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性格决定命运全集
36496500000014

第14章 小心你的性格毁了你(1)

缺陷性格也使你的人生充满缺陷

所谓性格障碍,是指人们在自我开放中常常出现的气质障碍和性格障碍,如抑郁质的人易表现孤僻乖戾、不善交际的弱点,黏液质的人易表现优柔寡断、缺少魄力的弱点,以及多血质的人缺乏毅力,胆汁质的人办事武断、鲁莽等弱点。这种性格障碍的具体症状是:表面上他们仍过着正常人的生活,但深入接触后,便会发现这些人很怪。比如与人开始接触时还客客气气,一旦熟悉后就经常过度亲密或过度要求对方,甚至动不动就发怒。

这种人还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就是一会儿跟别人非常亲密,一会儿又突然转变方向,怒目相视,从一个极端跳向另一个极端。有性格障碍的人不会体谅别人的感觉和心情,非常自私任性,也因此面临着自我统一困难及心理混乱的问题。此外,他们缺乏信心,经常处于情绪不安定状态。

卡利斯丁说过一句名言:“在诸多的成功因素中,性格是最重要的。”成功者必然有他成功的理由,而且成功者的成功固然是与他良好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倘若一个人的性格存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那么,他的人生也必将受到这些性格缺陷的影响,甚至,在关键的时刻,这些性格缺陷会对人生起决定性的作用,成为阻碍我们发展和成功的绊脚石。

正如良好的性格能成为人生走向成功的助推器一样,缺陷性格也能成为人生走向成功的挡路虎。例如:

有自我毁灭性格障碍的人是很可怕的,他们特别容易出现自杀等冲动性的自我毁灭行动。虽然基本上他们并不是真正想死,但还是经常造成无法挽回的身体损害。另外,有这种性格障碍的人,会为了逃避现实而滥用药物或酗酒、乱性、浪费金钱、过度饮食或拒食,有意用外物伤害身体。有的人甚至故意违反交通规则,引发交通事故。

而有着自卑性格障碍的人由于在意识层次上无法掌握自己,无法给予自己适当的评价,因此产生心理的不安定。这种不安定,也就是自我同一性、自我认同发生障碍,可能导致行动与感情出现异常。这种人由于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有什么长处、什么短处,所以无法让自己得到定位和认同。换句话说,他们的自我形象非常破碎,无法统一,因此陷于不安。有时会突然出现夸大妄想的行为,借此提高自己的价值,让心理获得稳定。但有时这种自我防卫的做法露出马脚,反而让当事人更加无助和茫然。

就性格本身而言,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每一个人都同时具备好几种性格,甚至有些性格会矛盾地共存,而每种性格都有其一定的优缺点。如果我们想获得人生的成功,那么首先就应该从克服性格中的缺陷开始。

狭隘性格:中了恶魔的诅咒

狭隘的人,其心胸、气量、见识等都局限在一个狭小范围内,不宽广、不宏大。心胸狭隘的人,他们只听得好而听不得坏,只能接受成功而不能接受失败,稍遇挫折、坎坷和不如意,就出现过激行为,导致对自己、对他人的损害,给家庭、社会带来损失。

年轻男女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形成狭隘心理,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交往,成为身心发展的障碍。心胸狭隘的人的眼中是容不下一粒砂的,他们总是喜欢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总是拿自己与他人比较,一旦发现别人比自己强,他们就受不了,他们就会想方设法让他人跌下阵来,因此,一个心胸狭隘之人由于他气量狭小,往往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极易与人发生矛盾、甚至冲突,具体表现为:

1.思想狭隘、认识偏激

有人把思想狭隘、认识偏激比作青蛙的坐井观天是十分贴切的。这种人是指把自己的见识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里,眼界不能放开,思路不能展开,只凭以往的(或传统的)心理暗示和经验来观察、分析问题。

具有这种性格的人,一般是思想守旧,性格固执,眼界狭窄,缺乏全面的文化修养,看问题片面,只能从主观角度偏激地认识和分析问题,而不能看到问题的另一面。

这种性格的后果,如果是普通的人,只是对某些现象品头论足,有点偏见倒也无妨,至多是他自身或家人因他思想狭隘而受到损失;如果是握有一定权力的人,那就将危及他所主管的部门,甚至更大范围,给事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可见思想狭隘、认识偏激所造成的危害之严重了。

