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善待人生的120个阳光心态
36443000000053

第53章 生如夏花之绚烂——不同人生阶段的心理点金术(3)

阳光氧吧

中年人要认识到中年不等于发展停滞、生活重复,人到中年可能是人生又一个新起点,关键在于怎样调适,应对危机,怎样走出危机。

要摆脱“灰色”心理,走出灰色的天空,以下几条方法供参考:

1.学会韬光养晦、知足常乐

中年时期是实现理想抱负的好时期。现实中通过努力能实现的绝不气馁,没有条件的要等待时机,这样遇到挫折也就能保持平衡的心态。

中年时期也是同龄人社会地位升迁、经济收入悬殊较大的年龄。面对同龄人成为上司或时代骄子,应以坦然豁达的心理面对这一切。

2.多关注家庭,在家里寻找安慰

在家庭里中年人处于老年人和孩子之间,存在年龄和时代造成的心理差距,需要多交流、多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缩短心里差距,以拥有融洽的家庭气氛。

3.给自己预留一些时间,放松身心

中年人在单位是顶梁柱,工作丝毫不能松懈;回到家中既要照顾年老体弱的父母,又不能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引导;还有日复一日的繁杂家务。应统筹安排,劳逸结合,不要忽视娱乐活动。

4.广交朋友,在与朋友交往中寻找乐趣

健全的心理适应能力是建立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上的。要善于同性格、爱好、脾气秉性不同的人相处,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客观看待自己的优缺点,要注意不断增进对周围人的了解。此外,应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断开阔眼界,扩大交往范围,这样可以增强心理上的安全感。

5.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

人到中年,事业、家庭趋于稳定,生活变得平淡、缺乏新意。这时要多花一些时间反省自己,学会拿得起、放得下,多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并大胆进行新的尝试,以使心态永远保持年轻。

通过以上几条,中年人一定能够走出灰暗的天空,拥抱明媚的心情。

让生活在退休后更精彩

灰镜头

甘某,从政任职最高时是地委书记。退休后,其举动有些令人莫名其妙,天天迎朝阳出去,直到夕阳下山才回归。其家人一天跟踪他,见他手持一长竿去城郊一河中钓鱼,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但从未见他钓起来过什么鱼。他有人就打趣他在学姜太公,直钩而钓,想钓周文王这类大鱼?他呆呆地坐在那什么都不说。其家人来诊所告诉了心理医生甘某的一切,他们觉得他在退休后也想钓生活中的大鱼,即权或利,但他没有钓住,原因是没有鱼儿上钩,于是他整日闷闷不乐,一言不发。他们害怕他出事,请心理医生为他出出主意。

心理解惑

甘某正是一种:离退休综合征的表现。

离退休综合征是一种老年期典型的社会适应不良的心理疾病,是指退休的老年人在退休后对环境适应不良而引起的多种心理障碍和身心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

退休综合征的心理特征是:孤独、空虚和忧郁。原本乐观的人这时候可能变得情绪消沉。与此同时,身上的毛病也突然增多起来,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患者对事物毫无情趣和活力,懒散乏力,不爱活动,反应慢,严重时达到麻木迟钝状态,看到老朋友、老同学、至亲好友或病或死,相继离去便有同病相怜之感。心理上老化现象加快,自感脑力和体力不支,悲观失望,从而促发多种身心疾病。

心理透视

老年人看看你心理是否健康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自我评价恰如其分,有自知之明。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处理问题较现实。

4.能保持自己性格完整和谐,不孤僻。

5.与周围环境保持接触,并经常保持兴趣。

6.具有从经验中总结学习的能力。

7.能在集体允许范围内发挥个性。

8.性格豁达,善于自我调控。

9.能在社会规范之内恰当满足个人需要。

10.保持适当的良好的社会交往。

评分分析

进行上述每项指标评价时,“好”为完全自理,“中”为基本完成,“差”为部分自理,需要人协助。心理是否健康总体评价上,以“好”为判定标准。十个项目中,如评价为“好”者等于或不足3项,为较差;如评价为“好”者达到4~5项,为基本正常;如评价为“好”者等于或大于6项,为正常。

阳光氧吧

要预防和治疗离退休综合征,老年人就应该努力适应离退休所带来的各种变化,即实现离退休社会角色的转换。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老年人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求

