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蛙王子的爱情
36441000000001

第1章 两栖动物概述

叮叮双手高举万能电子魔盒,当当站在旁边喊了一声“万化神通”。

刹那间一道金光闪过,叮叮、当当已消失在茫茫空中。

叮叮、当当再次出现的时候,展现在二人面前的是一块块两栖动物的化石。

尽管叮叮、当当早有了心理准备,但看着静静躺在那里的两栖动物化石,他们还是忍不住浮想联翩。

当当饶有兴趣地问道:“叮叮,这些化石的形成要经过多少年呀!那两栖动物出现的时候岂不是更早吗?”

“那当然啦,不是远古时代的我还不研究呢!对了,小尾巴,你还记得奥特玛爷爷给咱们讲过的两栖动物产生的时代吗?”叮叮兴奋地说道。

考古学家根据化石推断,在三亿六千万年前的泥盆纪后期,自然界出现了两栖类动物。它们是由鱼类经过漫长的演化而来,是第一种依靠呼吸空气生活在陆地上的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的出现代表了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期。两栖动物生命的初期有鳃,当成长为成虫时鳃逐渐演变为肺。两栖动物的命名来自希腊文“两种”和“生命”的组合。这是因为两栖类可以同时生活在陆上和水中。

两栖动物是最原始的陆生脊椎动物,既有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又有从祖先—鱼类遗传下来的适应水中生活的能力。几乎大多数两栖动物需要在水中产卵,发育过程从接近于鱼类幼体(蝌蚪)变态成成体,而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生活。但是有些两栖动物进行胎生或卵胎生,不需要产卵,有些两栖动物从卵中直接孵化出来差不多就已经完成了变态,还有些两栖动物终生保持幼体的形态。

古生代的泥盆纪晚期开始出现两栖动物,最早出现的两栖动物牙齿有迷路,被称为迷齿类,又因为它们的头骨结构坚固,又叫作坚头类。出现在格陵兰岛上泥盆统老红砂岩中的鱼石螈可作为代表。它是一类从鱼类到两栖类的过渡型动物。牙齿没有迷路的壳椎类最早出现在石炭纪,这两类两栖动物在石炭纪和二叠纪是非常繁盛的时期,所以,这个时代也被称为两栖动物时代。

这个时期两栖类动物种类多、个体大。其中的石炭蜥可能经过像蜥螈或西蒙螈那样的代表,进化为中生代时占统治地位的爬行类。蚓螈是迷齿类在石炭纪和二叠纪的著名大型代表,它的头骨很大,宽阔且比较扁平,耳缺很深,有大而具迷路构造的牙齿,脊椎和四肢骨结构粗强。从很多方面来看,蚓螈代表了两栖动物进化中的高峰。在二叠纪结束时,壳椎类全部灭绝,迷齿类也只有少数在中生代继续存活了一段时间。

到了中生代以后,现代类型的两栖动物开始出现。现代类型的两栖动物身上光滑而没有鳞甲,皮肤裸露而湿润,布满黏液腺,被称为滑体两栖类。这种皮肤可以起到呼吸的作用,有些两栖动物甚至没有肺而只靠皮肤呼吸。最早的滑体两栖类是三叠纪的原蛙类,如三叠尾蛙,与现代的蛙有些类似,但是有短的尾。有尾目和无足目出现的晚些,有尾目出现于侏罗纪,而无足目到了新生代初期才有可靠的纪录,不过无足目特征比较原始,可能更早便已起源。现代两栖动物的起源现在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无尾目起源于迷齿类,而有尾目和无足目起源于壳椎类,也有人认为三者的共性很多,有着共同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