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掌控你的生活
36457100000012

第12章 合理而高效分配时间的6种策略(3)

可控:“我该如何继续提高自己的业绩?”

不可控:“我怎么这么倒霉,老遇到这种事?”

可控:“我在其中起什么作用?我要怎么做才能让事态有所改变?”

不可控:“她为什么老翻旧账?”“她什么时候才能更理解我?”

可控:“我该如何改掉自己的毛病?”“我该如何助他一臂之力?”

从上面的例子中,你会发现自己真正能控制的究竟是什么。外在环境你无法控制、事情的结果你无法控制、别人你无法控制,归根到底,你能够控制的只有你自己——你的思想、你的言语、你的行为。

将注意力放在可控范围内,并不是让你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拒绝冒险。你同样可以设定伟大的目标,但是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就要关注可控范围,例如:

由于诸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不能控制自己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是,让自己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保持健康饮食的习惯。

我们不能完全控制另外一个人的爱,但我们能控制的是自己真心诚意地付出爱。

我们不能控制顾客一定购买我们的产品,但我们能控制的是自己全力以赴、满怀激情地去服务于顾客。

加薪、升职、老板是否认可、上司是否挑剔,这些都是我们不能控制的,我们能控制的是以良好的态度、全力以赴地去创造优秀的业绩。

事实已证明,有的人因为总是关注可控范围而非不可控范围,最终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看看下面的故事吧。

杰克的老板是一个吹毛求疵、吝啬、极端情绪化的人,很多员工都忍受不了,公司里所有抱怨的矛头都指向这位老板。可杰克很清醒地意识到老板的态度是他控制不了的;而他能控制的是自己如何看待老板。他说,他一直都相信每个人的本质是好的,要想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先怎样对待别人。于是,他决定改变自己对老板的看法,他不断告诉自己:“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老板。”刚开始时,他并不能接受这种看法,但他还是决定发自内心地尝试一下。当他这样想的时候,他发现了老板的很多优点,这让他越来越觉得老板是个很不错的人,这种信息从他看老板时的眼神和与老板交谈时的话语中透露出来。最后,令他惊讶的是,老板对他的态度也开始改变。老板开始变得有人情味,而且在每个月的绩效考核中都给他很高的评价,最后他还意外地涨了工资。而那些总在抱怨的人仍旧在原地踏步。

上面杰克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我们不能够控制的事情关注越多,我们能够控制的事情就会越少。而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可控范围时,可控范围就会逐渐变大,我们的影响力也会逐渐增强,我们的最终目标也因此而容易达成。

一次只做一件事

一次做几件事,持续在多个工作间交换,绝对不如你全力以赴把精力集中于当前正在进行的工作中,把工作一件件完成来得有效率。

每周三是医学专家王医生出诊的日子。由于他的医术高明,因此,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的。每个星期三,医院里都会聚满了来自不同地方的患者,他们早早地排起长队,急切地等待着,等待着去体验医生妙手回春的神奇功力。

对于王医生来说,工作的紧张与压力可想而知。他有时就一个问题与同一个患者重复三、四次。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位身材瘦小、戴着眼镜、一副文弱样子的王医生,看起来一点也不紧张,人们都很佩服他面对大量缺乏耐心和混乱的患者时,仍然能表现出让常人很难想象的镇定自若。

在他面前的患者,是一个矮胖的农村妇女,头上戴着一条头巾,已被汗水湿透,她的脸上充满了焦虑与不安。王医生倾斜着上身,以便能倾听她的声音。“是的,你哪里不舒服?”他把头抬高,集中精神,透过他的厚镜片看着这位妇人,“不舒服时间持续多久了?”

这时,有位穿着入时、戴着昂贵首饰的女子,试图插话进来。但是,王医生却旁若无人,只是继续和这位妇人说话:“你确信是间歇性疼痛吗?”“是的,没错,大夫。”“是进食以后比空腹时更加疼吗?”“不,恰好相反。”他点点头说:“我给你开一个处方,每天吃四次,每次吃两粒。”“你说的不是每天三次,对吗?”“是的,太太。”“四次?”“是的,四次。”

女人转身离开,王医生立刻将注意力移到下一位时髦女患者身上。但是,没多久,那位太太又回头来问一次:“你刚才说是四次,对吗?”这一次,王医生集中精力在下一位患者的身上,不再管这位头上扎丝巾的太太了。

有人不解地询问王医生:“能否告诉我,你是如何做到保持冷静的呢?”

