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优秀女孩的100个细节
36442200000040

第40章 做完美父母,行不言之教(1)

对女孩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女孩的记性好,乐于观察周围的一切,所以,模仿是她们的天性。

例如,当她们看到隔壁阿姨抱着小孩,竟也会莫名其妙地嚷着要自己的一个小baby。不过,不要高兴地太早,女孩的秉性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她年纪虽小,可也算得上是大人道德的观察者呢,你说过的话,答应了的事,她怎么都不会忘。

那么,当你的承诺不能履行时,似乎就已无形中默许说,“女儿,你也可以学着老爸一样做的,管他的呢……”

当然,这样的结局并不是家长所愿,那么,作为家长的你应当怎样注意自己的诺言呢?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许多家长都知道这句俗语,也都会对朋友,或对同事说这样的话,可往往忘了对自己的女儿也应该这样。作为父母必须让女儿知道,要言出必行,说话算话。

教育女儿讲信用、负责任,首先就要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榜样,答应事情要做到这是最首要的,只有说话算话的父母才能培养出说话算数的孩子,而父母也会在孩子心目中树立威信。

小梅有一次跟着爸妈去一个英国亲戚家去玩,这位英国亲戚家有个3岁的女孩,非要跟她一块儿洗澡,小梅就敷衍说:你先洗我一会儿就去。

可是等这孩子洗完澡后,小梅仍没有去,孩子就哭了,说小梅骗她。

孩子的妈妈也跟小梅急了:你怎么能骗孩子呢?你既然答应和孩子一块儿洗澡,就要跟她洗……

许多时候,父母为了达到目的,随口用承诺哄女儿,而后来却没有兑现!比如,孩子哭闹时,父母常说:“别哭了,回头妈妈给你买棒棒糖,买花裙子。”

但家长并不兑现这轻易的许诺,孩子却信以为真,满怀希望地等着,最后许诺只不过是“空头支票”,孩子的希望一次次成为泡影。久而久之,孩子不仅逐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也慢慢地学会说谎。

一个信守自己承诺的女孩,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而一个视承诺为儿戏的女孩,自然不会得到别人的信赖。

在家教当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女孩信守承诺的认识,借以培养女孩的诚信品质。

家长只有在女孩面前信守诺言,才能真正树立威信,同时也会给女孩良好的教育,影响孩子以后的言行。

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值得我们反思的是,许多家长并没有信守“承诺”的习惯。他们往往向女儿许下这样那样的承诺,但一转身就让其随风而逝,很少有兑现的时候。

久而久之,女孩对父母的做法习以为常,也就不会去遵守自己许下的承诺。要知道,承诺是必须兑现的誓言,是不容随便变更的。在哄骗中长大的女孩,已不会对自己的承诺负责,也就常常做出违反诚信原则的事情,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可能犯下比男孩更大的错误。

有一个美国女孩,她父亲早逝。

父亲去世时留下一堆债务。若按常规,欠债人已去,把她的商品拍卖分掉,债务差不多也就算了,何况她还是一个女孩。

但是这个女孩一一拜访债主,希望他们宽限自己,并保证父亲留下的债务分文不少地还掉。

后来这个女孩依靠自己10多年的奋斗,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终于把父亲留下的债务,连本带息、分文不落地全还了。

周围的人都非常感动,知道她是一个可靠之人,也就都非常愿意和她做生意。

结果这个女孩不但赢得了别人的合作,也赢得了他人的尊敬。

当人们问起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她的回答得到了所有人的热烈掌声!

“因为我父亲就是一个信守诺言的人,小时候,只要他答应我们兄妹的事,都能兑现,记得有一次,大雪封住出山的小路,村子里的人都不能去赶集,但为买回他昨晚答应我的一个玩具,父亲竟绕道数里,不辞辛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孩子的镜子,也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一言一行都能影响着孩子将来的成长,只有说话算话的父母才能在子女心目中树立起威信来。

所以父母更应当以身作则,许下的诺言一定要兑现,如果超出自己能力所及的,就不应该随口说一说,哄骗,敷衍孩子。

只有自己都能履行诺言时,才有资格教育孩子。许诺也应当讲究艺术,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在答应别人之前,要慎重考虑自己有没有能力和把握做到,对不能做到的,就不要轻易答应;对比较有把握做到的,也应留有余地,不要大包大揽。

孔子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而有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在培养女孩的过程中尤其重要,女孩子的美不仅仅来自于外表,更重要的是内外兼修的完美体现。

遵守诺言的女孩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好人缘,同时在事业,爱情,家庭上,更容易取得成功。

试想,一个不信守诺言的女孩,有哪个老板愿意让她留在重要的岗位上继续工作,有哪位男子敢指望从她那里得到忠贞的爱情,有哪位丈夫奢望她会对一个家庭真诚而负责?

