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大战前,曹操派向来与周瑜有很深交情的蒋干去说服周瑜投降,顺便刺探一下周瑜的军情。周瑜早已料到蒋干的来意,故意装醉,搀扶着蒋干进入营帐中同睡。半夜时,看着身边已经熟睡的周瑜,身怀重任的蒋干怎么能睡得着呢?他悄悄环视四周,企图发现一些有用的情报,这时他看到桌上放着一堆文书,于是偷偷地查看。令他惊讶的是,其中有一封写着“蔡瑁张允谨封”的信,忙打开来看,看后大吃一惊。
其实,这封信是周瑜专门伪造给蒋干看的一封降书,蒋干读到的有关蔡瑁、张允二将暗中投降周瑜,准备拿曹操首级献给周瑜的言语,自然也不是真的。其后,周瑜又与手下多次故意制造假象,使蒋干愈发信以为真。于是蒋干趁机逃出东吴大营,火速返回曹营拜见曹操。曹操听了蒋干的话,又看了蔡瑁、张允二将的“降书”,便派人擒拿蔡瑁、张允二人,吩咐将士将其斩首。等到两位大将的人头落地时,曹操这才醒悟过来:“我中计了!”失去蔡瑁、张允二位干将,对曹操来说简直是莫大的损失,而对周瑜来说则极为有利。凭借一个虚假的信息,作出如此错误的决断,将忠诚的二位将军误杀,曹操即使后悔也已经晚了。
后来,为了尽快打败周瑜,曹操派蔡瑁的两个兄弟,以其兄蔡瑁被曹操杀害,故与曹操结仇为由,到周瑜那里假装投降做卧底,可惜这个举动又很快被周瑜识破了。趁着这个机会,周瑜和黄盖共同商议,准备合演一出“苦肉计”,然后黄盖假装向曹操投降。对此,曹操略有怀疑,但后由在周瑜处做卧底的二蔡兄弟证实了此事,曹操于是信以为真,随即与黄盖约定何时率军来降,以便接应。可惜的是,周瑜暴打黄盖的“苦肉计”其实是故意演给二蔡兄弟看的假戏,也就是说,二蔡获得的是假信息,传递给曹操的也是假信息,而曹操据此假信息作出的决策必然也是错误的。果不其然,东南风大起,黄盖派人送来密信,声称即将押粮船前来投降,上插青龙牙旗的船即是。曹操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迎接黄盖,谁知黄盖二十只船上装的不是粮食,而是纵火之物。黄盖在二十只船逼近曹军水寨时下令放火,然后乘小船退走。火势趁风闯入曹军大船,顿时一片火海,致使曹军伤亡惨重。曹操确知已经不能挽回失败的定局,便下令烧毁剩余的船只,落败而逃。
信息是决策的重要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的过程就是按照多种信息不断进行决策的过程,因而信息是决策的基础。由以上故事可以得知,信息在军事决策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在现代管理中,信息的作用同样不可低估。美国前总统卡特曾经说过:“精确而又有价值的情报对国家和个人来说,如同氧气对我们的健康和幸福那样必要。……它点燃了创造发明的天才火焰,它帮助人们对世界上日益复杂的各种问题进行决策。”人称美国已经步入信息社会,人们又说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可见信息的地位有多么的重要。信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为决策服务上,信息是决策的最基本要素,不可想象没有信息的决策将如何作出。
然而,信息对于决策来说,只有在“有用”和“精确”之下才有意义,如果信息是假的,那么据此作出的决策肯定是错误的。正如故事中曹操依据假信息,作出了将蔡瑁、张允斩首的错误决策,以至于失去了拥有丰富水战经验的得力将领。而在现实社会中,因为信息失真而导致决策失误的实例比比皆是。
某酱菜公司在投入生产仅几个月后就亏损数百万元,最后被迫停止经营,个中原因自然有很多,例如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经营者的能力不足、资金不到位等,但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信息失真导致了决策的失误。
该公司总经理因看到一些临近区兴建酱菜公司,获得了不少的赢利,自己也产生了在自己区内建立一家酱菜公司的想法。于是,马上行动,报上级部门审批,向国家贷款兴建公司运作基地,招聘员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的酱菜公司就成立了。然而,事实上,该区处于酱菜原料低产区,原料生产量只占经营所需的五分之二。在报上级部门审批时,这位总经理对这些并不在行,只知道只有将原料生产量报高一些,才有希望得到上级部门的立项批准。为求得批准,在请示报告中将该区的酱菜原料生产量谎报为实际的两倍。上级部门对此数字也没有详加审查,就据此批准了申请。结果,未等赢利,公司就经营不下去了。
信息资源是宝贵的,但在决策之前,对所获得的信息必须加以分析、鉴别。曹操错杀蔡张二将,就是因为没有仔细辨别蒋干带回的那份“降书”的真伪,等到人头落地,方才想起那降书有伪造的可能,可是为时已晚!
