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人在任何单位供职,都要取得供职单位对自己的好感,因此,取得同事,尤其是取得上司对你的好感是至关重要的。
名企最喜欢的员工
企业也像人的肌体一样需要顺畅地新陈代谢,所以淘汰机制是必需的。职场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生意场。企业掏钱雇用你,就是为了让你创造新的价值。
如何避免淘汰的人就是你,方法很简单,了解企业喜欢什么样的人,拼命做好本职工作,最大地释放出你的潜力与价值。
1.需要会做而不是光说不做的人
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自己的员工是言行一致,行动胜于言语的人,作为一名员工,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2.要探险家而不是冒险家,喜欢有胆识而不是鲁莽的人
有胆识的员工就会追求创新,就会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超越自己,企业需要发展,就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作为的员工。
3.喜欢认真踏实做事的人
联想选拔人才时看重毕业生两方面的素质:一是诚信、正直的态度。到联想去求职时,个人信用度极其重要。二是求实踏实的工作状态。任何单位不仅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更需要脚踏实地、认真做事的人员。
4.欢迎正直而不狂妄的人
IBM有这样一句话:IBM不会总有空的位置。他们一年会收到大约7000多份求职书,但能进入的却只有1%。IBM认为,在公司里,只要员工的再学习能力好,情商不错,就可以考虑。IBM很看重人的正直和诚实,并把这二者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此外,是否自信也很重要,但绝不要狂妄,再有就是能否善于沟通。
IBM认为,一个人的态度、理念和做事的习惯最关键,同时,易于沟通的特质和高度的团队精神也是IBM考察应聘者几大标准之一。另外,IBM要求员工有国际观。
把你的能力适度地表现出来
对于职场人,有两个问题应该注意:一是你的能力如何充分、完满地表现出来;二是如何更好地把每一天都作为能力表现的一个新起点。
有些人会存在这种想法:自己已经被企业录用,就可以“高枕无忧”。正是由于这种心态上的“自满”导致行动上的不思进取,才会有试用期未满就被通知“打道回府”。而企业之所以会录用你,是因为它们在招聘过程中发现了你的身上具备了创造财富的潜力,这种潜力能不能化为生产力,就看你自己有没有发挥潜力的能力,而这种能力说到底就是通过不断的表现去实现的。
还有一种人,爱张扬自己的个性,迫不及待地想表现一番,希望以此在企业里得到别人的尊重。其实个性人人都有,尤其是在企业里面,谁又不想通过个性展示来表现自己呢?那些老员工就不想表现自己吗?只不过他们老谋深算,把个性掩藏得更深而已,一旦有机会,他们会把压抑已久的个性发挥得更充分。
职场人不表现自己,就无法展示自己的潜力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就会痛失很多被伯乐相中的机会。新人表现自己是必要的,但过于急迫,过于张扬,过于功利,过于作秀,超越了一定的限度,不免聪明反被聪明误,落得个事与愿违,倒把得来不易的机会弄砸。
人常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此话在今天依然适用。因为这是对职业者的最起码要求。刘先生是一位推销员,却对自己推销的产品产生情感上的排斥,这必定会影响自己推销的信心,“两个月来,业绩平平”就是很自然的结果了。
既然以推销为职业,那么相应的职业方向重点就应该放在对产品的热爱上,只有通过“爱”,才有“专”进去的兴趣。刘先生本身对自己的产品没有兴趣,也缺乏必要的了解,自然不知道应该找什么样的客户去推销。于是就开始抱怨公司产品的问题,并在开会时对“产品市场”很“外行”地进行“评头品足”,这就是对职业方向感迷失的具体表现。
试用期的表现决定“转正”的命运。但表现的重点,不仅在于你对职业的热爱与忠诚,更在于你职业能力的发展,而职业能力的发展取决于职业方向感。干推销如此,干其他工作也是如此。
