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个黄硕不仅聪明贤惠,还擅长发明工具。当初诸葛亮六出祁山,威震中原,众人都知道他发明了“木牛流马”和“连弩”等工具,后来又在深入南中,七擒孟获时,发明了可避瘴气的“诸葛行军散”、“卧龙丹”。但据史料记载,这些都是他的丑媳妇教给他的。当初诸葛亮之所以娶她,也正是看重了她的这些品质,才不计较容貌。于是,夫妻俩十分恩爱,如胶似漆。
在当今人士眼中看来,诸葛亮的这一“偏好”有些另类,毕竟黄硕的丑陋从作为夫妻的角度看,是不容易被接受的。只是诸葛亮独到的眼光和喜好,成就了这样一段史上佳话。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个体的偏好大多受感性因素的影响。这些感性因素又因人而异,有明显的差别,也就应承了那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偏好的形成还需要依赖多种因素,如文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的共同作用。
胖瘦高矮,喜好不同,这一点容易理解,只是人们将此应用到爱情上时,又会产生更多的看法与争论,毕竟很多感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局外人不可能对其有深刻的了解。亦如那句著名的诗句所写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在爱情中,我们只需要尊重每个人的偏好就可以了。
列宁、斯大林和**********同坐一辆火车。突然火车出故障,停了。列宁说:“去找工人阶级,他们会帮我们解决问题的。”斯大林大怒:“把设计这个火车机车的工程师找来,枪毙!”**********坐在那里,动也不动,说:“何必呢?我们为什么不把窗帘拉上,然后想象这辆车仍在继续行驶呢?”
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三个人对待同一个事物,有着自己不同的态度和看法。对一个女人漂亮与否的看法也是各异。历史上,楚灵王喜欢腰身纤细的人,众多妃子为了能够得到大王的喜爱,都锐减饮食,巴不得一夜间瘦成苇子杆,只求能得到楚王的青睐。可惜,后宫中佳丽如云,王恩有限,众多美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求得恩宠,后来宫中很多妃子都被活活饿死。当时,还有记事官问楚王,为什么喜欢细腰,楚王说“寡人就是理由”。
虽然楚王这么说,但我们仍要注意到背后隐藏着的传统文化对其的影响。在古时候,女子细腰表示曾受孕的几率小,这样楚王就可以判断自己是嫔妃们唯一的夫君,则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时也保证了后代的血统纯正,提高了繁衍的效率。
经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经济学中的偏好在爱情之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当我们研究人们选择恋爱对象的行为时,会发现经济学中所谓的理性的人,一定会在限定的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偏好,让自己选择最具有所喜欢的特征的那一个。
所以,当周围出现“鲜花插在牛屎上”或者王子娶了相貌平平的“仙度瑞拉”时,人们应清楚,这只是爱情交易中的平常现象,是个人消费的偏好差异引起的。
为什么男人会撒谎而女人也爱听谎言
在乡下的一条大路发生车祸,很多人围着观看,这时走来一个年轻人,他也想去探头瞧瞧,到底是谁被车子撞伤,然而,围观的人太多,实在挤不进去,他的好奇心令他着急,没想到心一急躁,却让他想出一条妙计,他对围着的人群说:“请让开,请让开,我是伤者的父亲。”大家果然让出一条路给他,他走前一看,原来受伤躺在地上的是一头猪。
这个常被拿来当做笑料来嘲笑的年轻人其实也不乏聪明与机智。因为他说一句话至少让他达到了目的——明白了发生了什么事。爱情中我们每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没有对人撒过谎,为什么我们总是习惯撒谎与欺骗呢?
