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也可以成为亿万富翁
36495700000004

第4章 你为什么不是亿万富翁(3)

王衍这个例子,证明世上真有恨钱的人,恨钱恨到了什么地步呢?恨到了身不触钱、口不言钱的地步。到了他这种地步,恨钱就不足为奇了。而像王衍这样清高的所谓“名士”,后代不绝如缕,并成了高雅文人士大夫的一种美德。对于他们,穷困恰恰成了自己道德操守高洁的象征,他们欣赏穷、赞美穷,尽管内心有出于无奈的成分,但表现出的却是对富有、钱财的仇视。

可是一般的百姓却没有这样的高洁心灵,他们更关注油盐酱醋,但是“安贫乐道”这个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灌输给穷人的穷思维却一直在大多数人心目中长期驻守。于是,快乐的穷人们也到处都是。

每个人都是他自己命运的设计者和建筑师。——约翰·D·洛克菲勒

穷人的8种错误行为

穷人贫穷的思维模式决定了穷人的行为模式,他们的行为很极端、保守、盲目,而工作起来又一味瞎忙,根本就不注重效率。穷人的错误行为模式又从另一个层面上决定了他们注定贫穷。

总结起来,穷人的错误行为模式可以分为8种。

一、轻信盲从,爱中圈套

穷人往往都很好“骗”,他们也很轻信,认为其中有利可图,结果往往受骗上当,悔之晚矣。

穷人由于贫穷,对财富的渴望比较强烈,有时竟对飞来横财想入非非。在报纸上经常能看到有些街头骗子用“飞牌”、“易拉罐”、“祖传古董”行骗的新闻,而那些上当的多半是穷人。穷人“穷”怕了,又没致富的门道,街头骗子正是看中了穷人的这种心态。富人们大多久经沙场,早就练出火眼金睛,街头骗子的那些下三流骗术自然奈何不了他们。

蛋生鸡、鸡生蛋……穷人们还喜欢纠缠于这样的寓言。有的穷人做小生意赚了,便想着把所有的本钱投进去做更大的生意;有的穷人初进股市,一不小心捡了芝麻,便向亲朋好友借来资金投进股市,想着抱个大西瓜……他们幻想着几个回合下来,赚他个盆满钵盈。想是想了,可是现实呢?天下偶尔会掉下来馅饼,但掉下的馅饼不会总砸在一个人身上。

人是有欲望的,正因为有欲望,才能培养出上进心,然后一步步地努力前进。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欲望的历史,并不为过。

但是,欲望超过限度便是贪婪。穷人的贪婪并不比富人差,甚至要强烈得多,一旦遇到捞钱的机会便会不择手段,尽全力而为之。然而,被贪婪所充斥的大脑又难以辨别方向,于是往往像鱼儿一般上钩。正应了席勒的一句话:“贪者终至一无所得。”

凭自己的劳动赚取财富,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欲望能使人产生上进心,不断努力进取。经过努力所得到的财富是可贵的,而不择手段获得的财富,只会使人性堕落。

穷人原始积累本来就难,被“贪”打倒一次,可能一生再也翻不过身来。

二、害怕创业,依靠单位

大多数对建立财富有相同思维的人,就是希望找一份工作,认为那是建立财富的一种显而易见的方式。如果打工者想建立更多的财富,他们会寻求晋升,或者找另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或者加班,或者找第二甚至第三份工作。

他们也许改变了工作,但是他们没有改变思维,正是由于他们的思维方式并没有改变,所以许多人虽然更加努力地工作,却没有获得财务自由。因为他们是给老板和公司创造财富,而不是给自己创造财富。要知道,通过打工者的努力,创造财富的是老板而不是打工者。

联合国的一个调查发现,现在美国人的工作时间比任何其他工业国家更长,包括被称为工作狂的日本人!

不幸的是,对于打工者而言,延长工作时间不等于创造更多的财富。《今日美国》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半数美国工人的银行存款不足2500美元。当工人们被问及他们失去工作后多久会没有钱支付账单时,54%的工人的回答是“3个月或更短”。

如果你想通过更努力地工作创造财富,那你就找错地方了!打工没有错,许多人都需要打工,富人在刚开始时也需要打工,但那是他们创业前的一种过渡,而不是长久的选择。无论是谁,都不能仅仅依靠打工的薪水来使自己获得财务自由!

