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上台——让别人依附你而不是感激你
真正聪明的人宁愿让人们需要他,而不是感激他。因为有所求,便能铭心不忘,而感谢之辞最终将在时间的流逝中淡漠。
1847年,俾斯麦成为普鲁士国会议员,在国会中没有一个可信赖的朋友。让人意外的是,他与当时已经没有任何权势的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结盟,这与人们的猜测大相径庭。腓特烈威廉四世虽然身为国王,但个性软弱,明哲保身,经常对国会里的自由派让步。这种缺乏骨气的人,正是俾斯麦在政治上所不屑的。
俾斯麦的选择的确让人费解,当其他议员攻击国王诸多愚昧的举措时,只有俾斯麦支持他。
1851年,俾斯麦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腓特烈威廉四世任命他为内阁大臣。他并没有满足,仍然不断努力,请求国王增强军队实力,以强硬的态度面对自由派。他鼓励国王保持自尊来统治国家,同时慢慢恢复王权,使君主****再度成为普鲁士最强大的力量。国王也完全依照俾斯麦的意愿行事。
1861年腓特烈逝世,他的弟弟威廉继承王位。然而,新的国王很讨厌俾斯麦,并不想让他留在身边。
威廉与腓特烈同样遭受到自由派的攻击,他们想吞噬他的权利。年轻的国王感觉无力承担国家的责任,开始考虑退位。这时候,俾斯麦再次出现了,他坚决支持新国王,鼓动他采取坚定而果断的行动对待反对者,采用高压手段将自由派赶尽杀绝。
尽管威廉讨厌俾斯麦,但是他明白自己更需要俾斯麦,因为只有他的帮助,才能解决统治的危机。于是,他任命俾斯麦为宰相。虽然两个人在政策上有分歧,但并不影响国王对他的重用。每当俾斯麦威胁要辞去宰相之职时,国王从自身利益考虑,便会让步。俾斯麦聪明地攀上了权力的最高峰,他身为国王的左右手,不仅牢牢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掌控着国家的权力。
历史经验与智慧:
作为一名强者,俾斯麦认为依附强势是愚蠢的行为,因为强势已经很强大,根本不在乎你的存在;而与弱势结盟则更为明智,可以让别人需要你而依附于你,让自己成为他们的主宰力量。俾斯麦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趁机登上了德国的历史舞台。
曹操乌巢烧军粮——釜底抽薪用力最少
水能开是因为有燃料,人能行动是因为有依靠。抽去燃料,失去依靠,水就不能烧开,人也无法自由行动了。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袁绍感到曹操是个强大的敌人,决心进攻曹操的老巢许都。原来劝他攻打许都的田丰,这时却不赞成马上进攻。他说:“现在许都已经不是空虚的了,怎么还能去袭击呢!曹操兵马虽然少,但是他善于用兵,变化多端,可不能小看他。我看还是做长期的打算。”
袁绍不听田丰的话,田丰一再劝谏,袁绍反认为他扰乱军心,让他下了监狱。随即向各州郡发出文书,声讨曹操。公元200年,袁绍集中了十万精兵,派沮授为监军,从邺城出发进兵黎阳。他先派大将颜良渡过黄河,进攻白马。
曹操听到白马被围,准备亲自去救。谋士荀攸劝他说:“敌人兵多,我们人少,不能跟他硬拼。不如分一部分人马往西在延津一带假装渡河,把袁军主力引到西边。我们就派一支轻骑兵到白马,打他个措手不及。”
曹操采纳了荀攸的意见。袁绍听说曹操要在延津渡河,果然派大军来堵截。哪里知道曹操已经亲自带领一支轻骑兵袭击白马。包围白马的袁军大将颜良没防备,被曹军杀得大败。颜良被杀,白马之围也解除了。
袁绍听到曹操救了白马,气得直跳脚。监军沮授劝袁绍把主力留在延津南面,分一部分兵力出击。但是袁绍心急火燎,不听沮授劝告,下令全军渡河追击曹军,并且派大将文丑率领数千骑兵打先锋。这时候,曹操从白马向官渡撤退。听说袁军来追,就把600名骑兵埋伏在延津南坡,叫兵士解下马鞍,让马在山坡下吃草,把武器盔甲丢得满地都是。
文丑的骑兵赶到南坡,看见这样子,认为曹军已经逃远了,叫兵士收拾那丢在地上的武器。突然曹操一声令下,伏兵一齐冲杀出来。袁军来不及抵抗,被杀得七零八落。文丑也糊里糊涂地丢了脑袋。
袁绍一连损失了他手下的颜良、文丑两员大将。但是不肯罢休,一定要追击曹操。监军沮授说:“我们尽管人多,可没像曹军那么勇猛;曹军虽然勇猛,但是粮食没有我们多。所以我们还是坚守在这里,等曹军粮草完了,他们自然会退兵。”
袁绍又不听沮授劝告,命令将士继续进军,一直赶到官渡,才扎下营寨。曹操的人马也早已回到官渡,布置好阵势,坚守营垒。
就这样,双方在官渡相持了一个多月。日子一久,曹军粮食越来越少,兵士疲劳不堪。曹操有点支持不住了。
这时候,袁绍方面的军粮却从邺城源源不断地运来。袁绍派大将淳于琼带领一万人马运送军粮,并把大批军粮囤积在离官渡40里的乌巢。
袁绍的谋士许攸探听到曹操缺粮的情报,向袁绍献计,劝袁绍派出一小支人马,绕过官渡,偷袭许都。袁绍很冷淡地说:“不行,我要先打败曹操。”
许攸还想劝他,正好有人从邺城送给袁绍一封信,说许攸家里的人在那里犯法,已经被当地官员逮了起来。袁绍看了信,把许攸狠狠地责骂了一通。
许攸又气又恨,想起曹操是他的老朋友,就连夜逃出袁营,投奔曹操去了。
曹操听说许攸来投奔他,高兴得来不及穿靴子,光着脚板跑出来欢迎许攸,说:“好啊!您来了,我的大事就有希望了。”
许攸坐下来后说:“袁绍来势很猛,您打算怎么对付他?现在你们的粮食还有多少?”
