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流传甚广的口头禅:会花才会挣。有人对会花却加以误解,以为只有花的痛快才能挣得痛快,其实不然,钱当然需要会花,但在当前,我们更需要会养。
把你的钱养起来
人们的热情会和这天气一样降温,逐渐回归到眼前的现实:股市“跌跌”不休、房市萎靡不振、经济放缓、全球金融危机。大环境如此不好,相信很多人的手头都感觉有点“紧”。但是我们仍然能看到下面这熟悉的一幕幕———
打开衣橱,总能发现有些买了一年的衣服只穿过一次,甚至从未穿过;无论是工作还是看电视的时候,嘴里经常咀嚼着零食,那些缺乏营养的东西既不利于身体,也浪费了钱财;不顾个人财力,透支未来贷款买房买车,买了后才发现房价、车价将要步入下降通道,而自己已经背负起沉重的负债;别人炒股买基金赚钱了,自己就赶紧跟风去买,一旦市场环境恶化,就让钱趴在银行账户上睡大觉,却错过了下一次机会。不用瞅别人,这种种行为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影子。金钱就在这些无效率的运作中被浪费掉了。当经济形势大好、社会流动资金充裕、物价水平很低的时候,你对这种浪费满不在乎。但当通货膨胀率高企、货币紧缩、对未来经济预期看淡的时候,仍无视金钱的使用效率,那对自身财务的伤害就凸显出来了。
俗话说:要学会将一分钱掰成八瓣来花。或许那种极端节俭的思想离我们已经远去。但注重节约,每一笔钱都要在储蓄、投资、保障等方面进行有效率的分配,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年轻人则喜欢说:钱不是攒的,而是赚的。而我们接下来就要告诉你,钱既不是攒的,也不是赚的,而是“养”出来的。
你不需要牺牲生活质量,也不需要过分吝啬,只需要让你的钱能更有效率地运作起来,紧缩的环境反倒能为你提供财富迅速积累的契机。
保护你的钱袋
如果你一直都是个挣得不如花得多的“月光”族,如果你一直打算控制自己的支出却每每失败,那么尝试一下养成现金支付的习惯吧。如果你想要娱乐,或者莫名其妙地产生购物冲动,那么先看一下你的钱包,如果有足够的现金就去,如果没有呢———就别去。不会有烦人的信用卡记录,不会每到月底就坐吃山空,这就是使用现金的好处,尤其是在这个什么都涨价的通货膨胀时代。“我不喜欢钱包里装着鼓鼓囊囊的现金”、“现金太多容易丢失”,拥有这样观点的人其实还不知道每日钱包里该装多少钱,也就是说他还没有明确、合理的消费计划和消费习惯。因此,一般来说一个人固定支出外的娱乐、购物等消费,应不超过一年收入的1/3.以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例,如果年收入3万元,那么每个月固定支出外的娱乐、购物等消费在800元左右,也就是说每周钱包里放200元就够了,这难道不是很方便吗?
有了合理的消费计划后,按照额度坚持现金消费,你就不必担心月底会透支了,这比起每天通过记账控制自己的支出更容易操作。使用现金的好处其实很多:很容易就知道自己可以花多少钱;无需做复杂的支出记录;不需要每月对信用卡账单;也不必担心逾期还款信誉受到损害;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
谈到现金消费,不得不谈一谈信用卡。用信用卡支出的好处,最重要的就在于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无息账期”,有时候甚至可以多达50多天,这对于几万元的大额消费是很有意义的。尤其在手头资金一时紧张,又必须有大额支出的时候,那么信用卡的“过桥资金”的功能又显现出来了。除了这两种情况下,日常的消费最好远离信用卡。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刷卡过度,甚至一些刷卡“达人”买一瓶一元钱的矿泉水都喜欢刷卡。长此这样,形成习惯后,便会染上消费冲动的“恶习”,一个月算下来才发现很多钱莫名其妙地就没了。
年轻的时候尽量不要有负债,其实就是因为年轻才更要懂得如何去控制自己。用现金消费的确是不如时尚的刷卡方便,但正是这种不方便性,无形中保护了你的钱袋。
与时尚接轨
如果你的月薪不高,只要你会花钱,也一样可以做到与时尚接轨。一位每月只有一千元可以支配的都市女子,努力让生活中的每一个元素都与时尚、文化轻轻合拍。
请看这位低薪水的女子的时尚记录———
