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海洋动物探索大百科
36422200000026

第26章  海中的大象——海象

它们在深海中生活,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好,经常一起活动,一旦“朋友”遇到困难就会奋不顾身地赶过去帮忙。它们具有像大象一样的大牙齿,在生活中,这一副大牙齿对它们的帮助很大。它们非常的懒散,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睡觉。它们是谁?它们就是海中的大象——海象。

明星名片:

海象,属于哺乳纲,海象科,海象属。在高纬度海洋里,除了大鲸之外,海象仅次于象海豹(雄性的重量可达2~3吨),大象,属于第4大哺乳动物了,有人称它是北半球的“土著”居民。海象的躯体非常笨重,但是行动起来却非常敏捷,可以在波涛汹涌的嶙峋岩石间游来游去,还可以横渡几百千米的海峡。

海象,顾名思义,即是海中的大象,它们的身体十分的庞大,皮很厚且具有很多皱,长有稀疏的刚毛,眼睛很小,视力比较差,身体的长度为3~4米,重量大约可达1300公斤左右,长着两枚长长的牙。海象与陆地上肥头大耳、具有长长的鼻子、四肢非常粗壮的大象不同的是,它们的四肢因适应水中生活已经退化成鳍状,不能像大象那样在陆上步行,只能依靠后鳍脚朝前弯曲和獠牙刺入冰中的共同作用,才可以在冰上匍匐前进,而且它们的鼻子短短的,耳壳缺乏,看起来非常的丑陋。

在高纬度海洋里,除了大鲸之外,海象仅次于象海豹(雄性的重量可达2~3吨),大象,属于第4大哺乳动物了,有人称它是北半球的“土著”居民。十九世纪,由于对其肆意捕杀,使它遭灭顶之灾,曾经动物学界还郑重地宣布:海象在地球上已绝迹了。也许,由于它们是逃过大捕杀劫难的幸存者,因此海象具有五年翻一番的繁殖能力,近百年来海象又昌盛起来了。比如离旧金山100千米海面有一个仅有3平方千米的小岛,就有13万只的海象在那里生活着。

海象的头部很圆,嘴巴很短且阔,鼻子非常的粗大,成年的雄海象体长可达5米,体重为1.5~2吨。海象的后肢可以向前屈,贴在腹下,使它在陆地的时候也可以向前移动。海象的视力极差,两眼眯得像没有活力的老头子一样。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对巨大的獠牙,雄海象和雌海象的獠牙都很大,这是它和其它鳍脚类动物不同的地方,这对獠牙其实是自上颚长出的犬齿,宛如象牙一般,一生都在不停的长。在挖掘食物、攀登岂石或者是攻击敌人的时候,这一对獠牙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或者是武器。海象虽然外形丑陋,但通常是很友善的,只有受到骚扰的时候才会怒吼、咆哮,一只发怒的海象会袭击一只大船。海象喜欢在一起群居,数千头簇拥在一起。一旦到了夏季,它们就成群结队游到大陆和岛屿的岸边,或者是爬到大块冰山上晒太阳。

海象非常喜欢睡懒觉,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是躺在冰上度过的,也可以在水里睡觉。平睡的时候,半个背脊像座浮动小山丘一样露出水面,随波起伏。直睡的时候,头和肩露出水面,呼吸非常方便。为什么海象可以直睡呢?原来有个气囊位于它的咽部,气囊内充满空气的时候,就会像气球一样悬浮在水中。海象的嗅觉和听觉非常灵敏,当它们在睡觉的时候,会有一只海象在四周巡逻放哨,遇有情况就会发出公牛似的叫声,把酣睡的海象给叫醒,然后迅速地逃窜。海象的躯体非常笨重,但是行动起来却非常敏捷,可以在波涛汹涌的嶙峋岩石间游来游去,还可以横渡几百千米的海峡。它可以不停地游泳,像软式小飞艇那样从容不迫地向前滑行,在锯齿状的岩石附近汹涌的波涛中安全地游来游去。海象用须作滤泥器,一餐能够从海底吸食数以百计的水生小贝壳类动物。

海象习惯在海洋中的深水领域生活,阳光无法射到那里。像蝙蝠和海豚一样,海象并不具有特异的视觉功能,它是依靠声音定位来进行捕食。虽然,海象的形似十分笨重,但却十分灵巧。当它潜入海底觅食的时候,巨大的獠牙被其运用得得心应手,不停地翻掘泥沙,同时,敏感的嘴唇和触须也帮其探测和辨别,一旦碰到食物,就用齿将其喜欢吃的乌蛤、油螺等的壳咬破,然后将其肉体吃掉。

