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确定方向,方向必到;用意志克服困难,困难必解。
一沙一石一世界,不能只看表面
【智慧分享】
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奚恺元教授曾有一个著名的冰淇淋实验:假设有一杯7盎司的冰淇淋装在了5盎司的杯中,看上去快要溢出来了;而另一杯8盎司的冰淇淋装在10盎司的杯中,看上去并不太满。试验结果显示,人们都愿意花 2.26 美元买7盎司的冰淇淋,却不愿意用1.66美元买8盎司的冰淇淋。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们往往喜欢“看上去很美”的事件。
【人生道场】
日本的道元禅师,在中国学禅回国后,和人谈起十年来的心得时说:“这段时间我领悟到了一个最深刻的道理:“眼睛是横着长,鼻子是竖着长的。”
众人闻之,莫不捧腹大笑。但随即,他们的笑容僵在脸上,因为在那一阵笑声过去之后,他们才发现那笑声竟是如此的空洞。
与“鼻头向下”相似,惠洪也说过:“脱体现前无躲避,鼻头向下少人知。”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本来是没有任何隐瞒地把他们的本来面目充分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只是因为我们蒙昧了双眼,所以总是被假象所迷惑而看不到真相。这就是星云大师所说的“看表面”。
我们在对任何一个事物作出判断或者得出结论的前提下都应该先抛开个人的喜好,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对事物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和分析,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所作出的判断或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正如在善恶的分辨上,不能仅仅站在自己的立场,以一己之私评判哪个是好的,哪个是坏的。以个人利害评善恶就是狭隘的门户之见。
有位诗人这样说:“真理就像上帝一样。我们看不见它的本来面目,我们必须通过它的许多表现而猜测到它的存在。”真理往往细弱如丝,混杂在一堆假象里,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心智甚至我们道德上的缺失都会阻碍我们去敲响真理的门,对不了解的事,对尚不为人所知的领域作出错误的判断。
同时,很多事情并不是像我们看上去那样的,所以事先需要好好地观察。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并且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客房里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问为什么,老天使答道:“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样。”第二晚,两人又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那头奶牛死了。
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却还是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样。”老天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古代人藏于此的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分享他的财富,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样。”
很多时候,人只会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从而做错事。所以我们在判断是非的曲直时一定要看事情实事求是,多方面分析,而不要过多的加入个人的情感,不要一味地相信“看山去很美”的事物。这样才能做到像星云大师所说的那样:“别人看到相,我看到理;别人知道点,我知道全面。”这就是智慧。
【星云开示】
对事情不要看一时,不要只看表面,要在生活中找出自我的一片空间,因一沙一石都有无限的世界。
佛在心中,道自在心中
【智慧分享】
一个人如果能够将外界的嗔言碎语当做耳边的一阵风一样,任它吹来,任它吹去,不为所动,就会省却很多烦恼,拥有一个清静圆满的人生。
【人生道场】
在修禅的道路上深有体会的高僧多以“遇谤不辩”为自己的修行准则之一,即便被冠以恶名,仍能泰然自若,不加辩驳。于修行者来说,不妄语、不多嘴,自会令修行更进一步,即便遭人非议,但清者自清,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是不可能被掩盖的,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直,人格好坏立见,何必在意别人的背后私语。星云大师对待毁谤的态度,正是一面深省自己,一面保持沉默。深省的目的是看清自己的实力和本质;保持沉默、不去辩白,是对自己人格的信任。星云大师的这种处世态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很久以前,有一归省禅师,在担任住持期间,由于天旱,很少有人能拿粮食来养活这些僧人,僧人们只能每天喝粥吃野菜,个个面黄肌瘦。
有一日,住持外出化缘,法远就召集大家取出柜里储藏的面做起粥来。粥还没做好,归省禅师就回来了,小师弟们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归省禅师看到法远居然把应急用的面都用了,生气地说:“谁让你这么做的?”
法远毫无惧色地说:“弟子觉得大家面如枯槁,无精打采,于是就把应急用的面拿出来煮了,请师父原谅。”
归省严厉地说:“依清规打三十大板,驱逐出寺!”
法远默默离开了寺院,但他没有下山,而是在院外的走廊觅了个角落栖息下来。无论刮风下雨,都不曾动摇他向佛的决心。
归省禅师有一次偶然看见他在寺院的角落睡觉,十分吃惊地问道:“你住这里多久了?”