2.行为狭隘、交往面窄

狭隘和自私如同“孪生姐妹”。狭隘的人把目光投向自己,他们唯我独尊、固执己见,时时处处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在交往中更是极力排斥“异己”,其结果落得个门庭冷落。心胸狭隘之人容不下别人比自己强,嫉妒超过自己的人,他们只愿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往,其结果导致自负心理的增强和交际圈的大大缩小,随之而来的是孤独、寂寞和空虚的困扰。而孤僻、猜疑等不良心态是形成心胸狭隘的主要因素。

狭隘的性格一旦形成,将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一个再优秀的人,若他的心胸狭隘,容不下他人,接受不了他人,那么,这个人一定难成大器,就算他已小有成就,而终有一天,这些小小的成就也会因为他的狭隘性格而毁于一旦。明朝宰相李善长就是因为性格狭隘而自酿人生悲剧。

宰相肚里能撑船,确实是至理名言。明朝宰相李善长虽功劳赫赫,荣登宰相宝座,但因其狭隘性格,终落得个被逼自杀,家属70余人被赐死的结局。还是刘伯温对李善长掐算得好:“志大量小,后事难料。”

李善长,字百室,公元1314年生,凤阳人。李善长出生于衣食无忧的小地主家庭,早年读过一些书,虽不能说精通文墨,但却懂得治乱之道。他为人很有心计,也很能干,在地方上颇有威望。据记载,他从小就有雄心大志,想干一番事业。

早年的他就跟从朱元璋,从朱元璋的幕府记室长开始便尽心尽力、忠谨之至,并最终得到了朱元璋无比的赏识和信任。当然,李善长也确实非常有才能,能文能武,并且屡屡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正式宣布登基,国号大明,李善长主持了整个仪式。至此,李善长由刀笔小吏而成为开国功臣,封为开国辅运韩国公,同时赐以铁券,可免死罪两次。在封赏的诰命上,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功劳作了如下评价:“东征西讨,目不暇给;尔犯守国,转运粮储,供给器杖,未尝缺乏;剔繁治剧,和辑军民,各靡怨谣。昔汉有萧河,比之于尔,未必过也。”

可见,当时朱元璋对李善长的评价是相当高的。然而,李善长随着职位的升高和权势的增强,其性格中的狭隘性也逐渐体现出来,并最终害人害己。

开国以后,李善长曾任丞相,势力很大,其亲信中书省都事李彬犯有贪污罪,当时由任御史丞的刘基调查这件事,李善长多次从中说情、阻挠,最后,刘基还是奏准了朱元璋,将李彬杀死。李善长怀恨在心,就阴设计谋,令人诬告刘基,自己还亲自弹劾刘基擅权,结果刘基只得回家避祸。参议李饮冰、杨希圣对他有冒犯之处,李善长就罗织罪名割了杨的鼻子和李的胸乳,导致二人一残一死。

这倒还罢了,他培植淮人集团的势力,将一个知县出身的胡惟庸一手提拔为丞相,后来胡惟庸擅权不法,贪污受贿,弄得朝野皆怨,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反对。由于朱元璋用法残酷,胡惟庸恐怕被杀,就秘密组织了一场谋反活动,企图把朱元璋骗出宫来杀掉。谋反败露后,故惟庸一党被株连杀死的有3万多人。李善长既是胡惟庸的故旧,又是他的推荐者,还与他有亲(李善长之弟跟胡惟庸是儿女亲家),本当连坐,朱元璋念他是开国勋臣,便免死贬谪,后来还是以星相之变须杀大臣为借口赐死了李善长。李善长死时77岁,所有家属70余人,也尽行赐死。

李善长以功始而以罪终,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有代表性的,别说朱元璋对开国功臣大加杀戮,就是换一位“仁慈”的开国皇帝,像李善长那样性格狭隘、居功自傲、擅权自专,也必定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刚愎性格:众叛亲离终败北

刚愎自用的人往往都把自我看得很重,进而忽略了他人的存在。他们认为:自我就是“我得第一”,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在他们的心目中,个人利益是至高无上的。这些人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喜欢一意孤行,做事情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刚愎自用型性格与刚毅型性格乍一看上去有着表面的相似性。其实不然,具有刚愎性格的人往往把自己看得很重,在他们的视野内,没有可以与自己相提并论的人,他们中的很多人确实有才华、有能力,但他们不求进步,最终导致失败的命运。恃才傲物是他们的显著特征,他们自视甚高,不愿与别人交流,故步自封,最后难免出现悲剧性的结局。许多刚愎自用型性格的人都是曾有过很大贡献的人,但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的功勋卓著,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最终也难逃悲惨的结局。

