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与做人
36472000000032

第32章 小事上体现出大品质

恰科是法国银行大王,每当他向年轻人回忆过去时,他的经历常会令闻者沉思起敬。人们在羡慕他机遇的同时,也品味到了一个银行家身上散发出来的精神。

还在读书期间,恰科就有志于在银行界谋职。一开始,他就去一家最好的银行求职。这样一个毛头小伙子,对这家银行的官员来说太不起眼了,恰科的求职接二连三地碰壁。后来,他又去了其他银行,结果也是令他沮丧。但恰科要在银行里谋职的决心一点也没受到影响。他一如既往地向银行求职。

有一天,恰科再一次来到那家最好的银行,“胆大妄为”地直接找到了董事长,希望董事长能雇佣他。然而,他与董事长一见面,就被拒绝了。对恰科来说,这已是第52次遭到拒绝了。当恰科失魂落魄地走出银行时,看见银行大门前的地面上有一根大头针。他弯腰把大头针拾了起来,以免伤人。

回到家里,恰科仰卧在床上,望着天花板直发楞,心想:命运对他为何如此不公平,连让他试一试的机会也没有。在伤心中,他昏昏睡着了。第二天,恰科又准备出门求职。在关门一瞬间,他看见信箱里有一封信,拆开一看,恰科欣喜若狂,甚至有些怀疑这是否在做梦,他手里的那张纸是录用通知书。

原来,就在昨天恰科蹲下身子拾起大头针的时候,被董事长看见了。董事长认为如此精细小心的人,很适合当银行职员。所以,改变主意决定雇佣他。恰科是一个对一根针也不会粗心大意的人,因此,他才得以在法国银行界平步青云,终于有了功成名就的一天。

相信类似的面试故事我们每个人都看过一些,比如扶起躺在地上的拖把,钉好椅子上突出的钉子,拾起桌上散落的碎纸,等等。于是很多人就盼着面试时能碰上这样的事情。岂不知招聘单位能玩儿的花样太多了,许多人因此丧失了不错的机会。

其实有的人不清楚,把握类似机会不是取决于你记下了多少可能的情况,而在于你的个人品质究竟如何。招聘单位之所以要设各种各样的“局”,也就是为了检验应聘者具备不具备大品质。

下面再看两个例子,从两件“小事”检验出了应聘者可贵的诚实品质和对人的尊重。

彦龙拿着自己公开发表的十几万文字作品满街寻找工作,因为文凭太低又不善言辞,不断地碰壁。庆幸的是,一家广告公司让他去复试。笔试中,他从几十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最后是总经理面试,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不由得自卑起来。总经理并非想像的那么严肃,挺年轻的,三十多岁,很友善。

总经理让他坐下后问道:“如果你进入广告圈,该从何做起呢?”

“做人。”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以前看过一些广告方面的书吗?”

“看过。”

“广告界前辈卫斯的作品如何?”

他从脑海中苦苦地思索了一会,奥格威、贝拉……就是没有卫斯这个前辈的印象(后来他才知道这个前辈是老总随意杜撰的)。他只好回答:“这个前辈的作品我没能读过。”

接下来的许多问题他虽都有似曾相识的印象,但就是不知怎么具体回答,只好千篇一律地回答:“不知道。”第二天,他背起行李准备浪迹天涯,在去车站的途中,总经理给他打了传呼:“你已经被公司正式聘用,请你三日之内到公司报到。”

后来,在一起闲聊时,他问老总:“当初面试时,你问我的许多问题我都回答不上来,为何你还录用我?”

老总微笑着对他说:“你的才华从笔试中我已充分感触到,但你的为人我却不了解。其实我问的许多问题都是假的,我期望最好的答案是不知道,这就是诚实。我不需要不切实际、夸夸其谈的人在我身边。”

有一批应届毕业生22个人,实习时被导师带到北京的国家某部委实验室里参观。全体学生坐在会议室里等待部长的到来,这时有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情木然地看着她忙活,其中一个还问了句:“有绿茶吗?天太热了。”秘书回答说:“抱歉,刚刚用完了。”有一个名叫李悦的学生看着有点别扭,心里嘀咕:“人家给你倒水还挑三拣四的。”轮到他时,他轻声说:“谢谢,大热天的,辛苦了。”秘书抬头看了他一眼,虽然这是很普通的客气话,却是她今天听到的惟一一句。

