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
36486700000023

第23章 把握市场交易的内在规律(18)

替代效应在生活中非常普遍。我们日常的生活用品,大多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萝卜贵了多吃白菜,大米贵了多吃面条。一般来说,越是难以替代的物品,价格越是高昂。比如,产品的技术含量越高价格就越高,因为高技术的产品只有高技术才能完成,替代性较低,而馒头谁都会做,所以价格极低。再如艺术品价格高昂,就是因为艺术品是一种个性化极强的物品,找不到替代品。王羲之的《兰亭序》价值连城,就是因为它只有一幅。

当2008年猪肉价格暴涨后,许多市民增加了其他涨价较少的肉类食品的消费比例,其实这就是替代效应在发挥作用。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具有这样的智慧:当我们发现某种经常使用的消费品涨价后,往往会选择价格更为便宜的商品。

2008年7月宝洁正式启动了旗下产品的第二轮提价,护舒宝、帮宝适等系列产品涨幅达10%左右,创近年新高。如潘婷200毫升装洗发水,从15元左右涨至约18元;玉兰油400毫升装沐浴乳从21元涨至约24元。联合利华也紧随其后,力士洗发水、香皂,夏士莲香皂、中华牙膏等价格上涨10%—15%。

大品牌洗化用品结伴涨价,引起一些消费者的抱怨和抵触,部分未涨价的国产品牌成为其选择的替代品。在这些国外大品牌宣布涨价后的一个月内,来自家乐福的销售数据显示,大品牌洗化用品销售并不理想,但国产品牌却逆势上扬,如六神、霸王、匠人等洗发水、沐浴露,以及雕牌、立白等洗衣粉及皂类。

还有其他的情况出现,比如在“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人们对国产奶粉的不信任感急剧增加,在当时他们不愿意喝国产奶粉,这时应该寻找哪些替代品呢?聪明的人们找到了七种牛奶的替代品:燕麦粥、豆浆、生牛奶、羊奶、水牛奶、奶糊、椰奶等。

其实,在我们的工作中,替代效应也是在发挥作用。那些有技术、有才能的人在企业里是香饽饽,老板见了既是加薪,又是笑脸,为什么?因为这个世界上有技术、有才能的人并不是很多,找一个能替代的人更是不容易。而普通员工,企业很容易从劳务市场上找到替代的人,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你不愿意干,想干的人多的是。对于别人的薪金比自己高,不要吃惊和不平,只要使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自己的待遇自然会提上来。

替代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认识并能充分利用这种效应,做一个聪明的经济人。

物价涨跌中的的消费决策——收入效应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种影响:一是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二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这两种变化都会改变消费者对该种商品的需求量。

例如,在消费者购买商品X和商品Y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商品 X 的价格下降时,一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名义货币收入不变,但是现有的货币收入的购买力增强了,也就是说实际收入水平提高了。实际水平的提高,会使消费者改变对这两种商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这就是收入效应。

另一方面,商品X价格的下降,使得商品X相对于价格不变的商品Y来说,较以前便宜了。商品相对价格的这种变化,会使消费者增加对商品X的购买而减少对商品Y的购买,这就是替代效应。

总之,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即:

总效应 = 收入效应 + 替代效应

按照一般的消费理论,引起消费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不管是发生了收入效应还是替代效应,还是两者同时都发生了,总之,由于这两种效应的作用,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时,其购买量会增加,反之当价格上升时,其购买量会减少。这是人人凭生活经验就可以感受到的需求规律。

显然,依靠商品价格的下降提高消费不是消费增长的长期可持续源泉。因此,提高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关键是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政府对落后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补贴,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新配置的政策无疑是正确的,但对于提高整体消费还是远远不够的。

我国消费长期低迷的症结不是老百姓热衷储蓄“不愿花钱”,而是居民收入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如工资水平作为衡量居民收入的指标,其在经济指标中的比重呈持续下降态势。

长期以来,我国治理消费低迷的措施全然集中于替代效应,也就是出台政策令消费变得“更便宜”,而储蓄“更贵”(如低利率、加征利息税等)。这些措施的目的是要引导储蓄向当期消费转化。其实,相对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应是消费增长的长期可持续源泉,不过就一个国家增加居民收入而言,并不是意味着是要过多地干预企业与职员的工资合议。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仍有40%以上的劳动力在从事生产率较低的农业,而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仅为其他经济部门的1/6左右。这部分农业劳动力有一半为剩余劳动力,若重新配置到其他行业中,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就业类型的转变可能给这些劳动力的收入带来质的变化。一旦收入提高的速度超过价格水平的上涨速度,将会有效刺激市场需求、

在现实中,税收也会对人们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如果把所得税看做是人们向政府购买公共物品所付出的价格的话,所得税的税率提高了,就相当于公共物品的购买价格提高了,由于公共物品是政府提供的一种共享资源,所以个人不会因为享受它们而产生比别人更多的满足感,而且税收是强制性缴纳的,所以又不能选择减少公共物品的购买。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税率提高会使人们产生两种感觉:第一,感觉自己的实际收入降低了,从而会更加心疼钱,而且为了补偿税收的损失,人们会工作更长的时间或做多种工作以增加收入,这就是收入效应;第二,工作是为了取得收入,而取得收入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得到快乐和满足,但闲暇娱乐也会使人们感到快乐和满足,税率提高尤其是累进税,会让人们觉得自己挣钱越多越不值得,工作越多越不值得,于是,闲暇的快乐具有了更强烈的吸引力,人们会更多地选择闲暇来替代工作。

这么看来,所得税税率提高使这两种效应对经济各自发挥了不同方向的作用:正面的和负面的。而这两种效应并不是平均起作用的,那么什么情况下收入效应占主导,什么情况下替代效应占主导呢?

