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打开心灵的锁—小故事大道理
36465300000010

第10章 名人细事(2)

从此,男孩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挣够了125美元这一“天文数字”,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望子成龙,仅仅期望和溺爱是不能成功的,更要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懂得为自己,为他人负责。

13一件旧大衣的印象

一天,爱因斯坦在纽约的街道上遇见一位朋友。

“爱因斯坦先生,”这位朋友说,“你似乎有必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你身上这件多旧啊。”“这有什么关系?反正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爱因斯坦无所谓地说。

几年后,他们又偶然相遇。这时,爱因斯坦已然誉满天下,却还穿着那件旧大衣。他的朋友又建议他去买一件新大衣。

“这又何必呢?”爱因斯坦说,“反正这儿每个人都已经认识我了。”

表面的东西好坏与否,都是给别人看的,在意的话只会让自己受累。

14镜片中磨出的人生

在荷兰,有一个初中毕业的青年农民,来到一个小镇,找到了一份替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门卫的岗位上一直工作了60多年,他一生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也没有再换过工作。

也许是工作太清闲,他又太年轻,需要打发时间。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就这样,他磨呀磨,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样的专注和细致,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了,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别人的都要高。借着他研磨的镜片,他终于发现了当时科技界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此,他声名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在他看来是高深莫测的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过他。

创造这个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科学史上大名鼎鼎、活了90岁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他老老实实地把手头上的每一个玻璃片磨好,用尽毕生的心血,致力于每一个平淡无奇的细节的完善,终于他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他的上帝,科学也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自己更广阔的前景。

世上无难事,只怕执着的人,成功并非遥遥无期,只怕认真的人,事情没有重要与不重要之分,关键在于你是否坚持做了。

15善良的回报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当他在田里工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求救的哭喊声,于是他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发现一个小孩掉到粪池里,于是弗莱明把这个小孩从死亡边缘救了出来。

隔天,有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农夫家,车里走出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是那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生命。”农夫说:“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

就在那时,农夫的儿子走进茅屋,绅士问:“那是你的儿子吗?”农夫很骄傲地回答说:“是。”绅士说:“我们订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小孩像他父亲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傲的人。”

农夫答应了。后来农夫的小孩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盘尼西林的发明者。他在1944年受封骑士爵位,并且得到诺贝尔奖。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肺炎,谁救活他呢?盘尼西林。那绅士是谁呢?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的儿子是谁?是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爵士。

农夫的善良竟然给世界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上帝如此宠爱善举,令我们惊叹,任何时候,都别忘了善良,善良的人也是不会被人忘记的。

16最好的选择

曾任北京外交学院副院长的任小萍女士说,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每一步都是组织上安排的,自己并没有什么自主权。但在每一个岗位上,她也有自己的选择,那就是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1968年,任小萍成为北京外国语学院的一名工农兵学员。当时她年纪最大,水平最差,第一堂课就因为回答不出问题而站了一堂课。第二天,教室里挂出一条横幅:“不让一个阶级兄弟掉队”,她就是这个“阶级兄弟”。但等到毕业的时候,她已成为全年级最好的学生之一。

大学毕业后她被分到英国大使馆做接线员。做一个小小的接线员,是很多人觉着很没出息的工作,任小萍却把这个普通工作做出了花。她把使馆所有人的名字、电话、工作范围甚至连他们的家属名字都背得滚瓜烂熟,有些电话进来,有事不知道该找谁,她就会多问问,尽量帮他准确地找到人。慢慢地,使馆人员有事要外出,并不是告诉他们的翻译,而是给她打电话,告诉她会有谁来电话,请转告什么,有很多公事、私事也委托她通知,任小萍成为全面负责的留言点、大秘书。

有一天,大使竟然跑到电话间,笑眯眯地表扬她,这是破天荒的事。结果没多久,她就因工作出色而被破格调去给英国某大报记者处做翻译。

该报的首席记者是个名气很大的老太太,得过战地勋章,被授过勋爵,本事大,脾气大,把前任翻译给赶跑了,刚开始也不要任小萍,看不上她的资历,后来才勉强同意一试。一年后,老太太经常对别人说:“你的翻译比我的好上十倍。”不久,工作出色的任小萍就被破例调到美国驻华联络处,她干得又同样出色,获外交部嘉奖……