究竟什么样的新人在企业里会受认同呢?也许有人早就对你说过:初上班要勤快,对工作要认真负责,对客户要热情主动,对自己要谦虚谨慎,对同事要团结,对领导要尊敬,要早来晚走,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建议,别看这些都属于“老掉牙”的说教,做起来还真不容易。其实,即使这些你都做到了,还只是表面化的东西,缺少内在的东西,充其量只能证明你本分,不能证明你主动;只能证明你肯干,不能证明你能干;只能证明你称职,不能证明你优秀。真正内在的东西,准确地说,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是你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建构自己的方向,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关注你所加盟的团队是以什么项目为主项的团队,然后再看看自己的兴趣与团队的项目是否相契合。如果是相契合的,那么你的表现机会就来了。你可以从组成项目的各个环节中找个别薄弱点,对其深入研究,找出成熟的解决办法,再向你的主管或领导“请教”,让他们感受到你虽是新人,但很有主人公态度。有时候,不露痕迹地让人注意到你的谦逊,远比敲锣打鼓地大肆张扬的效果会更好。
二是在自己努力的方向上渐渐积累新能力、资本,为自己打牢业务根基。在适当的时候,有分寸地搞定一两件老员工手上遗留下来的工作难题,这是很容易感动上司的。现在人讲究的是厚积薄发,新人最能打动人的正是这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表现力,一旦上司感觉你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有超越老员的迹象,一定会对你爱不释手,你还用得着为试用期如履薄冰吗?
三是在既定的方向上要注意把握住“度”。尤其是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表现,不要过于势利———遇到大人物一副奴才相,遇到小人物又是另一种样子。这样你很可能因为“会表现”迎合了某一两个上司,而树敌太多,同样不利于你安全度过试用期。干成一件事,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如果你的表现伤害了“小人物”,他们会认为你是企图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自然会对你产生反感,不但不与你配合,玉成其事,反而还会从中作梗,脚下使绊,施放冷箭,让你什么目的也达不到。表现是为了得到大家认可的,如果没有得到大家认可反倒产生记恨,这种表现就有问题了。
不露痕迹“拍马屁”
说得绝对一点,上司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他可以决定你是否拥有这份工作、你的升迁甚至你的情绪。身为一个小白领,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考虑一下跟上司的关系呢。上司就是你的第一个要服务好的客户,他高兴了,你才会有好日子过。
那种看见上司如同老鼠见了猫的人,是没有出息的,因为他们永远在上司的视线之外。与群众打成一片只是官样文章,小白领要有自觉性,主动跟上司交流套近乎。如果上司不了解你的意见和想法,他又怎么可能慷慨地给你大把的提拔机会呢?“任人唯亲”,亲的人当然是身边经常出现的熟面孔!不过,经常和上司在一起也得注意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即使你已经跟他可以称兄道弟,但也别触碰了他的痛处尚不自知,好心思反而碰到一鼻子灰。
1.怎样称呼上司
有一家公司里几乎都是以老师称呼上司的,即使对老总也如此。这是他们公司的一种企业文化———因为公司脱胎于上海交大。仔细想想,公司内部同事之间如何称呼,尤其是如何称呼上司,确实很能体现一个企业的文化精髓。
有人认为,在所有称谓都以职务为主的企业中,等级一定森严,制度也会相对刚性一些。而员工之间互相叫名字的企业,尤其是可以直呼老总名字的企业,气氛肯定会相对开放些。不过说真的,在国内,称呼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这可能是人们长久以来对待权势的自卑感,和职务称呼给上司以较强的优越感造成的。