如果你挣了1元钱,而这1元钱中要纳税8角,那么你肯定不会去挣这1元钱了。所以新增加的收入税率越高,人们就越不愿意多工作,宁愿闲着。所以,新增收入的税率(边际税率)越高,税收的替代效应越明显。。

而如果平均税率较高,那么无论人们的收入在何种档次上,税收比例都是一样的。这时人们则会倾向于多增加收入,因为多增加的收入不用多缴税。如果所得税是比例税,挣多挣少都缴同样比例的税,那么多挣钱就没有什么阻碍,所以这时候收入效应就会发生主导作用了,人们就会多工作来增加实际收入。

由此可见,税收的替代效应会导致人们工作努力程度的降低,是一种对经济的阻碍力量,也被称为税收的抑制效应。而反过来,努力降低替代效应的作用,降低所得税的边际税率和减少税率档次,则可以作为振兴经济的一条政策出路。

汽车与汽油的销量有什么关系——互补品

对于消费者来说,要满足同一种需要,往往不只消费一种商品,而是消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商品。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不只影响该种商品的需求量,还会对与之有关的其他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产生影响。反之,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不仅会影响该商品自身的价格,还会影响到与之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这就是说,商品之间存在着一种交叉关系,根据这种交叉关系,消费者可以利用有关商品的不同组合进行合理地消费,以期达到最大效用。商品本身的性质不同决定了它们之间可以存在着替代性、互补性和无关性,据此可将商品分为替代品、互补品、独立品。

所谓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在效用上相似并可以相互代替,消费者可以通过二者的组合来满足同一种需要,并可以通过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而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来保持商品的组合效用不变。如肥皂和洗衣粉、牛肉和猪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替代的。

而独立品是指一种产品的销售状况不受其他产品销售变化的影响。假设存在两种产品A 和B,那么,A 是独立品的情形会有两种。一是A 和B 完全独立,不存在任何销售方面的相关关系,日光灯与空调机之间的关系就属此类;二是尽管A 和B 从功能上讲是独立的,但是,产品A 的销售增长可能会引起产品B 的销售增长,而产品B 的销售变化决不会作用于产品A 的销售状况。换句话说,A 对B 的影响关系是单向的,B 则不会影响A,那么A 相对B 而言仍是独立品。

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在效用上是互相补充的,二者必须结合起来共同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可以把这种需求叫做联合需求,即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与另一种商品的消费相配套。一般而言,某种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将会因为互补品需求量的下降而导致该商品需求量的下降。

也就是说,两种商品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要,如照相机和胶卷。胶卷的需求量与照相机的价格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而言,照相机价格上升,胶卷的需求量下降,两者呈现反方向变化。所以,如果X 和Y 是互补品,X 的需求量就与Y 的价格成反向变化。

与替代品是满足消费者同一需要而不用同时使用的商品不同,互补品是共同满足需要,而且必须同时使用的两种商品,缺一种都不行。汽车销量的增加导致汽油销量的增加,油价的上涨导致汽车销量的下降,因为两者是互补品。也就是说,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使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减少;相反,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引起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增加。

互补品会大大提高你的主打产品的销量。例如1900年的法国,就在安德烈和爱德华两兄弟刚刚接管家族设在克莱蒙费朗市橡胶生意之后不久,他们决定为旅行者出版一本指导手册。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旅行指南和汽车轮胎可以被称为“互补品”——也就是两种常常会被联系在一起进行消费的商品。随着《米其林指南》变得越来越流行,这本小册子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强大的品牌构建和营销渠道。事实上,仅仅是销售《米其林指南》就给这家公司带来了滚财源。

而利用互补品的经济学原理还可以给公司带来运营上的收益。美国早期的城市电车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早期的电车运营商们投入了庞大的资金来修建专门的道路网络,可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虽然电车在上下班的时候客流量很大,但高峰期之外却很少会有人搭乘电车。毫无疑问,这种客流量的不均衡性大大降低了运营商们的盈利能力。为了提高非高峰期的客流量,运营商们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们决定在市中心之外修建娱乐公园。到1901年,美国有超过一半的市区交通公司都修建了类似的公园。这些公园不仅增加了电车的客流量,它们还提高了电发电机的使用率,从而大大提高了电车运营商们的资本效率。

我们再来看生活中的一个有关替代品与互补品的例子。微软的Office软件有好几种代品,如WPS2007极好地兼容Office2003,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依旧使用盗版的Office2003。造成这种情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互补品的差别。举个例子,你如果使用智能手机,你往往需要安装Outlook,而这是Office2003的一个组件,它直接调用Word编辑电子邮件。不仅微软围绕Office2003构建了一系列产品,其他厂商也以其为范本来开发自己的产品。例如EndNote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个人文献管理软件,它可以直接在Word中导入参考文献,而在WPS中却无能为力。这样一来,EndNote的用户就不能放弃Word。无论是企业级用户还是个人用户,最终要选择的都不是一个软件,而是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工作环境,这就使得互补品成为一个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WPS对个人用户免费的主要原因——至少要网罗到一个较大数量的用户群体,才能使其他厂商兼容你的产品。即便软件可以免费获得,用户也不认为他的转移是无成本的,即使WPS在菜单设置上和Office2003几乎一样了,文档格式也达到很高程度的兼容,但是有些用户可能还是不愿意转移过来。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互补品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棘轮效应

棘轮效应,又称制轮作用,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这种习惯效应,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己过去的高峰收入。实际上棘轮效应可以用宋代政治家和文学家司马光一句著名的话来概括: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