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看就懂博弈思维
36474700000018

第18章 人际篇——进退自如的处世哲学(1)

交往中的心理博弈

俗话说:“知人知面难知心,画龙画虎难画骨。”人心叵测,每个人的心理都是很难揣测的,因为人的大脑一天至少有5万个想法。尤其是在关系复杂的社会网中,每个人做事都有他自己的为人处世的方法,都有他自己心理表征。面对每一件事,都要经过一番心理斗争,而社会的种种现象正是发生矛盾的双方心理博弈的结果。那么,在人际交往的心理博弈中我们该如何选择呢?我们先看下面一个有趣的博弈游戏:

假设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家企业,现在他必须自己做出选择。选择一:生产高质量的商品来帮助维持现在较高的价格;选择二:生产伪劣商品来通过别人的所失来换取自己的所得。每个学生将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选择一的学生总数,将把自己的收入分给每个学生。

事实上,这是一个事先设计好的博弈,目的是确保每个选择二的学生总比选择一的学生多得50美分,这个设定当然是有现实意义的,因为生产伪劣商品成本比生产高质量商品的成本低。不过,选择二的人越多,他们的总收益也就会越少,因为这个假设也是有道理的:伪劣商品过多,会造成市场的混乱,他们的企业也就会跟着受到影响,信誉跟着降低。

现在,假设全班27名学生都打算选择一,那么他们各自得的将是108美元。假设有一个人打算偷偷地改变决定——选择二,那么,选择一的学生就少了一名变为26名,将各得104美元,比原来的少了4美分,但那个改变自己主意的学生就会得到154美元,而比原来要多出46美分。

诚然,不管最初选择一的学生人数有多少,结果都是一样的,很显然,选择二是一个优势策略。每个改选二的学生都将会多得46美分,而同时会使除自己以外的同学分别少得4美分,结果全班的收入会少58美分。等到全班学生一致选择二时,尽可能使自己的收益达到最大时,他们将各得50美分。反过来讲,如果他们联合起来,也就协同进行行动,不惜将个人的收益减至最小化,那么,他们将各得108美元。

但博弈的结果却十分糟糕,在演练这个博弈的过程中,由起初不允许集体讨论,到后来允许讨论,以便达成“合谋”,但在这个过程中愿意合作而选择1的学生从3到14不等。在最后的一次带有协议的博弈里,选择1的学生人数为4人,全体学生的总收益是1582美元,比全班学生成功合作可以得到的收益少了1334美元。一个学生嘟囔道:“我这辈子再也不会相信任何人了。”

而事实上,在这个博弈游戏里,无论如何选择,都不会有最优的情况出现,类似于囚徒困境,即使达成合谋,由于人的心理太过复杂,结果也不是预期的样子,所以,在这样复杂的心理博弈中,我们不能苛求要获得一个最好的结果,因为人心各异,最好结果根本就不存在。那在生活中遇到类似于上述游戏的博弈情况时该如何选择呢?那就是保证一点——不要太贪婪,只要有利益就可以,不要妄求有太多的利益或要获得比别人更多的利益。

文1:人际关系中心理博弈

文2:人不能脱离群体而存在,同时这也注定我,要生活在人际关系这个巨大的网络中。

文3:小标题;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

文4:亲属关系

文5:朋友关系

文6:同学关系

文7:师生关系

文8:雇佣关系

文9:战友关系

文10:同事关系

文11: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文12:人际关系是人之基本社会需求。人际关系可助人自我了解。人际关系可达到自我实践与肯定。人际关系可用以自我检定社会心理是否健康。

文13: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

文14:处理人际关系的六条锦囊妙计

文15:做人要从自己做起。

文16:第一印象十分重要

文17:好人说好坏人说坏

文18:同情不一定同意

文19:推己及人亲疏有别

文20:自觉是字中的一分子

文21:与人和谐相处的四条法则

文22:站在对方立场设想,将心比心。

文23:用温暖、尊重、了解的方式去沟通。

文24:得有与人沟通的意愿,以一颗开放的心灵倾听

文25:要立即下价值判断,而最好以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去设想。

空手道,实现多赢博弈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有不少智者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不仅为自己带来了利益,还为别人带来了利益,实现了一种多赢博弈,他们靠的就是“空手套白狼”的博弈智慧,俗称“空手道”。

