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过教育的人会对很多事都懂一点,但对某些事懂得很多。
——洛厄尔,哈佛大学第22任校长
情绪是一种流动的、容易改变的心理现象,有时人们会把它与水火相类比。人们认为情绪像火,太大的话会摧毁一切,使一切会消失,太小的话会使人世间冷冰冰;情绪又会像水,适当的话能够让船在其中浮动,量太大的话,会把船掀翻,量太小的话,船浮动不起来。我们的情绪也不能太大或太小,我们要把情绪运用得得当,那些能够把握情绪的人,被称之为情绪稳定、心理健康的人。
情绪本身并没有好与坏的区分,它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情绪不当会对我们的健康、发展、进步产生不利的影响,我们要能很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情绪的管理不是要求我们去除或者压抑情绪,而是在察觉自己的情绪后,要找到调整情绪的有效的表达方式。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们认为,情绪调节是管理和改变他人情绪的过程,要有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得情绪在生理、主观、行为等方面上发生一定的变化。情绪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其中关键的不在于情绪本身而在于情绪的表达方式。要以适当的方法在恰当的时候表达情绪,这是正确掌控情绪的门路。
来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有一次,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家里,说有一位少将斥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听到后,说:“你应该写一封信,狠狠地骂他一顿。”然后斯坦顿就气愤地写了一封信,交给林肯总统看。林肯大力地赞扬说:“对,就是这个样子,非得好好地训斥他一顿,你写得好极了!”但斯坦顿把信装进信封里的时候,林肯却说:“你这是干什么呢?”斯坦顿说:“把信寄出去啊!”“这信不能寄出去,最好的办法是把它处理掉,我在每次生气的时候都会写下这样的信,然后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渐渐地怒气就少了。”
人也是如此,不能任由怒气发挥。当挫折、烦恼的时候,就会有消极的情绪。一个心理素质高的人,也会有消极的情绪,只是善于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也要学会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哈佛的心理学家认为,调节和管理情绪,但不要压抑情绪,压抑并不能改变了消极的情绪,相反会在内心深处积攒下来。当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破坏性地爆发出来。比如,我们会看到有一些人,平时很温和,可忽然会脾气暴躁,做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事后他也会感到后悔,这就是平时压抑情绪产生的不好的后果。压抑也会造成更深的心理上的伤害,有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在掌控情绪的过程中,可以把那些不好的划分为急性和慢性的情绪。因受到刺激,一触即发,做出不理智的事情的,可以称之为急性的坏情绪。在有这种坏情绪的时候,要在心里暗示和警告自己。当怒气开始上升的时候,在心里默默地说:“我一定要克制,一定要克制!”或者可以数数,不需要用一分钟,你的情绪就能够平静下来,那时候再采取措施去处理发生的问题,就不会做出傻事了。
而慢性的坏情绪,往往是因为生活中的很多不如意事造成的。这些外在的原因不可能一下子消失殆尽,如果长期任由其滋生,不但改变不了现状,还会使结果变得更为糟糕。我们要能很好地调控自己,使自己摆脱消极情绪的干扰,这时候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去改变。例如到外面去散步,听听音乐,或者是看看电影,打打篮球,也可以向自己的朋友倾诉。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认为,向朋友倾诉,在哭后,会释然很多。如果不可以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可以通过写日记,或者是咨询专家让自己的坏情绪宣泄出去。除了去宣泄之外,一个人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处境让内心好起来。一方面你要集中去做事情,让你没有时间去抱怨;另一方面,你要尽可能使你对新的生活有新的改观。
针对急性或慢性的情绪,可以有下面的技巧去掌控自己的情绪:
第一,可以去变化生活的环境。
对于人们来说,环境不能直接地被引入积极的情绪状态,它主要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塑造良好的心境,这种心境是积极情绪所必须的。一般上来说,人们喜欢较大的空间,往往空间越大就觉得越舒服。人们一般不喜欢较小的空间,以免过于拥挤导致烦恼和压抑。哈佛大学的心理专家针对这种空间更多的是归于人的本能,就象是人们对于大海、草原等空旷的地方比较向往一样。
一般人也很难会去那些地方,可以通过改变对环境的熟悉程度来达到相同的效果。新的环境是对人有吸引力的,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可以改变居室的布置,例如放音乐、养花草,这些会对情绪的调节有一定的推动。对于居室的环境很难改变,可以改变自己的穿戴,每天行走的路线,让自己不至于觉得索然。
第二,表情训练法。
人们可以很自主地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在某一天,有一则新闻这样报道,说日本人很爱做生意,只是由于他们的民族的特性,不会轻易地表露自己的感情。在与别人交流时,他们给别人的感觉总是呆板和压抑。碰到外向的西方人,之间的文化就会产生冲突。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日本人想出了很多对策。曾经有一家日本的老板,为了让员工上班时面带笑容,在下班的提前半小时训练他们。他让员工们每人嘴里咬着一只筷子,在固定好面部的表情后,将筷子取出,此时的员工们基本都维持一个面部状态,再说话时,就让人感觉是在微笑。
一般的人是很少能明白这则新闻中的奥秘的,据哈佛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会因为哭而发愁,因为发抖而感到恐惧,与普遍上认为的人们忧愁的时候才会哭,恐惧的时候才会发抖是不一样的。也由此可以见得,行为可以引发情绪,人们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行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一点在日本人的表情上得到了充分的见证。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还认为,在一个人生气的时候,可以找来一面镜子,对着镜子要保持微笑,几分钟后,心情就会好转起来。
第三,改变对事物的认识。
对事物的认识能够导致情绪发生变化,举个例子来说,当学生在受到老师的批评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认为是老师在教育自己,有的人认为是老师在故意刁难。也由此可以说,认识的不同可以导致情绪上的不同。
我们在受到情绪干扰的时候,可以通过调节认识的方式来调控情绪。运用这一技巧,需要掌握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可转移目标。当受到打击时,往往会长期地沉溺于其中,这样,很难解决问题,还会影响自己的心情、工作与生活。此时,应该把注意力转移到有意义的事情上,以便减少外界的刺激,减少不良的情绪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是要学会解脱。要从更深远的角度看待令人烦恼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出新的解释,使自己能够获得精神上的解脱,以便把全部的精力用之于所希求的事情上。长远的解脱会让我们不屈膝于眼前的小事,会心胸也变得明朗。
三是要自我升华。升华就要运用强烈的情绪冲动,把不好的引向积极的、有益的一面,使之更具有价值。我们要能够将悲痛化为力量,将其他的强烈感情也内化成力量。可以让愤怒、仇恨、训练、羞辱等,成为督促的力量。要努力、进取并升华自我,这升华自我是人类心灵迸射出来的美丽火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感情依赖。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升华是最高水平的自我防御机制,只有健康、成熟的人才会实现自我升华。
四是要会利用情绪。要有把坏事变成好事的能力,要能对时机和客观条件加以运用,要能使苦恼的强制性要求得到强化。要能在精神上由被动转向主动,要使烦恼变得怡然自得。还有,就是对情绪本身的利用。把情绪化为情趣利用,作家可以写出流传千古的文章,作曲家可以谱出动人的心弦。要在感情强烈时,很好地用之于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在掌控情绪的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是成就自我的一个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