的困难和阻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用在领导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上也是十分恰当的。

九、相互信任

信任别人和被别人信任,这是一个领导者高贵品质的表现,也是当好基层领导的高贵品质的表现。相互信任、互不猜疑是处理好同级领导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信任,一方面是自己要言必行,行必果,给对方以信任感;另一方面是要相信对方,遇事不要胡乱猜疑,更不要依据自己的臆想来推测对方如何如何。领导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可以减少许多因猜疑所浪费的时间和精力。信任是在相互间的交往中产生的,一个人只有自己行得端,立得直,才能有值得别人信任的地方,才能期望得到别人的信任。同时,信任别人,还要正确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忠言和直言,千万不要把这些话当作别人对你不信任的信息加以“反馈”,正是因为别人信任你,才敢于同你讲真话,敢于同你倾诉肺腑之言。

与同级领导相处的语言艺术

一、避免语言相撞

1.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学会理解人、尊重人,真正平等待人,让他人从自身的修养、语言、气质等方面理解自己、尊重自己,不可盛气凌人、以势压人。

2.发生冲撞时,头脑要冷静,善于克制自己,不能火上浇油,以牙还牙。必要的忍耐和退让不一定是软弱的表现,而是有教养、有气度的标志。

3.发生冲撞后,要有正确的态度,妥善处理事情。心平气和地谈心,交换意见,融通感情,避免把意见积存下来,久而久之变为成见。有些冲撞是无意的,是没有什么背景的小事,过去就过去了,不要计较,更不能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二、消除误解

同级中层领导之间为了避免产生误解,在语言交谈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讲话要慎重,尤其是严肃的事情、郑重的场合,语言表达要周密,不要出现漏洞。

2.听他人讲话,要全面、客观地理解,不能抓住细枝末节,曲解人意。

3.有话在当面讲,不要在背后议论。背后议论经人传播出去,往往变形,因而容易引起误解。

4.把动机和效果统一起来考察。不能因效果不如己愿,就推测他人居心不良,耿耿于怀。

三、摒弃偏见

领导者之间思想沟通不够,轻则产生误解,重则产生偏见(或成见)。偏见,是对人和事客观评价时所得出的不正确印象和结论。偏见,比误解的危害还要严重,必须引起警惕。

四、根除嫉妒

嫉妒是一种自我封闭、利己排他、阻碍人们发挥创造性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情绪,是保守、惰性、狭隘的反映。

嫉妒对中层领导语言沟通艺术的发挥是非常有害的,对此必须警惕,并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认识,克服私心杂念,从根本上铲除产生嫉妒心的现实基础。

2.发挥自我健康意识的作用。一般中层领导者都是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人。

与同级领导沟通的注意事项

与上级领导沟通很重要,与同级领导沟通也十分必要。人是一种不能脱离群体的高智商动物,“独木不成林”、“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一个以群体为主流的社会里,每个人的一生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必须跟各种各样的人呆在一起。学些做好同级领导的方法,比如说,当你很不幸地沦入一群虎视眈眈的同级领导当中,你又不得不在这个群体中呆下去的时候,你不妨学一学鲁迅“破帽遮颜过闹市”,把自己做人的姿态放低一点,这样每天你都会见到一大群冲着你乐、冲着你笑的好同级。

说到同级领导之间的相处,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其实,人一辈子活的就是周围那么几个人。”想想看,世界上有几十亿人,但你认识的人有多少?你经常打交道的人又有多少?家人、同事和为数不多的亲朋好友就构成了你一生中生活的“小环境”,他们对你的态度、评价几乎决定了你平日的心情的好坏和自我成就感的高低。一个“情商”较高的人应该有能力创造宜人的“小环境”,一般来说,这也是自我实现的前提之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要记住一点,凡事都不要太刻意,试图取悦于周围的每一个人是不可能的。

一般来说,中层领导者在与同级领导进行深入交流的时候,要注意以下3个问题:

1.中层领导者要做好与同级领导的沟通,必须“对事不对人”。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说:“在多数情况下,同级领导之间争论的结果只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你赢了,还是输了。为什么?如果你的胜利使同级领导的论点被攻击得千疮百孔,证明他一无是处,那又怎样?你会觉得洋洋自得。但他呢?你使他自惭,你伤了他的自尊,他会怨恨你的胜利。而且一个人即使口服,但心里并不服。最糟糕的是,转过身来,你们还要在同一个屋檐下共事。”

当然,同级领导之间有摩擦是难免的,即使对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也应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及时有效地调解这种关系。

2.中层领导者要做好与同级领导的沟通,必须克服锋芒毕露的坏毛病。

某单位有一个“小头头”,他与同级领导的关系非常紧张,同级领导责怪他太自以为是,太锋芒毕露。因为缺乏沟通,单位的正常工作近于瘫痪。听了他的苦恼后,朋友给他讲了一个“让地三尺”的故事:“古时候,一个丞相的管家准备修一座后花园,希望花园外留一条三尺之巷,可邻居是一名员外,他说那是他的地盘,坚决反对修巷。管家立即修书京城,看到丞相回信后的管家放弃了原计划,员外颇感意外,执意要看丞相的回信。原来丞相写的是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员外深受感动,主动让地三尺,最后三尺之巷变成了六尺之巷。”他听了很受启发,现在,他和同级领导相处得非常融洽,且配合默契,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宽容是甘露,是美德,它能化干戈为玉帛。如果同级领导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关系也就不会那么难处了。

3.中层领导者要做好与同级领导的沟通,一定要紧睁眼睛慢张嘴。中层领导者千万不要在不适宜的场合,随便议论同级领导分管的工作。不仅自己要做到这一点,还应教育下属做到这一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同级领导之间形成相互信任的友好和谐气氛。有的同级领导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比较前卫,许多的私事不喜欢让人知道,哪怕是最要好的朋友。他们比其他人更注意捍卫自己的隐私权,所以除非对方自己主动向你说起,你可别轻易侵入对方的这个“领地”。在他们看来,过分关心别人的隐私是没有修养的低素质行为。这就意味着你与这类同级领导在一起时,得掌握好沟通的分寸。工作中的交流,生活上的互助,都是让双方感到高兴的事,但不要介入他们的隐私,不然对方会把你看作是无聊之辈,轻视了你。

曾经有一副对联,上联是“闲谈莫论人非”,下联是“静坐常思己过”。在和同级领导沟通相处的过程中,这是一条准则。俗话说:“病从口人,祸从口出。”因此,上班工作时间,尽量少说话多做事。这样做既可以让自己多积累工作经验,又可以让繁忙的工作填充多余的时间,避免无聊时闲谈别人的是非。即使在工作之外,也不要对同级领导评头论足,但谁是谁非,心中自然明了。同级领导之间相处久了,难免磕磕碰碰,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要去计较。即使有时遇到中伤、造谣、诬蔑和陷害,也要把这种不愉快当成蛛丝一样轻轻地抹去。你要坚信,身正不怕影子斜,事情总会有水落石出的时候。

对于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同级领导,只要风波已过,绝不要再耿耿于怀,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嘛。得饶人处且饶人是最明智的抉择。更何况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过错呢?多一点反省,予人快乐,予己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