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轻松学点心计学
36477900000080

第80章 察言观色: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

人性深处,总有一些共性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察觉。了解人性的秘密,发现交往对手的个人偏好,首先要求你做一个察言观色的高手。俗话说:“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求人者更须懂得察言观色,揣摩心理,从而随机应变提出要求,该进则进,该退则退,当止则止,达到最好的求人效果。

在人际交往中,只有善于把握对方的心理变化,拿捏对方的情绪状态,才能知己知彼。唯有此,你才能在建立人脉的过程中走进对方的心,发展新关系。在这一点上,和珅可谓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人”。

1775年,和珅被擢为御前侍卫,从此以后,他一路高升,真至军机大臣,盘踞此位长达20多年,成为乾隆眼前的大红人。他能在官场上左右逢源,靠的就是一手“察言观色”的本领,他感情细腻、善于观察、长于揣摩,为世人所称赞。

当时,和珅对乾隆的脾气、爱好、生活习惯、思考方法了如指掌,充分做到了想乾隆之所想,为乾隆之所为。比如,乾隆皇帝喜欢吟诗作赋。为此,和珅下功夫收集乾隆的诗作,并对其用典、诗(词)风、喜用的词句了解得一清二楚,结果得到了乾隆的另眼相待。

有一次,乾隆出游,中途忽然命令停下轿子。大家都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和珅知道了这种情况,立即找来一个瓦盆,递进轿子里。等这位皇帝撒完尿,才继续前行。其他人如梦初醒,对和珅佩服地五体投地。

观天色,可推知阴晴雨雪,携带行具,以不受日晒雨淋之苦。看脸色,便可知其情绪。面部表情不同,人的情绪也不同。学会察言观色,实在是不可忽视的为人处世之道。知情绪便能善相处;善相处,便能心相通;心相通,便能达到一致。

某记者有一次去采访与外国足球队刚交过锋的“国脚”们。当时,她一进门,就发现屋里的气氛很沉闷,屋里在坐的每一个队员都低着头,只见守门员铁青着脸,圆睁着眼,这时,记者灵机一动,赶紧退了出来,取消了这次采访。

之后,这位记者才知道,“国脚”们吃了败仗,正在怄气。倘若当时不看脸色,硬要不知趣地采访吃败仗的“将军”,非挨骂不可。

看来故事中的这位记者颇有经验,懂得求人的“火候”。如果我们每个人在求人时都能察言观色,及时地改变先前的决定,该进则进,该退则退,当止则止,及时地把自己的言行组合或分解,及时地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那么,人际交往一定会更加和谐。

孔子曾说,陪君子说话容易有三种失误:还没轮到自己说话却抢先说了,这叫急躁;轮到自己说了却不说,这叫阴隐;不会察言观色而说话,这叫瞎子。在与人交往时,要注意学会察言观色,否则你将会陷入一厢情愿的自说自话当中去。

孔子的教诲的确值得我们好好领悟和学习,他所指出的三个毛病是我们一般人在沟通时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其中第三个毛病是不长眼睛,说话不看人家的反应,只顾自己说得痛快,这类人说话不看时机,常常把事办砸,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这非常不利于人际间的沟通。

另外,在你与他人交谈时,如果发现对方倦怠,你不妨幽默一下,这是察言观色后的一个补救做法,这可以使相处的气氛相对轻松一些。

当然那种阿谀奉承,吹牛拍马,唯上司命令是从,为了个人一己利益,专看脸色行事的“小人”,理应受到鄙弃。因为察言观色不是瞄准后准确地射击,而是与他人站在同一水平面上,旋转或是飞跃。察言观色,不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而是为了与他人一起乘舟出航,共同前进。

对于那些善于交际的”弄潮儿”来讲,他们总是懂得如何处理在人际关系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和如何拒绝对方的技巧,因为唯有他们才懂得如何拒绝对方较为妥当。事实上,拒绝别人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办得到的,如果你想不破坏人际关系而说出不字来,就必须要做到察言观色做一个察言观色的高手,并不是庸俗的溜须拍马,而是一门实实在在的高深学问,是处理好人际关系、发展人脉网络的利器。为此,应把握好下面几点:

(1)说话要得体。在你拒绝对方的时候,可以先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设想,让对方明白你之所以说”不”是不得已的。对他人说”不”,拒绝别人总是一件让人感到不舒服的事情。你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必须要极小心,并且用诚恳的态度向对方表白,这样才不会招致对方的反感甚至怨恨。

(2)察言观色,需要在双方之间形成某种互动,从而让对方流露出自己的偏好、意见。这样一来,你才能更全面地“认识”接触的对象。

(3)平时就要把”是”与”否”的用法分辨清楚,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表达方法。

(4)不可以得理不饶人。即使你自己感觉你的理由很充分,甚至根本就不容对方质疑,但是你也应该注意到,你千万不要把话说得太过,否则必然会使彼此的感情受到伤害。

“做个有心计的人”

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人性的秘密,往往潜藏在眼神里、手势上,而且会跟随情势的变化而飘动。无论与对方建立信任,还是从对方身上打开缺口,你都必须眼观深邃、听觉灵敏、心思缜密,从而在察言观色中驾驭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