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轻松学点心计学
36477900000046

第46章 祸从口出:既然是隐私,就不要四处张扬

为人处世,谁都会有羞于启齿的隐私。因为面子或是自尊心等等缘由,人们总是会想办法避免自己的隐私被他人知道,落下笑柄。但是,却有某些人专门打听别人的隐私,并口无遮拦的四处张扬。相信这样的人是没有人会喜欢的。所以我们万万不可交这样的人。

对于别人的隐私,一定不要处于好奇心或是其他原因去打听。一旦自己开口去打听,就代表我们自己已经卷入了是非的漩涡。如果事情不会被当事人知晓,或是他人的隐私没有对当事人造成什么困扰和伤害,那么,我们可以相安无事。

但是,如果因为隐私而发生了什么纠纷,我们肯定难逃干系。即使我们没有打听出来隐私,或是我们打听出来了,总之,这个时候,难免会有人将怀疑的目光和矛头指向自己。那么,恐怕招来的不仅仅是麻烦和祸端了。

如果我们知道别人的隐私,那就不要随处乱说。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会比我们打听这一举动来得更为严重,暴风雨也会更加的猛烈。自己百口也难辨。

某企业领导满50岁,在家大摆筵席招待宾朋。当时,有一位车间主任发表贺词时,他当着各位宾客的面,大声地念到:“……至此,我衷心地祝愿我们的王厂长将来能大富大贵、儿孙满堂……”一席话,使得王厂长的脸色发顿时发青。

原来,这位厂长的唯一儿子刚刚出了车祸,不幸远离了人世间,而他的妻子因做了绝育手术没有再生的能力。然而,这位厂长却以为他的下属在故意嘲笑他绝子绝孙,因此,他不顾宾客云集,竟摔杯而去,弄得这位下属下不了台。事实上,这位下属触犯到了厂长的忌讳。结果,弄得大家不欢而散。

又如:李燕和赵芳是一队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平时,两人形影不离。但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李燕只图一时的高兴,不经意间说出了赵芳的隐私:“赵芳在念高中时曾暗恋我们的班上的一个男生,你们猜猜这个男生是谁?”

当时,那位男生已经有了女朋友,且他俩也都在场。此时,赵芳非常尴尬,恨不得挖个洞钻下去。一气之下,赵芳跑了。

一般像这种张扬别人隐私的人,不只图一时口快,他们似乎还认为,只有这样才足以证明自己的比他强,以此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却不知当他当着别人把他人的隐私宣泄无遗时,他自己的形象在对方的心目中也同样已经一无是处了。这样的结果只能使人们对他避而远之。

从这件事中,我们从旁观者的角度还能得到一个经验,那就是当别人对你说第三者的坏话时,无论你是否明白其中的原因,你都必须保证做到一点,那就是“入耳封存”,同时还得充分了解对方,如果发现对方是无缘无故,只是天生有背后说第三者坏话的习惯,那么你就得注意,在以后的应酬中有意识地疏远他,避免引火上身。

因此,说话一定要有分寸,谈论事情要分场合,议论他人要看对象。一次无心的议论也许会变成他人的成事跳板,自己的致命伤。因此说话办事应有心思,量力而行,不可祸从口出了还不自知。

郑板桥说过:“难得糊涂”。刘少奇说:“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古语也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确如此,在别人的隐私上要懂得“糊涂”的道理。该糊涂时就糊涂。只要是具有一定修养、品德高尚的人,就不会去张扬他人的隐私。糊涂的道理就在于此,因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

(1)世事难料,自己的隐私说不定也会泄露,自己也会有出丑的那一天。为了自己的后路,就不要张扬别人的隐私。

(2)少一些好奇心和八卦嘴,不打听张扬别人的隐私。

(3)对于张扬别人隐私的人要尽快远离,听到的统统给扔掉,不过还是尽量的少听到为妙。

(4)别人出丑,不能幸灾乐祸心溢于言表,否则会结下仇家,并为众人不齿。如能主动为别人打圆场,遮丑事,就能顺水推舟般地落下人情。

(5)对于任何人,都要保持一定的“介怀”之心。多向老于世故的人学习,“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这不是不诚实,也不是狡猾,只是不必说、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

(6)有关他人的隐私,即使知道也要装作不知道。

“嘿!他真是守口如瓶!”如果一个人能被他人这样认为的话,他一定是具有强大说服力的人。常常有人说他人的坏话,批评别人的作风……这些都可说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不过这样胡言乱语,很容易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给自己挖下陷阱。

“做个有心计的人”

不做“八卦人”,不讲“八卦话”,就不会惹人嫌,祸从口出。时刻记得这一点,针对别人的隐私尽可能的都屏蔽。即使无法躲避,也要尽量的充耳不闻,在别人的隐私方面做个闲淡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