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也可以成为亿万富翁
36495700000020

第20章 创业和创新是致富必走的两条道路(5)

创业所需的内部文化环境包括相互信任、核心人物、共同的信念。创业者所需的外部环境,如社会对创业者的理解和支持,政府以种种社会资源支持创业者,等等。只有适宜的文化环境方可保障创业自由。在创业之前就把事业发展的规划全想明白,经过反复论证是不现实的,如果全想明白了,可能机会已有人抢先了。创业时的环境往往大多数人不看好,这给少数看好这些业务的人以机会。这时用常规的方法去论证,往往会得出结论说这个业务将会失败。

创业需要有创意的想法,但创意不等于创业,创意属于意识范畴,创业属于实践范畴。创业至少需要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经验、管理等因素中的二三项,否则贸然去创业,只有失败一条路。争取和利用资源,才能力争创业成功。

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在街道上挤来挤去不会有所作为。

——布莱克

远见卓识是富人的标签

曾经有这样一则故事:

三个年轻人一同结伴外出,寻找发财机会。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他们发现了一种又红又大、味道香甜的苹果。由于地处山区,信息、交通等都不发达,这种优质苹果仅在当地销售,售价非常便宜。

第一个年轻人立刻倾其所有,购买了10吨最好的苹果,运回家乡,以比原价高两倍的价格出售。这样往返数次,他成了家乡第一个万元户。

第二个年轻人用了一半的钱,购买了100棵最好的苹果苗运回家乡,承包了一片山,把果苗栽种。整整3年时间,他精心看护果树,浇水灌溉,没有一分钱的收入。

第三个年轻人找到果园的主人,用手指着果树下面,说:“我想买些泥土。”

主人一愣,接着摇摇头说:“不,泥土不能卖。卖了还怎么长果树?”

他弯腰在地上捧起满满一把泥土,恳求说:“我只要这一把,请你卖给我吧,要多少钱都行!”

主人看着他,笑了:“好吧,你给一块钱拿走吧。”

他带着这把泥土返回家乡,把泥土送到农业科技研究所,化验分析出泥土的各种成分、湿度等。接着,他承包了一片荒山,用整整3年的时间,开垦、培育出与那把泥土一样的土壤。然后,他在上面栽种了苹果树苗。

现在,10年过去了,这三位结伴外出寻求发财机会的年轻人命运迥然不同。第一位购苹果的年轻人现在每年依然还要购买苹果运回来销售,但是因为当地信息和交通已经很发达,竞争者太多,所以赚的钱越来越少,有时甚至不赚钱反而赔钱。第二位购买树苗的年轻人早已拥有自己的果园,因为土壤的不同,长出来的苹果有些逊色,但是仍然可以赚到相当的利润。第三位购买泥土的年轻人,他种植的苹果果大味美,和山区的苹果不相上下,每年秋天引来无数购买者,总能卖到最好的价格。

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在讲远见,最有远见的第三个年轻人赚取了最多的钱。

每个创富的人都是必须拥有远见,以使你的决策能让你从中获取利益,赚取钱财。

亚吉波多曾这样评价洛克菲勒:“洛克菲勒能比我们任何人都看得远,他甚至能看到拐弯过去的地方。”

19世纪80年代中期,当宾州的油田由于疯狂的开采而趋向枯竭时,蕴藏量更大的俄亥俄州的油田正在开发起来。

当时新发现的利马油田,地处俄亥俄州西北与印第安交纳东部交界的地带。那里的原油有很高的含硫量,反应生成的硫化氢发出一种鸡蛋腐败的难闻气味,所以人们都称之“酸油”。没有原油公司愿意买这种低质量的原油,除了洛克菲勒。

当洛克菲勒提出自己要买下油田的建议时,几乎遭到了标准石油公司执行委员会所有委员的反对,包括亚吉波多、普拉特和罗杰斯等。因为这种原油的质量实在太低了,每桶只值015美元,虽然油量很大,但谁也不知用什么方法才能对它进行有效的提炼。只有洛克菲勒坚持有一天会找到炼去高硫的方法。亚吉波多也说,如果那儿的石油提炼出来的话,他将把产生出来的石油全部吞进肚子。不管亚吉波多怎么说,洛克菲勒总是固执地保持沉默。亚吉波多最终失望了,他当即表示将他的部分股票以每一美元减到85美分出售。

面临着非此即彼的选择,执行委员会同意了。标准石油公司第一次以800万元的最后价格购买了油田,这是公司第一次购买产油的油田。

洛克菲勒始终是乐观的,美孚托拉斯的前景如此辉煌,他的乐观简直变成了如痴如狂。他从自己的腰包里掏出300万美元,让一位颇有名气的化学家——德国移民赫尔曼·弗拉希来研究一种可将石油中的硫提取出来的方法。

弗拉希一头扎进了实验室。洛克菲勒不懂科学,但知道科学家的工作是不能受到干扰的。对弗拉希的要求,他一概有求必应。用于研究的经费是巨大的,几万美元维持几个月时间就算不错了。弗拉希提炼利马石油的工作进展缓慢,研究费用却持续地迅速增高,从几万美元增加到几十万美元。美孚公司的巨头们再次开会,讨论是否立即放弃利马石油,把准备投到那儿的资金抽往别处。亚吉波多以胜利者的姿态,幽默地对洛克菲勒说:看来他已经没必要喝光提炼出来的利马石油了。他为自己转让股票的行为而感到庆幸。