遵守诺言的父亲典范: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到市集上去,儿子看到后就跟在后面嚷着也要去。其实她原本不打算带儿子去,但一时间也想不出好的办法来对付孩子,于是就哄孩子说,“你回去吧,等我回来以后,给你宰一头猪吃。”

母亲走后,儿子一直念念不忘地,嚷着要吃猪肉,好不容易等了半天才盼回母亲。曾子看到妻子终于从市集上回来了,就要去捉一头猪来杀,谁知妻子马上阻止说:“我不过跟儿子开个玩笑罢了!你还当真?”

曾子说:“小孩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很幼稚,处处向父母学习,听父母的教育,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他撒谎。做父母的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母亲,因此,这不是教育孩子诚实的方法啊。”

于是最后,曾子和妻子把猪杀了,煮给儿子吃,而他们的儿子长大后也成了个信守诺言的人,并且有了自己的一番建树。

素质培养,身教胜于遗传

遗传对很多家长还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当孩子身上有一些好的或者是坏的表现时,父母双方常常会拿“遗传”说事,甚至为争论是谁遗传给孩子坏习惯而伤害感情。

“遗传”是指父母的基因特征传给子女。遗传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是对孩子生理上的影响,例如相貌、身体素质和家族遗传病等。

在孩子的心理世界中,遗传的影响力是非常有限的,心理遗传学在整个遗传学当中至今还没有形成系统,也就是说,还没有人能够十分肯定地说父母的素质、性格会遗传给孩子。

但是几乎所有的遗传学者和教育学家都很明确地表示:家庭的氛围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习惯。

妈妈带着女儿去动物园,路上看见地上有一份报纸。女儿看着妈妈,不知道该不该去把它捡起来,扔进旁边的垃圾箱,但是妈妈仿佛没有看见一样地走过去了。

就在女儿准备转身去捡的时候,妈妈说:“现在的人怎么这么没素质,到处扔垃圾,不知道有多脏。”

到了公交站台,妈妈抱着女儿就往车上挤,排队等候的乘客们的目光都落在这对母女身上,妈妈浑然不觉似的说:“别挤到孩子,谁给让个座?”

这趟周末之旅给孩子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不是动物园里的小熊猫,而是第一次感受到那么多陌生人投来的法官一样的目光。

家长和孩子一起外出游玩,本来是一件非常值得赞扬的事情,既可以促进感情,也能够让孩子接触到社会,但是像上文的家长那样,不顾及最普通的社会公德,不讲究最起码的社会秩序,这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

一方面,家长的做法直接否定了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文明礼让、讲究卫生的观念,让孩子感到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家长的言行让孩子感到羞愧,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破坏了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其实,完全有一种多赢的方式来处理她们遇到的问题,那就是家长的以身作则。

看到地上有纸屑,还没脏到不能用手去捡的程度,妈妈说:“有人不小心把报纸丢了,我们把它捡起来吧。要是太脏了,就留给环卫师傅们打扫,像这种纸屑我们也可以动手。”说完,就牵着女儿的手,一起将报纸放在可回收的垃圾桶内。

看到很多人在排队,妈妈说:“看来大家等很久了,这么长的队。等会儿我们排队上车,如果没有座位了,我们就互相扶着站稳吧。”

用善意的方式来理解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文明礼貌是社会最基本的秩序,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家长一起参与文明行动,并从中感受到光荣和自豪。要知道,所有的美好品德,都以自尊心和羞耻感为基础,哪怕是很小的荣誉,也会让孩子更加向往得到更大的认可。

然而,素质的培养绝不止于社会公德的基本教育,它还包括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树立远大的理想、懂得谦虚和尊重他人、能够从小事做起……这些更加崇高和抽象的概念,要变成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除了让孩子去亲身体会,别无其他任何途径!这个时候,就更需要父母的垂范了。