“已半年多了!”
“给房钱了吗?”
“没有。”
“没给房钱你怎么敢住这里?你要住,就去交钱!”
法远默默托着钵走向市集,开始为人诵经、化缘,赚来的钱全部用来交房钱。
归省禅师笑着对大众宣示:“法远乃肉身佛也!”
后来法远继承了归省禅师的衣钵,将佛学发扬光大。
佛陀教导弟子,不要妄生“嗔”念,其实就是面对别人的怨怼和怒骂不要计较太多,太计较就会平添怨气,那烦恼就会不请自来,那还何谈清静无为?星云大师言之凿凿,对别人的闲言碎语从不予以辩护,其实正是修养的功夫所在。如果别人依然纠缠不清,装聋作哑或指东打西,也是很好的应对之法,这样会使对方的攻击无所适从,最后对方也只能怏怏而退。
一个学僧问赵州禅师:“听说你曾亲见过南泉禅师,是真的吗?”
赵州禅师回答说:“镇州出产大梦萝卜头。”
一个学僧问九峰禅师:“听说你亲自参拜过延寿禅师,是真的吗?”
九峰禅师回答说:“山前的麦子熟了吗?”
赵州、九峰禅师,英雄所见略同。
一个学僧问赵州禅师:“佛经上说,‘万法归一’,那么一归何处?”
赵州禅师回答说:“我在青州缝了一件青布衣服,有七斤重。”
又有一个学僧问赵州:“当身体死亡归于尘土时,有一个东西却永久留下。我知道这个东西,但这个东西留在什么地方呢?”
赵州禅师回答说:“今天早晨刮风。”
有学僧问香林远禅师:“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他回答道:“唉,坐久了,真感到疲劳啊!”
学僧问憨山禅师:“佛是什么?”
他回答说:“嘿!我知道怎样打鼓。”
学僧问睦州禅师:“谁是各位佛祖的老师?”
他哼起了小调:“叮咚咚咚……”
学僧又问他:“禅是什么?”
他合掌念道:“南无阿弥陀佛。”
但这学僧迷惘地眨着眼睛,不了解他的意思。
于是睦州禅师大喝道:“你这可怜的孩子,你的恶业从何而来呢?”
这学僧仍无所悟。
睦州就说:“我的衣衫穿过多年之后,现在完全旧了,松松地挂在身上的碎片,已吹上天空了。”
又有一次,一个学僧问睦州禅师:“什么是超佛越祖之说?”
禅师立刻举起手中的杖子对大家说:“我说这是杖,你们说它是什么?”
没有人回答。
于是他再举起手杖问这个学僧:“你不是问我什么是超佛越祖之说吗?”
一个学僧问洞山良价禅师:“谁是佛?”
洞山随口答道:“麻三斤。”
诗曰:“不智之智,名曰真智。蠢然其容,灵辉内炽。用察为明,古人所忌。学道之士,晦以混世。不巧之巧,名曰极巧。一事无能,万法俱了。露才扬己,古人所少。学道之士,朴以自保。”人与人的言语交锋里,“麻三斤”这样的回答才是最好的回答。上面这段看似驴唇不对马嘴的一段问答,几位禅师皆讲述了一个道理——有些话不必说得明确,佛在心中,道就在心中,用语言是无法阐述清楚的,要看修行者的真心如何,只有不断反省不断领悟,答案才在修行者的心中。
其实,“佛”和“道”就好比一个人的品质,别人不断地对这人的品格质疑,这人答什么都是有主观因素的,在别人看来都是辩驳,但如果这人什么都不说,或者说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话,让别人自己去猜测。那么,时间一久,这人的人格就会被世人慢慢看清,他是好是坏也就不必多加解释了。
【星云开示】
毁谤是打倒不了一个人的,除非自己本身不行,没有实力。面对毁谤的方法是不去辩白,对是非则默摈之。
多找思路,多点变通
【智慧分享】
变通,是打破僵局的智慧,是敢于尝试的勇气。人生之路,四通八达,遇事何不多想想,多找点方法,多想点出路。
山绕水水环山,曲径通幽,只要勤于动脑,总可以找到一条柳暗花明的路。
【人生道场】
穷则变,变则通。佛教说人生本是苦海,人生亦有妙境。生命的长途中既有平坦的大道也有崎岖的小路,聪明的人既向往大道的四通八达,也憧憬小路上的美丽风景;生命的轮转中四季交替,既有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明媚春光,也有银装素裹万木凋零的凛凛冬日,万物生灵随着季节的轮转调整着自己的生存方式。