门开了,部长走进来和大家打招呼,不知怎么回事,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回应。李悦左右看了看,犹犹豫豫地鼓了几下掌,同学们这才稀稀落落地跟着拍手。部长挥了挥手:“欢迎同学们到这里来参观。平时这些事一般都是由办公室负责接待,因为我和你们的导师是老同学,非常要好,所以这次我亲自来给大家讲一些有关情况。我看同学们好像都没有带笔记本,这样吧,杜秘书,请你去拿一些我们部里印的纪念手册,送给同学们作纪念。”接下来,更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大家都坐在那里,很随意地用一只手接过部长双手递过来的手册。部长脸色越来越难看,走到李悦面前时,已经快要没有耐心了。就在这时,李悦礼貌地站起来,身体微倾,双手接住手册恭敬地说了一声:“谢谢您!”部长闻听此言,不觉眼前一亮,伸手拍了拍李悦的肩膀:“你叫什么名字?”李悦从容作答,部长微笑点头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导师看到此景,微微松了一口气。

两个月后,毕业分配表上,李悦的去向栏里赫然写着该部委实验室。有几位颇感不满的同学找到导师:“李悦的学习成绩最多算是中等,凭什么选他而没选我们?”导师看了看这几张尚属稚嫩的脸,笑道:“是人家点名来要的。其实你们的机会是完全一样的,你们的成绩甚至比李悦还要好,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修养是第一课。”

个人品质在初次见面时,可以通过小事体现出来,工作后在单位更是显而易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上司更是心里如明镜一般,每个人究竟怎么样,简直无法掩饰(即使你初次见面成功掩饰过去了),并且会影响到个人前途。

一家公司的一个部门主管因事离职,于是总经理准备在这个部门再选一个主管。结果出乎大家的意料,威信较高的杨不敌威信不高的刘。不少职员认为总经理不顺应民情,而总经理则笑着对他们说:“这个问题你们提得好,杨有时确比刘做得好,比刘的人际关系也好多了,但不如刘的办事能力强和原则性强。例如,刘的女朋友想让他作证多报销150元的出差费,他不仅不作证,而且还不准别人为女朋友作证,宁愿得罪女朋友也不做假证。有一次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完成工作,他并没有找借口推脱。而杨则热衷于交情,完不成任务时总会说出一些看似圆满的借口,或往别人身上推。刘就像一只烂沿桶,表面难看,其他部分则完好无缺,能盛将近一桶水;而杨则如一只烂底桶,表面好看,实际上无法盛水。”员工们听了心悦诚服。

150块钱,绝对是小事,但就是这150块钱,清晰地折射出了刘某和杨某个人品质的巨大差距。这种品质上的无形差距,直接导致了他们职位上的有形差距。

很可惜,在当今社会一些人越来越强调自身利益,而忽视了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她每天下午都准时来到医院小花园内,在椅子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她的那双大眼睛显得平静而又清澈。虽然她穿着病号服,但浑身上下仍然散发出一种典雅的气质。

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都表现得非常耐心。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拿起那叠得整整齐齐的报纸转身走进了住院部的大楼。

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电梯刚落下打开门,人们就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但最后上来的人并没有下去的意思,于是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同样的,下一趟的人也很多,不过幸运的是并没有超载。于是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乡下老农模样的老人触动数字9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就一遍又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这个数字不亮。她发现后急忙说:“大爷,这部电梯双层停。”老人还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电梯已经到了10层。老人不知道该怎么做,于是她就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会儿,我把他送到楼梯口。”

她把老人领到楼梯口,让老人从10层走到9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人并没有说什么,但不少人表情却很严肃。有人心里说:这人真多事!

电梯又慢慢上行,一位手提礼物的小伙子自言自语:“泌尿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话说:“是的,出电梯向右拐。”

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小伙子不小心弄丢了插在礼品袋里的一枚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急忙捡起那枝玫瑰并触动开门钮,说了一声“请等我一会儿”,就一步跨出了电梯,她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小伙子。对于小伙子要看望的人,这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一枝可以疗伤的玫瑰。

然而,就在她刚刚迈出电梯之时,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就“啪”的一下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这人穿着病号服,一看就知道是个精神病人。”

“噢,怪不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闻听此言,电梯内剩下的人都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社会上之所以充满了各种不讲诚信和没有爱心的事情,甚至把讲诚信有爱心的人称作“神经病”,正是源于他们道德品质的缺失。这种人虽然可能暂时攫得一点物质利益,但他们内心是孤独的,不相信别人,没有真正的朋友。精神困顿的人,谁能说不是世上最穷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