9:00 泛舟什刹海,吟咏纳兰的诗句。
10:30 游恭亲王府。
13:00 看宋庆龄故居。
14:00 去景山看牡丹花展,兼怀想崇祯皇帝最后时光的出逃路线。
16:00 在三联书店看《藏地牛皮书》。
这不是一张旅行社时间表,而是一位低薪女子周末一天的安排。她可以游刃有余地完成这些计划,归功于当初一个决定———在王府井租房。
低薪女子毕业3年多了,一直在北京漂着,拿着2500元的月薪。起先,像所有的新鲜人一样,低薪女子只敢住在四五环交界的地方,只敢承受800元的房租,指望通过一点点存钱,让牡丹卡上的数字大起来。日子一天天过去,五位数依然遥远,与此同时,“生活在京城”的浪漫感觉,与她绝缘。每天在回家路上耗费两个多小时,晚饭时间再减去一个多小时,剩下的时光只有郊区冷清的月光照耀单薄的窗纱。
这个城市的深宵,荒凉无比。有一天,忽然一个闪念,既然“衣食住行”的品质全部提升暂不可能,何不专攻一项?为什么不尝试专挑“住处”进行改良?低薪女子飞快地找到一个一居室,位于王府井,房东说出“一个月1500元”时,低薪女子略微犹豫,但他后面那句话让低薪女子的心开始飞翔:“住在咱北京的心脏,咱祖国的心脏,起早点儿遛弯去看升国旗。”
每月剩下的现金流只有1000元了。在哪个城市都不算多,何况在寸土寸金的王府井。既然可控成本有限,那“好钢用在刀刃上”,先来成全自己的“最爱”。
100元,每月去家门口的人艺看话剧一场,溜达过去只花5分钟。话剧舞台是个魔法室,精彩的对白、紧张的气氛、艺术的张力近在咫尺,触手可及。很多学中文的同学,每天都行色匆匆地从西头跑到东头,在一个又一个新闻发布会之间赶场,或者从一个商务中心辗转到另一个商务中心……以至于忘记了当初选择北京的深层原因,论洋派它比不过上海,论活力比不过深圳,只有醇厚的文化底蕴散发着北京醉人的芳香。
100元,买自己喜欢的CD。以前只钟爱文学这一种形式,对其他置若罔闻,直到有一天去中山音乐堂听过一场小提琴音乐会(朋友的赠票),这才开了窍。于是低薪女子去王府井书店买了一张巴赫的协奏曲,再买一本世界小提琴家传记,恬淡地品味。
100元,去三联书店读书。向北步行几分钟即到,每周都去一次,什么也不买,只是从容地在那儿翻阅,一目十行,却又书香满怀。住在郊区时是不敢想象的,倒几趟车过来便觉得大汗淋漓,哪里有行云流水。
400元,吃饭,女孩子吃饭多半简单,营养即可;蔬菜、水果比全城哪个地方都贵,但因为住在二环以内,单位又在二环,蹬车半小时即到,交通费基本降低为零,两者正好相抵。
300元,水电、燃气、电话费……零花。
此外,王府井光怪陆离的层出不穷的新鲜事儿,都是低薪女子的写作素材,日子久了,稿费陆陆续续飞来,正好可以满足对衣衫小小的虚荣心。
每天,骑自行车经过古城墙,明清数百年来的气息在身边轻轻荡漾;市中心公园多多,景山、北海、中山、菖蒲河……四季鲜花都不错过;夜色朦胧,在楼下的皇城根遗址公园跑步(这就替低薪女子省下了健身房开销);情人节,看一对对新人在东单教堂门口照相(不费分文养心养眼);新年时,和许多认识不认识的年轻人守候在西单电报大楼的大钟下,一起倒数“五四三二一”。
与时俱“变”
2008年以来,近在眼前的A股市场出现急速跳水,远在“天边”的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了西方国家的金融危机,我们的消费理念也在财富缩水的阴影笼罩下,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已经不是“变”或“不变”的选择,而是怎样改变的问题。
我们挑选了城市生活中三类较有代表性的市民及其家庭,看看他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在过去一年中发生了怎样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打好“财富保卫战”将有所借鉴。
1.习惯之变
郝女士有一个小账本,记录着每个月的日常消费支出情况,看着最近一年账单上消费支出的变化,郝女士多少松了一口气。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受物价上涨影响,郝女士家庭月支出一度达到3000元,这是她设定的“警戒线”。但随着2008年中以来物价的逐渐回落,以及她在消费习惯上的一些改变,如果没有重大节日,每个月的支出能控制在2500元以下,“至少现在买肉比年前便宜了五六元钱,一个月也能省下不少呢。”郝女士说。
