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开启智慧的历史故事全集
36453400000004

第4章 挑战苦难,扬起永不落的风帆(3)

公元754年农历二月,鉴真一行到达日本首都奈良,受到热情接待,住进了东大寺。鉴真的到来,震动了日本各界,日本天皇把全国传授戒律的大权托付给鉴真。

鉴真在日本天皇赐给他的一块宅地上建造了唐招提寺。从此,鉴真就在唐招提寺中讲授戒律。

鉴真精通医学,他带去了许多药方,亲自给人看病,传授中草药知识。他还带去了中国的绣像、雕像、画像、书帖等,对日本的美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公元763年,76岁的鉴真在奈良病逝。

历史经验与智慧:

幸运总是光顾耐心等待的人。这并不是说幸运会从天而降,降到那些无所事事、专心等待的人头上。相反,幸运只会光顾那些不急不躁、不断努力的人。运气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但由于不同的人所做的准备不一样,有的人就能抓住好运气,有的人则抓不住,就是这个道理:只要排除万难,坚持到底,终成正果。

高尔基的童年——把不幸当作人生的大学

即使遭遇困难、不幸,也不可满腹牢骚,要学会从中找到上进的动力。艰难困苦永远是最好的教育。

著名作家高尔基,前苏联人,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和无产阶级艺术权威。

1868年,高尔基诞生在俄罗斯诺夫哥罗德城一个木工家庭。高尔基的童年生活很不幸。他还不满5岁,风趣、年轻能干的父亲突然染上了霍乱,丢下高尔基和孩子的妈妈离开了人世。高尔基从此结束了幼年的幸福生活,随之而来的便是贫困、痛苦和屈辱的岁月。他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师等,曾流浪俄国各地。

父亲死后,母亲只好带着年幼的高尔基来到外祖父家里。不幸的是外祖父家遭受了火灾,日子变得十分艰难。外祖父暴躁成性,两个舅舅也经常胡作非为。不久,小高尔基因受到舅舅的捉弄而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外祖母和母亲心如刀绞,非常难过。

后来,母亲改嫁了,婚后随丈夫去莫斯科。母亲走后,小高尔基的处境更加艰难了。暴躁蛮横的外祖父动辄把祖母打得半死,对小高尔基也是倍加虐待。

母亲去莫斯科以后,遭遇也很悲惨。丈夫挥金如土,不久把全部家产赌光。他们只得回尼日尼,过着极窘迫的生活。这时,外祖父又把高尔基送来了。不久,母亲把高尔基送到郊区一所最下等的库那文小学念书。天冷了,高尔基的外套和鞋早已穿破,母亲无钱买新的,只好让孩子穿她的旧鞋和外祖母的上衣改制的外套上学。高尔基常常由此招来同学们的嘲笑和侮辱。

高尔基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读书,时时感到压抑。在家里,高尔基也在时刻感受人生的苦难,他时常听到母亲痛苦的呻吟和剧烈的咳嗽声,眼看着母亲一天天变成了颓唐憔悴的懦妇。一天,他忽然听见母亲的惨叫声,便立刻冲进母亲的房间。只见母亲跪在地上,继父正用脚凶狠地踢着母亲的胸膛。小高尔基怒不可遏,从桌上抓起一把刀,猛地向继父刺去,结果只擦破了继父的衣服和皮肤。

以后,继父对高尔基更加仇视了。不堪忍受侮辱的小高尔基倔强地夹起行李,又来到破了产的外祖父家里。

外祖父由于贫穷变得更加冷酷和吝啬,他不给外祖母一分钱。早熟的高尔基觉得自己应当帮助外祖母,给她的生活带来快乐。于是,每天上学前,他便跑到各处去拾破烂,卖的钱都交给外祖母。他常常看到可怜的外祖母用手抚弄着他挣来的铜板暗自垂泪。尽管如此,高尔基仍然发愤读书,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受到了学校的奖励。但最后终因贫困而辍学了。

此时,继父因赌钱、酗酒欠债累累而逃跑,高尔基将病危的母亲接到外祖父家。到了秋天,母亲便去世了。

在高尔基不幸的童年生活中,也有幸得到了良好的智力开发和艺术熏陶。慈祥智慧的外祖母常常绘声绘色地给求知欲极强的小外孙讲述有趣的民间故事,高尔基总是听得入迷。这使他和民间创作美妙的诗意和深刻的思想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正像高尔基后来回忆时所说:“为迎接以后艰难困苦的生活积蓄了坚定的力量。”