正如西汉经学家刘向所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出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一方面,学习促进大脑的使用,使大脑越用越灵活,延缓智力的衰退;另一方面,老年人要通过学习来更新知识,树立新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2.平时培养一些兴趣,怡养性情

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可以写字作画,既陶冶情操,也可锻炼身体;种花养鸟也是一种有益活动,鸟语花香别有一番情趣;另外,跳舞、气功、打球、下棋、垂钓等活动都能使参加者益智怡情,增进身心健康。

3.多与其他老年人交往

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圈子缩小,但老年人不应自我封闭,不仅应该努力保持与旧友的关系,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建立新的人际网络。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开拓生活领域,排解孤独寂寞,增添生活情趣。在家庭中,与家庭成员间也要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

4.生活要有规律

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要有规律,离退休后也可以给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息时间表,早睡早起,按时休息,适时活动,建立、适应一种新的生活节奏。同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戒除有害于健康的不良嗜好,建立起以保健为目的的生活方式。

5.多和儿女相聚

老年人的儿女也许常年在外,各自忙碌,但可以利用周末和假期,举行一个家庭聚会。儿孙满堂的情景,一定会让老人幸福无比。同时,作为儿女,也应该多关爱老人。因为老年人缺少的并不是物质,而是精神上的关怀与安慰。

只愿儿女常回家看看

灰镜头

许老太今年73岁,她和丈夫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辛勤忙碌了一生,不但在自己所从事的科研领域作出了突出成就,而且在百忙之中,辛勤抚育了六个儿女。儿女们一个个成为出色的人才,她和丈夫都十分高兴,全家聚在一起时,充满着浓郁温馨的亲情气氛。每个儿女立业成家,她都感到一份欣喜和自豪。但这只是短暂的,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份思念和失落。尽管如此,她和丈夫还是欣慰地把儿女们一个个送上新的人生征程,让儿女到更广阔的天空去飞翔。因为他们知道,未来的世界是属于青年人的。她和丈夫只希望儿女们能在工作允许的情况下常回家看看,就心满意足了。

儿女们一个个陆续离家,许老太虽然心里难受,但毕竟有老伴在陪伴她,替她宽心。另外,最小的也是他们最疼爱的小儿子还在他们身边。因此,她也没感到日子多么难挨。可就在小儿子赴美国学习不久,丈夫由于心肌梗塞突然去世了。那段日子对许老太来说,无异于天塌地陷,她感到生活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许老太的儿女们回来办完丧事后,又一个个地离家走了。偌大的房间只剩下她孤零零的一个。她觉得自己好像生活在坟墓里,每当夜深人静时,更是如此。年轻时,许老太就好交际,好歌舞,退休了,她还喜欢唱京剧,兴致来了就由丈夫拉京胡她伴唱。自从儿女们离开了家门,她就感觉到了一种冷清。不过,那时到底有老伴,家里还时不时地传出她的歌唱声。可现在,她对京剧兴趣全无。高山流水遇知音,既然丈夫已不在了,她又唱给谁听呢?尽管儿女们考虑到她已年迈体弱,给她请了个保姆照顾生活。可她总觉得这个家不过是个空窝。儿女们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家,他们再不需要自己了。

心理解惑

许老太遭遇的正是老年人的一种空巢心理。

人类千百年来一直过着群居生活,是不喜欢孤独的,尤其是老年人,对于孤独可能达到恐惧或害怕的程度。子女远走高飞,年轻人离开家庭踏上社会,老年人告别社会重返家庭后,尤显得“孤苦伶仃”。他们一旦感受到“空巢”的孤独,心理或情感的支持系统往往趋于脆弱。若老年伴病者,更易对自身的价值表示怀疑、消极悲观,甚至产生抑郁、绝望的情绪,认为自己上了年纪就只能一步步迈向坟墓,重者还快速加入了老年性痴呆的行列。

阳光氧吧

老年人只要心智尚在,是可战胜“空巢”孤独感的。

1.给自己制订一个驱除孤独的计划

当自己感到孤独时,可以制订一个计划,向自己布置不同难度的交往任务。开始时,交往任务可以简单一些,然后逐渐加强交往的难度。例如,第一星期,每天与同事邻居聊天10分钟。第二星期,每天与他人聊天20分钟,并与其中的一位多聊10分钟。第三星期,保持上一星期的交友时间,找其中的一位不计时间的随意谈心。第四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找其中的几位朋友在周末小聚一次。第五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积极参加各种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活动。第六星期,尝试与陌生的人交往。在与各种人的交往过程中,尊重别人的特点与习惯,努力与人和睦相处。