在美国一个农村,住着一个老头,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小儿子和他在一起,父子相依为命。

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老头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滚出去吧!”这个人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的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

老头摇摇头:“不行,快滚出去吧!”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呢?”老头想了又想,终于被儿子当上洛克菲勒的女婿这件事打动了。

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美国首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对他说:“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给你的女儿找个对象。”洛克菲勒说:“快滚出去吧!”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女儿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女婿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可以吗?”洛克菲勒于是同意了。

又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世界银行总裁,对他说:“尊敬的总裁先生,你应该马上任命一个副总裁!”总裁先生摇头说:“不可能,这里这么多副总裁,我为什么还要任命一个副总裁,而且必须马上任命呢?”这个人说:“如果你任命的这个副总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可以吗?”总裁先生当然同意了。

于是,老头的儿子没有花任何代价就成了世界银行的总裁,并娶了洛克菲勒的女儿为妻。

这个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看完后却能引起我们脑力的冲击,不得不令我们赞叹那人“空手套白狼”的智慧。

许多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往往抱怨没有资金,没有人力,没有可助自己成功的资源。其实,这话按常规理解没有错。但是,如果人的头脑足够灵活就完全可以借助“空手道”的博弈智慧取得成功。

那么什么是空手道?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就是通过独特的创意、精心的策划、完美的操作、具体的实施,在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范围之内,巧借别人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获取成功的运作模式。

孔明发明的草船借箭法就是“空手套”的经典招数,它被后人纷纷效仿,也被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

有一位年轻人,最大的嗜好就是喂养鸽子。然而随着鸽群队伍的逐渐增大,他的经济状况越来越拮据。面对财政上出现的赤字,他除了焦急也无可奈何。

直到有一天,他被离家不远的街心花园里的几只小鸟触动了灵感。那是几只在此安家落户的野鸟,适应了人来人往的都市氛围,有时一些游客顺手丢些零食,它们会乖巧地啄食。见此情景,年轻人联想到了自己的一群鸽子。

于是,在一个假日,年轻人将自己的鸽子带到了街心花园里。果然不出所料,前来游玩的人们纷纷将玉米花抛向鸽子,又逗又玩,有人还趁机照相。一天下来,鸽子吃饱了,省下了年轻人一天的饲料钱。这个年轻人没有就此满足,他想到了一个更加绝妙的主意,就是在花园里出售袋装饲料,既可以赢利,又可以喂养鸽子。

年轻人辞去了原先的工作,专门在公园内出售鸽子饲料,收入居然超过了以前的薪水,又省下了喂养鸽子的大笔开销,同时可以终日逗弄自己心爱的鸽子,真所谓“一举数得”,街心花园也因此出现了一个新的景点。

用游客的钱喂自己的鸽子,同时还可赢利,年轻人这一巧妙的暗借,将孔明先生的妙计继承并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然,空手道的招数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拥有知识,拥有智慧,自然会运用各种空手道的智慧去实现多赢博弈。

文1:人际交往中的多赢博弈

文2:洛克菲勒的女婿

文3:一个一穷二白的人,如何成为了年轻又多金的盖茨女婿了呢?其中有三个我们不能忽视的要素:

文4:过人的胆量

文5:高超的交流技巧

文6: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

文7:如何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

文8: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

文9:学会倾听

文10:换位思考

打好“借”字这张牌

《诗经·小雅·鹤鸣》中有“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句子,意思是其他山上的石头,可以取来制作治玉的磨石,也可以用来制成美好珍宝。这句诗可以理解为“借助外力,改己缺失”,表达了一种借力的博弈思想。小猪的力量虽然弱小,但是它可以借大猪之力达成所愿。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只要能打好“借”字这张牌,人就仿佛生出了三头六臂,实现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实现的目标。

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的佛雷化妆品公司几乎独占了黑人化妆品市场。尽管有许多同类厂家与之竞争,却无法动摇其霸主的地位。这家公司有一名供销员名叫乔治·约翰逊,他邀集了三个伙伴自立门户经营黑人化妆品。伙伴们对这件事表示怀疑,因为很多比他们实力更强的公司都已经在竞争中败下阵来。约翰逊解释说:“我们只要能从佛雷公司分得一杯羹就能受用不尽,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佛雷公司越发达,对我们越有利!”