外祖父家里的情况越来越糟糕,就在这一年的秋天,小高尔基不得不离开学校到一间鞋店当学徒。日子过得很苦。除了要做好店里的工作,还得帮老板干各种家务活:洗衣服、拖地板、带小孩……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吃不好,睡不好。有一次做饭时,老板催着快点上菜,高尔基心里一急,拿着汤碗的手也不由得颤抖了起来,一不小心,刚煮沸的菜汤撒了一地,双手被严重烫伤,他被送进了医院。出院后,他被解雇了。

后来,高尔基去亲戚那儿做学徒,每天做婢女和洗碗工的活儿。亲戚只负责供给一天三顿饭。为了给家里减轻一点负担,高尔基默默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他每天都要擦洗铜器、劈柴、生炉子、洗菜、带孩子、跟老板娘上市场当跑腿,逢周六还要擦洗全部房间的地板和两座楼梯。

在这痛苦的现实生活面前,高尔基惟一的乐趣就是读书。但是在亲戚家里,读书被看成是不务正业,被逮到了难免一顿好打。高尔基总是千方百计地去找书,然后冒着很大的风险,深夜爬到阁楼上,钻进棚子里,借着月光看书。俄罗斯美妙的古典文学让高尔基神魂颠倒,他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

16岁的时候,高尔基决心要去读大学。他希望通过上大学为自己寻找光明的前途。于是高尔基来到了喀山。但是对一个穷孩子来说,上大学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每天一早就出去找活儿干,跟流浪汉们一起劈柴、搬运货物,晚上就住在城市的公园里。高尔基不再对上大学抱什么期望了,他清楚地知道,社会就是自己的大学,他将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后来,高尔基根据自己的经历,写出他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

历史经验与智慧:

面对艰难困苦,为什么有的人能够上进,有的人却沦落了?当然困境不同,但主要是每一个人承受的能力不同。艰苦的境遇长期持续,不曾受过这般艰苦的人就会半途而废、举手投降。不懂得摆脱困境的方法这固然是事实,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缺乏坚韧不拔的精神。

刘秀的崛起——忍人所不不忍,成人所不能成

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都少不了忍耐的品质。忍耐是强者的一种心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它要求一个人眼光要看得长远,看得透彻,只有这样才能成常人所不能成。

刘秀之兄刘褾是最早起兵反抗王莽的,威名远扬,深得人心,这便遭到更始皇帝刘玄的猜忌,结果被无端杀害于宛城。

始皇四年,起义军各路将领为了树立威信,认为应立一刘氏宗室做皇帝,他们看中了生性懦弱、又无兵权的刘玄,让他即皇帝位,建立“更始”政权。在攻克宛城和昆阳之战中,刘褾和刘秀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声,威大震。刘褾虽然没有公开争夺皇帝的宝座,他的部将却都为他没能当上皇帝而愤愤不平。因而在刘玄称帝时,刘稷就气愤地说:“此次起兵图谋复汉大事的,本是刘褾、刘秀兄弟,可当今皇帝又干了些什么?”

刘玄因此怀恨在心,任刘稷为抗威将军,以示惩戒。刘稷不肯受命,刘玄即下令逮捕。当要诛杀刘稷时,刘褾站出来表示强烈反对。一些嫉妒这些将领早就主张除掉刘褾的大臣,这时趁机劝刘玄杀刘褾,这正中刘玄下怀。于是,刘褾与刘稷在同一天惨遭杀害。

当消息传到刘秀耳中时,尽管他内心悲愤异常,但表面上却显得异常镇定。他清楚地知道,此时自己处在一种囚徒困境一样的弱势地位,只要稍有问题,就会招致杀身之祸。于是,他立即主动前去朝见更始帝,向他谢罪。而对于自己在昆阳所立的战功,却从来不向别人提起。他也不为刘褾服丧,吃喝谈笑一如往常。刘秀的坦然,终于解除了更始帝等人的猜忌,也使得更始帝觉得对不起刘氏兄弟,便拜刘秀为破虏大将军、武信侯,刘秀终于避免了杀身之祸。其实刘秀是将仇恨压在心头,他决心为兄长复仇,发誓取刘玄而代之。

三个月后,刘秀以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事的身份到了河北,镇慰州郡,罗致人才,招兵买马,开始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后来,刘秀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了东汉王朝。

历史经验与智慧:

忍耐不同于胆小怕事,它是强者在逆境中对内心真实想法的一种掩饰而不是扼杀,是为了保全自己谋得更大的发展,而不是苟全性命以图富贵。强者的委曲求全只是暂时的,最终是要展翅高飞,成就大事业的。

轮椅上的美国总统——挑战人生,走出低谷

不幸是一门学问,奇迹总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1921年,一场灾难突然打破了罗斯福幸福宁静的生活。

1921年8月10日,罗斯福与家人乘游艇在海上度假,突然发现一座小岛上发生火灾,全家人都投入到扑灭山火的活动中。两小时后,山火被扑灭,又累又热的罗斯福跳进湖水中洗澡。由于湖水太冷,没多久,他被迫爬上岸来。回家后,罗斯福忙着处理文件,没有把湿衣服换下来,结果第二天就病倒了。第三天,病情迅速恶化,他的手脚都不能动弹,经医生诊断竟是小儿麻痹症。这种病在成人身上发病的几率是很小很小的,却偏偏落到了罗斯福的头上。

发病后,罗斯福的双腿瘫痪了,并且还在向上蔓延。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罗斯福苦不堪言,但他没有气馁:“我就不相信这种娃娃病能整倒一个堂堂男子汉。”在医生的指导下,罗斯福每天都坚持锻炼,终于依靠固定在腿上的钢架站了起来,而且学会了自己操作轮椅。轮椅从此成了他行走的另外一双“脚”。自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各地的工人不断举行罢工运动,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在这种形势下,身为纽约州州长的罗斯福参加美国总统竞选。在总统竞选期间,罗斯福的轮椅几乎走遍美国,他的“新政”措施和“身残志坚”的精神使他赢得了选民手中的选票。1933年,罗斯福如愿以偿,成为美国第32任总统。

入主白宫后,罗斯福向议会要求授予他使用“对紧急状态作战的广泛的行政权力”。他决定对经济活动进行国家干预,以此来消除危机。为了推行新政,罗斯福召集了一大批著名学者作为“智囊团”,专门为自己出谋划策。当时,面对来势凶猛的金融风暴和银行挤兑风潮,罗斯福当即通令全国所有银行自3月6日~9日休假,进行整顿;成立联邦储备保证公司,保证存款人的存款安全,恢复银行信誉;稳定民心,使被藏起来的现金回到银行,重新流通。

经过这些改革,美国银行的信誉得到恢复,金融市场重新稳定下来,金融风潮也告平息。议会看到总统大有作为,也按照他的要求从3月9日~6月19日连续召开了99天特别会议,制定和通过了许多重要的法案,为实施新政铺路搭桥、保驾护航。

罗斯福新政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但却遭到垄断资本家的反对和指责。罗斯福在广大下层民众的支持下,顶住了资本家的压力,继续推行新政改革。在推行新政的同时,罗斯福还每周向全国发表一次电视讲话,介绍自己的政策,鼓励人们积极面对困难,这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炉边谈话”。

罗斯福的“新政”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开始复苏。

国内形势刚有所好转,国际形势却开始日趋紧张: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疯狂扩军备战,眼看着一场战争即将席卷全球。罗斯福已经意识到法西斯的扩张野心,开始积极准备。

二战爆发初期,由于英法的妥协政策,欧洲形势极其严峻。罗斯福与国内保守派进行了反复的斗争,终于促使“中立法”得以修改,美国开始向英法提供大量援助。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被迫对日宣战。

二战后期,随着盟军的节节胜利,美、英、苏三大国之间的猜忌、矛盾越来越大。罗斯福多次建议,三大国就战后一系列问题举行会谈。由于会址在远离美国的雅尔塔,从美国到雅尔塔要先在海上奔波4883英里,再转乘飞机飞行1375英里,往返旅程达一万多英里。这时的罗斯福已经意识到自己虚弱的身体将经受不住这样的折腾,甚至可能直接影响生命安全。但是,他希望能为世界和平贡献一份力量,最终还是前往雅尔塔参加了会议。事后,因过度劳累,罗斯福从雅尔塔回国仅两个月便病逝了。他的这种牺牲自我、顾全大局的精神为人们所传颂。

历史经验与智慧:

生活可以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多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请记住,环境愈难艰困苦,就愈需要坚定的毅力和信心,否则,懈怠的害处就会越大。”面对挫折,无须慨叹,更不应颓唐,而应该学会扼住命运的咽喉,用积极的精神向前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