“这半年以来,跟我一起上班的老姐妹们都知道我逛市场的时间变了,以前我都是下班之后去买菜,买当天晚上和第二天早上的菜,现在我是晚饭后去买菜,买第二天早上和晚上的菜。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两个,一是在晚饭后出去走走,能锻炼身体,晚上时间安排得合理一些;更重要的是能省钱,超市一般在晚上8点钟以后特价处理一些当天卖不掉的菜和食物,最多时比白天的价格能便宜一半,比如海带丝,正常价格是3元,8点以后也就2元。”
郝女士还有一个省钱妙招,她办了家附近大福源、家乐福两个超市的会员卡,班上同事谁要去购物她就拿出会员卡借他们刷,在超市里结账排队时,如果遇到前后排队的顾客没有会员卡,她也会主动借出自己的卡片,这样一来,借卡的人既能省钱,又能帮自己攒积分换购商品或直接换礼物。
2.行为之变
崔先生和妻子供职的学校在两个方向,由于双方父母家庭都比较富裕,在他们的资助下,为了方便上下班,夫妻二人先后买了两辆小轿车,可自打孩子生下来以后,每月家庭支出就多了1000多元,加上油价上涨,养车支出每月又多了200多元,苦苦支撑了近一年的崔先生终于决定卖了自己的别克凯悦,每月省下800元左右的养车费用。
“生孩子之后家庭支出的增加是在意料之中的,我们两个人每月的工资足够维持现在的开销,这还不足以让我下决心卖车,主要原因可能还是投资市场不景气,觉得应该节省一下目前的开支,为孩子将来的教育储备一些资金。”崔先生2007年夏天投资购买了30万元的指数型和股票型基金,目前几只基金的市值只有不到10万元,眼看着基金回本路漫漫,崔先生选择节省一些过日子,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叫“无法改变世界,只能改变自己”。
妻子张女士的消费行为在最近半年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由于孩子越来越大,衣服、玩具等日常用品的消费支出也随之增加,为了节省一些开支,她经常组织单位同事和大学同学进行团购。“她现在对能节省下两折的团购也不太满意了,最近一个月又开始网购了,到网上给一家人淘东西,我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都是国庆节前她从网上买的,运费10元钱,价格比商场里至少便宜三到五成。”崔先生说。
3.理念之变
周先生属于典型的高收入人群,自己和妻子的社会保障、商业保险齐备,由于投资年限较早,截至目前不但没有损失反倒还剩下10%左右的盈余,眼下又没有抚养子女的负担,按理说,金融海啸不会对周先生一家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不过周先生自己却不这么认为。
“一次,我找出以前定制的一套厚料西装,权衡了好一阵子,当时挺流行黑紫色,我也就跟着潮流花3万多元做了一套,现在这个颜色不太流行了,我觉得穿出去有些愣,但不穿又有些可惜。昨天我和妻子去买衣服,毫不犹豫地挑选了两套颜色最保守的衣服,一套黑色,一套深灰色,这两个颜色两年内肯定不会过时的。”
周先生说,虽然自己目前的收入应付几套奢侈品品牌的西装绰绰有余,但从长远来看,一旦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自己所在的行业迟早会受到一些影响,未来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在消费方面,自己和妻子也达成了一致,尽量把钱花得物有所值。“如果注意看最近几大时装周的发布会,你也会发现,一些奢侈品品牌服装和配饰的设计及颜色使用趋于保守,设计师管这叫‘投资型服装’,意思是能经得住潮流冲击多穿几年。”
周先生妻子的消费理念也正发生着一些变化,在杂志社工作的她最近看了一篇关于探讨美国消费模式的文章,文章中说,从某种程度上说,“花明天的钱过今天的日子”的美式消费模式是造成目前金融危机的一个根源,而她目前正考虑重新规划一下自己的家庭消费项目,避免过度消费的发生。
管好你的资产,看好你的资本,找对你的投资门。
金融危机增长了我们的风险意识,小心投资,保本为上,谨记资本市场虽是钱生钱的财富天堂,也是钱消钱的泻财地域。你如果资金充裕,也要学会合理配置,并且尽量抓住机会,见好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