2.为自己的生活找个伴儿

少年夫妻老来伴,夫妻才是真正终身的伴侣。孩子离巢,老年夫妇应该及时地将情感转向老伴,夫妇俩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加强夫妻情感交流,进一步改善夫妻关系,以此去填补因子女离巢而留下来的“真空”。如果是丧偶老人,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考虑再婚,重组家庭,使自己的情感有可靠的寄托,摆脱孤独。

3.多与子女交流,并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

子女离家建立新的生活空间后,还应该继续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尽量增强两代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给他们更多的体贴和帮助,注意消除误会,吸引他们经常回家来团聚。或者,条件许可老人可以在儿女家轮流居住,以免独守空房。面对“空巢”的老年人还要注意开拓新的丰富有益的业余生活,从看书、习字、画画、练琴、打拳、击剑、种花、饲养动物等活动中,获得乐趣,有助于自己从孤独的小圈子里脱离出来。即使从事这些活动时可能也只是一个人,但是,全身心投入到生活情境中的时候,孤独感已经悄然消散了。

4.儿女常回家看看

老人面临“空巢”,主要是由于子女都离家独立了,老人产生了孤独心理,毕竟他们的一生大部精力都用在了子女的身上。因此治疗这种心理的最佳办法,就是儿女要常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别让父母再为我们操劳一生之后,最后只剩自己面对空空的房间,孤独度日。

心灵茶坊

关爱老人,理解老人,陪陪老人

阅览室的管理员越来越烦那个读者了,打从心眼里烦。

那是个七十多岁的老读者,背驼得厉害,但老读者风雨无阻,几乎天天泡在图书馆的报刊阅览室里。不仅如此,在所有读者中,他总是第一个进去,最后一个走。有时读者都走尽了,他也不走,天天如此。

那个老读者每次来到阅览室,翻翻这看看那,看上去毫无目的,纯粹是来消磨时光的。管理员烦他,别的管理员也如此,对他一点也没有好感。有一天偶然发生的一件事,让管理员从此改变了对老头的看法。

那天在下班的路上,同事突然问她:“你母亲是不是被聘为我老婆的那个商场的监督员了?”

管理员愕然:“没听母亲说过呀。”

同事说:“我的老婆在某商场当营业员,她们商场每天开门,迎来的第一个顾客常常是你母亲。而且老人什么也不买,却挨个看柜台,还要问这问那。时间一长,营业员们就以为老人是商场的领导雇的监督员,是来监督他们工作的——因为商场领导有话在先。营业员们就对老人很戒备,同样也很反感。”

管理员径直回到母亲家,她父亲两年前病故,母亲一个人生活。管理员把同事所说的事情一说,问母亲是否真的在给人家做监督员,母亲矢口否认:“没有这回事呀?他们大概是误会了,我就是闲逛而已。”

管理员开始数落着母亲。

管理员的母亲长叹了一声,伤感地说:“我们这些老人一天到晚太寂寞了,逛逛商店,消磨一下时间,可时间一长就养成习惯了,一天不去就觉得不得劲儿。要不,你要我干什么呢……”母亲说到这里,垂下花白的头,悄悄地流下了眼泪。

就在一刹那间,管理员突然感到心里酸酸的:母亲有一儿两女,可由于很多方面原因,他们很少来看母亲,母亲需要的是排解寂寞和孤独呀!那天管理员没有回家住,而是陪母亲住了一晚,聊了一晚上的天。

第二天早上,管理员上班很早,但驼背老人仍然等候在阅览室门前,也不知怎么她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柔情,她第一次没有用以前的那种眼光来看这个老人。而是微笑着对他说:“早啊,老爷,这么早就来了,快进来吧。”

老人的某些行为也许你看不懂,但请多想想,如果我们老了,子女不在身边了,会怎么样?是不是也会唠叨,也会找一些别人认为无聊的事做?明白这些,就请停止对老人的“另眼相待”,多关心、多理解,并友好地对待老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