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大学时期最重要的9个决定
36496700000046

第46章 第六决定:书籍是枚“双面币”,你该选择哪“面”读?(2)

(2)笔画笔形法。首先按首字笔画排列。画数少的在前,画数多的在后。首字相同,再按第二、第三字及以后各字的笔画数排;笔画相同,再按起笔笔形排;首字笔形相同,按第二字笔形排。剩下的类推。

由于书名目录是一种字顺目录,所以检索起来,就像查字典那样,易查易检。在具体利用时,你只要记准书名,读对发音或弄清笔画和起笔笔形,就可以很快查到所需图书。

3.著者目录

著者目录是按照图书著者名字的字序组织起来的目录。它的功用就是回答图书馆有无某一著者的著作,有利于对某一著者及其著作的研究。

著者目录也是字顺目录,也是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排检法和笔画笔形排检法。

总之,要找某一方面的书时,查分类目录;要找某一本具体的书时,查书名目录;要找某人的著作时,查著者目录。不论从哪一套目录查,当找到要借的书的卡片时,你就可以去借书了。

外文书的卡片目录一般也有分类目录、著者目录和书名目录三种,具体的检索方法与中文书类似,不再赘言。

随着大学教育模式由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大学图书馆已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扩展和深入。但是,它的教育方式与课堂教学不同,图书馆是以丰富的馆藏文献、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和优雅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自主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因此,身处大学校园的学子们一定要利用好自己身边的这座知识宝库。

网络,阅读的便利通道

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可实现资源共享,可存储共享“海量”信息,是由于这两个特点而使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具备了一项强大的功能;世界各国、各地都建立了庞大的资源信息库,而这些资源信息库又可以使任何人随时随意使用,为我们的学习、工作、交流等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因此,你可以通过一便利通道进行阅读。

互联网既有利于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又有利于他们社会化的进程,既能激发其创造潜力,又能激活现代学生的思想,网络让学生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文化,接触到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和全球眼光;他们通过阅读网上大量的超文本信息,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懂得在处理复杂事物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从而改变传统线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网络还使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大大超出他们所能直接体验的生存世界,增加了信息量,这不失为一种快速阅读的有效途径。

在网络丰富的资源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有很多的资源可以免费提供给我们。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阅读和学习,不仅能节省大量的寻找时间,而且能节省一大笔购买图书的开支。一般来讲,通过网络你可以阅读如下几种信息资源:

第一,你可以通过网络进入世界各大学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或专业图书馆。不同的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不同,但一般都会提供本馆的馆藏目录。因此,你可以从作者名、篇名、主题、出版年代、出版社等多种途径查询该馆馆藏情况。比如,在北大图书馆的馆藏目录搜索中,输入“朱自清”三个字,然后点“著者”,搜索结果中就会列出若干本朱自清先生的著作。这些书的索书号、出版年代、摆放位置,以及是否。有可借书等信息都可以同时看到。如果检索的结果太多,你可以限制一下出版年代或者出版社等,进行第二次检索。利用网络检索资源比卡片目录检索要方便、快捷得多。

第二,由于许多传统的和现代的参考工具书都被搬进了网络中,因此你可以通过互联网看到成千上万的指南、手册、名录、索引等,而无须将这些大部头的工具书搬来搬去。这些电子图书较多的检索点和灵活的检索方式深受广大读者用户的欢迎。

第三,电子期刊也是非常重要的网络资源。一般比较正规,和印刷型期刊一样也由专门的出版社按期出版。根据其文献提供情况和收费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免费的和有偿使用的。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机构或高校所提供的电子期刊仅供其会员或学生、教师使用,而其他网上用户则无法使用。

第四,网络上的数据库不计其数。除了DIAILOG、STN所提供的收费商业性数据库外,也有许多免费供用户使用的数据库。除文献数据库外,还有各种如招聘求职库、征婚交友库、公司名录库、专利库、标准库等,涉及各个领域、不同专业。目前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的专利数据库在互联网上均可免费使用。

第五,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将一些非常重要的、实时性的、有参考价值的全文资料在网络上发布,随时供用户查询,例如天气预报、股市行情等。

