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小心(人一生必须避免的99个失误)
36465200000007

第7章 小心,虚掩的门(2)

那是个星期天,“师哥”临时通知可尼和几个同事加班。他们收了一家单位的大笔存款,忙得中午饭只吃了个半饱,而作为领导的“师哥”直到下班才来看望他们。这时可尼和几个同事都快累趴下了。看到“师哥”笑眯眯的样子,显而易见上司心情不错,于是可尼开玩笑地说:“上司啊,瞧我们都累成这样了,加班费可不要忘了。”

可第二天,可尼被叫入行长室,一听上司召见,可尼的心里就特别紧张。她战战兢兢来到行长室,行长和可尼的“师哥”都板着脸,冷冷地望着可尼。

行长是个精明的中年女人,一说话就带着官腔:“听说你索要加班费?加班就了不起啊!什么工作态度!”一句话顿时把可尼打入冰窟窿,她万万没有想到,一句玩笑话就被上纲上线,她瞅了眼师兄,他的眼睛是那么冷漠,好像可尼是个“偷窃犯”一样。

接下来,行长狠狠地训斥了可尼一顿,她甚至把可尼说成“太贪婪了”。而且可尼的“师哥”也增加了一句,他说可尼经常给报社写稿子,这是不安心本职工作的表现。行长最后警告可尼说:“别忘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同情她的同事后来悄悄地告诉她,可尼的“师哥”早就担心可尼抢他的位置,因为可尼不仅有学历,又比他多了写作能力。可尼后悔地说:“他是只‘笑面虎’,我怎么就没发现呢?”

可尼就这样“栽”在了“师哥”的手里。

不论是新同事还是老同事,如果他心术不正也会成为我们工作中的障碍,要想排除障碍,必须事先准备好沟通和交流的应对方法。那么,我们有什么应对方法呢?

刚到一个单位工作,人际关系不可能一步到位,尤其是上司,那就更难了。因为工作很忙,更无法同上级沟通交流。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同上级做好交流和沟通,是我们在新的环境中顺利工作的首要问题。

(1)主动接触。在新的环境中,见面的往往是些陌生的人,主动与这些人打招呼是出于礼貌,也是打开交流新局面的开始。如果早晨上班时间一声“大家早上好”、“吃过早点没有”等一些寒暄之语,对以后更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更为有效。当然这与“巴结”是两码事。

(2)态度端正。不论是上级还是下级或同事,必须得端正态度,对他们都要做到礼貌,谦逊,但注意绝不要采取“低三下四”的态度,绝大部分领导是不喜欢一味地阿谀奉承、随声附和的人,也不会对你委以重任的。

(3)了解他们的个性。在沟通和交流中了解他们的个性,适应他们的生活工作以及谈话的习惯,有爱说的,有沉默寡言的,不同的个性用不同的语言与他们沟通,有助于你交际水平的提高。

为了活跃气氛,讲些笑话或幽默故事是可以的,但是在你未全面了解他们之前,最好不要跟他们开玩笑,更不要开过分的玩笑,比如:“经理,都超过半个月了,是不是钱让太太搜走啦。”经理肯定会不高兴,他认为你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在工作中,不要用耍“小聪明”来吸引上司的注意力,这样才不至于会被部分同事认为你是在耍手段,从而引起他们对你的反感,要用超群不凡的才华去征服他们,让他们说出某某人真的很能干,这才是你的最终目的。

聪明的上司是不相信小人之言的,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有的上司耳朵软,经不起风吹草动,听信了小人的谗言,但是,不要怕那些流言蜚语、造谣中伤的人,用铁的事实同他“上殿面君,当堂对证”,不要让小人得逞。

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障碍物,如何排除呢?你不妨运用以上几种方法去应对你沟通交流中的障碍,会有很大帮助的。

一句箴言:说笑话时通常会无心,但谁能保证听者是个什么居心呢?

给人好处也别到处张扬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心怀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常常会引发反面的后果。

人都是爱面子的,你给他面子就是给他一份厚礼。在知道人们是如何地注重面子之后,还必须尽量避免在公众的场合内使你的对手难堪。

某先生讲述了他祖父的故事,对我们在理解人情世故的微妙方面,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当年,祖父很穷。在一个大雪天,他去向村里的首富借钱。恰好那天首富兴致很高,便爽快地答应借给祖父两块大洋,末了还大方地说:拿去开销吧,不用还了!祖父接过钱,小心翼翼地包好,就匆匆往等着急用的家里赶。首富看见平日十分坚强的祖父借钱很得意,于是就追出

房门,冲他的背影又喊了一遍:不用还了!

