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流,千回百转,每转一个弯就会留下很多水珠,大部分最终汇入江海。每个女人就如同这水珠一样晶莹透彻,却也易碎。在人生这条江河里,苦难是人生的必然,过多的苦痛只会将自己淹没其中。苦难并不是痛苦本身,而真正让人饱经折磨的是自己的心,心中有苦自然苦。每每伤心,每每落泪,人都会像这水珠一样让自己一点点的变小,变小……
人生如茶,用坎坷沏开自己
人生必须背负重担一步一步慢慢地走,稳稳地走,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是那个走得最远的人。
人生之路,一帆风顺者少,曲折坎坷者多,成功是由无数次的挫折堆积而成的。但挫折和失败对人毕竟是一种“负性刺激”,总会使人不愉快、沮丧、自卑。因此,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自我解脱就成为战胜脆弱、走向成功的关键。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痛苦是一把犁,它一面犁破了你的心,一面掘开了生命的新起源。”不知苦痛,怎能体会到快乐?痛苦就像一枚青青的橄榄,品尝后才知其甘甜,但这品尝需要勇气。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老僧释圆说:“像我这样屡屡失意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
老僧释圆静静地听这位年轻人叹息和絮叨,什么也不说,只是吩咐小和尚:“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少顷,小和尚送来一壶温水,释圆老僧抓了一把茶叶放进杯子里,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年轻人面前的茶几上,微微一笑说:“施主,请用茶!”年轻人俯身看看杯子,只见杯子里微微地袅出几缕水汽,那些茶叶静静地浮着。年轻人不解地询问释圆:“贵寺怎么用温水冲茶?”释圆微笑不语,只是示意年轻人说:“施主,请用茶吧。”年轻人只好端着杯子,轻轻呷了两口。释圆说:“请问施主,这茶可香?”年轻人摇摇头说:“这是什么茶?一点茶香也没有呀。”释圆笑笑说:“这是福建的名茶铁观音啊,怎么会没有茶香?”年轻人听说是上乘的铁观音,又忙端起杯子呷两口,再细细品味,还是放下杯子说:“真的没有一丝茶香。”老僧释圆微微一笑,吩咐门外的小和尚:“再烧一壶沸水送过来。”
少顷,小和尚便提来一壶吱吱吐着浓浓白气的沸水,释圆起身,又沏了一杯茶,年轻人俯身去看杯子里的茶,只见那些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随着茶叶的沉浮,一丝清香便从杯里袅袅地逸出来。嗅着那清清的茶香,年轻人禁不住去端那杯子,释圆忙微微一笑说:“施主稍候。”说着便提起水壶朝杯子里又注了一缕沸水。年轻人见那些茶叶上上下下,沉沉浮浮得更厉害了,同时,一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地升腾出杯子,在禅房里弥漫。释圆如是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绿绿的一杯茶水,沁得满屋津津生香。释圆笑着问道:“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为什么茶味迥异吗?”年轻人思忖说:“一杯用温水冲沏,一杯用沸水冲沏,用水不同吧。”
释圆笑笑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沏的茶,茶叶就轻轻地浮在水之上,没有沉浮,茶叶怎么会散逸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冲沏的茶,冲沏了一次又一次,浮了又沉,沉了又浮,沉沉浮浮,茶叶就释出了它春雨般的清幽,夏阳似的炽烈,秋风似的醇厚,冬霜似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平平静静的生活,就像温水沏的淡茶平静地悬浮着,弥漫不出他们生命和智慧的清香。而那些栉风沐雨、饱经沧桑的人,坎坷和不幸一次又一次袭击他们,他们就像被沸水沏了一次又一次的茶,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沉沉浮浮,溢出了他们生命的一缕缕清香。”
而女人应该具有迎接挫折的心理准备。世界充满了成功的机遇,也充满了失败的可能。所以要不断提高自我应付挫折与干扰的能力,调整自己,增强社会适应力,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若每次失败之后都能有所“领悟”,把每一次失败当做成功的前奏,那么就能变消极为积极。
磨炼、挫折、挣扎,这些都是人成长必经的过程,而往往欲速而不达。
人生必须背负重担一步一步慢慢地走,稳稳地走,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是那个走得最远的人。
执著如沙,抓得越紧漏的越多
执著很多时候是一种愚昧的固执,有执著而后有贪恋,执著使我们成为一个套中人,处在自己温室一样的茧中,心安理得,坐井观天。
宋代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苏东坡觉得身心通畅,于是问禅师道:“禅师!你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
“好庄严,像一尊佛!”
