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蛙王子的爱情
36441000000007

第7章 两栖动物的骨骼构造

听完青蛙的述说,叮叮、当当想看个究竟,两人小心打开万能电子魔盒放大魔镜,观察青蛙每个部位的肌肉特点。

他们边看边啧啧称奇,尤其是叮叮,对它们良好的弹跳能力羡慕极了,还不停地说:“小尾巴,如果我有那么好的弹跳力的话,就可以入选咱们学校的篮球队了!说不定就是下一个篮球明星呢!”

当当对叮叮的痴人说梦嗤之以鼻。

正在当当惊奇于造物主的神奇时,叮叮突然说:“小尾巴,肌肉我们研究得差不多了,现在透过肌肉察看察看它们的骨骼,你意下如何?”当当点头称赞道:“对,我也正有此意!

两栖类骨骼系统与鱼类相比,具有更大的坚韧性和灵活性。它们的骨骼主要由硬骨构成,其中也有部分软骨。

现代两栖类的头骨:宽而扁平,脑腔狭小,骨化程度不高,还有很多部分处于软骨阶段。头骨顶部覆盖的膜骨由前至后为:成对的鼻骨、额骨、顶骨和鳞骨。无尾类的额骨和顶骨常愈合成一对额顶骨;有尾类的脑上方有些地方无硬骨覆盖。

软骨性硬骨在头骨的后面有两块外枕骨,每一块外枕骨都有一个关节突,叫枕踝。头骨与枕踝,颈椎相连形成活动关节。这是所有陆生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听囊区每侧有一个骨化的前耳骨。眼眶前通常有一块骨化的环形蝶筛骨,环绕着眼部,并向前伸展成鼻腔的长形骨管。脑颅腹面的膜骨有额顶骨、鼻骨、副蝶骨、犁骨等。

两栖类的颌弓由颚方软骨和麦克尔氏软骨构成。齿骨执行下颌的机能而为次生下颌。现存两栖类的牙齿很小或没有,牙齿通常是着生在前颌骨、上颌骨、颚骨、犁骨、副蝶骨和齿骨上。犁骨齿的着生方式为两栖纲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总而言之,现代两栖类头骨骨化程度较鱼类增高,并趋于愈合,头骨的重量有所减轻。

两栖纲的脊柱:分化为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四部分。脊椎骨的数目随种类不同而异,从无尾类的10枚到无足类可以达到200枚左右。低等两栖类(少数水生种类)为双凹型,与鱼类相似。高等两栖类(无尾类等)为后凸椎或前凹椎,椎弓的前后方具有前、后关节突,使椎体间的接触面增大,提高了支持体重的能力,加强了脊椎的牢固性和灵活性。

颈椎1枚,略呈环状,故又名环椎,荐椎也仅1枚,具有长的横突,与腰带的骼骨连接,使后肢得到支持,增加了身体的稳定性。具有颈椎和荐椎,表现出了陆生脊椎动物的特征,但两柄类的颈椎和荐椎均各只1枚,其活动范围和支持的机能与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相比还是很原始的。

陆栖种类的脊椎一般进化规律是趋向变短,但是蛙类的脊椎极度缩短,最后一个椎骨变为长形的尾杆骨,此为特化现象,是为适应陆地跳跃运动的结果,不能代表一般脊椎动物的进化趋势。

两栖类的带骨及肢骨:肩带不连头骨,腰带借荐椎与脊柱连接,这是四足动物与硬骨鱼类的重要区别。现代两栖类的肩带主要包括有单块的上肩胛骨、肩胛骨、前鸟喙骨和鸟喙骨。无尾类的前鸟喙骨常为膜性的锁骨取代,在肩带的腹侧还有上鸟喙骨、肩胛骨和鸟喙骨之间形成的肩臼,与前肢相关节。大多数两栖类有胸骨,胸骨为陆生脊椎动物特有。两栖类由于肋骨不发达,胸骨的两侧与肩带密切关联,形成一个由硬骨和软骨组成的弧形结构。膜性硬骨在水生种类已消失,陆生种类尚有锁骨。腰带由骼骨、坐骨及耻骨构成骨盆,这三块骨头的联结处叫髋臼,与后肢相关节。

两栖类两对附肢,为五指型结构。由于无尾类为跳跃的运动方式,肢骨构造发生了一些次生性的变化,如两根前臂骨和两根小腿骨各合并为1根,腕骨和附骨也有愈合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