第六,除以上信息资源外,互联网上还有很多电子公告板(BBS)、电子论坛(Discussion Group),同行们可在此展开讨论。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电子论坛,参加者大多是专家教授,内容包括新知识报导、经验交流、问题解答等。另外网上还有网络新闻组、用户组等方面的信息。

互联网上的电子期刊数量庞大,增长迅速,而且涉及诸多学科及领域。有效地利用网上丰富的学术资源,是一名优秀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今后进行各个专业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网络也是如此。长期使用计算机及网络工作、学习,会造成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落,也会弱化其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意识;同时还导致了一些学生人文精神的失落。许多学生都承认上网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困扰他们的思想。网络的各种信息真假难辨,良莠不齐。比如色情网站充斥在互联网中,并颇为猖狂。网络的成瘾性还会给一些学生带来身心危害,间接和符号化的交往形式,削弱了同他人面对面的交往机会和愿望。据调查,上网学生中20%的人有情绪低落和孤独感,与家人、朋友关系疏远。有些学生走出网络后面对不理想的社会现实,感到悲观、失落。运些负面的影响,也警示着我们要采取一种更为理性的态度来利用网络的优势进行浏览和学习。

有效阅读,让思想活跃起来

好读书不如会读书

有一个波兰女孩,她从小就爱读书,即使她读书时波兰人成了亡国奴,她仍用自己国家的语言,偷偷地学习。不管形势怎么变化,不论周围有多吵闹,她都不会分心,这个女孩就是日后的伟大科学家居里夫人。

当我们审视每一个成功人士的生命时,会一次又一次地感到,总有一股力量在左右着他们的人生,这就是知识的力量。一个人要构筑自己的知识力量需要作许多努力,但最重要的莫过于读书。

大学是我们人生阅读的大好时机,你的兴趣激发你不断地去探寻书中的知识,但是书籍多如星辰,在你短暂的一生中是无法将它完全读尽、读透的,因此,你在热爱读书的同时还应该找到合适的方法,以最高的效率猎取你想要获得的知识。

按照一般的读书习惯,我们往往是逐字逐句地去阅读,但是我国当代的作家秦牧对于阅读则另有他法,他把读书形象地比喻成“牛嚼”和“鲸吞”。什么叫“牛嚼”呢?他说:“老牛白日吃草之后,到深夜十一二点,还动着嘴巴,把白天吞咽下去的东西再次‘反刍’,嚼烂嚼细。我们对需要精读的东西,也应该这样反复多次,嚼得极细再吞下。有的书,刚开始先大体吞下去,然后分段细细研读体味。这样,再难消化的东西也容易消化了。”这就是“牛嚼”式的精读。

那么什么又叫“鲸吞”呢?他说:“鲸类中的庞然大物——须鲸,游动时俨然像一座飘浮的小岛。但它却是以海里的小鱼小虾为主食的。这些小玩意儿怎么填满它的巨胃呢?原来,须鲸游起来一直张着大嘴,小鱼小虾随着海水流入它的口中,它把嘴巴一合,海水就从齿缝中哗哗漏掉,而大量的小鱼小虾被筛留下来。如此一大口一大口地吃,整吨整吨的小鱼小虾就进入鲸的胃袋了。人们泛读也应该学习鲸的吃法,一个想要学点知识的人,如果只有精读,没有泛读;如果每天不能‘吞食’几万字的话,知识是很难丰富起来的。”

秦牧本人就是“牛嚼”与“鲸吞”同时并举、有机结合。他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报纸杂志,广博地积累知识,同时又对一些文学经典、理论著作反复研读。结果写出的作品宛如由知识的珠宝串成,闪耀着独特的光彩。

秦牧的方法可以作为我们阅读方法的一个参考,其实,读书的方法还有很多,只是因人而异,各有各的招数,各有各的套路罢了。比如,有人喜欢精读,据说这人读书,读一页撕一页,撕的标准是读完的这一页基本上记住了,他以撕掉书页强迫自己必须记住;而有人喜欢浏览,读得很快,知其大概,但面很广。