“第二天大清早,首富打开院门,发现自家院内的积雪已被人扫过,连屋瓦也扫得干干净净。他让人在村里打听后,得知这事是祖父干的。这使首富明白了:自己的喊声,让对方很难堪,因为村里很多人都听见了喊声,他也明白了,给别人一份施舍,只能将别人变成乞丐。于是他前去让祖父写了一份借契,祖父因而流出了感激的泪水。

“祖父用扫雪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首富向他讨债极大地成全了他的尊严。在首富眼里,世上无乞丐;在祖父心中,自己何曾是乞丐?”

把“施恩”变成了“施舍”,一字之差,效果大大的不同。

像那位村中首富一样,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四处散播,恐怕天下人不知似的,于是心怀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反面的后果,也就是: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正是因为这种骄傲的态度,把这笔账抵消了。

古代有位大侠郭解。有一次,洛阳某人因与他人结怨而心烦,多次央求地方上的有名望的人士出来调停,对方就是不给面子。后来他找到郭解门下,请他来化解这段恩怨。

郭解接受了这个请求,亲自上门拜访委托人的对手,好不容易使这人同意了和解。照常理,郭解此时不负人托,完成这一化解恩怨的任务,可以走人了。可郭解还有高人一招的棋,有更技巧的处理方法。

一切讲清楚后,他对那人说:“这个事,听说过去有许多当地有名望的人调解过,但因不能得到双方的共同认可而没能达成协议。这次我很幸运,你也很给我面子,我了结了这件事。我在感谢你的同时,也为自己担心,我毕竟是外乡人,由我这个外地人来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丢面子。”他进一步说:“这件事这么办,请你再帮我一次,从表面上要做到让人以为我出面也解决不了问题。等我明天离开此地,本地几位绅士、说客还会上门,你把面子给他们,算做他们完成此一美举吧,拜托了。”

人都爱面子的,你给他面子就是给他一份厚礼。有朝一日你求他办事,他自然要“给回面子”,即使他感到为难或感到不是很愿意。人们总是尽其全力来保持颜面,为了面子问题,可以做出常理之外的事。有句歌词非常流行,“若是某些记忆使你痛苦,何不轻易地去遗忘它。”遗忘是谈何容易!你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损他人颜面的事。只要你有心,只要你处处留意给人面子,你将会获得天大的面子。

所以,帮忙时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要做得自然,也就是说在当时对方或许无法强烈地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体会出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步是最理想的;帮忙时要高高兴兴,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如果你在帮忙的时候,觉得很勉强,意识里存在着“这是为对方而做”的观念,那么一旦对方对你的帮助毫无反应,你一定大为生气,认为“我这样辛苦地帮你忙,你还不知感激,太不识好歹了”,如此的态度甚至想法都不要表现。

如果对方也是一个能为别人考虑的人,你为他帮忙的种种好处,绝不会像打出去的子弹似的一去不回,他一定会用别的方式来回报你。对于这种知恩图报的人,应该经常给他些帮助。总之,人际往来,帮忙是互相的,且不可像做生意一样赤裸裸,一口一个“有事吗”、“你帮了我的忙,下次我一定帮你”。忽视了感情的交流,会让人兴味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一句箴言:每个人都爱面子,你给别人面子就相当于送别人一份厚礼,别人会记住你的。

先自责可以避免大的冲突小错误,可以先自我责备一下,这样把别人的怒气轻松地疏导走,你就不会受更多责备了。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常常带一只叫雷斯的小猎狗到公园散步。他们在公园里很少碰到人,再加上这条狗友善而不伤人,所以,他常常不给雷斯系狗链或戴口罩。

有一天,他们在公园遇见一位骑马的警察。警察严厉地说:

“你为什么让你的狗跑来跑去而不给它系上链子或戴上口罩?你难道不知道这是犯法吗?”

