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成,指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治经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网罗众家,融通为一,曾遍注群经,是汉代最为著名的经学集大成者。所著《六艺论》、《驳许慎五经异义》等叙述经学传授的源流及论《六经》要旨,今佚。清袁钧《郑氏佚书》和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均辑有一卷。
宋均(22—?),字叔庠,南阳安众(今河南南阳)人。少好经书,通《诗》、《礼》,善论辩,官至河南太守。他是东汉时期纬书的主要诠释者。著有《尚书纬考灵曜》、《易纬通卦验》、《易纬传》、《书纬注》、《礼纬注》、《乐纬注》、《春秋纬注》、《论语谶注》等。
郑小同,郑玄之孙,三国魏北海人。少有名誉,学综六经。历官郎中、侍中,封关内侯。为高贵乡公曹髦讲授《尚书》。司马昭曾疑郑小同窥其密函,被毒杀。传郑玄经学,生前曾编定郑玄论著十一卷,已佚。今存《郑志》、《补遗》等。
贾,指贾逵;马,指马融;何,指何休;许,指许慎;均属东汉经学家。贾逵(30—101),字景伯,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西汉名儒贾谊后裔,西汉经学家贾徽之子。以《大夏侯尚书》教授,兼通《穀梁》等今文经学。史称其所撰经传义诂及论难达百余万言。今均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均有辑录。马融(79—166),字季长,左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古文经学家。安帝时,任校书郎,诣东观(朝廷藏书处)典校秘书。桓帝时,外任南郡太守。后拜议郎,重返东观,从事著述,教授弟子数千。著有《春秋三传异同说》,遍注《孝经》、《论语》、《诗经》、三礼、《尚书》及《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晚年为外戚梁冀草奏李固,并作《大将西第颂》,颇为儒林所讥。何休(129—182),字劭公,任城樊(今山东曲阜)人。东汉今文经学家,长于《春秋公羊传》。著有《公羊经传解诂》、《公羊墨守》、《左氏膏盲》、《穀梁废疾》等。许慎(约58—约147),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曾任郡功曹、举孝廉,迁太尉、南阁祭酒。师从名儒贾逵,并与马融同校书于东观,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誉。所著《说文解字》对后世语言文字学的研究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另著有《五经异义》,今佚,可参考清陈寿祺《五经异义疏证》。
孙奭(962—1033),字宗古,博州博平(今山东茌平博平城)人。北宋端拱二年(989)以九经及第,为莒县主簿,迁大理评事,后为国子监直讲。曾奉敕与邢昺等人校正诸经正义,著有《五经节解》、《五服制度》、《乐图记》、《祀录》等。
臧玉林,指臧琳(1650—1713),字玉林,江苏武进人。康熙间补县学生。生平博极群书,尤精《尔雅》、《说文》之学。著有《经义杂记》、《尚书集解》等。
郦氏,指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郦范曾经担任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郦道元仕途通畅,由太守、刺史至河南(今洛阳)尹等职。《水经注》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更为丰富。《水经注》不仅是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黎崱,字景高,号东山,安南国人。元至元中,元世祖伐安南,崱入朝,授奉议大夫,居于汉阳。所撰《安南志略记》,叙述详赡,可与《元史列传》、《明史》参稽互考。
孔广森(1752—1786),字众仲,一字撝约,号顨轩,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八代孙,袭衍圣公。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检讨。戴震门生,又师事桐城姚鼐和常州庄存与,以骈文知名,并对公羊学复兴有一定影响。著有《春秋公羊通义》、《大戴礼记补注》、《礼学卮言》、《经学卮言》等。
张惠言(1761—1802),字皋文,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举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修编。以治汉代象数易学著称,学界有“孤经绝学”之称。善诗词,与恽敬同为阳湖派之首。著有《虞氏易礼》、《虞氏易事》、《虞氏易言》、《虞氏易候》、《周易荀氏九家义》;还著有《茗柯文集》、《茗柯词》。并编有《词选》、《七十家赋钞》等。
刘逢禄(1776—1829),字申受,江苏武进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任礼部主事。少从外祖庄存与、舅父庄述祖研习今文经学,笃守今文经学家法。著有《公羊何氏释例》、《公羊何氏解诂笺》、《申何难郑》、《春秋论》、《论语述何》等多种。本书卷四载有他的小传。
董子,指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今河北枣强)人。汉景帝时立为博士。以治《春秋公羊传》闻名。因上“天人三策”,建议独尊儒术,为汉武帝采纳。所著《春秋繁露》十七卷,是汉代《公羊》学的代表性著作。
陈硕甫,指陈奂(1786—1863),字硕甫,号师竹。晚年因居苏州南园,自号“南园老人”。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咸丰时,举孝廉方正。受学于段玉裁。同治二年(1863),应曾国藩之聘入幕,不久病逝。所著《诗毛氏传疏》,以考据详明,引证赅博著称。本书卷五载有他的小传。
阮文达,指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授编修,历任巡抚、总督,至体仁阁大学士。在任职期内,组织编纂《经籍纂诂》、《畴人传》,汇刻《十三经注疏》、《皇清经解》,撰写《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创建了诂经精舍、学海堂,推阐古圣贤说以教士,主持学术五十余年,其著述均收录于《揅经室集》。
裴松之(372—451),字世期,南朝宋齐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裴松之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裴昧官居光禄大夫,父裴珪曾任正员外郎。裴松之从小喜爱读书,八岁时已熟知《论语》、《诗经》诸书。后博览典籍,学识日进。宋文帝以陈寿所著《三国志》记事过简,命他为之作补注。他收集了三国时期的原始材料达一百五十多种,博引各家著作的原文,注文字数约超过原文的三倍。
服,指服虔,初名重,又名祗,字子慎。河南荥阳人。不以清苦建志,入太学受业。曾以《左传》驳何休所驳汉事六十条。官拜九江太守。事载《后汉书·儒林传》有传。著有《春秋左氏解诂》。今存。
杜,指杜预(222—284),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魏司马懿之婿。西晋时官大将军,受封当阳侯。为人机敏多谋略,时人誉为“杜武库”。自称“左氏癖”,锐意研究《左传》,所著《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唐以前研究《左传》最著名的著作。
钱仪吉(1783—1850),初名逵吉,字蔼人,号衎石,又号新梧(一作心壶),浙江嘉兴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户部主事。累迁至工科给事中,罢归。主讲粤东学海堂及河南大梁书院凡数十年。论学不持汉、宋门户。编有《三国晋南北朝会要》,体例视徐天麟有所出入,不限断以本书。著有《衎石斋纪事稿》、《刻楮集》、《旋逸小稿》、《皇舆图说》、《国朝献征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