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李凡又认真研究了大多数公司对市场部经理的更高要求,他觉得自己应该在目前的能力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首先,他从掌握各项营销政策入手进行学习,因为他过去从事的是广告策划工作,对营销政策知之甚少。之后,他又开始不断强化自己的执行力,因为他发现自己对于公司营销推广的整个过程监控实施的力度都很差。另外,李凡认识到自己的市场应变能力很差,缺乏市场销售过程的锤炼和亲身的市场销售体验,这是他在工作中最大的软肋。
有了这些深刻而全面的认识之后,李凡开始着手逐步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他首先对自身这些软弱的因素进行弥补,先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称职的市场部经理。后来他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来亲身体验营销实践。与此同时,李凡又学习了丰富的组织管理知识、全面的法律知识和财会知识,因为这些知识在工作的时候很有用处。当然了,修炼对团队的掌控能力也是李凡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控制不了下属团队,那么一切都是空谈。
通过几年的认真学习和实践锻炼,李凡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了公司的市场总监,他为公司的市场营销工作创造了极大的成就,但就是在担任了公司市场总监以后,李凡仍然在不断充实自己。
现在,李凡已经成了公司中不断成长的楷模,董事长总是让其他员工向善于成长的李凡学习。
李凡成长的例子告诉我们,当你选择了一个行业,并且进入一家公司开始你的事业之路时,你就应该知道自己要以什么样的高度开始自己的事业,并且需要哪些知识来开拓自己的发展空间。
自我升级,告别“本领恐慌”
1939年5月,******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说过:“我们队伍里面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60多年过去了,但至今这段话仍振聋发聩。从我们自身的职业发展来讲,必须承认“本领恐慌”这种现象至今依然存在。
职场中没有永远的红人,再优秀的人才也会“折旧”。企业购置的机器设备都会按一定年限折旧,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同样,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赖以生存的知识、技能,也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断地折旧。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一项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劳动技能在短短的3年至5年内就会因为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变得无用,而以前这种技能折旧的期限则长达7年到14年。
现在职业的半衰期也是越来越短,所有的高薪者若不学习,无需5年,会再次变成低薪者。
如今职场中流行一种新“三八主义”,即八个小时休息,八个小时工作,八个小时学习,也反映出我们每个人所共同面临的职场危机。有人说,未来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另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据统计,25周岁以下的从业人员,职业更新周期是人均一年零四个月。当10个人中只有1个人拥有某种职业的初级证书时,他的优势是明显的,而当10个人中已有9个人拥有同一种证书时,那么原有的优势便不复存在。
那么,面对这种职场危机和本领恐慌,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永远保持竞争优秀呢?
1.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文艺复兴时期,一个画家是否能够出人头地取决于能否找到好的赞助人。
米开朗琪罗的赞助人是教皇朱里十二世。一次在修建大理石石碑时,两人产生了分歧——他们激烈地争吵起来,米开朗琪罗一怒之下扬言要离开罗马。
大家都认为教皇一定会怪罪米开朗琪罗,但事实恰恰相反——教皇非但没有惩罚米开朗琪罗,还极力请求他留下来。因为他清楚地知道米开朗琪罗一定能够找到另外的赞助人,而他永远无法找到另一位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身为艺术家,其卓越的才华是他手里的王牌。
现代商业社会竞争激烈,那些不能胜任、没有才能的人,都被摈弃在就业的大门之外,只有最能干的人,才会被留下来,他们永远都不怕失业。
现实是残酷的,为了自己的利益,每个老板只保留那些最优秀、最有价值的员工。正如一位老板所说的那样:“我手下有8名销售代表。2名顶尖高手创造的销售增长额高达总数的50%。这两个人我是丢不起的。”
这两个“丢不起”的员工,就是老板“不可替代”的员工。
无论是在什么领域,任何一个人拥有了别人不可替代或逾越的能力,就会使自己的地位变得十分稳固。正如一名企业家所说的那样,一个人拥有了别人不可替代的能力,才会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具有不可替代性,就可以让自己的地位坚不可摧。一个拥有特殊才能的人不需要依赖特定的上司或特定的工作场所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2.让自己成为一名“专家员工”
一个成功的经营者曾经说过:“如果你能专注地制作好一枚针,应该比你制造出粗陋的蒸汽机赚到的钱更多。”对一个领域百分之百地精通,要比对100个领域各精通百分之一强得多。一个拥有一项专业技能的人,要比那种样样不精的多面手更容易获得成功。
重庆煤炭集团永荣电厂的罗国洲,是一名有30年工龄的普通而不平凡的员工,从烧锅炉到司炉长、班长、大班长,至今他仍深情地爱着陪伴他成长并成熟的锅炉运行岗位。就是在这个岗位上他当上了锅炉技师,成为国内远近闻名的“锅炉点火大王”和锅炉“找漏高手”;就是这个岗位,让他感受到了一名工人技师的荣耀和自豪。
罗国洲有一副听漏的“神耳”,只要围着锅炉转上一圈,就能在炉内的风声、水声、燃烧声和其他声音中,准确地听出锅炉受热面是哪个部位管子有泄漏声;往表盘前一坐就能在各种参数的细微变化中,准确判断出那个部位有泄漏点。
除了找漏,罗国洲还练就了一手锅炉点火、锅炉燃烧调整的绝活。在用火、压火、配风、启停等多方面,他都有独到见解。锅炉飞灰回燃不畅,他提出技术改造和加强投运管理建议,实施后使飞灰含碳量平均降低到8%以下,锅炉热效率提高了4%,为企业年节约32万元。
针对锅炉传统运行除灰方式存在的问题,罗国洲提出“恒料层”运行,经实施,解决了负荷大起大落问题,使标煤耗下降0.4克/千瓦时,年节约200多万元。
罗国洲学历不高、工种一般、职务很低,但他却成为社会公认的技术能手和创新能手,他的成长经历给我们的启迪就是: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都要认真钻研业务技能,让自己成为岗位上的专家。
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们的服务、产品、工作质量,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着集体和个人利益。要做一个称职的员工,就必须做到敬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本行业的尖兵。
3.拥有一技之长
有一个关于两个苹果的故事。主角贝尔蒙多是巴黎一家大酒店餐饮部的一名小厨师,他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做不出一道像样的大菜,只能在厨房当下手。他憨憨的,谁都可以说他两句。经济低迷时期,酒店年年要裁去一定比例的员工,照理贝尔蒙多应首当其冲,但他会做一道特别的甜点:将两个苹果的果肉放入一个苹果中,使这个苹果显得特别丰满,而从外表上一点也看不出是两个苹果拼成的,果核也巧妙地被去掉了,吃起来特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