苏东坡听了非常高兴。
佛印禅师接着问苏东坡道:“学士!你看我坐的姿势怎么样?”
苏东坡从来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马上回答说:“像一堆牛粪!”
佛印禅师听了也很高兴!
禅师被自己喻为牛粪,竟无以为答,苏东坡心中以为赢了佛印禅师,于是逢人便说:“我今天赢了!”
消息传到他妹妹苏小妹的耳中,妹妹就问道:“哥哥!你究竟是怎么赢了禅师的?”苏东坡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地如实叙述了一遍。
苏小妹天资超人,才华出众,她听了苏东坡得意的叙述之后,正色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
苏东坡哑然,方知自己禅功不及佛印禅师。
苏东坡为什么会输给佛印禅师?原因就在于他心中还有一个执著于我的羞耻心,说自己是佛就高兴,说别人是牛粪就沾沾自喜,如果别人说自己是牛粪呢,可能就会眼中冒火了,这正是一个人执著于自我的表现,认为表扬自己就好,说别人不好自己也高兴。
俗语有云,作茧自缚。我们常常像蚕蛹一样,忙不迭地为自己编织一个精致难破的茧。庸人自扰,自寻烦恼;愚人自缚,自绑天足。这是世界天天不间断上演的悲剧。有些人为了能够凸显自己,就通过各种办法诋毁他人,说别人的坏话。开始别人可能认为你还不错,但是久而久之,人们对你就是另一种看法,认为你这个人有问题,不值得信赖。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就是在给自己不断的编织蚕茧,直到有一天自己永远也出不了这个厚厚的茧了才后悔莫及。
究其根底,那就是一切都是为了一个“我”,最放不下的也是这个“我”。于是所有人都拼尽一生,去赚取这个“我”所需要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最终衍生出无穷无尽的痛苦。
人,一切众生,犯了根本上的错误。我们一切的思想、心理、意识的变化,都是那个真正心所起的一种现象变化而已,不是真正的心。可是一切众生把现象变化抓得很牢,看成是心。“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今天已经过完了,这个寿命又少了一点,今天过去,今天不会再来;年轻的过去了,衰老也没有多久的停留,所以非常的悲哀。
女人有时候会感慨历史上:“自古红颜多薄命”,看着自己渐渐不再年轻的脸心生无限的感慨,感慨岁月的残酷无情。时间是不等人,但是我们的生命如果只是在这种长叹短嗟中度过,岂不是更浪费,太贪婪于一切美好的驻留却会终将目前所拥有的丧失殆尽。
执著很多时候是一种愚昧的固执,有执著而后有贪恋,执著使我们成为一个套中人,处在自己温室一样的茧中,心安理得,坐井观天。
人总是趋向于保护自我,相信我,供养我,信赖自己的感觉,凭自己旧有的经验行事,将自己抓得紧紧的。殊不知,世人所执著的我并不是那个真我,而是自性的一个幻影。如果一个人能够放弃我执,就会减少很多烦恼,在人生的道路上就能轻装上阵,去怀抱雨露阳光,收获像金黄的稻子一般的幸福和快乐,走向无限广阔自由的天地。
泥泞留痕 用苦难练就自己
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趟旅行,沿途有无数的坎坷和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的眼睛总是被灰色所蒙蔽,如果我们的心灵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我们的人生轨迹怎能美好?
在人生的历程中,女人只有具备对风吹雨打的抵抗力,才能让自己站稳脚跟。正如山崖上的松柏,经过无数暴风雪的洗礼,终于长成像铁一样坚固的树干。而在佛教看来,磨难是人走向佛境的必经之旅,只有能够人生磨难之人,才能成为“金刚不坏”之佛,也就是生活中的强者和成功者。一个人若不敢向命运挑战,不敢在生活中开创自己的蓝天,命运给予他的将仅仅是一个枯井的地盘,举目所见将只是蛛网和尘埃,充耳所闻的也只是唧唧虫鸣,等待他的也只有绝望和失败。
鉴真大师在剃度一年多以后,寺里的住持还是让他做行脚僧,每天风里来雨里去,辛辛苦苦地外出化缘。
有一天,日已上三竿,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见鉴真依旧不醒,只见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鞋,就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鞋干什么?