对大学生来说读书是精深还是粗广应视读书的目的而定。

专业书籍应该读之精深;为增长知识提高素质而读的书,只要读其大概就可以了,至多对那些有意义的、重点的语句多读几遍。特别是理工专业的同学读人文书籍,不必在一本书上花太多时间。这段时间读一本,那段时间读一本,久而久之对某一类的知识就知道得多了。文、史、哲、美这类书,靠的是感觉和理解。读完一本哲学书,掩卷而思,很难用几句话概括出自己的收获,但是它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你的心灵。贸易、金融、财会等实用书籍,也不宜花很多时间,因为它带有一定的专业性,不太容易钻进去,如果你没有搞这一专业,钻深了也无用。读一两本知其大概就可以,将来如果需要,再去钻研也来得及。

读书时也不一定非要硬着头皮非把一本书从头至尾读完不可。有兴趣就读,没兴趣就不读,或者放一下再读另一本书。这本书没读完,过一段时间再捡起来,也许读起来更有味。

一般说来,认识字的人都会阅读,但阅读却是大有方法、技巧可循的。会读书的人能做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不会读书的人一本书读下来却可能是腹中空空,毫无心得。

我们读书大致有以下一些目的:为了掌握某种信息;为了寻找重要的细节;为了解答某个特定的问题;为了评估你正阅读的书籍;为了应用阅读的资料;为了娱乐。针对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从而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才称得上是真正会读书的人。

会读书不如读好书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被传为“半部《论语》治天下”。他出身贫寒,来自乡间,一生没有好好读过书。因为与赵匡胤年轻时是同学,所以当了宰相。“半部《论语》”是谦虚的话,表示读书不多,只读了半部《论语》。据历史记载,碰到国家大事和重要问题不能解决时,他都要停下来,把今天不能解决的问题搁到明天。有人看到他回去以后,往往在书房里拿出一本书来看。一些人好奇,想知道这个秘密,拿出来一看,就是一部《论语》。其实《论语》中并没有冶理国家的具体方法,更没有什么政治技巧,它讲的都是大原则,但赵普却能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也是见“论语”一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之优点。因此,我们在大学中不仅要会读书,而且还要选择好书籍来阅读。

多读书、读好书是对大学生最起码的要求。现在各种各样的书籍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大学图书馆里的藏书就达几十万或几百万册。虽然说大学生读书的时间相对充裕,但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任何人也不可能达到博览群书的境地。因此应该在最大限度多读书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地读好书。

我们不仅要选择好书来读,而且还要对书中的知识有选择性地采纳,即所谓取其精华。鲁迅先生说得好:“学习知识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所以,我们应尽量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根据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和人生规划有目的地多涉猎一些自己感兴趣或与所学专业交叉学科领域,甚至是距离很远学科的书籍,使自己的知识成为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精细的系统!

从前,有一位老人,非常有钱,也非常有知识。

老人在临终的时候,把两个儿子叫到自己的床前,说:“我很快就要死了,我希望你们将来能够独立生活,家里的东西,你们俩分吧,想要什么就说吧。”

大儿子说:“我希望能够继承你的遗产。”

二儿子说:“既然哥哥要了钱,那么我就要父亲的书吧!”

于是,两个儿子分别继承了父亲的遗产与书籍。

许多年后,选择继承父亲遗产的那个儿子,因挥霍无度而成了沿街乞讨的乞丐,而继承了父亲书籍的那个儿子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他经过十几年的苦读与努力,成了一名知识丰富的学者,并受到了国人的敬重。

人生不可无书相伴,即使有再多的财富也难抵你对知识的渴求。在学生时代我们应多读一些经典书籍,这不仅可以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更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增强为人处世的能力。现在许多大学生的书包里装的除了教科书外,很少有一些享誉世界的名著。

经典书籍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们有的经历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时间的考验,有的则在人间广为流传,有的成为现代歌剧、寓言的范本。它们之所以流传下来,本身就证明了它们具有一般书籍所不具有的巨大实用价值和阅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