在你心目中,“撒谎”是什么定义?是欺骗性的动机下说出的话语是撒谎,还是说出来的承诺没有做到是撒谎?我们这里所定义的撒谎,就是只要你所说的话语与实际不符,就是撒谎,哪怕你最初的动机非常良好,但最后行为不符合最后承诺,那你就是撒谎。接下来,我们用经济学中的观点来解释一下爱情中的谎言。
爱情中的谎言数不胜数,“我会爱你一辈子”,“你是我永远的甜心”,“我真的是在跟客户吃饭”,“我昨天晚上只是去酒吧随便坐了会儿,什么都没做。”,“放心,我一定给你买最漂亮的钻戒。”其实,实际情况,很多只有自己心知肚明。
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经济学家认为,撒谎是因为“知易行难”,即“说”的成本比“做”的成本要低很多,所以,我们总是说得很多,而做得很少。这就好比,当你说你一个月要减肥5斤的时候信誓旦旦,但一旦落实到行动中,就各种各样的理由出来了,懒得运动,戒不了冰激凌,还有拒绝不了蛋糕的诱惑。或者,当你承诺要早上5点爬起送朋友去机场时,但当早上爬起时,才发现如此的困难。也就是说,你“说”很便宜,“做”却很昂贵。
“老公,晚上早点儿回来吃饭啊!”
“老婆,今天要加班,你回家自己吃吧,别等我!”
“那你几点回来?”
“用不了多长时间,完了事就回去。”
小林是个公务员,加班几乎是少有事情,之所以撒谎是因为他原本是个爱热闹的人,业余时间喜欢跟朋友们一起玩。结婚前,下班后总要和朋友三五成群一起去吃烧烤喝啤酒,感觉生活的乐趣尽在其中!可结婚后,由于妻子喜欢清静,于是这样的生活就一去不复返。小林偶尔的“外出活动”不得不靠撒谎来欺骗妻子。
或许爱情中的撒谎可以按照需求原理来分析。需求原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降低,需求就会增加;价格升高,需求就会降低。就是说,物价打折后,你就多买,物品不打折,你就少买或不买一样。因此可以推论,对于便宜的东西,我们买的很多,贵的东西,我们买的很少。而爱情中“说”很便宜,“做”很贵,尤其对于很多娇生惯养的女孩来讲,就更贵了。所以导致,我们往往在“说”某件事的时候,而实际上做很少或根本就没有做,于是我们的行动跟不上语言,也就导致我们倾向于撒谎,甚至恶化为欺骗。
同时,爱情中的人们的智商可能会稍微低一些,总喜欢听甜言蜜语。只要听到了,就已经满足了他们的心理,已经获得很大的欣慰。对于有没有做,或做了多少,或许已经不重要了。但这要取决于你的对象,和所承诺的事情,还有你的运气。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会很轻易地容许恋人撒谎,或者欺骗的重复出现。
为什么爱情没有最大的麦穗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老师就让他先到麦田里去摘一个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田。老师问他为什么没摘?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其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觉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
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的树。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说的话做。这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当我走了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在经济学里,不是要找到最好的,而是在可以实现的结果中选一个最优的,或者相对完美一些的。
对于婚姻来说,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男人或女人,谁都会有缺点,所以不要白费工夫去找最好的人,而应该在有可能与你结婚的人中选一个最好的,或者缺点最少的。这样选出来的结果不是完美的,但在经济学上可以称为最优的。
有这样被大家公认完美的一对夫妻,可是没过多久,两人却闹着要离婚。两人的一个好友前去探听究竟,女的告诉他,丈夫成天挑她的毛病,一会儿是这做得不好,一会儿是那做得不对,虽然不像有的家庭那样,充满浓浓的火药味,却总是阴云密布。好友问男的,这么好的妻子上哪儿找去,你还总是挑三拣四?男的列数了妻子的诸多“罪状”,诸如去别人家做客时老是用“你”代替“您”,太不礼貌;衣服换下三天,也没洗,实在太懒;炒菜的口味偏淡,不会做饭,等等。好友批评他,离婚就为这点小事!男的说,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遵循的是经济学最优化原则。
又一个最优化受害者。当然不是经济学的最优化目标害了他,而是他将“最优”这两个字误读了。经济学讲的最优,是在限制条件之下的最好结果,比如资源有限时的利益最大化。由于有条件限制,最优化并不是完美得一点缺点也没有,不能过于理想化。对任何事,每一个人心中可以有一个完美无缺的理想模式,但世间的事情不可能完美无缺,只要做事的人尽到最大努力,哪怕结果不是完美的,也是最优的。
可见,完美的爱情和婚姻是很难得到。那些完美主义者,他们总在追求完美无缺的东西,不允许任何的缺点。他们活得很累也很苦,甚至往往成为偏执狂,最终受苦的是自己,毁掉的是自己的生活。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在电影《爱情呼叫转移》中,主人公徐朗误打误撞遇见了自称天使的神秘人免费送他的一部手机,并称这部手机可以像阿拉丁神灯一样满足他的愿望,并将深陷婚姻痛苦中的徐朗解救,将他的梦中女郎带到他身边,机会几乎足足有十二次。天使没有说谎,12个如花似玉的女人依次降临,这看似“天上掉下12个林妹妹”的大好事,可徐朗体验到了什么?
