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可以通过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表达你对朋友的惦念。在电子邮件转寄上最好先过滤一下信息内容,或者写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供给朋友作为参考。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认为某一份资料有用,而且肯定会对朋友有所帮助时,可简单地帮助对方做一些整理和查证工作,将一些多余的文字或符号删除,是一种最起码的体贴行为。毕竟目前网络上有太多垃圾邮件、恶作剧的信息或可怕的病毒,疯狂转寄只会让收件者的邮箱爆满或被传染上病毒,更别提消化吸收了。
毕业这几年,如果还不懂得人脉的重要性,你就落后了。如果懂得了人脉的重要,而不加以维护,那你简直就愚不可及。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人脉网,怎样维护是很重要的。只有维护好了你的人脉网,你才可以在生活、工作中游刃有余地运用它,让你的人脉网发挥得更好。
找一个竞争对手来“叮”自己
毕业后,如果你想尽快走上成功的道路,就必须找一个竞争对手“叮”自己。那样,你的速度才会更快。
生活并不如意,如果你没有什么前进的动力,并一直这样下去,你的人生就会就此止步不前,没有什么指望了。
因此,面临这种情况,不妨找一个竞争对手,把他放在背后“叮”紧自己,使自己不断前行。
在北方某大城市里,诸多电器经销商经过明争暗斗的激烈市场较量,在彼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后,有张、李两家脱颖而出,他们又成为最强硬的竞争对手。
这一年,张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采取了极度扩张的经营策略,大量地收购、兼并各类小企业,并在各市县发展连锁店。但由于实际操作中有所失误,造成信贷资金比例过大,经营包袱过重,其市场销售业绩反倒直线下降。
这时,许多业内外人士纷纷提醒李——这是主动出击、一举彻底击败对手张,进而独占该市电器市场的最好商机。
李却微微一笑,始终不曾采纳众人提出的建议。
在张最危难的时机,李却出人意料地主动伸出援手,拆借资金帮助张涉险过关。最终,张的经营状况日趋好转,并一直给李的经营施加压力,迫使李时刻面对着这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有很多人曾嘲笑李的心慈手软,说他是养虎为患,可李没有丝毫后悔之意,只是殚精竭虑,四处招纳人才,并以多种方式调动手下的人拼搏进取,一刻也不敢懈怠。
就这样,李和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既是朋友又是对手,彼此绞尽脑汁地较量,双方各有损失,各自的收获却都很大。多年后,李和张都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商业巨子。
面对事业如日中天的李,当记者提及他当年的“非常之举”时,李一脸的平淡:击倒一个对手有时候很简单,但没有对手的竞争又是乏味的。企业能够发展壮大,应该感谢对手时时施加的压力。正是这些压力,化为李想方设法战胜困难的动力,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使李始终保持着一种危机感。
其实,这一法则,动物界也给我们提供了例证。
一位动物学家在考察生活于非洲奥兰洽河两岸的动物时,注意到河东岸和河西岸的羚羊大不一样,前者繁殖能力比后者更强,而且奔跑的速度每分钟要快13米。
他感到十分奇怪,环境和食物都相同,何以有如此大的差别?为了解开其中之谜,动物学家和当地动物保护协会进行了一项实验:在两岸分别捉10只羚羊送到对岸生活。结果送到西岸的羚羊发展到14只,而送到东岸的羚羊只剩下了3只,另外7只被狼吃掉了。
谜底终于被揭开,原来东岸的羚羊之所以身体强健,只因为它们附近居住着一个狼群,这使羚羊天天处在一个“竞争氛围”中。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变得越来越有“战斗力”。而西岸的羚羊长得弱不禁风,恰恰就是缺少天敌,没有生存压力的结果。
没有压力,人的能力就会逐步退却,人的动力会慢慢消退,生命的机能会不断萎缩。最终,人的情绪消沉、生活散漫,人生越来越暗淡。只有注入强有力的压力,在压力中多多用心,努力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才有可能使生命越来越有活力,激发出更多的人生潜能,最终取得事业的成功。
找一个竞争对手“叮”自己,别让自己总处于安逸的环境中,这样才不至于因生活散漫而消沉,才能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远。
多认识一些带“圈”的朋友
假如你有两个朋友,一个朋友从来不跟你介绍他的朋友,但另外一个人说:“下星期我们有个聚会,你来参加我们的聚会吧。”你到了那个聚会,发现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你会发现:原来你以前多么封闭。你也自然愿意和后一个朋友相处交往,同时也把自己圈子的朋友介绍给他。
这就是圈子的益处,也是时下最流行的一种交友的方法。校友聚会,在大家彼此自我介绍时,听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圈儿。有的人说自己是在广告圈儿里混,有的说是在设计圈儿,有的在营销圈儿……如此种种,只要在某个职业后面加上“圈儿”,就像自己已有了归属的栖息地,似乎有了些许成就感。如果你细心就会发现,在“同圈”里的人之间,也要较圈外的校友之间亲热了许多,更有甚者根本不与圈外的人相接触,像是接触了之后,自己就不再是高雅的“圈内人士”了似的!
迄今为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在中国至少流传了几千年,它为千千万万的人提供了交朋择友的理论依据。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个观念显然已经有些过时。现代社会讲求的是实效与利益,而要达到这两个目的,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就要借助一些“圈儿”之外的力量了。
带圈子来的人和不带圈子来的人的附加价值是不一样的。我们知道在人脉网中,朋友的介绍相当于信用担保,朋友要把你介绍给其他人,就意味着朋友是为他做担保。基于这一点,你可以请你的朋友多介绍他的朋友给你认识。就像我们做客户服务一样,如果你的新客户是一个老客户介绍的,这位新客户一下子就会接受你或你的服务。
你会发现这样积累人脉资源的成本是最低的,你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做介绍,你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请客吃饭,这些都省下来了。
我们在思考问题时通常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再好的个人,其实都有自私的一面,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有偏差和缺陷。所以,认识一些带圈的朋友很有利的一点就是可以弥补我们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不足。
认识带圈的朋友,目的就在于求同存异,多多认识一些圈外的人。“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不仅仅是处理好国与国之间政治关系的良方,也是处理好个人人际关系的妙药。在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现代社会,恪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陈旧观念的人会使自己陷入某种程度的孤立。
当然,要认识一些带圈的朋友,让我们能够借助“圈儿”之外的力量成就一番事业,首先必须假定一个前提,我们所拥有的人脉资源如同做生意,也是一种社会交换。我们跟朋友之间之所以可以维持互动关系,是因为我们各自有可交换的东西,而且这种交换是不同价值的交换,是不同价值透过交换弥补各自需要的,而且对双方都是有意义的。
如果你想在哪个圈子发展,那么请你多跟那个圈子里的人接触,并努力成为其中的一员,如果我们实现目标需要什么样的人帮助,就得利用一切机会向那些人靠近。
警惕交往中的人脉误区
朋友要交,但必须要深交那些靠得住的朋友。这些朋友没有虚假的面具,能够与你真心交往,与你同甘共苦,并且在你处于危难时刻时能够对你全力相助。
毕业这几年,我们应该要懂得的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不是跟你称兄道弟的人就值得你把心都涛出来,为他两肋插刀。
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和结交的朋友,对我们的一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说,交上怎样的朋友,就会有怎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