鉴真懒洋洋地说:“别人一年连一双鞋都穿不坏,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双鞋。”
住持一听就明白了他的弦外之音,微微一笑说:“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透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看看吧。”
寺前是一块黄土地,由于刚下了一场雨,路面泥泞不堪。住持拍着鉴真的肩膀问:“你是愿意做个天天撞钟的和尚,还是愿意做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鉴真答道:“我当然想做个名僧了。”
住持接着说:“你昨天是否在这条路上走过?”
鉴真回答:“当然。”住持接着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
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这路上又干又硬,哪能找到自己的脚印?”
住持没有再说话,迈步走进了泥泞里。走了十几步后,住持停下脚步说:“今天我在这路上走了一趟,能找到我的脚印吗?”
鉴真答道:“那当然能了。”
住持听后拍拍鉴真的肩膀说:“泥泞的路上才能留下脚印,世上芸芸众生莫不如此啊,那些一生不经历风风雨雨、碌碌无为的人,就像一双脚踩在又干又硬的路上,什么足迹也没留下。”
鉴真顿时恍然大悟:泥泞留痕。
苦难是炼狱,女人勇敢地面对苦难,在苦难的磨砺中不断的练就自己,而不是将苦难看做是人生不可逾越的鸿沟。为什么在各种灾难之中会有人奇迹般的活下来,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更幸运一些,更是因为他们有着别人没有的意志力,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挺过去,于是咬紧牙,最终度过了难关。
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趟旅行,沿途有无数的坎坷和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的眼睛总是被灰色所蒙蔽,如果我们的心灵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我们的人生轨迹怎能美好?世界的颜色由我们自己决定,智慧之人会擦亮自己的眼睛,当我们的心境修炼得像住持一样风雨无惊时,我们便能领略人生路上的亮丽风景。
不如意是因为拥有太多
当我们苦恼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想实际上是因为我们拥有了太多的东西,这样我们就能释怀。女人只有生活在宁静的状态下,才有情趣欣赏世界可爱的一面,体会别人的人情道义和善良,才会有机会享受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宋代词人辛弃疾有一句名言:物无美恶,过则为灾。想拥有,是因为占有欲在作怪,如果舍得放弃,就不会如此痛苦了。生活就是如此,有的时候,痛苦和烦恼不是由于得到太少,反而是因为拥有太多。拥有太多,就会感到沉重、拥挤、膨胀、烦恼、害怕失去。
拥有是一种简单原始的快乐,拥有太多,就会失去最初的欢喜,变得越来越不如意。
有一位贫穷的人向禅师哭诉:“禅师,我生活得并不如意,房子太小、孩子太多、太太性格暴躁。您说我应该怎么办?”
禅师想了想,问他:“你们家有牛吗?”
“有。”穷人点了点头。
“那你就把牛赶进屋子里来饲养吧。”
一个星期后,穷人又来找禅师诉说自己的不幸。
禅师问他:“你们家有羊吗?”
穷人说:“有。”
“那你就把它放到屋子里饲养吧。”
过了几天,穷人又来诉苦。禅师问他:“你们家有鸡吗?”
“有啊,并且有很多只呢。”穷人骄傲地说。
“那你就把它们都带进屋子里吧。”
从此以后,穷人的屋子里便有了七八个孩子的哭声、太太的呵斥声、一头牛、两只羊、十多只鸡。三天后,穷人就受不了了。他再度来找禅师,请他帮忙。
“把牛、羊、鸡全都赶到外面去吧!”禅师说。
第二天,穷人来看禅师,兴奋地说:“太好了,我家变得又宽又大,还很安静呢!”
实际上穷人的日子和以前的日子是一样的,但那之后他却觉得很幸福,就是因为去掉了一些繁复东西,让生活回到了从前的状态,所以他会觉得很满足,很幸福。
很多时候我们也一样,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会羡慕别人的拥有,一个贫困的人总会羡慕富人的衣食无忧的生活,而一个富人的烦恼更多,他总是担心自己的生意,顾不上自己的身体,每每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内心也充满了孤独与寂寞的感觉,这时候,他也会羡慕那些有着简单生活的人们,生活安逸,家庭其乐融融,羡慕那些每天在公园散步的一家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