称呼上司,现在大家比较常用的一个词是“总”,实质上这也是对职务的简称。许多国内企业中员工对上司的称呼都还没有脱开姓加职务的套路,比如“张总”、“张处”、“张经理”等。有的地方,下属如果和上司稍微熟一些,会叫他头儿,很多时候也加上姓。其实“头儿”也只不过是职务的变种称呼而已。相对来说,外企可能就好一些,他们通常不会把职务放在嘴上。
称呼上司时应该掌握哪些基本“规则”,才能不犯忌讳呢?对于一个公司的董事长,在公司的时候,你一定要称他为“董事长”,至于下班后,你当然可以叫他老板,也可以叫某董。要是你跟董事长关系比较亲密,能够称兄道弟当然更好,前提是在非正式场合。如果在正式场合这样做,一是可能会让上司没面子,二是这么明目张胆肯定会引起别人的嫉妒。称呼其他上司,当然也是依葫芦画瓢;对于下级,你可以直接叫名字,也可以叫昵称;对于同级,你应该叫别人的职位或者名字。
2.与老板关系如何定位
怎么处理和老板或者上司之间的关系,也是值得好好思考的问题。与老板之间的关系必须有一个度,虽然有时候老板并不会明确地跟你说他介意什么,但事实上他心里还是很忌讳一些事情的。所以千万要把握一个原则,即老板也是你的客户,而且是第一客户,必须把他服务好了,你才会有好果子吃;另外,记得千万别功高震主。
米先生在一家私人独资的贸易公司上班,老板常常不在国内,他对公司事务的管理,大部分时间是遥控指挥。同事们喜欢叫他“老板”,所以无论大小事情都一定要“请示”,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害怕承担责任。米先生则喜欢称呼老板叫做“经理”,做任何事情,只要他认为是对的,一定是先做了再说。因为他做的是业务工作,时间就是金钱,机会一旦丧失就不会再来,所以在这方面老板放手让米先生去做。
但是在提成和待遇方面,则往往是老板决定了之后,再跟员工讲,这让米先生觉得有些碍手碍脚。
尽管如此,来到这家贸易公司四五个月,米先生的业务做得还不错,在同事中比起来算是属于出类拔萃了。最近老板让他写个工作总结,想到老板平时跟自己还是蛮随便,工作中米先生确实有一些想法,这工作总结究竟应该如何写?是像朋友一样,无所顾忌地谈出自己的观点,还是做点官样文章应付了事对自己更加有利?
米先生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千万记住,既然连办公室的同事也不可能变成好朋友,那有什么理由相信老板会听信你的真心话呢?尤其在工作总结中,一定不要说得太多,因为言多必失嘛!可以多说说自己在业务上的心得,顺便向老板请教一下不太明白的问题,这也是不露痕迹“拍马屁”的绝招,至于公司其他人、其他事则一定不要提。
给你的主管留下好印象
给你的主管留下好印象,这可不是像在企业最高领导人面前“表现一下”那样简单。作为部门领导,他有责任安排和监督你的工作,因此,他也就成了你完成工作的态度与质量的第一见证人和评判人。对于新人而言,安全通过试用期,主管的票是含金量最高的一票。如果你给他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以致他在关键时刻投了你的反对票,那一定会是最要命的一票!主管在团队“一把手”面前也许算不上什么重要人物,但若是要想“贬”掉一个他看不上的试用期新人,还不是易如反掌?
有句话叫“县官不及现管”———你做了多少事,能做多少事?主管睁着老大眼睛瞧着你呢!
沙小姐被一家公司录用后,在3个月的试用期中,沙小姐每天提前半小时到达办公室干杂活,其他活儿还好说,费力不费脑,可给顶头上司整理办公桌就没那么容易了,既要做到不打乱领导的习惯,又要做到由杂乱到有序。
开始,沙小姐动不动就见到领导的“雷霆”之威,不是文件找不到,就是资料不见了。沙小姐便弹簧般地冲到领导面前,边努力回忆着,边乱翻着刚整理好的文件堆。当然,最后会以好不容易找到东西和上司的一通“结案陈辞”为结束。沙小姐甚至为此患了“幻听症”,总觉得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
还好,到试用期考核时,沙小姐的那颗忐忑不安的心总算可以放下来了。因为就是这个平常看上去老气横秋的顶头上司,在关键时刻为沙小姐“美言”了几句很有分量的话,使沙小姐有了与公司签订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现在沙小姐要考虑的是,该请他老人家去哪家饭馆“海吃海喝”一顿了。
沙小姐的困惑是:在凭本事吃饭的当今社会,光靠好印象就能获得顶头上司的通过票吗;主管狗仗人势怎么办;如果主管本身流露出他准备“跳槽”,而且想带你走,你是该举报,还是该与他“同流合污”?