这12个大美女中,有美艳惹火、爽直干练、古怪精灵,知性优雅,天真无邪,还有身家巨富,和冷艳神秘,这些曾令徐朗想入非非的女人,让徐朗“爽”到更“痛”到,欲罢不能、勉为其难,有取之不尽的快乐,更有用之不竭的惆怅。这过程中,他失去了婚姻,失去对女人的憧憬,到最后似乎被爱情掏空了。
我们寻找佳缘的过程何曾不是寻找最大的那束麦穗的过程呢?正是因为我们要寻找的是唯一的真爱,一个相伴一生的伴侣,甚至一生的幸福,于是我们慎之又慎,于是我们瞻前又顾后,于是我们千挑万选,于是我们至今还是孑然一身;逝者如斯夫,回首岁月已蹉跎,于是我们也许还有“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的执著,但是却难以有“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洒脱,于是也心忧“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于是我们彷徨了……
为什么放手也是爱情的智慧
A君对B女子几乎是一见钟情,她拥有曼妙的身材,不说是有天使般的面孔,却也有自己的独有风情,自然这种女孩的背后是有一个连的男生在排队的。A君自称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他对女生向来有钢铁般的手腕,他和同行的哥们儿打赌,B女子不久就会成为自己的正牌女友的。
于是,鲜花、场景、偶遇……A君费尽心思猛烈出招,可B女子对这些很是漠视,无动于衷。A君继续想办法,竞选学生会主席、写浪漫的情书……这倒是引来不少的粉丝,可就是动不了B美人的芳心。
一天,B女子的神秘男友终于浮出水面,长相平平,也没有A君的校园影响力。A君悲痛欲绝,竟然败在一个矬子手里,心有万般不舍,千般不甘。本想在加把劲横刀夺爱,但又被好友拦下,朋友们劝他还是放弃吧,何必打扰别人的生活呢。A君在网吧泡了n天后出来跟大家说:算了,自己不爱B女子了,想想她的眼睛好像眼大无神,个头有点矮嘛,并且就她的眼光……被她看上自己都降了个等级,没品位的女人留给没品位的男人吧!
故事中的A君,他经历了心理不平衡的愤恨,以及n天不为人知的痛苦生活后,终于放下了这一段没希望的爱情。他的这种放下其实不仅成全了别人的爱情,更是放过了自己。
《伊索寓言》“酸葡萄”中的故事大家早就耳熟能详了,说的就是一只狐狸本来是很想得到已经熟透了的葡萄的,它跳起来,未够高,又跳起来,再跳起来……想吃葡萄而又跳得不够高,若是一个劲地跳下去,就是累死也还是跳不够那葡萄的高度。我们看看,最终聪明的狐狸是怎么办的呢?狐狸想:反正这葡萄是酸的,即使摘到也是“不能吃的”。于是,狐狸也就“心安理得”的走开,寻找其他好吃的食物去了。
实际上,吃不到的葡萄也就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俗话说,“百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就像寓言里的那只狐狸,想尽了办法,费尽了周折,但却由于客观原因最终无法吃到那串葡萄。这时,暴跳如雷或是坐在葡萄架下哭一天,对于沉没成本的挽回都无济于事,倒不如像故事中的A君一样,把追求不到的东西当做是“酸葡萄”,求得心理上的平衡。这种调整期望的落差,转而接受柠檬虽酸却也别有滋味的事实,虽然有点据于儒、依于道而逃于禅的味道,反而不至于伤害了自尊与自信。
为什么最美的爱情总以悲剧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