然而,洛克菲勒仍以微笑作答,对大家的提醒不置一词。

利马石油的价格,在两三年内一跌再跌。到1888年初,它已跌到每桶不到2美分,拥有利马油田股票的人纷纷抛出,并自叹倒霉。

弗拉希的工作没有中断,他常常通宵达旦地待在实验室里。研究工作其实已有了些眉目。当洛克菲勒询问他究竟有多大把握时,弗拉希谨慎地回答:至少有50%以上的把握。

于是,洛克菲勒不再说什么。他命令手下到交易所收购那些廉价抛售的利马石油股票,他要干就要干到底。

事实证明洛克菲勒是正确的。一段时间以后弗拉希的研究成功了,他找到了一种完善地处理含硫量过高的利马油田的脱硫法,并因此获得专利,这种方法从此就被称为弗拉希脱硫法。

利马油田的股票价格迅速上涨,短短的时间就上涨将近10倍。洛克菲勒收进的那些股票又赚了一大笔。

正是洛克菲勒的远见卓识使他赚了这笔钱。

要成为成功的商人,就要有敏锐的心思,可以预知未来的情势,不要眼光短浅,只贪眼前的蝇头小利,那样的人永远只能跟在人们后边,赔钱是肯定的。

纵观历史,预测人类的行为,显然比预测天气更容易。

智者切面包时,计算10次才动刀;倘若换成愚者,即使切了10下也不会测量估算一下,因此切出来的面包,总是大小不一或数量不对。这就是智者和愚者做事时思考模式的不同。

华尔街的金融巨子摩根也是那种善于把握变化趋势,具有非凡洞见和远见卓识的少数人之一。1871年,普法战争以法国战败而告终,法国因此陷入一片混乱,既要赔德国50亿法郎的巨款,又要尽快恢复经济。这一切都需要钱,而法国现政府要维持下去,就必须发行25亿法郎的国债。面对如此巨额的国债,再加上一个变数颇多的法国政治环境,法国的罗斯查尔德男爵和英国的哈利男爵(他们分别是两国的银行巨头)不敢接下这笔巨债的发行任务,而其他小银行就更不敢了。面对风险,谁也不敢铤而走险。这时,摩根敏锐地感到:当前的环境,政府不想垮台就必须发债,而这些债务将成为投资银行证券交易的重头戏,谁掌握了它,谁就可以在未来称雄。但是,谁又敢来冒这个险呢?摩根想到:能不能将华尔街各行其是的各大银行联合起来?

把华尔街的所有大银行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规模宏大、资财雄厚的国债承购组织——“半迪加”,这样就把需由一个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分摊到众多的金融组织头上,无论在数额上,还是所承担的风险上都是可以被消化的。摩根这套想法从根本上开始动摇和背离了华尔街的规则与传统。不,应该是对当时伦敦金融中心和世界所有的交易所投资银行的传统的背离与动摇。当时流行的规则与传统是:谁有机会,谁独吞;自己吞不下去,也不让别人染指。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阻隔,相互猜忌,互相敌视,即使迫于形势联合起来,为了自己最大获利,这种联合也像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各投资商都是见钱眼开的,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不顾信誉,尔虞我诈。闹得整个金融界人人自危,提心吊胆,各国经济乌烟瘴气,当时人们称这种经营叫海盗经营,而摩根的想法正是针对这一弊端的。各个金融机构联合起来,成为一个信息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的稳定整体。对内,经营利益均沾;对外,以强大的财力为后盾,建立可靠的信誉。摩根坚信自己的想法是对的,摩根凭借过人的胆略和远见卓识看到:一场暴风雨是不可避免的。

正如摩根所料想的那样,他的想法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华尔街乃至世界金融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说他“胆大包天”、“是金融界的疯子”,但摩根不为所动,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他在静默中等待着机会的来临。后来的事实无疑证明了摩根天才的洞察力,华尔街的辛迪加成立了,法国的国债也消化了。摩根改变了以前海盗式的经营模式,后来又积极向银行托拉斯转变。华尔街无疑从投机者的乐园变成了全美经济的中枢神经,而摩根及其庞大的家族也成了全美最大的财团之一。

我们知道,预见性想像对创富成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一个错误的决策往往与其预见能力不足有关,而一个正确的预见则可以帮助你快速获得财富。曾一度令整个欧洲疯狂的联邦德国“电脑大王”海因茨·尼克斯多夫就是以其超前想像先声夺人而取胜的。

海因茨原在一家电脑公司里当实习员,只是搞一些业余研究,还常常不被采纳,于是他自己外出兜售,得到了一家发电厂的赏识,预支了他3万马克,让他在该厂的地下室研究两台供结账用的电脑。1965年,他获得了成功,创造出了一种简便、成本低廉的820型小型电脑。由于当时的电脑都是庞然大物,只有大企业才用得起。因此,这种小型电脑一问世,立即引起了轰动。他为什么要搞这种微型电脑呢?他自己的回答是:“看到了电脑的普及化倾向,也因此看到了市场上的空隙,意识到微型电脑进入家庭的巨大潜力。”在其富于想像的大脑中,他甚至“看到”每个工作台上都有一台电脑。可以说,正是这种预见和想像使他获得了成功,并成为巨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