沙小姐“控诉”了她在试用期期间备受她的顶头上司“折磨”的经历,但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是很有启发的。
从“雷霆”引致“幻听症”,再从“美言”到“海吃海喝”,短短的3个月,沙小姐似乎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极难伺候的顶头上司的刻薄形象。作为新人,在他的麾下工作,简直就是一种受罪。其实不然,在她几近“崩溃”之际,迎来了试用期考核的关键时刻,也就是这个时刻,顶头上司的“几句很有分量的话”,成全了她的也许是影响一生的大事。原因就在于沙小姐在受“折磨”的时候,能摆正自己的心态和位置,一丝不苟地对待“以杂活为业”的工作。这样的新人如果还不能给顶头上司留下好印象,什么人能给他留下好印象呢?
另一方面,这个例子以十分含蓄的语言,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新人是人,顶头上司也是人,人都是有感情的,在心里也都是有好坏之分的。上司对新人的“霸道”态度,那是他所处的地位引致的一种官位表象,剥开这种官位表象,是人类共有的真实情感。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努力,终有收获。
很多人在看待事物的时候会或多或少、程度不等地带有自己的主观感觉。新人看自己的顶头上司也是如此,常由于自己的心理作用而把上司视作各种消极的角色,其实完全没这必要。将心比心地说,如果你的上司也像你这样看人,恐怕他手下的新人早就“炒光光”了。如果新人有意把自己融入团队集体,那么不需多时,你就会发现,如果能有一个顶头上司为你在团队的上上下下穿针引线,那该是很好的事。所以,要充分相信你的上司,给你的上司留下好印象,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你把上司所有的优缺点都相加起来,然后与自己进行一下比较,自己只有个别地方能超过他,其他方面都不如他。在这样的前提下,你再换个角度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你是上司,对方是员工,你又会怎样做呢?上司在你的面前摆摆架子,对新人“发号施令”也好,“雷霆之威”也罢,那都是因为他所在的职位所致,丝毫不影响他对你的观察和判断。你完全不必谨小慎微,杞人忧天。新人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用平凡心看待自己的上司。尝试和他做一些接触,在接触中,带着谦逊的态度,努力把自己比较突出的一面展示出来,以期达到影响上司的效果。
其次,要养成在上司面前多请教、少争辩的习惯。谁都知道,能当上官儿的,不论职位大小,都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尤其是那些能被团队“一把手”提拔为部门主管的人,在技术、能力上都有其过人之处。此外,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为人处世方略也是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的。新人被团队分配到一个部门,绝不能回避和部门主管打交道,要向主管多虚心请教,并巧妙地流露些许对他的崇拜感;不要不懂装懂,或者刚刚有一点点成绩就急于贪功;要练就把荣耀归于主管的涵养。这样,主管对你的印象分就会提升。试用期的工作和学习态度、你的进步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管对你的评价。有了主管的支持,还怕度不过试用期吗?
最后,多思虑,少冒进。试用期既是考验自己的机会,同时也是展示自我的舞台。能大胆展示自己当然好,但凡事得有个度。比如在主管面前,你就要学会循序渐进,切不可过犹不及、锋芒太露。也许你刚从“象牙塔”走出来,也许你刚攻读完硕士、博士,这并不能证明你就具有爱因斯坦一样的天资。如果主管问你目标是什么?你就要多点思虑、少点冒进地作答。就一般人的心态而言,主管最爱听的是:“您要是能培养我,我一定能成为您手下最称职的员工。”倘若你天花乱坠地大谈特谈职场理想,将来要当团队的重磅人才之类,那么,你的“勃勃野心”很可能就会被主管装进“小鞋”中,请你试试脚。到试用期满时,你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人“做”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