曹操说:“还可以支持一年。”
许攸冷冷一笑,说:“没有那么多吧!”
曹操改口说:“嗯,只能支持半年。”
许攸生气地说:“您难道不想打败袁绍吗?为什么在老朋友面前还要说假话呢!”
曹操只好照实说:“军营里的粮食,只能维持一个月,您看怎么办?”
许攸说:“我知道您的情况很危急,特地来给您捎个信。现在袁绍有一万多车粮食、军械,全都放在乌巢。淳于琼的防备很松。您只要带一支轻骑兵去袭击,把他的粮草全部烧光,不出三天,他就不战自败。”
曹操得到这个重要情报,立刻把荀攸和曹洪找来,吩咐他们守好官渡大营,自己带领五千骑兵,连夜向乌巢进发。他们打着袁军的旗号,沿路遇到袁军的岗哨查问,就说是袁绍派去增援乌巢的。袁军的岗哨没有怀疑,就放他们过去了。
曹军到了乌巢,就围住乌巢粮屯,放起一把火,把一万车粮草全烧了。乌巢的守将淳于琼匆忙应战,也被曹军杀了。
正在官渡的袁军将士听说乌巢起火,都惊慌失措。袁绍手下的两员大将张邰、高览带兵投降。曹军乘势猛攻,袁军四下逃散。袁绍和他的儿子袁谭,连盔甲也来不及穿戴,带着剩下的800多骑兵向北逃走。
经过这场决战,袁绍的主力已被消灭。过了两年,袁绍病死。曹操又花了七年工夫,扫平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
历史经验与智慧:
与对手硬碰硬,非但不容易达到目的,还可能耗光精力。所以要想出奇制胜,就要抓住对方的要害。曹操乌巢烧粮,就是消灭了袁绍继续作战的后劲,打中了他的要害。
这与我们做事是一样的,要学会寻找关键点,解开最重要的一环。不能盲目地去做事,在遇到困难时,更不能硬拼,硬拼也许最终能拿下它,但巧干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国际象棋争霸记——不要让别人预测到你的行动
只要让别人无从预测你的下一步行动,你就能够在任何竞争中稳占上风。
1972年5月,一场世界国际象棋冠军争霸赛开始了。苏联国际象棋冠军史帕斯基焦躁地等待迟迟未到的对手巴比·费雪。
朋友觉得费雪羞辱了史帕斯基,劝史帕斯基一走了之,但是史帕斯基非常渴望赢得这场比赛。
费雪终于到了,但他一会儿抱怨这,一会儿抱怨那,他这些无端的过分的挑剔让苏联代表团终于忍耐不住,决定放弃与费雪的比赛。
这一招显然生效了,费雪终于答应比赛了。但是就在双方见面的那一天,费雪却迟到了很久,甚至在新闻发布会的日子,他也再度迟到。直到比赛开始前的一分钟,费雪才出现,所有的人都以为费雪怯场了。
在第一局中,费雪早早就下了一步烂棋,似乎打算弃子投降。史帕斯基知道费雪从不弃子投降,但是,这次费雪真的投降了。
在输掉第一局之后,费雪更加大声地抱怨一切。第二局比赛,他又没有准时出现。主办单位只好取消了他第二局的出赛权。很明显,费雪已经心神大乱了。第三局,费雪却显得信心十足。在关键时刻他又下了一招错棋,但是他自信的神情让对手困惑。在史帕斯基恍然大悟之前,费雪已经利索地战胜了他。
费雪打破常规的策略使史帕斯蒂方寸大乱。这一局结束时,费雪以拳击掌,大叫:“我击垮了对手!”