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工作的意义就是比破产强一些。”大部分人都按照他们的方式生活,这个方式就是干活挣钱,支付费用,所剩无几。

还有一种可怕的管理理论这样说:“工人付出最高限度的努力工作以避免被解雇,而雇主提供最低限度的工资以防止工人辞职。”

好比农业时代的地主和佃农。佃农没有土地,替别人耕种,得到很少,永远都是穷人,因为你不是土地的主人。拥有自己土地,播种、收获,你才能致富。

打工者也是如此。在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打工者不是企业的拥有者,没有机器、设备、厂房、自然资源,只是为企业主去工作,而自己却无法致富。

在中国历来有平均主义传统,“不患寡,患不均”,习惯了在大锅里舀饭,谁碗里多了一勺,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靠工资吃饭的人,要想靠在单位里和别人拉开档次来提高收入是不现实的。据专家研究,现在一般企业基本工资最高与最低标准相比,相差仅为3倍左右;机关单位最高工资仅是最低工资的428倍(不含工龄工资);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最高与最低标准相比只有281倍(不含工龄工资)。

比起国外大企业的CEO动辄就高达数亿美元的年收入,中国任何一个企业管理者的收入都是小儿科,年薪上亿美元,这在中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在西方,CEO们被戏称为“文明世界的掠夺者”。在美国,管理者和一般工人的收入差别可以达到上千万倍,而在中国,无论你怎么奋斗,如果靠工资,只能是比同事略高一筹。

如果单位是个好单位,这种比同事略高的收入也算不错了。如果单位不景气,这种略好就只够活命。最好的单位是那种具有垄断权的单位,既不担心下岗,又不担心过劳,日子一到就只管上财务室领钱,逢年过节还可以拿个红包。

但也仅限于此而已,你的一切都将被拴在你的单位里,你的一切聪明才智都将在别人的土地上随时间的消逝而荒废,就此而碌碌一生。

三、混在穷人圈,不愿交富朋友

每个人都有一个生活环境,环境和命运息息相关。

穷人喜欢生活在穷人中间,久而久之,心态成了穷人的心态,思维成了穷人的思维,做出来的事也就是穷人的模式。穷人身边都是穷人,每天谈论着打折商品,交流着节约技巧,虽然有利于训练生存能力,但穷人的眼界也就渐渐囿于这样的琐事,而将雄心壮志消磨掉了。

穷人羡慕富人,但又对富人有种天然的抵触,他们在谈论富人时就难免用一种讥讽的语气,并且在内心藏起一把手术刀,随时准备着解剖富人的丑陋,以便让自己的优秀凸现出来。生活在穷人中间,很难对富人有一种理性的认识,更难用平和的心态去向富人们学习。

穷人也有自己的智慧,但那更多是在生存的层面上。一个生活在穷人堆中的穷人,要想跃上富人的台阶,必须先和自己这个阶层说拜拜。

但穷人不愿意,同富人交朋友需要一定的自信、需要一些技巧,甚至有些时候还需要降低一些自尊,摆脱虚荣心的干扰,低声下气地去向富人请教。所以穷人不愿意。有时穷人想通了、愿意了,却没有门路去和富人交往,那就另当别论了。没有门路可以去创造门路,但如果你的心态没有改变过来,依旧抱着不愿意,那就只能永远做穷人了。

四、坐等运气降临

在英国,有这样一则寓言:

伊塔几天一直坐在他的地边而不挖已经成熟的土豆,他的邻居安第问他为什么不干活,伊塔说:“我不用受累,我的运气好极了。有一次我正要砍几棵大树,忽然一阵飓风把大树刮断了。又有一次我正要焚烧地里的杂草,一个闪电把它们全烧光了。”

“噢,你的运气真不错,那你现在在干什么呢?”安第问。伊塔回答说:“我在等地震把我的土豆从土里面翻出来。”

这个故事和中国的守株待兔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想而知,那些成熟的土豆直到烂掉了也不会被地震翻出土来。

李彦从念大学的时候起,就一直梦寐以求地想当电视节目主持人。

她觉得自己具有这方面的才干,因为每当李彦和别人相处时,即便是陌生人也都愿意亲近她并和她长谈。

她知道怎样从人家嘴里“掏出心里话”。她的朋友们称她是他们的“亲密的随身精神医生”。

李彦自己常说:“只要有人愿给我一次上电视的机会,我相信一定能成功。”

但是,她为达到这个理想而做了些什么呢?什么也没做!

李彦在等待奇迹出现,希望一下子就当上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这种奇迹当然永远也不会到来。因为在她等奇迹到来的时候,奇迹正与她擦肩而过。

坐着等待是穷人的通病,他们从不肯自己去行动、去追求。

人们创业创富和成功,当然需要一些运气,但运气不是创富的唯一和首要条件。

许多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肯定会告诉你,财富的增加需要冒经济风险、努力工作、有教养、要执著等条件和因素。然而,还有约八分之一的百万富翁相信,运气是解释他们在经济上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高净资产与百万富翁所谓的运气之间存在着某种很有趣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