关羽正是这种性格的典型代表。他一生战功赫赫,对刘备忠心耿耿,始终不渝;智勇盖世,过五关斩六将,屡战屡胜,所向无敌。但这些优点也导致了他刚愎自用的性格特征。“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正是关羽傲慢自大的性格使他忘乎所以、目中无人,才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而在历史长河中,由于性格上的刚愎自用而最终导致人生的失败,甚至命运的悲惨的人又何止关羽一个呢?提起楚汉相争中的西楚霸王项羽,相信没有人不为他的四面楚歌及乌江自刎而深感可惜,而项羽这个人的死却死得那样的刚愎自用,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将他刚愎的性格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展露无疑。

项羽是刚愎自用的,他的刚愎自用还带着一些优柔寡断。因此,虽然他英勇顽强、所向披靡,堪称英雄,但仍然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他的性格注定了他失败的命运,所以,楚汉相争,在一定意义上是性格之争。

在楚汉相争的初期和中期,刘邦实际上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然而,项羽最终却失败了。项羽失败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说是性格悲剧。

刘邦虽然是个流氓,但他的性格中有许多别人无法比拟的好处,这种性格使他善于听信忠言,能够使用人才,为了大事可以不惜一切代价。项羽虽然是个英雄,但是,他的性格中有着致命的弱点,那便是:刚愎自用。而刘邦正是利用了他的刚愎自用的性格弱点战胜了他,并最终夺得了天下。

秦末农民战争中,刘邦和项羽是两支反秦武装的领袖,他们是战友,也是同盟军。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进据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后,接受张良等人的劝告,与当地的百姓“约法三章”,由此收买了当地百姓的民心。同年12月,项羽在经过巨鹿的浴血苦战消灭秦军主力后,率诸侯兵西抵函谷关。一看关门紧闭,又听说沛公已定关中,当即大怒,命黥布等人攻破函谷关,大军蜂拥而上,进驻鸿门。

被项羽率为亚父的范增此时已看出了汉邦的野心,于是劝项羽于次日清晨消灭刘邦的势力。项羽有兵四十万,号称百万;刘邦仅有十万,自然无法与项羽抗衡。正在这一紧要关头,项羽的叔父项伯连夜将实情告诉张良。项伯和张良原是好朋友,所以劝张良赶紧脱离刘邦,不要一起送死。张良认为“亡去不义”,反而拉着项伯一起见沛公。刘邦立刻与项伯结成亲家,并听从项伯的建议于次日清晨到鸿门向项羽请罪。

次日清晨,沛公早早赶到鸿门,向项羽面谢,一番话语让项羽顿时犹豫不决,最后只得设宴接待刘邦。

在宴席上,范增好几次用眼睛示意项羽攻击沛公,项羽却毫无反应,范增只好离席找到项庄,对他说:“君主为人优柔不决,你进去以剑舞,寻找机会杀掉刘邦,不然,我们都会成为他的俘虏。”项庄于是入席敬酒,并借口“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随即拔剑起舞。项伯心知项庄舞剑,其意在杀沛公,遂起身对舞,以自己的身体翼蔽沛公。在营外担任警卫的樊哙急闯进来,大声责备项羽说:“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皆心疑大王也。”一番话,说得项羽无言以对。过了一会儿,沛公起身如厕,招樊哙出,将车骑随从留下,自己骑马,樊哙等人步行小道返回汉营,让张良对付项羽。项羽问沛公哪里去了,张良回答说,怕将军有意责备,故不辞而别,让我代为献上玉璧,项羽接受了这一礼物。张良又将玉斗献给范增。范增愤然撞碎玉斗,起身说道:“从今往后,我们都成了刘邦的俘虏。”

果然不出范增所料,不久,刘邦便利用项羽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多疑的性格弱点,对他进行反间计,用一系列的计谋让他身边的忠臣良将一个个弃他而去,并最终落得了“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下场。

与刘邦相比,项羽的确具有更多的英雄特征。他勇猛善战、不畏艰难、性格直爽、恩怨分明、爱惜属下、讲究道义,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美誉,但他的这些性格特征皆被他的刚愎自用抹掉了。他没有刘邦的柔韧、冷静、果断和博大,更没有刘邦的雄才大略,所以他中了刘邦的反间计,失去了一个个得力的助手和忠臣。

楚汉相争的这场性格之战就在项羽乌江自刎之时落幕了,但结果是一开始就注定的,项羽就这样因为刚愎自用而未能成为真正的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