后面几盘棋,史帕斯基开始犯错。输掉第六局棋后,他开始悄声哭泣。第八盘棋下完后,史帕斯基终于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已经晚了。
第十四局比赛后,史帕斯基怀疑比赛时自己喝的橘子汁被下了药,让他不能集中注意力。他甚至公开控诉费雪的团队在椅子上动了手脚,扰乱了他的心智。椅子被拆解开来,接受X光检查。一位化学家对饮料和空气进行了检测,都找不出任何不对劲的地方。
史帕斯基的心智开始涣散了,没有办法再继续下去,最后只好无可奈何地放弃了比赛。从此,他一蹶不振。
后来,费雪就自己在这次比赛上的反常行为向朋友作了解释。在比赛前,费雪和史帕斯基已经较量过多次,但是费雪总是赢不了,因为他走的每一步棋都在对手的预料之中。因此,费雪为冠军赛做了充分的准备。
比赛的时候,费雪故意走错棋,再加上一次次的迟到,这些因素影响了史帕斯基的心理。他怀着恼怒的心态比赛,怎么能够发挥好呢?况且费雪已经改变了自己的模式。
事实上,费雪推翻自己旧有模式的代价就是输掉第一盘棋和第二局棋被禁的惩罚。史帕斯基就是因为猜不透他的对手,以至于心智大乱,到了最后已经不能像一个棋手一样思考问题了。
历史经验与智慧:
如果要想战胜对手,就要不断改变行事方法,尤其在对手对你的情况比较熟悉的时候。改变自己的习惯,让他无法预测到你下一步的行动,就会让他方寸大乱,失掉信心,这时便可趁机将其击垮。
“沙漠之狐”的秘密武器——不按规则出牌
兵不厌诈,适当的时候应该学会变通,不能死守规则不放,采取一些新措施,取得胜利就有希望。
隆美尔是纳粹德国的著名将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和指挥过进攻波兰、西欧、北非和抗击诺曼底登陆等重要战役。1941年到1943年间,他担任北非德国远征军司令,曾多次打败占有优势的英军。由于他作战机警狡诈,善于出奇制胜,被称为“沙漠之狐”。
1941年3月的一天,意属的北非利比亚首府的黎波里政府大楼前广场上,正举行隆重的阅兵式。隆美尔在众人的簇拥下,不时向强大的装甲部队挥手致意。1940年12月,退守埃及的英军向意军发起反击,毫无准备的意军措手不及,一溃千里,北非告急。希特勒应墨索里尼之邀,派隆美尔率这支以坦克为主的部队远征非洲。
检阅持续了数小时,坦克一批批从检阅台前开过,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经过主要街道和围观的人群,向东开往前线。几天后,英军侦察机在黎波里以东发现了隆美尔的坦克群,五六百辆摆成一片,指挥车、加油车在其间穿来绕去。很显然,强大的德军坦克兵团正在途中补给,似乎对英军的大规模进攻迫在眉睫。情报由英国在黎波里的谍报人员和侦察机迅速传到设在开罗的英军中东司令部。固守阿格拉前线的英军心慌意乱,稍经接触便溃不成军。隆美尔大军穷追猛打两个星期,前进800公里,包围了英军在北非的战略据点托卜鲁克,进逼埃及。
其实,英军上了隆美尔的当。1941年春,希特勒正筹划大举入侵前苏联,能调往北非的坦克极为有限。的黎波里的大规模检阅,正是隆美尔的疑兵之计。他让当时仅有的第2装甲师的一个坦克团,在检阅台前环绕着反复经过,虚张声势骗过了英国间谍。而侦察机发现的坦克群,绝大部分是假的,有些是经过精心伪装的卡车,有些则是木头和纸板搭成的模型。狡猾的“沙漠之狐”就是这样以假乱真,欺骗了英国人。
时隔不久,退守埃及的英军获得大批增援,开始向德军发起代号为“战斧作战计划”的反攻。英军这次信心十足,不仅因为他们摸清了隆美尔非洲军的真正实力,而且紧急援助北非的200多辆坦克中,大部分是被誉为“坚不可摧”的马蒂尔达重型坦克。德军当时装备用的37毫米反坦克炮对这种坦克无能为力。
6月15日,成群的马蒂尔达坦克直扑濒临地中海的哈勒法亚山口。这是通往利比亚的惟一通道,由德军把守。攻下此山口,英军即可解托卜鲁克之围,直下利比亚,大败德军。哈勒法亚山口前一马平川,马蒂尔达坦克喷着火舌,涌向山口,德军的坦克火力微弱,胜利眼看唾手可得。突然,德军阵地前一阵连续巨响,冲在最前面的五辆英军坦克立即瘫痪在火海里。后面的未及撤退,一排炮弹打来,又有六辆顿时报销。哈勒法亚山口前激战三天,英军共损失马蒂尔达坦克91辆,“战斧作战计划”就此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