丰子恺一家人热情好客。有一次,待客到深夜还没有散场,孩子们都想回房间睡觉了,丰子恺趁进房间取东西的时候,小声对孩子们说:“大家都困了吧,是该睡觉了。但是我们的客人还在这里,我们家的每一个人都是主人,主人怎么可以先睡觉而扔下客人不管呢?大家打起精神,和爸爸一起去泡茶吧。”听了父亲的话,孩子们又打起精神,走出房间,和客人的孩子一起聊起天来。

孩子的精力其实是非常旺盛的,而且需要父母来调动积极性。如果父母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事情,孩子都是乐于接受的;如果仅仅停留在告诫和说教上,效果就不怎么样了。

很多人都相信父母的素质决定了孩子的素质,就像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往往彬彬有礼,而“暴发户”家庭的孩子却常常欠缺礼貌教养一样。的确,家长自身水平的高低对孩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个关系并不是建立在遗传基础上的,而是生活中的耳濡目染使然。

0~6岁是孩子整体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既然遗传对孩子的心灵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父母不妨打起精神,用行动去培养未来的淑女。

多听听女孩的想法 不要剥夺女孩成长的空间

如今随着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不少孩子的成长却出现了“三大三小”现象,即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房屋的空间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在的动力越来越小。

这些奇怪的现象,应该引起父母的注意,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不是一句空话!

随便找一个学校的校门口等着,一到上学、午饭、放学的三个时间点,一定会有很多家长聚集在学校门口等候小孩。

家长们纷纷感慨,“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听话,补习班昨天又没上”、“孩子们越来越不好教育了”、“电视上的那些学习机,对我们家孩子不管用”……

真的是孩子们越来越难教了吗?还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

程君今年7岁了,刚开始读小学。

一次,程君在姨妈家认识了一个新朋友玲玲,她比自己小半岁,但是已经学习舞蹈三年了。玲玲在家长的鼓励下表演了一段拉丁舞,这下刺激了程君妈妈的神经。

“我们的女儿成天像个男孩子,和小区的孩子们打打杀杀,不成样子。我看见老马家的女儿去学舞蹈了,跳得很有气质,不然我们也送女儿去学习?”

和爸爸商量之后,妈妈马上就给程君报了舞蹈课的名。

但是天生好动的程君根本不听老师的指挥,不仅上课讲话,学习也不专心。不到两周,程君就说什么也不上辅导班了,妈妈在家里急得直跺脚,但眼前的“假小子”一点改观都没有。

妈妈将程君送进学校,本来是想早点培养女儿的气质,但孩子就这样被糊里糊涂送进了培训班,属于自己的课余生活突然被打乱了,因而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妈妈想要达到的效果也完全不能达到。

程君现在正是好动的年纪,要让她安静下来,除非把她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寓学于乐。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盲目地将孩子送进培训班,并不能解决问题。

送孩子上培训班是如今的家长为孩子安排课余生活的首选。的确,很多孩子从班上学到了知识,但孩子的心灵却没有因此而变得成熟丰盈,到头来心灵还是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空间。

许多家长将培养孩子的重点放在增长知识上,为了让孩子学习,家长们不惜节衣缩食,尽一切力量来改善孩子的学习环境。

父母纯粹的爱是什么?其实非常简单,如果你真的想要孩子成长和学习,就给她空间,让她朝着健康、能干和情绪稳定的方向发展,这才是爱的真正意味。

但是父母现在的情况是,以管教和约束为方式来养育子女,这与爱的本意背道而驰。

薇薇今年高考,成绩还不错,可以挑一所重点大学。

这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但是她整个暑假都过得不开心。原来,一家人在填报专业上发生了很大的分歧:薇薇想学自己感兴趣的教育学,但是父母总觉得新闻专业更适合女儿,他们希望她成为一名记者,于是坚决主张薇薇报新闻专业。

“这是你的人生大事,爸爸妈妈有经验,你就听我们的,我们绝对不会害你。”妈妈开导薇薇。

“正是因为这是我的人生大事,我才一定要坚持学自己喜欢的专业。你们总是说我没有经验,但是你们给我锻炼的机会了吗?从小到大,哪一次不是你们决定的,这一次我绝对不让步!”

最终,薇薇还是没能拗过家长,双方各做让步之后,薇薇报了一所离家最远的大学的新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