在生命的春天中,我们尽可以充分享受和煦的春风、温暖的阳光,而遭遇寒冬之时,要及时调整步速,不急不躁地把握住生命的脉搏。
人的一生,总要经风历雨,横冲直撞,一味拼杀是莽士;运筹帷幄,懂得变通才是智者。
从前有一个穷人,他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儿。穷人家境拮据,妻子又体弱多病,不得已向富人借了很多钱。年关将至,穷人实在还不上欠富人的钱,便来到富人家中请求他拖延一段时间。
富人不相信穷人家中困窘到了他所描述的地步,便要求到穷人家中看一看。
来到穷人家后,富人看到了穷人美丽的女儿,坏主意立刻就冒了出来。他对穷人说:“我看你家中实在很困难,我也并非有意难为你。这样吧,我把两个石子放进一个黑罐子里,一黑一白,如果你摸到白色的,就不用还钱了,但是如果你摸到黑色的,就把女儿嫁给我抵债!”
穷人迫不得已只能答应。
富人把石子放进罐子里时,穷人的女儿恰好从他身边经过,只见富人把两个黑色石子放进了罐子里。穷人的女儿刹那间便明白了富人的险恶用心,但又苦于不能立刻当面拆穿他的把戏。她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悄悄地告诉了自己的父亲。
于是,当穷人摸到石子并从罐子里拿出时,他的手“不小心”抖了一下,富人还没来得及看清颜色,石子便已经掉在了地上,与地上的一堆石子混杂在一起,难以辨认。
富人说:“我重新把两颗石子放进去,你再来摸一次吧!”
穷人的女儿在一旁说道:“不用再来一次了吧!只要看看罐子里剩下的那颗石子的颜色,不就知道我父亲刚刚摸到的石子是黑色的还是白色的了吗?”说着,她把手伸进罐子里,摸出了剩下的那颗黑色石子,感叹道:“看来我父亲刚才摸到的是白色的石子啊!”
富人顿时哑口无言。
“重来一次”意味着穷人摸到黑、白石子的几率仍然各占一半,而穷人的女儿则通过思维的转换成功地扭转了双方所处的形势。所以很多时候与其硬来,不如做出变通更有效果。当客观环境无法改变时,改变自己的观念,学会变通,才能在绝境中走出一条通往成功的路。
高山不语,自有巍峨;流水不止,自成灵动。沉稳大气、卓然挺拔,是山的特性;遇石则分,遇瀑则合,是水的个性。水可穿石,山能阻水,山有山的精彩,水有水的美丽,而山环水水绕山,更是人间曼妙风景。
【星云开示】
行走中的人,既要能够看到远处的山水,也要能够近看自己脚下的路。“不计较一时得失,基于全景考虑而决定的变通”,往往是抵达目的地的一条捷径。
星云大师为身陷困境中的人们指出了一种明确的解脱之法:变通,既是为了通过,更是为了向前。
学会在生命的直行道上转弯
【智慧分享】
人们常常执著于某种念头,不到黄河心不死,却往往忽视了人生的道路上本就有很多的岔路口,适当的转弯也许能够带来更加美丽的风景。
“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在星云大师看来,人生路上,只要能达到目的,何必非要执著于一条路不可呢?
【人生道场】
有两个不如意的年轻人,一起去拜望一位禅师。“师父,我们在办公室被欺负,太痛苦了,求您开示,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两个人一起问道。禅师闭着眼睛,隔半天,吐出五个字:“不过一碗饭。”然后挥挥手,示意年轻人退下了。
回到公司,一个人递上辞呈,回家种田,另一个却没动。日子过得真快,转眼10年过去。回家种田的,以现代方法经营,加上品种改良,居然成了农业专家。另一个留在公司里的也不差,他忍着气、努力学,渐渐受到器重,后来成为经理。
有一天两个人相遇了,互相谈论过自己的近况之后,不由得感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