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让学习折磨你
36452400000034

第34章 读书需要好心态(4)

回家后她取得了父亲的支持,开始了艰苦的学习备考工作。这样在她提前几个月得到了高年级学校的合格证书后,就参加了大学考试并如愿以偿地收到了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的入学通知书。玛格丽特离开家乡到牛津大学去了。

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并取得了相当优异的考试成绩。其实,玛格丽特不光是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活动方面也颇赋才艺。所以,她所在学校的校长也这样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四十多年以后,这个当年对人生理想孜孜以求的姑娘终于得偿所愿,成为了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年当选保守党党魁,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总是不多。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在前排”仅仅当成了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理想变成了行动。

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撒切尔夫人的父亲从小对孩子的教育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永远坐在前排”,是一种敢为人先的胆气,勇于探索的勇气、争创一流的勇气;是一种不甘落后的气势,奋起直追的气概。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每个人都要有永远争夺第一的精神状态,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达到你理想的事业高峰!“永远坐在前排”,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会激发你勇往直前的勇气以及争创一流的精神。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要想赢得人生的成功,从小就应该学会凡事做到最好。我们不论做何事,务须竭尽全力,这种心态的有无可以决定我们日后事业上的成功与失败。“永远都要坐前排”,这无疑是孩子们取得成功要坚持的信念。

课本知识不是老土过时的内容

“都什么年代了,还要学那些早已经死亡了的古代字词,还有那些烦琐的几何公式的推理过程……那有什么用呢?完全用不着嘛,学点实用的还差不多!”

或许你有些瞧不起现在所受的教育。

和丰富快捷的网络相比,书本知识是那样的毫无生气,甚至老师的授课方式在你看来都是那样的中规中矩,充满程式化。

现在我们接受的教育就真的这么老土、没用吗?别忙着下定论。

你以为从前和以后的教育会有什么大的不同呢?

古希腊的学校课程在古代西方的影响最大。我们来看看公元前的古希腊。

古希腊的教育目的,重在文化陶冶,培养人的求知精神,其课程在智、体、德、美方面的配合,达到了极为和谐的程度。在理智方面,希腊人以“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为基础;并且他们非常重视体育课程,把体育看做是纠正性格上优柔寡断和懦弱的方法,希腊的体育课程由跳、跑、角力、拳击、掷铁饼、投标枪等竞赛组成;还有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戏剧的表演、诗歌的吟诵、舞蹈的动作,都充分表现了审美的元素,甚至游戏、运动和言语之间,也有节奏起伏、抑扬顿挫的讲究,用以培养学生细致、和谐的审美心情。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那时的课程涵盖广泛,不但识字、制度、伦理道德、历史故事、诗歌词赋等都包括在内,农工商各行业的知识与生活技能等也逐步融入课程之中。

现在的美国学校实行的是地方分权制,各州小学教育的情况不完全相同,但多数是7岁入学。读、写、算,要占课程的80%,另外设有自然常识、史地、音乐、体育等课程,有的学校还设卫生、缝纫、烹饪等。读《圣经》仍是小学教育的内容之一。……

了解了这些,是不是可以发现,我们现在所接受的教育,其包含的课程几乎涵盖了每一门科学。语文、英语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交流,数学培养了我们缜密的逻辑推理,物理、化学、生物让我们打开自然科学的大门,体育强健我们的身体,音乐绘画开发我们的艺术细胞,哲学、政治、历史让我们理性和深刻……是不是已经包罗万象了呢?这些知识的学习让我们对世界和社会有了更为客观和全面的认识,在我们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情趣,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学校的课程内容一直在朝着优化和简化的方向进步,从而力求使我们能够更加快乐自主地完成学习。这也正是教育的根本。

一项学问,你学好了,它就为你服务,成为你一生的帮助,学得不好,就擦肩而过再也碰不到。你掌握的学问越多,你的帮手也就越多。

所以,不要看不起我们现在所接受的教育,它实际上几乎包罗了我们成长所需的各种元素。关键是学起来,为我所用!

学松树抖落积雪的智慧,给自己减压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年冬天,一对婚姻濒临破裂而又不乏浪漫情调的加拿大夫妇准备做一次长途旅行,以期重新找回昔日的爱情。两人约定:如能找回爱情就继续在一起生活,否则就分手。当他们来到一个长满雪松的山谷时,下起了大雪,他们只好躲在帐篷里,看着大雪漫天飞舞。不经意间,他们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麓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下得大而密,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然而,每当雪落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杈就会弯曲,使雪滑落下来。就这样,反复地积雪,反复地弯曲,反复地滑落。无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其他的树则由于不能弯曲,很快就被压断了。

妻子似有所悟,对丈夫说:“东坡肯定也长过其他的树,只不过由于不会弯曲而被大雪摧毁了。”丈夫点头。就在这时两人似乎同时恍然大悟,旋即以前的一切恩怨都成了过眼云烟。丈夫兴奋地说:“我们揭开了一个谜——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去随;在随不了的时候,要像雪松一样弯曲一下。这样就不会被压垮。”一对浪漫的夫妇,通过一次特殊的旅行,不仅揭开了一个自然之谜,而且找到了一个人生的真谛。

细细地想一想,我们不就如同故事中的树木吗,而懂得给自己减压的人就是松树,如果不懂得减压,自然就像其他树木一样难逃折断的厄运。

“我一定要考上重点中学!”你一面给自己打气,一面又觉得备感压抑,你的心里像敲起了战鼓,鼓点像暴雨中的雨点一样急促而有力,但是每一滴都狠狠地砸下来,让你有些承受不了了。

你给自己制订了学习计划,你每天严格地按照计划执行,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心里的那种压力越来越大,有时你甚至觉得有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渐渐地,你吃不下饭,晚上总是很难入睡,即使入睡了也很容易被惊醒,你觉得浑身无力,走路像踩在棉花上。

渐渐地,不管是上课还是自习,你的精力都无法集中。

心里那种无形的压力愈加膨胀,像块巨石牢牢地控制住了你。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这里说的其实就是压力。

压力是人的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体验,一定的压力会让人奋起,成为人行动的动力,但如果压力过大,那么对一个人的影响就非常严重了,曾经有一位教授这样说:压力的杀伤力比我们周遭环境中产生的任何事物都还要强大。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压力,而且即使是最有智慧的人也无法将压力消灭。倘若我们不不懂得如何给自己减压,那么终有一天终被压力压垮的。

所以,当压力不可避免时,如果你想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下求得生存,并尽可能地保持轻松愉悦的心境,就需要拥有松树的智慧了。随着压力的增大,不断地给自己减压,最后逃离压力的暗影。

不要埋怨压力,重要的是改变你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中时的境况,而这,唯有给自己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