在海象的皮下大约有三寸厚的脂肪层,能够耐寒保温。海象皮肤的颜色在陆地上与海水中不一样,因为在陆上血管受热而膨胀,呈棕红色。而在水中,血管冷缩,将血从皮下脂肪层挤出,以增强对海水的隔热能力,因此呈白色。人类为了取用它们的獠牙、油脂及肉,在大量捕杀下,海豹现存数量已经非常少了。爱斯基摩人不仅吃海象的肉、肝和肠,而且连胃内还没来得及消化的贝类也挖出来吃。它们把贝壳咬碎,把贝肉吞下。捕猎人常常可以从海象胃中倒出一大堆新鲜贝肉,并马上塞入嘴中大嚼起来。爱斯基摩人在所吃的各种肉类中,认为海象肉的味道最差。

海象的群居习性使得人类很容易捕杀它们。如果有同类受伤的时候,其它海象必定会前去帮助,不会为自身的安全考虑,这样使得猎捕的人可以将它们整群地加以捕杀。曾经一度广泛活动于北极圈内的北极海象,现在却仅存于格陵兰岛北部、白令海以及北冰洋中的一些范围不大的区域里。

一般情况下,海象可以在水中潜游20分钟,潜水的深度达500米,个别种类的海象,创纪录的可潜入1500米的深水层,大大超过了一般军用潜艇,般军用潜艇最多可一下潜300米。海象在潜入海底之后,能够在水下滞留2小时,一旦需要新鲜空气,只需要3分钟就可以浮出水面,而且不需要减压过程。海象之所以具有如此惊人的潜水本领,主要得益于它体内极为丰富的血液。一头体重2~4吨的海象,血液占整个体重的20%。而人类的血液,仅占体重的7%,比海象少了近2/3.由于海象体内具有很多的血液,含氧量也多,因此它们可以在海洋中下潜的那么长的深度和时间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虽然,海象算得上是庞然大物了,但是,它们非常畏惧北极鲸和北极熊,基本上一见到它们就害怕。北极熊可以用力大无穷的熊掌将它们的脑壳给击碎,然后美美吃上一顿。当海象在水中遇到虎鲸时,双方便会展开一场你死我活的激战,这时海象便就会采取集体防御的策略,奋起进行自卫。然而,道高一丈,魔高一尺,狡猾的虎鲸则会采取分而歼之的方针。在本世纪30年代初,人们为了获取海象的油脂,曾经对海象进行大肆捕杀。后来,由于美国和墨西哥政府的严厉禁止,这种势头才被遏制,逃避到太平洋墨西哥沿岸的小部分海象,才幸免于难。如今,曾经被列为濒危动物的海豹,现在它们的命运正发生转机,美洲南部沿海已经时常会有成群海象出没。

海象主要在北极海域生活,也可称得上北极特产动物,但是它们会有短途的旅行。因此在太平洋,从白令海峡到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拉普帕夫海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踪影;而在大西洋,从格陵兰岛到巴芬岛以及从冰岛和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至巴伦支海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踪影。由于分布广泛,不同环境条件使海象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生物学家们把海象又分太平洋海象和大西洋海象这两个亚种。每年的5~7月分,它们会北上,而在深秋的时候会南下。

海象的繁殖率非常低,每2~3年才产一头小海象。怀孕时间为12个月左右,哺乳期为1年。刚出生的小海象身体的长度仅为1.2米左右,重量大约为50公斤,身体上披覆着棕色的绒毛,可以用其抵御严寒。在哺乳期间,母海象就用前肢抱着自己心爱的宝宝,有的时候就让小海象骑在背上,以确保它们能够安全健康地生长。即使在断奶之后,由于幼兽的牙还没有发育完全,不能独自获得足够的食物和不能抵抗来犯的敌害,所以它还要和母海象呆3~4年的时间。当牙长到10厘米之后,才开始走上自己谋生的道路。

还象不但是一种珍稀动物,还是一种经济海兽。海象的经济价值非常高,皮可以用来制成皮革;皮下厚厚的脂肪被炼成油之后,可用来食用和工业;肉可以食用,长牙可以用来做成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因此海象成为人类大肆捕杀的对象。刚开始的时候,人们猎取海象的工具仅是长矛等比较原始的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先进的猎枪相继被使用,用枪来射杀海象可以说是弹无虚发,甚至会在它们繁殖的场所将其围起来而猎杀。所以,200年以来,它们的数量从50万头巨幅下降至濒于灭绝的边缘,近百年来,仅在白令海就捕获了200~300万头海象。从70年代起,由于采取了各种保护措施,才使其的数量得以逐渐恢复。