约翰逊果然不负伙伴们的信任,当化妆品生产出来后,他就在广告宣传中用了经过深思熟虑的一句话:“黑人兄弟姐妹们!当你用过佛雷公司的产品化妆之后,再擦上一层约翰逊的粉质膏,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则广告用语确有其奇特之处,它不像一般的广告那样尽力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而是貌似推崇佛雷的产品,其实质是来推销约翰逊的产品。

借着名牌产品这只“大猪”替新产品开拓市场的方法果然灵验,通过将自己的化妆品同佛雷公司的畅销化妆品排在一起,消费者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约翰逊的粉质膏。接着这只“小猪”进一步扩大业务,生产出一系列新产品。经过几年努力,约翰逊的公司终于成了黑人化妆品市场的新霸主。

当然,在商业运作中借用他人力量的前提,是自己有主导产品。只是在发展过程中自己的力量不足时,才借“大猪”的活动来壮大自己的实力,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文1:借力打力,以巧制胜

文2:什么是借力打力

文3:在平时的生活交往中,我们有时会碰见很多刁钻、棘手的问题,对方的道理好像没有可破之处,我们用常理很难说话或反驳,这时我们不妨从对方的话语里找破绽,从而见招拆招,借力打力。

文4:借力打力的实际应用

文5: 序号

文6:内容

文7:第一种情况:

文8:在和领导他们的交往中,往往会碰见这两种情况:一是领导提出的问题十分敏感,二是领导的做法不对。借力打力”,把你提问我的问题再抛给你,巧妙化解问题。

文9:第二种情况:

文10:对方是恶意刁难,“借力打力”,把强加我的力反作用还给你,不失风度。

文11:第三种情况:

文12:面对别人话说话模糊或者故弄玄虚时,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借力打力——你玄我也玄,你模糊我也模糊。

善借名人效应成就自己

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名人”无疑是一头“大猪”,“小猪”们如果善于借助“名人的效应”为自己所用,无疑会在成功的路上顺风顺水。

一位商人积压了一大批滞销书,当他苦于不能出手时,一个主意冒了出来:给总统送一本。于是,三番五次向总统去征求意见。总统每天忙于政务,哪有时间与他纠缠,为了敷衍,便随口而出:“这本书不错。”于是商人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在短时间内就兜售一空。

时间不长,这个商人又有卖不出去的书,他便又送了一本给总统。总统鉴于上次一句随意的话让他发了大财,想奚落他,就说:“你这书糟糕透了。”商人闻之,依然是满心欢喜。回去以后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有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又兜售一空。

第三次,商人又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教训,便不予作答而将书弃之一旁,说了句:“我不下结论。”他想看看这家伙还能倒腾出什么来。不想商人离开后又大做广告:“现有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大发其财。

上例中的商人深谙借名人效应的强大威力,将“借”这一博弈策略演绎得出神入化,不得不令人佩服,然而还有一些人,当机遇摆在面前,名人就在身边却视而不见,甚至拱手送人,眼睁睁看着大好的机会从眼前溜走,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

其实,在生活中,即使是强势的一方,在博弈之初,他们的力量可能也很弱小,但是最终却由弱变强,这与他们借助名人效应的博弈策略是分不开的。人们总有这样的心理,凡是名人生活的环境是非凡的地方,凡是与人有联系的必定是不一般的,基于这种心理,人们都纷纷追逐、模仿名人,所有与名人沾边的东西也就容易成为抢手的东西,所有与名人沾边的人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因此,在与他人博弈的过程中,“小猪”们应想尽一切办法借助名人的效应。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首先与名人沾边,学会把名人变成朋友,把朋友变成兄弟,把兄弟变成手足。成了名人的手足,自己也就成了名人,自己成了名人,成功就像买菜一样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