当你无法选择别的路时,你可以选择如何把现在的路走好,绝处逢生,柳暗花明的景象也许就在眼前,然后你会明白没有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

17不可犹豫

有一个6岁的小男孩,一天在外面玩耍时,发现一个鸟巢被风从树上吹落在地,从里面滚出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小男孩决定把它带回家喂养。

当他托着鸟巢走到家门口的时候,他突然想起妈妈不允许他在家里养小动物。于是,他轻轻地把小麻雀放在门口,急忙走进屋去请求妈妈。在他的哀求下妈妈终于破例答应了。

小男孩兴奋地跑到门口,不料小麻雀已经不见了,他看见一只黑猫正在意犹未尽地舔着嘴巴。小男孩为此伤心了很久。但从此他也记住了一个教训:只要是自己认定的事情,决不可优柔寡断。这个小男孩长大后成就了一番事业,他就是华裔电脑名人——王安博士。既然错误和不幸不可避免,为什么不让它早点来呢?早点克服它,不要前思后想,犹豫不决,把本可以到手的东西放掉。

18例外

爱因斯坦经常拒绝作家的采访或坐着由画家为他画像,但有一次,他改变了态度。

一天,一位画家请求为他画像。

爱因斯坦照例回绝道:“不,不,我没有时间。”

“但是,我非常需要靠这幅画所得的钱啊。”画家恳切地说。

“噢,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爱因斯坦马上改变了态度,“我当然可以坐下来让您画像。”

同情心可以使伟人的人格变得更伟大,而坦诚和直率则是到达目的地的捷径。

19鞋带

有一回,日本歌舞伎大师勘弥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当他要上场时,一个门生提醒他说:“师傅,您的草鞋带子松了。”

他回答了一声:“谢谢你呀。”然后立刻蹲下,系紧了鞋带。

当他走到门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处时,却又蹲下,把刚才系紧的带子复又弄松,显然他想以草鞋带子的松松垮垮,来表现这个百姓长途旅行的疲态。演戏细腻到这样,这位大师确有其过入之处。

话说回来,正巧那天有位记者到后台采访,看见了这一幕。等演完戏后,记者问勘弥:“你为什么不当时指教学生,他不懂得这演戏的真谛呀。”

勘弥回答说:“对别人的亲切关爱与好意必须坦然接受,要教导学生演戏的技能,机会多的是,在今天的场合,最重要的是要以感谢的心去对待学生的提醒,并给予回报。”

我们常常对人说:“你说的是不对的”,然后开始给出一大堆别人错误的理由,即使人家在真正地关心你,这样做往往会令关心我们的人尬尴,而减少他们的热情。

20把愤怒写在纸上

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的办公室,气呼呼地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

“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说。

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

“对了,对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教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要干什么?”

“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吧。”

发泄只要把心中的愤怒说出来罢了,如果以牙还牙,必然会牵扯出更多的事来,伤害别人,失去信任,堵塞自己的后路,不如学学林肯,生气时写在纸上,让火把它化为灰烬。

21不添任何家具

居里夫妇结婚时,他们的会客室里,只摆着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椅子。后来,居里的父亲来信对他们说,他准备送给他们一套家具,问他们需要一些什么样的家具。

看完信后,居里若有所思地说:“有了沙发的软椅,就需要人去打扫,在这方面花费时间未免太可惜了。”

居里对新婚妻子说:“不要沙发可以,我们只有两把椅子,再添一把怎样?客人来了也可以坐坐。”

“要是爱闲谈的客人坐下来,又怎么办呢?”居里夫人提出反对意见。

最后他们决定,不再添置任何家具。

防患于朱然,虽然居里夫人的想法有些绝对,但还是很有道理的,过于繁琐的物质生活必然会造成精神上的劳累,寻找安静的方法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