为了获得正确的决策,必须掌握大量真实的信息。从决策目标的确定,到备选方案的拟订和优选,以及决策的修正和完善。决策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都离不开信息,因此可以说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掌握最新、最全、最可信的信息,是保证各级决策正确的重要条件。然而,收集了足够的信息并不代表就能够作出正确的决策,还需要企业决策者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系统的研究、归纳、整理、比较和选择,去伪存真,然后再根据可信的信息作出适时可行的决策。
所以,企业在做决策的时候,对于所采集到的信息,一定不要盲目采纳,据以作出决策,而是要认真分析,去伪存真。对于没有把握的信息,还要顺藤摸瓜进行认真核实。只有这样,才能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从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
谨慎原则必须时时坚持
决策要谨慎。当你觉得自己的判断并不十分准确时,宁可稍待些时日,多多考虑一番,切勿草率行事。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作出最有质量的决策。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小说塑造的最为成功的“军师型”人物,素有“《三国志》中第一妙人”之称。诸葛之“妙”,究竟妙在哪里?通常的观点是把他看做“智慧的化身”,这主要是《三国演义》的误导。在这部妇孺皆知、流传千年的历史小说中,“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鲁迅语,编者注)。然而,诸葛亮“智慧”并不能完全概括诸葛亮的独特本质,且不说历史上的诸葛亮只是一个治世之才,并不善奇计谋略,即使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在他“智慧”的背后体现的也是“谨慎”二字。
关于这一点,******曾评价道:“诸葛一生唯谨慎。”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也说:“先帝知臣谨慎故归崩寄臣以大事也。”无论是言行还是决策,诸葛亮的最大特点便是谨慎,这是成就诸葛亮一代英明的得力要素。
诸葛亮一向重视从现实出发,没有把握的事,他一般不做。不与曹操、孙权争锋,专力夺取荆益二州,是诸葛亮谨慎的表现;联吴抗曹,也是诸葛亮谨慎的表现。刘备的实力太弱,单独击败曹操是不可能的,必须选择一个可靠的后援,而强大的孙权正是可用为援的人。只有孙刘两家联合抗曹,才能遏制住曹操向南发展的势头。赤壁之胜,就是孙刘联盟的结果。
诸葛亮的谨慎,还表现在北伐曹魏的问题上,就是不“弄险”,从决策科学的角度看,即企图以最低的风险度,去换取最大的效益。当时荆州已失,蜀国赖以伐魏的路线,只有一条蜀道,行军不便,补充给养也困难。而且这条路一旦被切断,蜀军就无法退还,只有束手待毙。因而诸葛亮在行军作战时非常谨慎。蜀国地小兵少,再也经不起大的打击,在兵力使用上也必须谨慎。诸葛亮的主要对手司马懿,才智过人,善于用兵,而且客观条件远优于诸葛亮,必须时刻留心,稍有不慎就会为之算计。后主刘禅是个无用之人,千斤重担都压在诸葛亮身上,若铤而走险,一旦不测,整个蜀国就会覆灭。
应该看到,正因为诸葛亮谨慎的决策作风,刘备才得以拥有三分之一的天下。也正因为诸葛亮谨慎的决策作风,弱小的蜀国在客观形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才能与魏吴两强对峙四十余年。
法国作家雨果说:“谨慎比大胆要有用得多。”在管理者进行决策时更是如此。管理者的决策,不仅关系到管理者个人,还关系到整个组织;不仅关系到管理者本人的一时一事,还关系到组织目标能否实现。认识到这一点,也就明白了慎重决策的重要性。作为管理者,疏忽大意,轻举妄动,往往会作出错误的决策,最终铸成大错,导致全局的失败,甚至使创下的基业全部葬送。
巨人集团是靠电脑软件发家的企业,1994年起涉足保健行业,以其“脑黄金”初战告捷,使企业在生物工程方面快速推进。遗憾的是,它在快速推进的同时,却缺乏谨慎决策的管理思路,造成最直接的结果是使企业亏损了5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