王医生这样回答:“我并没有和所有的患者同时打交道,我只是单纯处理一位顾客。忙完一位,才换下一位。在一整天之中,我一次只能为一位患者服务。”

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做个简单的实验。

选定三项小工作,你们两人同时进行。譬如一件是堆一叠硬币;另一件是在空白纸上画15颗星星;第三件则是把一些回形针串在一起。两个人的东西数量都一样。

两人同时开始。

你同时进行三样工作,一会儿你叠几个硬币,一会儿你画几颗星星,一会儿你串几个回形针;

而你的朋友则先把所有硬币叠成一叠,完成;然后,开始画星星,画完15颗;最后把所有回形针串成一串。

你猜谁的动作会比较快,完成起来比较容易,且心理、情感上都比较愉快?

我敢肯定,你那位专心做手边一件事情,等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件的朋友会赢,而你在三项工作间来来回回进行,你的错误率可能较高,譬如你把叠了一半的硬币弄倒等。即使你很擅长变来变去,但你的心理还是不容易保持平静,你的工作品质可能也不好,或许你画的星星总缺少点艺术气质。

若是将你每天或是每年花在数样活动间来回进行的时间所造成的效果加起来,你就很容易了解为什么你每次都做不好工作——持续在许多工作间变换,绝对不如你全力以赴把精力集中于当前正在进行的工作上,把工作一件件完成来得有效率。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同样适合管理者借鉴。

有一位名叫天祥的业务员,其实,他是个非常热心的大好人,对于同事的要求总是义不容辞地一口答应。“送材料啊,来,我帮忙。”“联系客户是吗?没问题,我来替你做。”“跑广告公司吗?来来来,东西放这儿,我等一下再一起送去。”

甚至,年轻志大的他,还向老板毛遂自荐:“老板,我会做……我能做……我还可以做……”有志于销售事业的他一心想着多做点儿事,他认为这样一定可以让自己在同行业间更快地崭露头角。

一开始,体力过人的他尚可应付,但两个月后,他开始吃不消了!开始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三个月后,他每天都顶着晕晕乎乎的脑袋去上班。

半年后,公司公布业绩,他是公认琐务最多的人,但是各项成绩却惨不忍睹,一塌糊涂。

其实在更多的时候,“质”远远比“量”更为重要,与其拿100个60分,还不如得60个100分。尽管它们的和都是6000分,但实际上差别可真是太大了。如果你是公司的管理者,你每天做许多事情,但却每件事都是马马虎虎,别人看待你充其量不过是个60分的人。相反的,如果你能集中火力,不贪心,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且能把它做得十分完美,那么别人看待你,就会是个“100分的人”。

100个60分,不如60个100分,这个浅显的道理连小学生都知道。

许多人在工作中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而且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们没有掌握这个简单的工作方法——一次只能解决一件事。他们总试图让自己具有高效率,而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如果你真的很忙,想寻找利用时间的办法,你不妨用下面这个办法试试看:你写上明天你必须做的六件要务,依重要性排出先后次序。你做完一件再做第二件,然后你依次一件件做下去,做到你下班为止。如果你未能全部做完,也不必担忧。

要是这办法不灵,什么办法也救不了你。

好,让我们现在就照着做!

假定你现在有六项工作要做,你真的不晓得该怎么进行。你要怎么样才能用最快、最简单的办法处理那六件事,又能控制它们造成的压力?

答案是:你不妨按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做,把重要的先做完,然后再做其他的。一次处理一件事,在你最适当的时间。

你会说,这个连小孩都会——任何人都想得出来。

当然是任何人都会,但很少有人照着做。

如果你希望自己什么事都做得好,就让你的大脑专心在一项活动上——每次只做一件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