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的职业生涯
36450200000028

第28章 做黄雀背后的射手

情景再现

刘备“借荆州”以后,周瑜两次索取不成,于是心生一计,派鲁肃去见刘备,声称夺取西川(益州)后,以之换回荆州。其真正意图是借东吴军队取道荆州之际,除掉刘备,夺取荆州。

鲁肃来到荆州,将周瑜夺西川换荆州之事说给刘备,称其为孙权所谋,并希望东吴军马经过时,刘备能供应一些物资。诸葛亮明知是计,但他不露声色地称赞孙权,说:“难得吴侯好心!”刘备也顺着诸葛亮的话头,称赞鲁肃“此皆子敬(鲁肃)善言之力”。两人都毫不犹豫地答应犒劳吴军队。

等到鲁肃一走,诸葛亮这才大笑着告诉刘备:“周瑜的死期快要到了,竟然以雕虫小计来蒙骗我们。”刘备急忙请教,诸葛亮说道:“这不过是‘假途灭虢’的计策而已。周瑜是想借夺两川之名谋取荆州。既来之,则安之,看我‘准备窝弓以擒猛虎,安排香饵以钓鳌鱼’。至少也气他个半死。”说完,便将自己的应对之策交于赵云,专等周瑜前来。

周瑜见刘备答应出城犒赏大笑诸葛亮此番也中了自己之计。于是不顾箭伤初愈,在取得孙权的批准之后,集中得力猛将率领五万大兵,沿江直奔荆州而来。先头部队到达夏口的时候,诸葛亮派糜竺迎接,称刘备在荆州城外守候。周瑜一点防备也没有,还教糜竺回去嘱咐刘备隆重以待。

头战船经公安来至离荆州十余里处,哨兵回报,荆州城上不见任何动静。周瑜这才起了疑心,于是靠岸,亲自率一班军将,带领三千士兵到荆州城探虚实。来到城下,正自报东吴军队到来,突然,一阵梆子响过,城上士兵竖起长枪。赵云让出来问周瑜到哪里去。周瑜气愤地说:“我替你家主公夺取西川,你怎么会不知道呢?”赵云哈哈大笑道:“别再演戏啦!孔明军师早知你的‘假途灭虢’之计,所以派我在此等候。我家主公明言,他与刘璋都是汉室宗亲,岂能自相残杀?如果东吴真的夺取西川,他宁可披发入山,也不能让天下人耻笑。”

周瑜这才知大事不妙,不料还没来得及撤退,便有探兵回报:关羽、张飞、黄忠、魏延四路兵马一齐杀来,扬言要活捉周瑜。周瑜不由得大叫一声,不想箭伤再次迸裂,从马背上坠落下来。东吴将士急忙将他抬起来,奋力杀出重围,回到东吴营帐。周瑜好不容易醒了过来,仰天长叹数声“既生瑜,何生亮”而亡。一代军事奇才就这样英年早逝了,年仅36岁。

诸葛亮的智慧

因为足够聪明而故意表现出某种弱点,是一种聪明的办法,这样就能使对手放松警惕。诸葛亮能够成功揭穿周瑜的阴谋,正是运用了这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办法。

在职场竞争中,并没有固定的游戏规则,所以,实效的竞争方式,往往会舍弃世俗的道德观,而多多少少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商业欺诈。中国古代有“正人用邪法,而邪法亦正”的论述,西方马丁·路德亦有“为了完成最高道德,可以不择手段”的千古名言。事实上,只要结果对正义的达成有必要,商业欺诈等违反世俗美德的“罪行”往往是被允许的。而要想最终在商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学会各种反欺诈的方法。因为既然人人都信奉商业欺诈,既然有很多人选择了做一只暗自得意的黄雀,那么,射手就会用利箭瞄准你的后背。譬如,周瑜就曾暗自得意地以为自己是那只黄雀,却没想到诸葛亮并非捕蝉的螳螂,而一位足智多谋的射手,而这位射手已不止一次地射中过他的身体,这一次,更是射中了他的心脏,得意的黄雀只好“箭疼复裂,坠于马下”,愤怒地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落了个不战而亡的下场,可惜!可叹!因为人们往往会嘲笑螳螂和黄雀,却赞美那位也在背后放暗箭的射手,而从来没有讽刺过他胜之不武。

职场生存经

职业生涯中,人们或许认为,只要自己的思路清晰、符合逻辑、语言清楚、有说服力,结论明确、具体,那么他们的解决方案就会理所当然地被采纳和实行,并最终取得成功。

然而,风险处处存在,道路也并不平坦,如果不事先做好各种预防和应对的准备,而贸然采取行动,将会很容易陷入危险的境地。情感智商专家告诉我们,要谨慎行事。有必要重提诸葛亮的智谋,他的锦囊妙计便是“谋而慎之”的表现。在出发行军前,他便将每走一步的策略都放在一个一个的“锦囊”中,让将领们到时再拆开,如果没有经过周密的思考、谨慎的推理,怎么能做到这么准确?

谨慎可分为三个层次:慎言、慎谋、慎行。凡能达到这三点要求,就能在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

1.慎言。职场中有两个不灭的真理: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对你刻意奉承。

——言多必失。

慎言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说话听音”,“一张口就能看到嗓子眼”,这也同时意味着婉转地传情达意。

慎言还包括慎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行,行必果,要么不轻易许诺,许诺则必须兑现。

2.慎谋。职场中的“慎谋”,包括以下三点:

——让计划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计划的“慎”,在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就需要隐密,它还有让上司和同事有绝处逢生的意外效果。

——不一定亲自将计划全盘托出,而是故意留出容别人提出一些措施的位置,既能给他人带来满足感,又有利于计划的操控。

3.慎行。即有效地控制风险。最好别等风险来时才去应对,而是事先控制,这样可使你在行动的过程中全面地了解并掌握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把握住先机。为了控制风险,需要先对风险有所了解:

——什么样的风险会影响计划。

——每个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每个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

——将注意力集中到几个主要的风险上。

——为减少风险可以采取的行动。

——尽可能地找出风险开始出现的征兆。

最后,需要声明的一点是,谨慎并非缺乏自信、缩手缩脚。如果谨慎过了头,最终什么也没做,你当然不会有什么风险,但也终将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