“是的,我知道。”卡耐基低声地说,“不过,我认为它不至于在这儿咬人。”

“你不认为,你不认为!法律是不管你怎么认为的。它可能在这里咬死松鼠,或咬伤小孩。

这次我不追究,但假如下次再被我碰上,你就必须跟法官解释了。”

可是,他的雷斯不喜欢戴口罩,他也不喜欢它那样。一天下午,他和雷斯正在一座小山坡上赛跑,突然,他看见那位执法大人正骑在一匹红棕色的马上。

卡耐基想,这下栽了!他决定不等警察开口就先发制人。他说:

“先生,这下你当场逮到我了,我有罪。你上星期警告过我,若是再带小狗出来而不替它戴口罩,你就要罚我,我一定接受惩罚。”

“好说,好说,”警察回答的声调很柔和,“我知道在没人的时候,谁都忍不住要带这样的小狗出来溜达。”

“的确忍不住,”卡耐基说道,“但这是违法的。”

“哦,你大概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警察说,“我们这样吧,你只要让它跑过小山,到我看不到的地方,事情就算了。”

在这里,卡耐基为了免于被责斥,用的是“自责”的技巧,使警察觉得自己受到尊重,从而表现出宽容的态度,对他也就不追究了。

当你认为自己可能会被人指责时,不妨先数落自己一番,当对方发觉你已承认错误时,便不好意思再指责你了。如果当你有求于对方时,一开始你就说:“我这可能是无理的要求”,“我说这些话可能有点嘟囔”,或“我说的话可能是过分点”。此时,即使你说的话确实令对方感到厌烦,但是对方也不会因此当面指责。如果你反复使用,反而会加强效果,使对方轻易听完你的要求,并接受你的要求。

做广告图时,最要紧的是简明正确,有时不免发生些小错,有一位广告社主任,专喜欢在小地方挑毛病,员工时常是不愉快地从他的办公室走出来,不是因为他难听的批评,而是他攻击的地方不当。有一位员工小赵于百忙中替他赶完一幅画,他来电话叫小赵去,到那儿果不出所料的,他显得非常愤怒,已经准备好了要批评小赵一顿。小赵却使用了责备自己的方法,说:

“主任,你所说的话不假,一定是我错了,而且是不可原谅的。我替你画画多年,应该知道如何做才对,我觉得很惭愧,对不起你多年的培养。”

听到小赵这样说话,那位主任一下子怒气全消,反而替小赵辩解道说:

“是的,你说得对,不过这并非大错,仅仅是……”

小赵马上插嘴说:

“不论错的大小,都有很大的关系,会给别人看了不高兴。”

主任打算插嘴说话,但小赵却不容他开口。小赵继续说道:

“我实在应该小心,你给我的工作很多,你理应得到满意的东西,所以我想把这幅画重新画一张。”

“不!不!”主任坚决地说,“已经可以了,我不打算太麻烦你。”

他夸奖小赵所作的画,说只须稍加修改就可以了,而且这一点小错,也不会使公司受损失,仅是一点小节,不必太过虑。

小赵急于批评自己,使主任的怒气全消。最后他邀小赵一起吃点心,在告别之前,他开给小赵一张支票,并又委托小赵画另一幅新的广告。

小赵承认自己错了,以显示主任的正确,抬高了他的地位。主任高兴之余也不会再苛责他了。其实人际交往中,大家争来争去都是争一口气,你先把这口气给他,用自责的办法,自然他不会多为难你了。

一句箴言:想不受批评,就先给自己来个小批评,那样对方反而就不好意思责备你了。

看透别说透人际交往,练就“火眼金睛”,同时也要做一只“闷嘴葫芦”,这样才能万无一失。

在一次会议上,张教授遇见了一位文艺评论家。互通姓名后,张教授对这位文艺评论家说:“久仰久仰,早就知道您对星宿很有研究,是位大名鼎鼎的天文学家。”评论家半天没有反应过来,以为是张教授搞错了,忙说:“张教授,您可真会开玩笑,我是搞文艺评论的,并不研究什么天文现象。您是不是弄错了。”张教授正言答:“我怎么是跟您开玩笑。在您发表的文章里,我时常看到您不断发现了什么‘著名歌星’、‘舞台新星’、‘歌坛巨星’、‘文坛明星’等众多的星宿,想来您一定是个非凡的天文学家。”弄得这位评论家尴尬不已,什么也没说,坐了一会就走了。

还有一个故事,一日,老姜在县上巧遇好友老刘。寒暄之后,老刘说道:“我正想去找你,恰好你来了。”

“有啥事我能帮上忙的?”老姜好奇地问。

“×镇的朱××诉H镇的周××赔偿一案,你们受理的吧?”

“是啊。”

“周××是我的老乡。他是复员军人,共产党员,这人……”老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